第一篇:《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授课人:张鹏旭时间:2014.10.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号召学生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竞赛抢答、讲练结合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及自制小教具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新课讲授
(一)、图文结合自主学习-------“五十六个民族”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6页,认真查看“中华民族分布图”抢答屏幕上的题目
设计问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 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占全国人口的多少? 3.少数民族共有多少个,其中最多的是哪个? 4.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教师总结:
民族五十六,汉人居多数; 壮满回苗维,紧跟在其后。云南民最多,独有十五个。全国一家人,平等又和睦。学生齐读,理解识记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国的民族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 1.组织讨论如下问题: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④.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总结:这种分布格局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巩固练习:
⑴完成教材活动题填表格,快速用笔做答,投影展示,自主上台演示
⑵把下列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送回到他们主要的分布区。写有九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名称的小图片粘贴到他们主要的分布区。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找出每个省区内分布的民族;小组接力说出各省区民族分布情况。
总结: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三)、直观演示引导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情”
1、多媒体展示:几种少数民族服饰、乐器、住宅、传统节日等图片,引导学习蒙古族、傣族、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等,展示相应画面
2、用导游身份介绍回族、维吾尔族人的风俗习惯等 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3、学生阅读教材: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4、学生模仿上台介绍这几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5、补充:傈僳族奇特的“刀杆节”、侗族斗牛节、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来历。
(四)、信息反馈,设计问题: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 2.你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学生畅所欲言
(五)、延伸拓展,设计活动:
1.继续收集各民族相关资料图片等,准备举办一次民族风情展示会。
2.播放歌曲:《蒙古人》学生欣赏
(六)板书设计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中华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2、各民族具有平等地位
二、民族分布特点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独特的民族风情泼水节----傣族 赛龙舟-----汉族
第二篇: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学与教目标:
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了解主要的少数民族。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正确的民族观。
5、学会搜集、归纳、分析民族信息资料的方法。学与教重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的少数民族风情。学与教难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学与教方法:
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参观游戏、合作探究法。学与教过程: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开启参观之门
播放《爱我中华》视频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一起歌唱)。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讴歌了我们平等、和谐的民族大家庭„„。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民族》,去领略各民族的独特魅力与异样风采吧!
本节课,我们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地理参观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风情民俗,探讨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历史渊源和重大意义。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大展馆”(如下图,多媒体呈现),参观民族园地,体验民族风情,感受民族情谊,揭开民族奥秘。
环节二:走进民族展馆,领略民族风情
一、第一展馆:民族知识馆
阅读下列文字图片材料,了解民族知识。多媒体呈现下列信息资料:
1、民族小知识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0.6%;其他民族人口仅占9.4%,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最少是珞巴族,仅有2300多人。
2、民族分布图(见右图)
请同学们看图得出汉族的分布特点。面对这个问题,大家先不着急作答,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这种专题地图步骤和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是四步:1.读图名:弄清这张地图展示的是哪一方面的专题内容,是否与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应。2.读图例:明确各种图例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找到并记住想要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图例符号的特征。3.读内容:带着问题,观察主图,读取相关内容。4.得结论:根据问题,把读取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得出结论。
下面再来具体解决我们的问题──读图得出汉族的分布特点。
1.图名是中华民族分布图,与我们的问题相对应。2.在图例中找到了汉族,是用黄颜色表示的。3.在主图中可见黄色表示的汉族分布得很广,但主要偏中部和东部。4.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的汉族分布广泛,主要在中、东部地区。读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大致如此,但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还要灵活应用。
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云南、青海、黑龙江等省区,看看它们主要有哪些民族? 这些省区除汉族外,云南省还有很多民族,如:傣族、哈尼族、苗族、白族、彝族等,云南省是我国拥有民族数最多的省区;青海省还有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等;黑龙江省还有朝鲜族、满族等。
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对照图例说出其主要分布着哪些少数民族?略
由上述两题,并读图概括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根据以上参观看到的信息资料,自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人数最多与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一个?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汉族与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方法提示】分析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需要认真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首先要查看图例。由此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名称;二是观察分布。观察各民族的分布地区、相对集中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等。三是分析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分析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口袋”里!观察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结合所学知识,做下列练习。
1、判断下列人民币上的主要民族,并结合“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其分布地区。
2、说出我国5个省级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二、第二展馆:民族音乐馆
多媒体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歌曲或著名民歌,如《阿里郎》(朝鲜族);《葫芦丝》(傣族);《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掀起你的盖头来》(乌孜别克族);《阿拉木汗》(维吾尔族);《康定情歌》(藏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壮族敬酒歌》(壮族);《凉山的月亮》(彝族)„„。
课堂活动:听音乐,辨民族。
方案一:教师点击图标播放音乐(多媒体呈现),学生听音乐,辨识民族。方案二: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选择音乐(多媒体呈现),听后说出所属民族。通过音乐视频,同时让学生认识一些独特的民族乐器。如下图:
喜爱少数民族歌曲的同学,以个人或学习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熟悉的反映少数民族特点的歌曲,并现场演唱一段。
三、第三展馆:民族风情馆
同学个人或学习小组选择自己熟悉的民族节日活动进行介绍,着重突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体验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同学个人或同伴,或学习小组,根据所学所知或搜集到的信息资料,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知道的民族的独特风土民情及文化艺术魅力。
请根据下列关键提示语,猜出相关的民族节日:
(1)
七、八月;摔跤、射箭和赛马;蒙古族——();(2)汨罗江;龙舟赛;粽子——();(3)抛绣球;歌墟;壮戏——();(4)傣族;消灾;赶摆——();(5)彻夜狂欢;月琴;彝族——()。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感受民族融合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学生分组探究问题。材料一:明清以来,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1685—1688年,中国军队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了两次围歼战,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左宗棠收复了沦陷达14年之久的新疆地区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英勇抗敌,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抗日名将,如马本斋(回族)、关向应(满族)、乌兰夫(蒙古族)、韦国清(壮族)、廖汉生(土家族)„„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少数民族英杰。如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族,蒙古开国元君,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鲁明善,维吾尔族,元代杰出的农学家,编纂刊印了《农桑衣食撮要》;郑和(1371—1433),回族,15世纪中叶著名的航海家„„
探究问题:
(1)材料一的史事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的史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史事说明了什么?(4)以上三则材料揭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在中国面临被殖民主义分割肢解的危难关头,我国各族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殖民主义妄图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2)我国各少数民族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3)历朝历代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少数民族英杰人物。(4)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国家又是如何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的呢?
交流讨论:我国制定和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
【参考答案】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等等。环节四:归纳梳理总结,提升民族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简要汇报参观展馆后的体会。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如右图),树立民族大家庭的思想。
播放《大中国》歌曲,在悠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三篇: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多样化的民族和民族服饰。2.通过阅读,认识我国56各民族的名称,正确读音。
3.通过“自学探究”,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探究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征。
4.通过实例了解我过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明确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都是民族的瑰宝。
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难点:读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各民族服饰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名称及独特服饰。‹讲授新课›
1、民族名称
图表展示我国56各民族的名称,让学生朗读,标注生僻字读音。
2、探究分析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为什么这些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知道我国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吗? 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④我国的汉族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呢? ⑤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有何意义?
3、活动练习
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完成教材17页的活动题,找出我国图表中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4、小组讨论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将你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珍惜和保护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有何意义?
5、图片展示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播放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
侗族“芦笙节”,感受多样的民族传统节日。‹本节小结›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均为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致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不仅服饰各有特色、而且语言、风俗、节日也各有风致,不论这些民族有怎样的特点,人口多少,各民族之间都是互相平等的关系。
第四篇: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
1. 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 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3. 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我国民族组成的基本情况。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及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收集、归纳资料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服装、文化艺术、体育、传统节日等的图片、文字资料、录像等。2.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归纳资料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服装、文化艺术、体育、传统节日等的图片、文字资料、录像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引起注意,集中思维,心情放松,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师:《爱我中华》是为了1991年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在这悠美的音乐里,大家听出来了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了吗?
学生:56个民族
师:对,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的民族文化宫,认识民族知识墙,走进民族风情园,了解民族关系窗。【民族知识墙】
各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课本第17页图1-14“中华民族分布”,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1.图中汉族是用什么图例表示的?(用笔圈出来)观察图中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剩下的其他图例代表的民族我们统称为什么?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3.一句话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归纳: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4.观图找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哪一个?(提示:一种图例代表一个民族,也即寻找一个图例数最多的省份)
5.请在图上找出台湾省和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哪些?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园】
服饰: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音乐:马头琴(蒙古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傣族)等 节日:那达慕大会、刀杆节、端午节等 美食:泡菜、竹筒饭、马奶酒、手扒肉等 【民族关系窗】
不同的民族在人数上有数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也大相径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不同民族间的这些差异呢?
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祖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交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歌曲:《爱我中华》歌词解析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过渡: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口袋”中!观察我国第四套人民币,读教材P.16图1-14 “中华民族分布”,说出人民币上的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课堂比一比】
1角: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2角: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
5角: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和谐、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元: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瑶族主要在广西、湖南等省区。2元: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5元: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回族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
10元:汉族遍及全国,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篇:《民族》教学设计
《民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3.通过判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2.通过判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民族文化
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
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落实重点。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特征,突破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通过民族分布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各民族的贡献。
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