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0: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一篇: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的导言部分,温总理背诵的是谁的诗歌? 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师: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什么?

生:海峡两岸同胞期盼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师:完全正确!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的思乡之作,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如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授新课】

第一篇章: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图片展示] 香港地图

师: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同学们可以看到地图,掌握香港包括了三个地方:香港港、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现在需要同学们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内容,回忆英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将香港完全侵占的?

主要分三步,第一步,1840年至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第二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永久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英国强租新界99年。至此英国完全侵占了香港,香港儿女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过上被人奴役欺凌的殖民地生活。

2.澳门问题的由来

[图片展示] 澳门地图,插入背景音乐《七子之歌》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的由来 [图片展示] 台湾地图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在历史上与祖国曾有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造成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则是1949年底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

思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由来有何不同?

港澳问题:中国与殖民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湾问题: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 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排解母子不能相聚的那份离愁,改革开放后,中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二篇章:今天的辉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成功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案,归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1.“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 ① 酝酿: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师: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敌对了近30年。到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中共正式向世界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通航、通邮和通商,实现探亲旅游,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与转变,使“和平统一中国”成为解决两岸分裂问题的主旋律。

B.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师:叶剑英的谈话,明确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以顺利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还具体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同学们可以快速阅读一下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看看对台的方针政策有哪些内容?这一谈话虽没有使用“一国两制”的提法,但实际上已经蕴含了这个意思,即针对台湾问题主张采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

②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师: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 确立: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师:“一国两制”构想是由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最终在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使之成为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师: “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呢?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顾名思义,“一国”就是指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中华民国;“两制”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在“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尤其是台湾在统一之后,享有更高的自治权,体现在他可以保留军队,而港澳则不行。

[过渡] 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我们知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然而却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历程:

① 1982年中英首次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判

师:1982年中英首次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英方主张用主权换治权,邓小平针锋相对,一针见血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回声重放,邓小平明确提出主权没商量,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待香港问题的强硬态度,同时还充分展现出我们的伟人邓小平非凡的气魄和睿智,真正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师:尔后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在中国收回香港这个根本问题上达成谅解,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联合声明的发表,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

③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2.澳门回归历程:

① 1987年中葡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师: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行了谈判,于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师: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播放视频] 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实况录像片段 问题探究一:请同学们思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意义? [展示要点] 港澳回归的意义:

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范例。

问题探究二: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近代香港之所以被英国强占,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落后而挨打,被迫割让领土;二中国的满清政府软弱无能。满清政府软弱无能的例子举不胜举,如1885年中法战争中,中国陆战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辉煌胜利,但是在外交上中国却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导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最关键的就是中国的落后。

师:那么今天港澳的成功回归,原因何在呢? 前提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政策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民心所向。

师:如今港澳已经回家,但祖**亲的另一个孩子——台湾却迟迟未归。那同学们,你们能否列举出一些有关海峡两岸交流的具体史实呢?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的解冻和发展

思考4: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展如何?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进展:[展示图片]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史实 年份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元旦

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真正的停火,并建议两岸直接“三通”。

1987年

台湾政府允许人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1990、1991 海基会、海协会先后成立 1992年 九二共识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1993年

汪辜会谈

2005年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双方重申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出现新发展。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实行“三通”;两岸的经商、旅游、观光、学术交流等日益频繁,这对祖国统一大业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但台湾问题的解决远不是如此简单的,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二)统一道路的曲折

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1、台湾岛内“台独”势力

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多次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特别是坚持“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更成为影响祖国统一的一个极大的变数

2、国际反华势力

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之所以长期悬而不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

(三)两岸关系展望

1、请根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及相关现实分析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① “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②香港、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据此请你预测台湾问题的前景: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小结】

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血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二篇:《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夏县城关中学

姚海菊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难点] 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现在我们的团圆之梦正在实现,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个游子漂泊在外,它就是台湾。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展望宝岛台湾将何去何从?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师生齐读教学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情境探究一:历史回顾篇(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国家的分裂、骨肉的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切肤之痛,那么这些原本属于伟大祖国版图上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如何与母亲忍痛离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提问:以上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台湾与祖国有几次分离?几次回归? 讨论: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课件出示)归纳: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课件展示)

情境探究二:方针政策篇(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

提问:“一国两制 “的形成、内涵、意义

(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课件展示:“一国两制”的内涵

情境探究三:实践运用篇(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①港澳回归的历程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片段、展示回归后的繁荣美景。(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月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政权交,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用幻灯片展示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个激动人心的时刻: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回家了!

②讨论:港澳回归的原因。教师指导并总结。(课件展示)③思考: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情境探究四:展望未来篇(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思考: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教师汇总:虽然海峡两岸统一的前途困难重重,但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同胞回乡的强烈渴望,而且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我们必将完成统一大业!在不久的将来,明月一定会照着台湾回家!

五、课外延伸

升华思想

课件展示:余光中的《乡愁》

结束语:血浓于水,所以我们不曾改变梦想;脐带相连,所以我们感情日益深厚。昨天的中国人用不屈的斗志赶走了来犯的敌人,今天的中国人必定用赤诚之心迎接台湾的回归,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中华民族永远团团圆圆!

六、板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

历史回顾篇————统一之由 方针政策篇————统一之策 实践运用篇————统一之路 展望未来篇————统一之望

第三篇:《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凌)

《祖国的统一大业》(12、13课)教学设计

诸城市舜王街道诸冯初中 凌凤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

2、记住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3、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含义

4、明确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了解大陆以及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政策变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视图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加深对祖国必然统一的感性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史实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理解港澳顺利回归是建立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分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学案导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体会此歌所表达的情感,指出这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渴望祖国统一。由此导入:本节复习祖国的统一大业(12、13课)

二、展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整体感知

三、回顾历史遗留问题:投影,回顾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问题

四、自主学习:

1、投放本课的网络知识结构,整体把握本课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导纲的自主学习部分。本组内交流对照,小组长负责标记不明确的共性问题。

2、质疑,有问题的小组提出疑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如果还有未解决的,老师进行精讲释疑。

预设疑难:一国两制的前提与核心是什么?

3、精讲释疑后,学生记忆巩固自主学习部分中未记住的内容 4、展示自学成果,可采用两种方式。

先组间展示,相邻小组组长互换,相互提问各组的三号同学,其它同学互相提问。而后教师提问,小组间展开竞赛,期间有些问题通过播放影视加深理解。

五、合作探究:

探究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当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影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又有哪些?就当今台湾现实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先自主思考,而后组内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员踊跃发言,小组长负责记录整理,最后选出代表,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点评并补充,老师进行适当点拨。

六、当堂达标:学生回答完训练提升题目后,教师对错题进行点拨讲解,注意方法指导。

七、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板书,教师带领学生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八、评出优胜小组,(播放歌曲《盼回归》)并对全班同学寄语: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或许这一重任会落到同学们这一代人身上,所以,老师希望能同学们抱着坚定的信念,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盼回归》中热切地盼望着台湾的早日回归!

【板书设计】

提出者:

“一国两制”构想

内涵:

意义:

香港回归时间: 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时间: 回归的历史意义: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祖国统一大势所趋

第四篇:《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课标要求:

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五、教学资源

1、由教师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并精选相关音像资料及图片丰富课件内容。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请学生欣赏歌曲《乡愁四韵》。

[教师导入]:一首歌曲一句诗词皆可传递相关信息,表达某种情感。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四韵》顺着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沉稳的嗓音缓缓流淌,缕缕乡愁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思乡情怀把我们引入一个温暖而又庄重的话题:游子归家之路和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关乎港澳和台湾,那么你们知道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吗?

(二)、新课讲解

1、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⑴学生分组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港澳和台湾问题的由来,课件展示补充。

⑵教师通过对比强调问题的本质区别: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不容许干涉。

既知问题由来亦知问题实质,那么解决之道为何?引入“一国两制” [课件展示]:

2、“一国两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的步骤。

(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多媒体展示材料: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教学步骤三: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

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3、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总结。[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教师总结]: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关于台湾问题的发展前景,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为什么?学生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彼此针锋相对,争论非常激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下课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再进行交流。

七、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阻碍统一的不利因素 3,有利因素和前景

第五篇:《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却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之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课标要求:

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五、教学资源

1、由教师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并精选相关音像资料及图片丰富课件内容。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

(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

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教师总结]: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关于台湾问题的发展前景,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为什么?学生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彼此针锋相对,争论非常激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下课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再进行交流。

[情景设置]:展望: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之下,闪耀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意图:再次点出“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做到了首尾呼应,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同时也升华了主题。如果条件允许可设置课后活动,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区徽标志。)

总结本课内容,然后幻灯片打出教者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运用所学知识,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压轴戏。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因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3、精选练习,课后延伸

1.单项选择。学生每做一题、选择一次答案,都会得到相应的反馈,2.开拓创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七、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下载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4.2《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李果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李果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大业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柳城县民族中学 何勇联 设计理念:“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现,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祖国在不断加强,我们......

    22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导入:香港澳门回归盛况、海峡两岸纪实剪辑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就是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港澳为什么能顺利回......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设计 李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

    22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精选)

    依“学情”备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案例与反思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吕淑杰 一、案例描述 第一:创设情景,播出《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第二:出示问题,分组讨论、研究,共同交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