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二-教学教案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撒切尔夫人访华及中英谈判;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2.“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回归祖国,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4.香港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内地的强大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香港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指导学生分析叶剑英谈话中关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小字内容,说明它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阅读六届人大二次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引文,概括出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教学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全国人大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叶剑英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谈话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二、香港如期回归1.“一国两制”和平收回香港的方针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4.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1.党和政府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局势的和缓2.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如期回归。本课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运用。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主要写的是这一构想形成的过程,但还包含了这一构想形成的背景、条件、依据,它的涵义、前景和意义等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目需讲明四个问题。1.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自从1949年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以后,我们党一直在寻求祖国统一的途径。70年代末,随着国内国际条件的变化,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有了重大发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小字内容是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提出的背景和条件。教师可选讲主要内容,但不要求学生掌握。2.叶剑英委员长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声明。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又称九条声明。声明除重申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的方针和通邮、通航、通商等政策外,明确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体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对台湾基本政策的小字。3.“一国两制”构想形成。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包括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时,他谈到用这一构想解决香港问题。后来,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当学生掌握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和内容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析其影响和意义。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4.“一国两制”构想具有法律效力。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引文,指出这是在1982年9月“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以后,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所作出的明确规定,它为实行“一国两制”提供了法律依据。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政策,这表明,中国领导人的设想,已成为一种国策而具有了法律效力。
三、“香港、澳门回归”一目需讲明七个问题。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2.中英开始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首先可请一学生朗读有关香港问题由来和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一贯立场的小字,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后边的小字是关于中英两年多谈判的曲折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颂扬邓小平非凡的胆略和睿智,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3.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当中英谈判进行到重要阶段,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详细说明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是:第一,1997年7月1日要收回香港;第二,收回香港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这一方针得到英国赞同并成为中英谈判的基础。4.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是:①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②中国政府宣布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可带领学生阅读有关这一方针政策的小字。联合声明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90年通过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把“一国两制”的方案进一步具体化了。1985年5月,两国政府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终于获得解决。5.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在北京签署了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告四百多年来遗留下的澳门问题得以解决。6.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重大意义,可按教材表述。还应引导学生分析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强大和“一国两制”方针正确。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会》图。中英交接仪式的小字内容可通过教师生动讲述交代给学生,或请学生回忆描述电视新闻中的场景,也可以选播记载这一盛况的录像资料,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之后,澳门也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可按教材内容讲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竖排的黑体字资料,深刻理解江泽民讲话的内容。
四、“海峡两岸的交流”一目需讲清三个问题。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隔阂、促进海峡两岸了解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可请一学生朗读有关小字。2.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的构想和促进缓和的政策,在台湾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了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并在经贸、学术、新闻出版等方面采取较为松动和弹性的做法,民间交流的坚冰已经打破。提示学生看“大批台湾人士到台北红十字会要求与内地亲友通信并到内地探亲”插图,插图反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3.必须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然而,台湾当局却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这是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和平统一的基础的。应让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必须反对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
第二篇:《“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李明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李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 话的目的
2.理解并掌握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 3.了解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二、德育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中共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党的立场和路线,培养学生热爱党的情感。
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使学生认识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非凡智慧,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
3.通过香港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内地和香港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振兴奋斗的决心。
三、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叶剑英谈话中关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小字内容,说明它包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通过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使学生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如期回归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教师讲述设置问题
2.提问法:由相关材料引出问题,学生回答 3.讨论法:学生讨论、事实论证党政策的正确性 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首先采用提问法,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导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概念,然后具体分析概念的内涵,并将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引出“一国两制”适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澳门首先得到成功应用。针对台湾问题新动态,教师提供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所学观点,并观察思考社会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材料]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用欺骗的手段,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霸占了香港、九龙半岛,强租了新界,并在香港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
山水相隔不能统一,骨肉同胞不能团圆。历史的发展,使炎黄子孙面临着双重的使命: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富强。以上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以上材料说明了香港、澳门曾是我国的领土,被英、葡殖民者分别强占,台湾与大陆分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意义重大。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
为使台湾与大陆统一,党和政府决定采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2.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55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就提出过“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利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70年代,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有了重大发展。3.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又称九条声明。明确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体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叶剑英委员长的九条声明,实际上就是针对台湾问题采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而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接见一海外朋友时提出。4.“一国两制”构想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概念?
所谓“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是全新的政治思想,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这一构想到1984年具有了法律效力。◆“一国两制”构想,何时具有法律效力?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都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港、澳、台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下所设立的台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香港、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考虑到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为什么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虽然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但这一政治主张完全适用于解决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2.香港地区的变迁、香港回归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强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先民在香港区域生活。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强占了香港并建立了它的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阐明香港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香港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并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80年代初,随着我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解决香港问题的历史契机终于来临。
3.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和方针
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不同意英方提出的用主权换治权。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
尔后,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的谈判,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原则,在主权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而在具体安排上则采取了灵活的措施。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香港问题,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又有利于继续保持香港稳定繁荣。最后,终于在中国收回香港这个根本问题上,中英双方达成了谅解。
4.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双方何时就香港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984年12月,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联合声明的发表,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
1984年中英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解决了香港问题。乘此东风,通过谈判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也开始成熟。5.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后被葡萄牙占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祖国统一被作为新时期的三大任务之一,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和澳门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明,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中葡双方就澳门问题进行了谈判,并于1987年4月在北京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这是中国政府“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同时,也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投影材料]
材料1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2 “将粤东九龙司一区„„付于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属香港界内。”
材料3 “九龙半岛全部、香港附近大小四十几个岛屿,大鹏湾、深圳湾、香港四周水面,都划作租借区域。租借期九十九年。”材料4 “我国政府将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摘自邓小平1984年同香港人士的谈话
材料5 “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摘自邓小平1984年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回答:(1)根据材料1、2、3说明所引条约名称并简述香港问题始末。
依次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在19世纪后加紧侵华,先后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九龙司并强租新界99年。
(2)根据材料4和材料5,说明我国政府根据什么原则同英国政府达成了香港问题的协议?这个原则还适用于什么地方? 一国两制,还适用于澳门、台湾。
曾经是山水相连不能统一,骨肉同胞不能团圆。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尤其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终于使香港、澳门如期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A、洗雪了百年耻辱;
B、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美国派其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针对美国坚持维护其侵占台湾的现状和搞“两个中国”的企图,1958年,中央军委下令炮击金门。在中美之间,台湾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公开正式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促进海峡两岸的缓和与交流。1.海峡两岸民间交往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主要有哪些表现
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及采访观光、通邮、通航、通商等等。
海峡两岸的人们都渴望台湾同大陆实现统一,但是,台湾当局却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这是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为了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反对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2.制止“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略)●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继续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军事架构,从而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的反共全球战略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第13航空队也进驻台湾,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3年美国推行“放蒋出笼”政策和战争边缘政策。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与行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和阻力。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后,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的承诺。这再一次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由此可知,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维持两岸分裂现状,阻挠中国统一,这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2.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从国际法来说,二战后期,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二战即将结束前,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它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10月25日,台湾光复,重归中国版图,结束了台湾和澎湖的“日据时代”。这就是说,台湾的光复和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社会的正式文件为依据的,国际社会明确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就某些重大问题所公开制定和发表的含有规定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宣言和声明,都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含义。前者如《开罗宣言》,后者如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因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它们都庄严承诺不与台湾当局建立“邦交关系”,或同台湾当局断绝原有的“邦交关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种正式的外交表示是由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联合公报这种正式的外交文件加以确认和保证的。此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可以看出,在1945年后,台湾业已归还中国,主权问题不复存在。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早被确认了的,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任何要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张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中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一条主线。2000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文中指出:中国政府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白皮书还指出,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中国政府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活动。中国政府保证台湾同胞在国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4.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导弹防御问题、贸易问题等。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台湾问题的制约。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1)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2)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总之,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其霸权利益的需要,美国在不断地调整其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政策。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理应加强接触和合作,而不是相互敌对和对抗,尽管两国关系时有曲折和起伏,未来还存在各种变数,但我们相信,只要美国能处理好台湾问题,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乃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地应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使香港、澳门如期回归,洗雪了民族耻辱。这一伟大的成功应归功于邓小平同志,这一构想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三篇: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当局攻统一后对**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能力方面:
(1)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对**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会比较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作出了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板书第四节课题)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
师: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真正实现了统一。但是还有港、澳、台和一些岛屿没有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使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引导学生分析)
生:(分析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应该看到,武力解决,总会造成损失,不仅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有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日益成熟。(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文字叙述分析并概括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
生:(分析并概括)
师:(结合学生的认识进行简单总结)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都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但是要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使命,就必须找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同胞书》,率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迈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第一步。1981年时又做了解释说明。
2.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的基本政策
师:投影出示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关于**问题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地方事务。(四)**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七)**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师:(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当局的态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引人注目的是“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是提出“中央与地方谈判”正是我们充分考虑了**的历史和现状后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统一后对**的基本政策)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敌对了近30年,此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此宽松的政策决不是偶然的。(引导学生分析其必然性)
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应该说,**同胞在与大陆分隔的这30年中,逐渐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但也从未忘记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是炎黄子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为了加快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思想“一国两制”提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应该承认,“一国两制”是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繁荣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模式和范例。不过,因**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香港顺利回归
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师: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领。(引导学生回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要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必须有一个中、英、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要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又要照顾到香港居民的利益,还要让英方能够接受。应当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中英会谈伊始,撒切尔夫人“挟福克兰群岛胜利之威”访华,不想把香港交还中国。英国政府代表开始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接着提出“以主权换治权”,有人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最后提出英国要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这实际上是要求变相的主权。针对英方的言论,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将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此后中英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谈判,逐渐缩小了双方的分歧。终于在1984年12月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引导学生分析香港问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生:(分析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中英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互谅互让的结果,它证明中因世界上是值得依赖的国家。师:在联合声明中,**郑重宣布对香港问题的12条基本方针政策。(出示12条基本方针政策的部分内容)(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物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八)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九)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英国和其它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英国和其它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照顾。(十)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定有关协定……可自行签发出入香港的旅行证件。
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及其与对**政策的异同点)
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可以看出,“十二条”内容的实质就是“一国两制”,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化;与对台政策相比,香港不可保留自己的军队,还是不同的历史情况决定的,**问题是我国内政,香港问题是我们恢复行使主权。
2.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
师:香港问题和平谈判成功,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两个声明发表的历史意义)
生:(分析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3.香港回归祖国师:(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剪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生:(边看录像边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
二、海峡两岸的交流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海峡两岸由隔绝到交流日益频繁的原因)
生:(阅读材料,分析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海峡两岸由隔绝到交流,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政策的英明。(引导学生分析阻碍祖国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因素和推动祖国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因素)
生:(分析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尽管在祖国的统一大业中还有不和谐的声音,还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一国两制”政策的英明指导和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下,在祖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在全国人民的迫切支持期待和全世界所有华人、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推动下,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盼望着。
第四篇:《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夏县城关中学
姚海菊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难点] 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现在我们的团圆之梦正在实现,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个游子漂泊在外,它就是台湾。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展望宝岛台湾将何去何从?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师生齐读教学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情境探究一:历史回顾篇(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国家的分裂、骨肉的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切肤之痛,那么这些原本属于伟大祖国版图上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如何与母亲忍痛离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提问:以上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台湾与祖国有几次分离?几次回归? 讨论: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课件出示)归纳: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课件展示)
情境探究二:方针政策篇(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
提问:“一国两制 “的形成、内涵、意义
(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课件展示:“一国两制”的内涵
情境探究三:实践运用篇(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①港澳回归的历程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片段、展示回归后的繁荣美景。(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月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政权交,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用幻灯片展示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个激动人心的时刻: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回家了!
②讨论:港澳回归的原因。教师指导并总结。(课件展示)③思考: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情境探究四:展望未来篇(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思考: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教师汇总:虽然海峡两岸统一的前途困难重重,但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同胞回乡的强烈渴望,而且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我们必将完成统一大业!在不久的将来,明月一定会照着台湾回家!
五、课外延伸
升华思想
课件展示:余光中的《乡愁》
结束语:血浓于水,所以我们不曾改变梦想;脐带相连,所以我们感情日益深厚。昨天的中国人用不屈的斗志赶走了来犯的敌人,今天的中国人必定用赤诚之心迎接台湾的回归,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中华民族永远团团圆圆!
六、板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
历史回顾篇————统一之由 方针政策篇————统一之策 实践运用篇————统一之路 展望未来篇————统一之望
第五篇: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盛况、海峡两岸纪实剪辑
<承转>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就是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港澳为什么能顺利回归?台湾能够回到祖国怀抱吗? 新课:<学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6人一组自主学习P26内容,讨论下列问题①一国两制的的含义、基本内容②港澳台问题的由来③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意义
第二步:学生谈对两岸三通的看法
第三步:男女同学对垒开展小竞赛:内容是第一步的问题。<总结>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加上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使港澳顺利回归。那么,目前该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辨论
正方:应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 反方:应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
<总结>同学们坚决反对分裂的态度很明确。我党对台方针经历了从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讨论(有难度,需要学生课前准备)
<承转>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对台湾采取何种策略?(有难度,需要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归纳>我们对台湾的四条政策。
<展示>拓展资料:2004.12温家饱与五百名华人华侨会面时讲话
<提问>总理一席话包含什么意思?对于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是什么态度?为什么总理说“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堂小结:
<小结>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伟大创造,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它的成功实践不仅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也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对整个世界和和平与稳定都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