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活动案例

时间:2019-05-12 20: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教学活动案例》。

第一篇:语言教学活动案例

集体语言教学游戏活动案例

语言活动:沪语儿歌——比尾巴 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活动名称:沪语儿歌——比尾巴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幼儿学说上海话的兴趣。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幼儿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幼儿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幼儿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儿歌内容: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啥人尾巴弯?公鸡尾巴弯。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3、可以引导幼儿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幼儿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幼儿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幼儿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小动物图片都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看来孩子们很喜欢,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开展沪语儿歌教学活动我借鉴平时的儿歌教学方法看来还是可行的,无论是普通话教学还是沪语教学都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根据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这些特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沪语儿歌和相应的游戏。

第二篇: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

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

马军芬

案例背景:

因为接连着几天天上总下着毛毛细雨,小朋友有的在问:“老师怎么总下小雨啊!”“怎么每天都下雨啊!”小朋友对春雨充满了好奇心,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春雨知识以及春雨的作用,所以我们选择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中重复的表现手法和重复的对话,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儿歌中还选取了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植物形象,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对于小班的孩子的能力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善于探索。但有的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善于探索观察。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活动中我们采用有趣生动的图片、采用丰富的动作表演各种植物形象,激发每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案例描述:

一、谈话引出话。

教师:“前两天我们一起寻找了春天,春天来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呀?你们知道什么发芽了?什么开花了?什么长大了?”小朋友自由发表意见。幼儿1说:“小草长高了,小树发芽了。”幼儿2说:“我看到桃树开花了。”幼儿3说:“小蝌蚪游出来了。”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种子发芽了,梨树开花了,麦苗长大了。”

“本来种子、梨树、麦苗都在冬眠的,被一场春雨吵醒了,你们听到的春雨声是怎样的呢?”教师说,(滴答、滴答)教师让小朋友学一学春雨的动作。

“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了什么?”教师说,让幼儿学说种子的话。让幼儿做 做发芽的动作。(出示图片和字卡)

“滴答、滴答下小雨了,梨树说了什么?”教师说,让幼儿学说梨树的话。让幼儿做 做开花的动作。(出示图片和字卡)

“滴答、滴答下小雨了,麦苗说了什么?”教师说,让幼儿学说麦苗的话。让幼儿做 做长大的动作。(出示图片和字卡)

“下小雨了,小朋友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春雨》。”

二、欣赏儿歌《春雨》,感知儿歌的内容。

教师说“老师把这些图片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幼儿完整的欣赏儿歌《春雨》一遍。

2、老师围绕儿歌提问,让幼儿再次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滴答,滴答,谁来了?小雨是怎么来的?”幼儿说:“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教师说:“种子是怎么说的?”幼儿说:“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教师说:“梨树怎么说的?”幼儿说:“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教师说:“麦苗怎么说的?”幼儿说:“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教师说:“小朋友怎么说的?”幼儿说:“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3、教师用等待的方法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儿歌《春雨》。

4、引题。

教师:“这么好听的儿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引出《春雨》的题目。

三、角色表演儿歌《春雨》。

1、集体分角色表演儿歌。

6、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表演儿歌。

四、创编儿歌《春雨》。

教师:“春雨这么好,那么还有谁愿意春雨来到呢?我们到外面找一找,并编一编好听的儿歌。”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

1、感知儿歌中有关春雨的经验。丰富词汇:发芽、长大、开花。

2、理解儿歌中重复的表现手法,体验春天的美。活动中,教学设计与实际活动基本符合。对照《纲要》,反思我的教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重要的一环。我们能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田野里葱郁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星星点点的蚕豆花、碧波荡漾的小溪、翩翩飞舞的蝴蝶都是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小朋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呼吸、自由学习,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幼儿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关注教育细节,细节问题往往是决定一次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们从制作字卡到图片到胸饰、从老师的提问到幼儿的回答到老师的总结、从座位的编排到角色的自由选择、从诗歌的学习到创编诗歌都注重了教育性、儿童性、科学性,活动中能尊重幼儿,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3、以提问促进幼儿思维和表达。提问是教师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发幼儿思考和表达。在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里,我通过不同方式的提问,让幼儿共同参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智慧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教师的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呀?你们知道什么发芽了?什么开花了?什么长大了?”让小朋友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第二次的提问“种子说了什么?麦苗说了些什么?„„”是小朋友的大胆猜测、联想;创编活动中提问“春雨这么好,那么还有谁愿意春雨来到呢?”小朋友有了诗歌的经验,为创编诗歌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小朋友在找找玩玩中学习创编诗歌,体验到创编的快乐。

改进意见: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了解幼儿对春雨已有的认识,并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来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如通过美术活动来表现春雨对万物带来的变化,通过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春雨之后景象的喜爱之情。

第三篇:幼儿园案例评析:语言活动

幼儿园案例评析:语言活动:微笑

设计意图:

微笑使人快乐、健康,微笑使人漂亮。由于多种压力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缺乏应有的微笑,有的甚至不善于交往,不会关心他人。为了使幼儿从小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xx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四幅,内容分别为:(1)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2)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3)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4)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小蜗牛)你怎么知道是小蜗牛写的啊?

2.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猜测)

3、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读信)信里说了什么?

4、那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评析: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使用“信”的交流,再加上幼儿平时缺少生活经验,对“信”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因此我请幼儿“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呆了,好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二、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呢?

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分别是谁?

2.小结: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是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一样动物。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

小结:对呀,微笑是一样好东西,它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评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初步理解“微笑”的含义。

三、看图片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

老师给这个故事画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师:“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蜗牛它怎么了?(心里着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么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讲述A段:提问: 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小蜗牛看见大家都在为朋友们做事,自己也想为朋友们做点什么,可是他除了整天背着沉重的壳,慢慢地在地上爬以外,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它着急了。

评析: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提炼,因此,设计提问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消化、吸收故事的内容。2.出示图片2,讲述B段。

提问:小蚂蚁在干什么?小蜗牛怎么做的?

小蚂蚁是怎样夸奖小蜗牛的?(幼儿学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

评析: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3.出示图

3、图4,提问:接下来小蜗牛又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讲述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啊?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

小结:了不起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就是了不起。

提问:小动物们都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那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讨论)

小结:原来平时能见面的朋友收到了小蜗牛的微笑,不见面的朋友也收到了!近处的朋友收到了,远方的朋友也收到了!认识的朋友收到了,不认识的朋友也收到了!他们都很开心、很快乐,老师也觉得小蜗牛真的很了不起,我们一起拍拍手表扬它!

评析: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老师来讲一遍故事,好吗?

五、情感交流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谁呢?(讨论)

你们知道现在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是谁吗?(四川人民,他们那边正在闹7.8级的大地震)你们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捐款、捐衣物„„等)

小结:我们顺湖(1)班的小朋友也是一些有爱心并愿意帮助别人的人,真棒!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评析:引导孩子围绕“微笑”线索展开讨论,并让幼儿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孩子们已被“微笑”这根线牢牢牵住,身心投入,思维积极。好多小朋友都想到了四川地震,我也正好借机向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充分体现了时效性。

六:邀请舞《歌声与微笑》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这里,我们邀请她们一起来跳个舞,把微笑和快乐送给她们好吗?(幼儿邀请教师与之共舞)

评析: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快乐。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蕴涵的力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明白了微笑使人快乐,并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表达自己的爱。活动主要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利用“小蜗牛来信”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微笑,主要是为孩子们体验微笑所带来的快乐作铺垫。由于平时幼儿很少接触“信”,对“信”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让幼儿猜猜小蜗牛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小朋友一下子呆了,卡住了,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二个环节,我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说一说,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真正感受到了小蜗牛把微笑送给大家,让大家快乐的情感。

第三个环节是微笑传递快乐。主要是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微笑,体验微笑,传递微笑。这个环节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愉快地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关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探索带来快乐的多种方法。自由探索让朋友快乐的多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好结合四川“汶川”地震的事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个别介绍,使孩子们的多种方法得到提炼和整合,给予孩子自信、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把幼儿推到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思想。

孩子们在积极参与、大胆探索、自由交流中充分展示自我,这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所在,萌发了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第四篇: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案例.于海燕

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案例:春天是这样来的

诺敏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小班

于海燕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来临的美好与喜悦,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学习表现春天里的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春天”的图片、2.诗歌配乐录音带,3.背景音乐《春天来》。4.画笔、手工纸、粘贴工具等。

活动重点:朗诵儿歌 ; 活动难点:认识春天是怎样来的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从什么地方看出春天来到了。

2.老师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并思考:

(1)刚刚你听到诗歌里说谁来了?

(2)诗歌里说小溪、柳树、春笋是怎样来的呢?

3.出示图片,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播放背景音乐〈“春天来”:春天来,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红花开,白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1)小朋友:小溪是怎样来的? 请幼儿学小溪唱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2)请回答:柳树是怎样来的? 请幼儿学柳树随风飘动的样子。

(3)那么说说春笋是怎样来的? 请幼儿学春笋钻出泥土的样子。

4.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跟音乐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5.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还想到了春天里的什么?

鼓励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景物。

6.教师提供绘画、粘贴材料,组织幼儿用多种手段表现春天里的各种事物。

7.去户外寻找春天。教师带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观察春天。

第五篇:《草帽碰碰船》——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案例

《草帽碰碰船》

——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案例

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指向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技能。

夏天,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吸引着幼儿走向户外。《草帽碰碰船》把场景带到了海边——夏日里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这个故事的画面内容丰富,引发幼儿的想象,故事情节趣味性强,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将通过一定的语言凭借物(图片、实物、情境)开展讲述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幼儿提供语言运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激发想象力,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引导,用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夏日海滩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PPT、自制道具草帽一顶、鱼竿若干,自制图卡小露露、海洋生物(螃蟹、小鱼、章鱼)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逐一放映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情节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谈话引入。

师:夏天到了,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玩?

幼:游泳池、海边。

2、教师出示纸偶“小露露”立在桌面上。

师:她叫小露露,跟她打个招呼吧。幼:小露露好。

师:今天,小露露来到了美丽的沙滩上,她在做什么?她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出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1)教师出示课件图1。

师:图上有什么? 幼:有小朋友在跑、他在玩沙子。师:再请看看小露露在做什么? 幼:睡觉。

师:你们这个说法是可以的,但还有一个意义上的说法是“日光浴”。她正在享受着日光浴。再看看她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幼: 开心。

师;那在椅子旁边的是什么东西? 幼:帽子。

师:这是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幼:大的,绿色的。

师:你们说的真好。这是一顶大大的、绿绿的草帽。

(2)教师出示草帽,请一位幼儿操作,把草帽按照图1画面摆放在小露露的椅子旁边。(设计意图:让幼儿操作中感受画面上物品的摆放位置与实物摆放位置的对应关系。)

4、(1)教师出示课件图2。

师:这两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脚印、动了、草帽动了。师:它往哪里移动呢?

(2)教师请一位幼儿操作,按照图2移动草帽。

师:草帽为什么会动? 幼:下面有东西、虫子、螃蟹。师:小露露表现出什么样的表情? 幼:一只眼打开的,一只眼闭上的。

师:那是疑问的表情,有点好奇,想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情景模拟中感知空间位置,感知草帽移动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5、(1)教师出示课件图3。

师:小露露提起草帽看到的是什么?

幼:螃蟹。

(2)请一位幼儿操作,把草帽提起一点,看到许多小螃蟹后作出惊讶的表情。其它幼儿也一起做惊讶的表情。

6、(1)教师出示课件图4。师:许多只小螃蟹一起把草帽移到了海边,然后怎样了? 幼:小螃蟹们把草帽翻了过来。(2)请一位幼儿操作,把草帽翻过来。师:小螃蟹们把草帽翻过来,像什么呀? 幼:像船。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情景模拟中感知小螃蟹把草帽当成碰碰船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7、(1)教师出示课件图5。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船呀? 幼:摇呀摇呀的船。

师:小螃蟹乘坐的草帽摇摇晃晃的、碰碰撞撞的,像我们平时在游乐园玩的什么呢?(2)一张碰碰船的图片向右插入的切换方式进入。师幼:碰碰船。

师:这时小露露又是什么样的表情? 幼:哈哈哈,开心。

二、幼儿再次观看图片,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1)讨论。

师: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呢,我们来取取题目吧? 幼:小露露、帽子、小螃蟹。

师:你们给它取得这些题目都可以,写这个故事的人给它取了个题目叫“草帽碰碰船。”

师:你们玩过碰碰船吗?

幼:我玩过。

师:大家在玩碰碰船的时候,要有大人的陪同,一定要坐好,扶稳,不能站起来,防止落水,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再次让每位幼儿领略图片,体会有趣的故事情节,并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2)教师出示课件图6。

师:除了小螃蟹的碰碰船,海边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幼:那个人在沙子里睡觉、他们在玩球、堆沙、游泳。师:还有些活动不知道怎么说的,你们可以大胆地提问。幼:那个。师:最远处的那个人在冲浪,脚上踩的是帆板。近处的这个人在潜水,他戴着潜望镜潜入水中看看海里的事物。

(设计意图: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

三、组织幼儿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1、教师出示课件图7,一张在海边垂钓的图片以百叶窗效果进入。

幼:他在钓鱼、我爸爸去钓鱼了、我想钓鱼。

师:在海边,我们能经常看到有些爱好钓鱼的人在钓鱼,而钓鱼时要有耐心。

2、教师出示课件图8,文字“游戏:我是小钓手”以菱形效果进入,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1)教师出示钓鱼用具并介绍游戏规则。

(2)幼儿进行游戏:每一位幼儿拿着鱼竿围坐在一起钓鱼,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钓的鱼最多。最后请每位幼儿用“我一共钓了几条鱼”的句式说出钓鱼的数量。(3)游戏结束。评出最佳小钓手。

(设计意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注重幼儿真实情感的体验,播放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展开钓鱼游戏,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并且能在快乐中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反思和分析:

《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讲述是幼儿最主要的训练形式。讲述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等主要以图片为依托的讲述活动外,还有情境讲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安排的一些谈话类活动。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主要是训练语言表达中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图讲述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这个画面材料,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

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幼儿往往是坚持性不长。为了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精心制作了教学具(故事中相应的主要人物和相关物品,)借助实物教学具创造语言运用情境,让幼儿边做边说,能巩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体会故事的趣味性,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从而积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交往的最佳途径。在最后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游戏活动,教师自行绘制海洋生物图卡,用竹筷、棉绳、磁铁制作鱼竿,让幼儿拿钓竿练习钓鱼,在轻快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展开游戏,教师还向幼儿提出要求,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说出自己钓鱼的数量,充分体现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对幼儿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促进幼儿间的互相学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常用“肯定、鼓励”等语言支持、吸引幼儿,在讲述图1时,孩子们的回答是小露露在睡觉,教师尊重幼儿的回答,同时向幼儿教授新词“日光浴”,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用多么准确或优美的语言,而是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在让幼儿为故事命题时,不要求幼儿回答的题目与文中题目一模一样,可自拟题目,不局限模式,发散幼儿语言思维。这也是《纲要》所体现的教学精神“要用支持和鼓励,与幼儿共同体验语言的乐趣,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小班下(语言 艺术 社会)欧用生 许卓娅 主编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语言教学活动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教学活动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案例设计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喜欢听说游戏,能大胆地与小朋友,老师一起愉快游戏的情感。2、教会幼儿学习倾听教师的讲解,掌握游戏玩法,遵守游戏规则。3、......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案例

    奇怪的桥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 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

    《语言的魅力》教学案例

    《语言的魅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

    大语言教学活动设计

    大语言教学活动设计 篇一: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方案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内容] 小狗抬花轿[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画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读。2、大胆创编......

    语言教学活动的

    语言教学活动的“瘦身”与“回归” 作者:卞丽群 发布时间:2009-06-15 来源:语言教学活动的“瘦身”与“回归” ——记一次成功的语言公开课一、背景:前段时间,我园开展了语言优质......

    主题教学活动--语言[范文大全]

    耳朵上的绿星星(中班语言主题教学活动) 2011级学前教育1班 02号杨丽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感悟故事中所传这的友爱情感。 2、丰富幼儿的语言,培......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学常识。扫清文字障碍,积累词语。过程与方法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