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

时间:2019-05-12 20: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习背一背,好吗?

生练习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下课)

《咏华山》说课稿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孙浩娟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三、说教学程序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教案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

咏华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

1.板书:华(hua)山,领读“华”,第四声。

2.简介华山:在陕西省的东部,华阴县城南,远远望去,它的样子好像花,所以叫华山。名胜很多,是游览的好地方。“华山自古一条路”,仅只南北一线,全程大约10千米。解放后,曾经对山路进行过多次整修,并且加固了铁索,增添了安全设施。

3.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相传神话故事《宝莲灯》中的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说说你看到的景色。

4.是啊,华山高而陡峭。“咏华山”就是诗人用诗词等来抒写华山。领读课题。5.读了课题后,小朋友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质疑

1.请大家带着疑问,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登华山》在文章中是排成两行的,但它属于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所以不另外计算自然段。4.出示生字词:

山 路 自 己 与 齐 称 赞

沿 着 艰 难 山 顶 情不自禁 吟 诵 寇 准(3)各自拼读,找出平舌音和前鼻音的字。平舌音的字:自、赞、诵 前鼻音的字:赞、沿、难、禁、吟

(4)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5)理解词义:

①不用讲解的:山路:山间的路;自己:本人;艰难:困难;沿着:顺着。②教者举实例讲:

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吟诵:有节奏地诵读。

③“与、齐”到精读训练时讲解。

(6)开动脑筋记生字:华 间 代 岁 与 齐 称 ①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者小结:

换一换:华,“花”字去掉上面的“艹”,下面加个“十”。称,“你”字去掉“亻”,换上“禾”字旁。教“禾”字旁。

加一加:自,“目”字上面加一撇。齐,“文”字下面加上撇和竖。

部件法:路。“足”字旁,加个“各”。“与”,像阿拉伯数字5和“一”组成。关键法:“己”与“已”结合起来记,“已”半“己”空。②各自记生字。

(7)读了课文,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吗?指名说。(宋代的寇准7岁登华山时写的)

出示第一、第四自然段,指名读。你觉得寇准怎么样?介绍寇准生平。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华 路 自 己 与 齐 称 2.学生结合平时写字体会谈怎么样写好上述生字。教者小结:

(1)合体字如:华、路、齐、称等,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位置。

“华”,上面的“化”大部分在横中线之上,“十”在横中线之下。“齐”的“文”字大部分也在横中线之上。“路、称|”的左边部分在竖中线的左边。

(2)独体字“自、己、与”则要更多地注意确定关键笔画的位置,防止偏上偏下或偏左偏右的现象。“自”的第四笔“横”要落在横中线上。“己”的第二笔“横”也在横中线上。“与”的第二笔中“横”要与横中线重合。3.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 1.给多音字写上拼音并组词。

称()华()()()2.读读、写写生字词。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能响亮地读出它们?(开火车读,齐读)

称 赞 沿 着 艰 难 山 顶 情不自禁 吟 诵 寇 准

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欣赏华山视屏,介绍: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到这样的华山,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寇准吟诵华山的那首诗的意思。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5

咏华山

登→咏→赞→点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更无山与齐。(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案例评析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案例评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大巷中心小学

点击数:207

【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型----文包诗。这篇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堂评议,深化理解了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咏华山的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华山教案[定稿]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 2.学会书写本课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诗的大意,并通过读书展......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 执教教师:顾婷 执教年级: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字词: (1)能写默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说出词语的意思:艰难、远远近近、山腰间、朵朵、吟诵、情不自禁、回首、举头。 (2)学生......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咏华山) 2、玩游戏,认读生字词 小朋友们,想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1)第一座山【出示词......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滨江小学韩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第二小节: (一) 1、出示图......

    咏华山教案

    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预......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1 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练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练习教案 咏华山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年级下册语《咏华山》教案

    25咏华山 教材分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对于“文包诗”这种文体孩子们还是第一次遇见,“诗”是“文”的话题引子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