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
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胶体性质的丁达尔现象和吸附性,学生树立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增加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
实验试剂: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植物油乳浊液、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沙
实验仪器:激光笔、玻璃棒、烧杯
五、教学过程
导课:在PPT上展示黄山云海的图片
教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黄山吗?有没有看过黄山的云海呢?图片上就为大家展示了气势磅礴、云雾缭绕的黄山云海。大家知道吗?这美丽的云海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分散系。下面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板书:物质的分散系
教师:实物展示: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植物油乳浊液请学生观察并回忆溶液的概念。
学生: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的混合物。
教师:回答正确。而泥沙悬浊液是由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植物油乳浊液是由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PPT上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共同点)同学们发现这三者有什么公共点吗? 学生:都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正确。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系,板书: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系)形成的混合体系
教师:那么如何区分分散质和分散剂呢?看混合物的相对成分,分散剂大于分散质
(PPT中展示表格)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填出刚刚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学生:回答并填写表格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知道这个也难不倒大家,那么20%酒精和75%酒精分散质分别是什么?点名回答。
XX学生:20%酒精分散质是乙醇,分散剂是水;75%的酒精分散质是水,分散剂是乙醇。
教师: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我们已经接触过了很多种分散系,如此多的分散系,如何将其归类呢?第一种方法根据分散系和分散质状态的不同分为9种。那么黄山云海的属于哪一种呢?(呼应开头,对导课留下的疑问解答)(PPT上展示9中分散系,让学生简单看一下,不必掌握)
学生:云海的分散质是小水滴,液态,分散剂为空气,气态。
教师:第二种方法根据分散质大小的不同,分为溶液、浊液、乳浊液,这是三者本质的特征。(重点强调)板书:溶液<1nm(10-9m)浊液>100nm(10-7m)胶体1-100nm(10-9-10-7m)演示动画:滤纸的孔径=10nm,半透膜的孔径=1nm(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对分散质大小有深刻的认识。)
教师:前面两种分散质初中时已学习相关知识,而胶体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学习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板书: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的分散系 教师:胶体的性质又有哪些呢?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
演示实验1:让学生拉上窗帘,实验需要黑暗的环境,用激光笔照射CuSO4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没有任何现象
再同样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啊,这种现象称之丁达尔效应
板书: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教师:那么同学们现在知道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了吗? 学生:利用丁达尔效应
演示实验2: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泥沙,再向其中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Fe(OH)3胶体,搅拌后静止片刻,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程度。学生:加入胶体的烧杯变澄清了。
教师:很好,这是因为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生活中用Fe(OH)3胶体净水。板书:胶体具有吸附性
教师:学习完了胶体,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比较一下溶液、浊液和胶体
请同学们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和表格的完成情况,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没有掌握的同学积极请教别人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回答胶体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趁热打铁,随堂练习一下。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教师:XX同学回答的很正确,没有忘记老师强调的知识点。本节课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相关联系,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系)形成的混合体系 溶液<1nm(10-9m)浊液>100nm(10-7m)胶体1-100nm(10-9-10-7m)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的分散系
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具有吸附性
七、形成性评价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第二篇:《物质的分散系》教学反思
在初中学过的溶液和浊液的基础之上提出分散系概念,引出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在难度层次上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的一般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胶体的例子,利于学生对胶体这一新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胶体并非一类物质,而是一种特殊的分散系。如果能让学生动手实验或再准备一些不同类的胶体会更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一对难以区分的概念,因此,我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分析、强调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方法,同时,举出一些物质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从错误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后再归纳总结出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降低学生的判断难度。从作业反馈来看,不少学生上课并没有能真正理解,还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但是,一些陌生酸根的盐的电离错误还比较多,知识的迁移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黄岩中学
梁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知道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初步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概念以及与溶液的区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展示三种混合物:氯化钠溶液、植物油和水、泥水,学生讨论得出三者的共性和区别。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均
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
悬浊液:(如:泥水)
不均
一、不稳定、不透明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引导学生抽象出不同点: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10 ~ 10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板书】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剂)
分类:溶液、浊液、胶体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胶体:ppt展示森林中的光束、稀豆浆等 【板书】
2、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10m之间的分散系。【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P14实验1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聚光手电筒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板书】(2)性质:丁达尔现象
【演示】ppt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设疑】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呢? 【学生】用丁达尔现象加以区别。
【讲解】鉴别出的胶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让我们亲手试一试吧!【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P14实验2,回答问题(2)【讲解】胶体在生活中可以净水,胶体还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5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讲解】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到达净水的目的。
【过渡】虽然胶体很重要,但我们最常见的还是溶液。【板书】
3、溶液
【观察】学生看图1—9: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 【学生】描述该电离过程
—9
—7
—7—9—7【学生讨论】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发生导电? 【分析】 水溶液中的化合物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讲解】 我们把可以这样的导电的溶液叫做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的溶液叫做非电解质溶液。
【板书】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板书】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过渡】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的状态下电离的过程如何表示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4的资料卡,理解酸、碱、盐在电离意义上的定义。【板书】
5、.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反馈练习】电解质的判断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具体略)【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溶液、浊液、胶体 2.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性质:丁达尔现象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OH—
第四篇:11-12高一化学:物质的分散系
第1单元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实验现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应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实验2] 胶体的净水作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过渡] 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 2
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验2]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导电?原来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结论: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练习]
书写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
第五篇: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复习
凤州初级中学
白小玉
[引言]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因此,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课题] 复习“物质的分类”
一、展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分类的方法。
2、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注意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3、了解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带来的快乐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明确复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构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过渡]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初中化学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今后,我们还会学到其它的一些物质分类方法。
(掌握初中化学物质分类的依据;知道物质分类有不同的标准)[说一说]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哪些?
[小节并投影]属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酸、碱、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塑料、纤维、橡胶、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合金等。也可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把这些概念板演出来。
(回顾知识,筛选信息,为知识建构做好铺垫;用化学的眼光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物质分类图。
[适时板书或投影]“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三、典型例题剖析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3道例题。
[投影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A.酸、碱 B.单质、化合物 C.混合物、溶液 D.氧化物、纯净物 [讲述]此题思维量比较大,主要考查几类重要物质的内在联系;如果熟悉物质的分类概念图,掌握了有关概念的从属关系和等级关系,那么问题就能解决。
[思考]学生对照物质分类概念图思考:4组物质中,哪组是从属关系?哪组是同级关系?如果属于从属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哪组?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他人交流;接下来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小结]运用概念图的目的不是要把相关的概念背下来,而是要借助概念图去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概念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投影例2]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乙醇 B.纯净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讲述]此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由于提供的物质名称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思考]氧化物是不是纯净物?题给4种物质哪些不是纯净物?在纯净物里,哪种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
[小结]对一些物质的非化学名称,如商品名称(纯净水)、别名(冰水混合物)等,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化学组成,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物质的类别。
[投影例3]从给定化合价的、、、、和
这6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一种重要的氧化物()一种重要的酸()一种重要的碱(),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一种可做氮肥的盐()。
[小结]用给定化合价的元素,按要求书写物质化学式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的组成元素,还要考虑元素在该物质里的化合价,以确保化合物里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等于零。像本题中,一种重要的酸不能写HNO3,只能是H2SO4,因为氮元
素是-3价;同理,一种可做氮肥的盐不能写NH4NO(,只能是(NH4)3或NaNO3)2SO4。
四、随堂演练
(1)下列容器分别盛有不同物质,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A氧气和液氧
B氧气和臭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冰和水
E过氧化氢和水
(2)选择H
C CI O 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还原铁矿石的氧化物---------------------2·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单质气体---------------------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4·实验室中常用的挥发性酸-5最简单的有机物------------------------------
(3):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
2、NaHCO3、K2O、CuO、NaCl 的树状分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