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时间:2019-05-12 20: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知识归纳: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

方法总结:

1.画角的方法: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所组成。在画角的过场中,先确定顶点,再画一条边,最后画另外一条边。

2.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再重合一条边,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即可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确定锐角、直角、钝角: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较,比直角小的都是锐角,一样大就是直角,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比较的方法同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例题:

第64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角。第66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直角。

第67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锐角和钝角。

易错点:

1.画角的时候注意别忘记画一段圆符,特别是直角的标记。

2.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练习题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平板电视有()个直角。

2、长方形的操场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3、我们认识了三种角,它们分别是直角、()角和()角,比直角大的角叫()角;比直角小的角叫()角。

4、任意一块三角板都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2 个()角。

5、数一数。

左图中,共有()条边()个角。其中,直角有()个,锐角有()个,钝角有()个。

6、把锐角、直角和钝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能还有()个直角,可能还有()直角,也可能还有()直角。

8、钟面上()时整和()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二、下列图形哪些是角?请在()里打“√”。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3 时 30 分和 8 时 30 分,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同样大。……………()

2、门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3、一个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钝角。……………………………………………()

4、直角有两个顶点和一条边。…………………………………………………()

5、直角比钝角小。………………………………………………………………()

四、选择题。

1、一个角有()条边。

A、1

B、2

C、3

2、正方形有()个顶点,4 个()角。A、4;直

B、4;钝

C、4;锐

3、时钟上的 3 时整和 9 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角。A、直

B、钝

C、锐

4、左图中共有()个角。

A、2

B、3

C、4

五、操作题。

1、在下面依次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一个是四边形的图形(其中至少有一个直角)。

3、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直角

答案

一、填空: 1、4 2、4,直

3、锐,钝,钝,锐 4、3,1,锐 5、4,4,1,2,1

6、钝角,直角,锐角 7、3,2,1 8、3,9

二、下列图形哪些是角?()(√)(()()(三、判断。)(√)(钝角

()(√)

锐角)

√)

1、√

2、×

3、×

4、×

5、√

四、选择题。

1、B

2、A

3、A

4、A

五、操作题。

1、略

2、略 3直角

钝角、锐角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

第 1 页 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

第 2 页 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

第 3 页 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

第 5 页 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第 6 页 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

第 7 页 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 8 页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

第 1 页 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

第 2 页 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

第 3 页 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

第 4 页 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

第 5 页 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第 6 页 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

第 7 页 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 8 页

第四篇:二年级认识角

《认识角》教学设计

西昌市第五小学 李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在操作活动体验感知角的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蜡光纸,卡纸,图钉,活动角。【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角”,它想和您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认识角)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从实物中感知角。

1.师:今天,我们请的小客人去哪里呢?原来调皮可爱的角就藏在这些事物中,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它们找出来吗/ 2.点击剪刀、钟面上、红领巾的角,抽象出物体表面上的角,课件出示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角。(教师注意动作的师范和引导。)我们把它请下来。(课件展示)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谈谈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

生:黑板的平面,窗户上,三角板„„

(二)认识角,抽象出角的概念。

1、摸角并感知角.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笔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笔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动画演示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说明: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红领巾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过渡:

听说我们在认识角,数学王国里又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现在就用你的火眼精金来辨别一下吧。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就来亲手做一个角,赶快试一试。

① 教师出示活动角的材料,学生自制一个活动角。②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

师:比较角的大小(采用重叠法)

师:玩扇子,怎样使得扇面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课件论证)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二)介绍红角和蓝角之争

感受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生: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再一次强化关于角的大小的性质。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综合运用,巩固深化

1、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出示课件)

2、四人小组讨论

数一数组合角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如果我是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设计说明: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六、拓展作业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听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本课推向高潮。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4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反思

认识角”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 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后来在另一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 ?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当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下载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范文大全)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王荣山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学习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 学习难点:初步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课后反思 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来简单,但是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很不容易,学生接受也比较难,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笔记

    、 第七单元笔记 一、复习课文: 1、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你想说些什么?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我想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19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五篇范文]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