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说课稿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哪个凉得慢些;自己动手做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比赛。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塑料勺、木勺和钢勺哪种导热快的基础上,对哪种材料传热性能更好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教学的。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更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勺子的导热实验将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便了解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导热性能更好。接下来的这节课是指导学生将金属的导热性和生活相结合,因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的一节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这一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热的传导、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后的深化和应用。一开始出示生活情景:三只装有相同量的温度相同的热水的不同材料的杯子,那杯水温降的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帮助学生回忆前面学国的知识(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 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学 生在生活中有经验可寻,如加盖子、用毛巾等包裹,然后布置探究任务:自己改造制做一个保温杯。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比较宽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前面的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三个小实验,学生亲手操作后更容易接受这一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温度计;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游戏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并能通过实验加以鉴别。
六、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七、教具学具准备 脂肪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棉签、水。
学生准备:白纸、肥肉、花生。淀粉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滴管、试管、碘酒。学生准备:熟蛋白、米饭、淀粉。蛋白质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镊子、酒精灯。学生准备:鸡蛋白、瘦肉。
八、说教学流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做的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
(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交流实验结果。
三、做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
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6.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九.说教学板书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第二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作 者:范莉娜 作者单位:杭州市胜利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教材中有三项活动:
第一,将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倒入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杯中,观察哪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第二,做一个保温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和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更合适。
第三,按要求选择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保藏冰块的比赛活动,检测研究制作保温杯的效果。
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也是这个单元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也要检测学生控制变量的能力,以及对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更注重单元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对热传递的综合认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非热传导一个内容,在保温杯的设计过程中还设计热对流、热辐射等其它的传热方式。在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认识两个关键:一是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的时候,热量一定会发生传递现象;二是各种保温措施的目的是减缓或阻隔热传递的途径。为了能让学生综合运用关于热传递的概念,增加了对热水瓶保温效果特别好的分析,为最后做一个保温杯铺垫。最后制作一个保温杯保存冰块的活动不太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因此可作为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完成,制作成果作为本单元考核的一个内容在后面一节课中评价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PPT2】三个杯子图片)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 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摸在不同材料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5.推测:过几分钟后,这三杯水的温度还会一样吗?哪杯水凉得慢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6.我们实际测量一下,看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PPT3】测量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际测量)
7.全班交流实验测量结果,形成共识: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PPT4】
二、讨论怎样使金属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金属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PPT5-1】)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使热水凉得慢一些的方法,并说明你的理由。(【PPT5-2】各种方法)①加盖:减缓空气对流传递热量。
②用毛巾包起来;放在泡沫盒中: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向外传递的速度。„„
4.你们认为哪种保温办法最好?我们该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哪种方法保温的效果最好?(【PPT6】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学生分组活动,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PPT7】实验记录表格)。
7.汇总和交流各组实验的结果,形成共识:加盖并放在泡沫盒中的水凉得最慢,保温效果最好。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三、观察分析热水瓶的保温措施
1.在你生活中哪个物品的保温效果最好,你知道它是如何保温的? 2.出示热水瓶结构图,分析热水瓶的保温措施。(【PPT8-9】热水瓶结构)
(1)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阻隔热水与空气对流传热;
(2)用玻璃和塑料制成:不良导体热传导速度慢;
(3)内胆真空:阻隔热传导传热;
(4)银色涂层:减缓热辐射传递热量的速度; „„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PPT10】制作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活动要求)
保藏冰块能不能叫保温杯,你怎么理解?——保温是指保持原有的温度。制作要求: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
杯子外面的保温层厚度不超过3cm。
评价标准:在杯子中放入等量冰块,以完全融化的时间长短判断成绩。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保温杯设计和制作,下节课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教学反思与教案使用说明:
本课的教学围绕“让水凉得慢一些”的任务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能运用前面所学的关于热传递的各种方式及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认识来应用和解决问题。从第一个活动中认识热的良导体传热越快,散热也越快到最后通过热水瓶结构的分析认识到制作保温杯的关键是阻隔或减缓热量传递途径和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发生的条件和不可避免,我们的各种保温措施只能减缓热量传递的速度。在本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较为明显,重视对现象推测理由交流,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增加的关于热水瓶的保温措施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有关热的概念,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初步感受“能量”这个概念。
制作保温杯保藏冰块的活动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完成,一方面是材料准备不充分,第二个是课堂内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完成比赛。因此,本课把这个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准备和制作的时间,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同时也是让学生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历练。从效果来说,学生的作品会非常丰富,展现出来的“保温杯”也更多样。
引用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反思
设计一个保温杯是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了对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学生认识两者的区别,以及明白何种材料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和快速减温。在制作保温杯上,学生对于如何减少热量的散失展开讨论和实验:
1.结合生活经验,开启制作欲望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接触过多种保温杯,班级中就要现成的保温杯模型,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有的保温杯,在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已经有了铁制材料的杯子导热速度快,它的散热速度也快,然而我们的很多保温杯取材多是不锈钢,传热速度也快。这是学生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在紧接着观察,发现在保温杯外有一层塑料,而塑料和最里层中间也有空隙,推测可能有保温材料在其中。
2.利用身边材料,合理取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平时,尤其在北方,经常会在水壶的外层加一层棉质材料,有保温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类似的材料。在学生比较不同的设想的保温效果后得出结论并动手制作一个保温杯。
3.延伸课外
在本即可中,保藏冰块也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比如在运送新鲜的鱼类等,都需要冰块减慢融化,这就需要我们的保温杯的不良导体的作用。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下册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说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
第二单元 热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教学重点】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温度计;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师:今天老师带来3个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生:(不锈钢、陶瓷、塑料)
2.师: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用手体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手感觉变暖和了,不锈钢的最烫,塑料的最不烫。师:杯子本来是冰,现在变热起来,这热量来自哪里? 生:是热水将热传递给了杯子。
师:那热水的热量是有限的,传递杯子越多的话,热水的热量会怎么样? 生:热水的热量会越少。
师: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热量流失的最多?
生:可以用温度计去测量,哪个温度越低,哪个杯子里的热量就流失越多。
5.检验学生的猜测
出示温度计(可让学生说说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平视、读数时不能离开测量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请三位同学同时上来测量。
6.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师: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希望它散热快一点,有时候希望它散热慢一点。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保温杯来让热水散热的慢一点。(揭题: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二、了解制作热水瓶的原理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可以让热水散热得慢一些? 生:热水瓶、保温杯。
师:请看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热水瓶,我们来看看的内部构造。观看内部构造后,师:热水装入热水瓶后,它就不会产生热传递嘛? 生:它还是会的。师:那它是如何传递的?
生:热水将热传递给内胆,内胆再传递到空气,由空气再传递到外面。师:那刚才不锈钢杯子是怎么传递的? 生:它是热水直接通过不锈钢传递出去的。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热水瓶能保温了?
生:热水瓶是通过空气,间接传递出去的,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能保温。
师:很好,接下去老师提供材料给你们。请你们来制作一个保温杯。先请每组讨论出制作方法再进行制作,最后汇报一下为什么你们这样制作。
三、制作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展示每组的保温杯,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4.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家庭作业
能否用其他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一个保温杯。
五、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五篇:五年级科学下册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案 教科版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教学重点】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做的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
(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6.交流实验结果。
三、做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6.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