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第二篇:《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
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小学朱小燕
一、“快乐课堂”设计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在打造“快乐语文课堂”的实践中,我觉得,阅读教学出现如下情形时,学生有可能学得更好:当他们情趣盎然时;当他们信心十足时;当他们能自主阅读、自由探索时;当他们与教师情感交融、精神相遇、生命对话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
2、如何指导学生尽量读得有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播放《为了谁》MTV。
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介绍背景)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1998年的夏天。就在那个不平凡的夏日,长江流域出现了特大洪水,滔滔洪水肆无忌惮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洪魔的挑战,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大江保卫战(板书)大江保卫战
3、理解大江,质疑:围绕“战”字,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战?怎么战的?战的结果如何?)过渡:有了问题怎么解决?(读书解决)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要想学好语文,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那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标好小节,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符号。
2、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相机表扬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如:我发现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圈圈画画,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
1、过渡:记得世界著名的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有两种思想。”那我们班有三十多位同学,互相交流,就会有三十多种甚至更多种收获;下面就让我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2、分享生字词方面的收获。
(1)出示生字词
崩塌肩扛脚趾嶙峋日夜兼程惊心动魄
鏖战稀泥一绺冲锋舟劈波斩浪铮铮铁汉
赛城湖安造垸簰洲湾
(2)你认为在字音方面什么地方需提醒大家注意。
(3)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鏖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嶙峋(通过词义选择来理解词语,并让学生根据不同意思各说一句话)铮铮铁汉(AABC式词语的积累)
冲锋舟(图片)
(4)齐读词语
3、分享读课文的快乐。
过渡: 接下来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1)抓住一些特殊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你能读得更急一些吗?)(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同学们肯定感受到了当时灾情的万分危急。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读一遍,一起感受一下那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吧。)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出自那句话?右什么特点?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2)学生自己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听后请学生先自评,然后请其他学生给予评价,“他什么地方读的好,还有什么地方还须注意。”“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理清脉络
1、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看看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为什么战?怎么战的?战的结果怎样?)
那么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为什么战”的(第1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怎么战的?”(第2—5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战的结果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着板书说)指导写法:“你们看,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条理清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多多借鉴这种方法。”
2、“怎么战”作者详细描写了哪几个画面?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那你能把这三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具体地描述出来吗?(学生这时说不具体)然后说:这个问题让我们留到第二课时来解决吧!)
(五)布置作业
为了在上第二课时把上面的问题理解得更透彻,老师布置几题作业,不知你能否完成。
必做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选做题:
1、学唱《为了谁》。
2、上网查阅有关抗洪抢险的图片或事迹。
(六)描红练习
板书设计;
为什么战?(1)大堤抢险
8、大江保卫战怎么战的?(2——5)铁汉本色
战的结果怎样?(6)勇救群众
五、教学反思:
为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开始,我就播放了根据1998年抗洪而创作的歌曲《为了谁》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随后引出课题,并围绕“战”字质疑,提出并提炼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战?怎么战?战的结果怎样? 通过学生发问,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组织教学,长此以往,就能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他们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做到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接着汇报交流读书心得,分别从生字词、特殊句式和课文朗读三方面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到课题,围绕提出的三个问题,把文章的脉络理清。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了创新设计,布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的作业,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预复习的环节中,为下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语文课上要教语文!”教语文,就是要教师借助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第三篇: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背景导入
1、介绍背景,引出课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了良田万顷,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然而,1998年的夏天,她却掀起了滔天巨浪,肆虐的洪水冲出束缚它的千里江堤,直扑万顷良田、繁华都市,工厂、街道、房屋顷刻间汪洋一片,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打响了。
2、板题读题
3、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呀?你还有其它不同的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相信通过读课文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3课,自读一次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并用“
”划出本课的生字词,用“?”标出你不懂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把你划住的生字词读一读呢?(2)(课件)这些词语谁会读?(3)现在能全部读正确的请举手?
(4)这篇课文比较长,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段读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你请举手?
哪个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呢? 指读,随机正音、通句
4、课文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要想读懂课文,首先就要理解不懂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请大家默读你刚才画上小问号的词语和段落,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学生再读文,理解词语。
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同桌交流一下。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全班交流。铮铮铁汉
看到“汉”字想到了男子汉、英雄好汉。“铁汉”象钢铁一样坚硬的汉子。“铮铮”是一个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铮铮铁汉”形容人是钢强无比,是硬汉子,象
课文中的黄晓文、无数的人民子弟兵就是铮铮铁汉。
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这个词不理解是因为“兼”是个生字,兼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你能帮老师选一选在“日夜兼程”这个词中是哪种解释吗?(两倍的)为什么呢?
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是谁呀,他带你们什么课呢?那你能用兼说说吗?看到兼字,你想到了那些字?(谦、赚、嫌、歉)对,去偏旁记字是一种好的记字方法。
鏖战:(联系电视)肆虐:放视频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课文读通读顺了,请大家带着课前咱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自己解决。
生浏览课文 解疑
2、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每一遍都有一遍的收获,哪现在你能说说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大江保卫战吗?
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1、就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1998年的夏天。(播放视频)
2、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暴兩成灾,洪水肆虐、灾情危急)那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
学生交流(1)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课件)大家请看老师出示的句子又有什么变化? 告急一个比一个大,说明灾情越来越危急了。
连续三个告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情况的确是越来越危急了!一个比一个急!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你还有什么发现?
▲“„„”可以看出,灾区迅速扩大,灾情越来越严重,作者根本来不及细说。你很细心,关注了这个标点。
灾情万分危急,灾区迅速扩大,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哪些句子还能让感受到灾情越来越危急?(2)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3)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3、此时的洪水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肆虐。千里长江,处处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军民团结,同心协力,这股力量惊天地,泣鬼神,这种气概比山河还要壮大,用课文中的一个词那就是“气壮山河”,那么人民子弟兵是怎样进行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呢? 板书设计:
22、大江保卫战
灾情急(1)
(气壮山河)大决战(2—5)
保大堤
救群众
永铭记(6)
第四篇:《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98年的那场洪水对于我们来说记忆犹新,但是学生对于那场灾难却所知甚少,甚至对于其中某些语句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初,我便找来一段抗洪时的视频,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体会洪水的肆虐,接着范读文章第一段,把学生带入到这个万分紧急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当时刻不容缓的形势,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下文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展示了洪水中的人民子弟兵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在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将教学推入到了高潮,体会战士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向倡导以扎实平实为重,但是对于这样的文章,离学生如此远,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资料,学生、教师、文本很难融入到一起。有一次听公开课时有幸听到这一课,执教老师热情高涨,下面却有学生在笑,我想就是因为没有将学生引导文本中来的缘故。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第2-5节,划下让你最为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教师在平常经常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课文,此时会轻松不少,学生汇报感受,教师加以提炼和引导就是了。教师在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要清楚地明白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在学生的感悟和回答中了无痕迹地落实重难点,跟学生一起经历学习感悟的过程。
美读感悟是教学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体会,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对于这样激情澎湃的文章,学生若能走进文本,相信定有至深的体会,并深深为之感动,多花些时间在读上,会觉得花得很值得。
第五篇: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昨天一起学习了“大江保卫战” 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大江保卫战,你用哪一个? 板书:气壮山河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上节课,我们一共三个情景,是哪三个情景?预设:
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活动一:在这三个情景中,你最敬佩谁?为什么? 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抗洪战士?
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抢险的场面。出示图片
活动二: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第二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最让你惊心动魄。用笔划出来出来。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
(预设: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索性是什么意思?(注意这里解释一下索性,找近义词,)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指导同学朗读,评价:就是战士们“扛沙包”这部分让你惊心动魄,是吗?那为什么你觉得这些句子惊心动魄呢?预设:战士们为了行走方便,干脆把鞋子脱了,就算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也全然不顾。
提问:你赤脚走过路吗?什么感觉?你赤脚在不平的路面甚 至是布满小石子的路上走过吗?
此时此刻,战士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吗?预设:不会
指导朗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惊心动魄的?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这句话中用到了两个修辞手法,是什么?预设:排比、拟人。同学们如果是你面对着狂风巨浪的险境,你们会害怕吗? 可是战士们面对着狂风害怕了吗?预设:没有 面对着暴雨退缩了吗?预设:没有 面对着巨浪恐惧了吗?预设:没有
而是高声喊道:ppt出示句子,齐读。这就是我们英勇无畏乐观坚强的子弟兵们。
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呀?英勇无畏乐观主义精神。你来读一下这段话吧?
这墙是什么做的?是像我们教室里的墙一样用砖头砌的吗?
预设: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
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肆虐的洪水,你感受到了惊心动魄,很好。
在保住大堤的时候,战士们有生命的危险吗?
预设:有!
提示:大家可以从当时的环境情况来看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的撕扯堤岸。”说明当时雨大、风狂、浪大。人跳下去很可能被洪水冲走,被巨浪吞没。
评价:战士们奋然跳入水中,也许这一跳,就会被急流冲走;也许这一跳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Ppt出示:战士们奋然跳入水中,也许这一跳就_______ 请几个同学站起来说。师:但是战士们有没有犹豫?
预设:没有!义无反顾,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大堤,保住大堤!)
他们顾的大堤,他们心中装的是大堤后面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师范读: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这一声声高喊,喊出了什么?预设:战士们的坚强、不怕牺牲、面对困难、危险的勇敢无畏、乐观精神。
面对洪水,战士们随时都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命,但他们仍然如此的乐观,难道不让人惊心动魄吗?大家一齐读读这句话,读出战士们的壮志豪情,读出他们的英雄气概。(生齐读。)还有吗?还有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惊心动魄? 预设:“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官兵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让我惊心动魄。
“鏖战”是什么意思?
预设:鏖战就是激烈的战斗,残酷的战斗。
提问: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鏖战?
预设:从战士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从官兵们被割得鲜血淋漓的双脚。从黄连长被铁钉扎伤后又爬上大堤。大堤总算是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谁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感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指名读)评价:你读得太令人感动了,大家一齐读读。(生齐读)文中还有一副对联,这幅对联写的是什么?预设:前半句写风声和波涛声很大,反映环境的艰苦,后半句写战士们不怕困难与洪水决战。
师:官兵们大堤抢险的场面惊心动魄,你们体会到了惊心动魄,能不能读出你的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把第二小节读一遍。齐读
提问: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奔跑,他们苦不苦,累不累?预设:苦!累!
可是这些苦,累并没有阻挡住战士们救人的脚步,课文 中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自己的铮铮铁汉,他是谁呀?一起说。(预设:黄晓文)现在谁来读读黄晓文的感人事迹。
(指名)听了这个故事,你能告诉大家此时你心里的感受吗?预设:感动。能说说为什么吗?
预设:铁钉扎进脚底,嶙峋的片石把脚割得鲜血淋漓,难道他们就不疼了吗?(生:“疼!”)战士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动、我们的震撼再读读第四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我们顽强的战士、英勇的战士。(生齐读)
活动三: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上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点面结合,写面,以群体的形象写了大江抢险和勇救群众;写点以个体连长黄义文这个典型,具体生动地反映整个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地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
四、学习第五小节
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这时候的他们有没有时间喘一口气?(没有)为什么? 预设:因为还有很多的被困群众需要他们 去救。
在文章的哪里你看出来了? 预设:第一句、第二句。
第一句:这句话连用了三个“飞向”,战士们驾驶的是冲锋舟,是船,用“驶向”不是更恰当吗?
预设:速度快,所以用飞向。是呀,此时被困的群众肯定是心急如焚,但是还有人比他们更着急,是谁呀?预设:人名子弟兵
所以说,这里连用了三个“飞向”可见战士们担心群众的安危,所以行动非常迅速。指名读
谁来读的比他更急!(生读)
第二句:列举了人民子弟兵营救灾民的具体事例,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注意这里有一个“„„”,说明了什么?预设:战士们救人的事例太多了,根本就写不完。
战士们如此英勇无畏,所以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道出了心声---出示ppt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齐读
提问:这里的军旗飘扬、军徽闪烁、红五星、迷彩服、大救星就是指(预设:人民子弟兵)3)从哪里有„„哪里就„这里我们读出了人民子弟兵怎么样?(预设:他们急群众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
五、学习第三部分
战士们用铮铮铁骨打赢了这场大江保卫战,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见证者,大江,永远铭记着--------,铭记着-------。出示ppt齐读
提问:这句话中有两个铭记“铭记”是什么意思?板书:铭记
预设:记住。
那“铭”是什么意思? 预设:铭刻。铭刻在哪里? 预设:铭刻在心里。
师:铭记就是永远不会忘记。
同学们,第一个铭记,是要我们记住什么?预设:1998年夏天那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第二个铭记是要我们记住什么?预设:人名子弟兵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的有一些人民子弟兵却永远地长眠于大江之下,ppt出示:让同学们站起来补充
事迹:在19 98年8月1日晚,与滔滔洪水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的李向群和高建成烈士。除此之外,还有独生子马斐,刚结婚的杨德胜,只有十八岁的惠伟为等17名官兵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Ppt出示
这样的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的子弟兵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此时此刻坐在这里听课的你会忘记吗?所以我们会永远铭记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大屏幕出示句子,齐读)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人名子弟兵有没有什么话想说的? 预设:我很敬佩你···
让我们怀着对这群铮铮铁汉的敬意,把课文齐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