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个性化教案+练习
数学广角
一、课前小练
1、计算和解方程
20.07×1994+19.93×2007 999
(x-2.3)×1.5=7
2、()÷15=
8818
+99+9+
9939
461 x+x=4.5×
9523=0.6=()%=():()()1,甲乙两数的比为(),乙数比甲数少()%。4514、吨化肥平均分给5个村,每个村分得这些化肥的。()
883、甲数比乙数多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并且这些数的倒数都小于1.()走同一条路,小明用了5分钟,小红用了四分钟,小明的速度比小红慢20%。()
5、一篇印度神话这样记载:有一束莲花,把这束莲花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分别先给三位女神,剩下的六枚献给声望最高的人。问这束莲花有多少瓣?
二、课堂教学
1,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趣味名题,出自于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下卷。因其计算同一个笼子中鸡和兔的只数而得名“鸡兔同笼”问题。
用我们现代的数学术语说,”鸡兔同笼”问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有2个未知的量。
2、最少有两个关于这两个未知量的等量关系。
例1:鸡兔同笼,共有 30 个头,88 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其中两个未知的量:鸡和兔的数量 两个等量关系:
例2:小明用 10 元钱正好买了 20 分和 50 分的邮票共 35 张,求这两种邮票名买了多少张? 这也是“鸡兔同笼”问题,其中两个未知的量为: 其中两个等量关系为:
2、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例3: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找准条件和问题
2、列出关系式:
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解方程或者方程组
5、检验作答
变式一:一次数学竞赛共有 20 道题。做对一道题得 5 分,做错一题倒扣 3 分,刘冬考了 52 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变式二:100 个和尚吃了 100 个面包,大和尚 1 人吃 3 个,小和尚 3 人吃 1 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归纳小结: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是最明了,思路最清晰的一种方法,是我们一定要学习掌握的方法,这和我们一般的方程应用题的思路是一样的。
3、“鸡兔同笼”问题与分数应用题的结合考查
例4:甲乙两个工厂去年一共上缴税收112万元。已知甲厂上缴税收的4/9与乙厂上缴税收的2/7相等。两厂去年各自上缴税收是多少万元
变式一:水果店运来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300千克,苹果卖出了2/5,梨卖出了20千克后,剩下的梨和苹果的质量恰好相等。原来苹果和梨子各自有多少千克?
变式二:某车间原来有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5/4,后来又调来2名女工,现在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6/5。这个车间现在拥有多少名男工人?
归纳小结:思路都是一样的,题中的关系变得相对复杂了,要理清。
4、用“鸡兔同笼”问题方法解决其他奥赛题型(1)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例1: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多少?
变式: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多少元?
(2)年龄问题
例2:.小刚4年前的年龄与小明7年后的年龄之和是39岁,小刚5年后的年龄等于小明3前的年龄,求小刚、小明今年的年龄是多少?
变式一:哥哥5年前的年龄等于7年后弟弟的年龄,哥哥4年后的年龄与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求兄弟二人今年的年龄?
变式二:1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问今年父子二人各多少岁?
(3)浓度问题
例1:把含盐5%的食盐水与含盐8%的食盐水混合制成含盐6%的食盐水600克,分别应取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千克?
(4)其他问题
例1:学校四年级有甲、乙丙3个班,甲班和乙班共有100人,乙班和丙班共有101人,甲班和丙班共有97人。甲、乙、丙3个班各有多少人?
变式:△、□、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数,并且:
△+△+△=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60
求:△= 〇= □=
课后练习:
1、纺织工厂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人数的4/5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1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人数的3/4。原来两个车间的人数是多少人?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人数的几分之几?
2、鸡兔共有腿50条,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腿数变为54条,鸡有()只,兔有()只。
3、有人问孩子年龄,回答:“比爸爸的岁数的一半少9岁。”又问爸爸的年龄,回答说:“比孩子的4倍多2岁。”孩子年龄是多少岁?
4、哥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后还比弟弟多面手多2张,哥哥原来有邮票多少张?(写出过程)
5、小强有三角形、长方形的卡片共40张,这些卡片共有145个角,两种卡片各有多少张?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生: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评析: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课初,教师利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的数学趣题直接导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惟有适合学生学习所需的才是最佳。]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
1.出示例1
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
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从下面数,有26只脚”是说鸡脚和兔脚数共是26只。
3.探索策略
(1)猜想法
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
生1:3只兔,5只鸡。
生2:6只鸡,2只兔;7只鸡,1只兔;5只兔,3只鸡。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同学们猜的对不对,不妨验证一下。
生1:一只兔4只脚,3只兔就有12只脚;一只鸡2只脚,5只鸡就有10只脚,一共就是22只脚,看来没猜对。
生2:6只鸡、2只兔一共20只脚,也没猜对;7只鸡、1只兔共18只脚,也不对;5只兔、3只鸡共26只脚,猜对了。
师:在4次猜想中,只有1次猜对了,你们觉得用猜想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
生:不是很容易猜出正确答案,而且当头和脚的只数越多时,越不容易猜出答案。
师:看来,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评析: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法的局限性,还能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新策略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正是新课程所需要的高效教学。]
(3)假设法
①假设全是鸡
师:我们先从表格中右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样就有16只脚。
师:实际脚的只数是26只,这样就笼子里就多出了10只脚,该怎么办呢?
生: 用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鸡兔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只数就会增加2只,应该增加5只兔,脚的只数才变成26只,即10里面有5个2。
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师:孩子们都写完了吗?多聪明啊!这是一个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多出了26-16=10只脚,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
师:说得多好哇!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边看图边分析(课件演示)。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
②假设全是兔
师: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左起第一列中的8和0是什么意思?
生: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师: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桌边讨论边写算式。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师:这是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生: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就有4×8=32只脚,这样笼子里实际的脚数就比假设的脚数少了32-26=6只脚,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脚,这样就有6÷2=3只鸡,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
课件演示:“假设法” 中假设全是兔的情况。
师:在列表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假设法。
师:我们都认为猜想法和列表法有局限性,假设法还有局限性吗?
生:(讨论后)用假设法应该没有局限性了。
[评析: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此,教师以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为探究基础,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探究方式,以课件动态演示为探究辅助手段,巧妙地将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成了数学语言,即数学算式,从而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全新的一般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
(4)代数法
师: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没有局限性外,还有别的也没有局限性的一般方法吗?
生:方程的方法。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试一试。
(全班尝试,一名学生板演。)
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同学的想法。
生:设有x只兔,鸡就有(8-x)只。列出方程4x+2(8-x)=26,解是x=5,即有5只兔,8-3=5只鸡。
师:老师想问你,这里的 4x和2(8-x)分别表示是什么?
生:4x是兔脚的总数,2(8-x)是鸡脚的总数。
师:方程解完了也要注意检验,列方程的解法还有个名字也就叫代数法。
[评析:代数法是学生在五年级已学的旧方法,但运用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之中又是新策略。教师以旧知识和旧方法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并抓住其中的疑难点设问,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提升技能。]
4.小结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猜想法,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
师:要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现在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生1:我选择假设法,假设法比较简便。
生2:我选择代数法,代数法也好理解。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在计算教学中,需要算法多样化,更需要算法的优化;同样,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需要策略多样化,更需要策略的优化。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应该兼顾并进。但优化并不等于强加,优化也强调自主和需要过程。在这里,教师对此都恰倒好处地予以了关照。]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解决原题
生:先独立完成《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后相互评议。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孙子算经》中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抬腿法”)同学们古人的解法巧妙吗?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
2.举出实例
生1:买了一些苹果和梨子,告诉苹果和梨子的单价和总数量,还有总的价钱,求苹果和梨分别买了多少千克。
生2:自行车和汽车一共有几辆,一共有多少个轮子,求汽车和自行车分别有几辆。
„„
师:可见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课后可用我们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3.课堂作业
从第115页“做一做”中自选1~2道题完成。
[评析:《孙子算经》中原题的解决,让学生排除了课初的悬念;作为特殊而巧妙的古代“抬腿法”的课件简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放手让学生对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列举,让学生体会到了此类问题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书面作业的当堂完成和自由选择,足以体现了教学的高效和学生解决问题技能的及时训练与提升,以及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尊重。]
[总评:鸡兔同笼问题过去是少数精英学生学习的竞赛内容,如今是全体学生学习的一般内容。如何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学得了、学得好、学得乐,广大教师都在密切关注。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表现还的确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特别注重了以下主要方面。
1.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学生先后运用猜测法、列表法、假设法、代数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创新意识。在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注重了解决问题策略的自主优化,注重了不同策略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局限性和一般性。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课初的随意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代数法,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作为本册教材“数学广角”中的唯一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4.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
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道影响较大的名题,一直流传至日本等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教学中,教师把《孙子算经》、《孙子算经》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和《孙子算经》中用“抬腿法”这种特殊而灵巧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用课件科学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第三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修改版(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
今意))
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3、会做“鸡兔同笼”这类题吗?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老师相信今后你一定会做了。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
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
件出示)
(二)猜想验证,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3、和学生一起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这一个正确答案吗?)
4、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表法)
5、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生:麻烦,而且当头和脚的只数越多时,越
不容易找出答案。)
6、那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三)尝试假设法
1、、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2、假设全是鸡一共就有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呢?(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呢?即10里面有几个2。就把几兔当成了鸡算,5个2,用五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五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
3、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4、假设全是鸡:(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
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
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
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5、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
6、假设全是兔
7、、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8和0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
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8、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边或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
算了鸡的腿)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
2条腿。)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
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
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四)列方程解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得到到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
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这道题我们可以设兔的知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那鸡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鸡有2条腿,所以X只鸡就共有2X条腿。一只兔有4只脚,(8-X)只兔就有4(8-X)只脚。又因为鸡和兔共有26只脚,所以2X+4(8-X)=26
① 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2X+4(8-X)=26 在解的时候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将减变成加,分别加上4X,再来解。
② 解:设有兔X只,鸡有(8-X)只。
4X+2(8-X)=26 同样抽生说出自己想法。那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X好解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为X,在解的时候容易一点。
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头数,以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
三、练习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
做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
四、延伸、应用 1.课件出示“做一做1”
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生说说思路。
2.看来鸡兔问题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鸡兔同笼”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五、课后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P114页下面内容。这个内容我们留到下节课进行讲解。
第四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
创新性成果: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和龙市富兴二小
刘延红
创新性成果:这次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我认为可以称之为创新性成果。因为初次教学设计时,我是以讲为主,学为辅,学生不易于理解和吸收,单凭教师的讲,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就是单单就是学会了本堂课的知识,而不能举一反三,遇到自行车呀,船只呀德才等等数学问题,同样是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却不能够灵活运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来解答。这是教学设计失败的地方。这次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重点放在假设法上,本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新身经历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假设法更便于学生解决问题。当然教无定法,看学生怎么理解方便,就运用哪种方法。中国不是有句话:别管什么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吗。学会、学通,用哪种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经过学生的猜想,验证,讨论,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类型题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的奥秘,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学生知道解题思路不是唯一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才是这次教学设计的创新价值所在。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先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小举例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课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先画出20个圆圈,代表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40条腿,剩余的14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能很快地发现鸡与兔的数量。教师可以鼓励这种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学生掌握。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理解。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
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知道解题方法不唯一。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创新: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为预防禽流感,饲养场要给家禽打疫苗,饲养员将一只笼子提出,只是笼子里面装了鸡和兔,于是兽医问饲养员里面装了多少只兔?多少只鸡?饲养员让大家猜猜看?(出示课题:鸡兔同笼。提示:有30个头,76条腿)你能猜出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吗?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6个头;从下面数,有20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0只脚”改成了“20条腿”用课件出示)
(创新:做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学习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获得不应是教师所直接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主动求知获取)
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6只。②鸡和兔共有20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二)猜想验证,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6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0。)
3、和学生一起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这一个正确答案吗?)
4、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表法)
5、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生:麻烦,而且当头和脚的只数越多时,越不容易找出答案。)
6、那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三)尝试假设法
1、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6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6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兔
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2、假设全是鸡一共就有12条腿。实际有20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8条腿,为什么会少了8条腿呢?(把兔当成鸡再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8条腿呢?即8里面有几个2。就把几兔当成几鸡算,4个2,用四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四就表示应该有4只兔)
3、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4、假设全是鸡:(板书)
6×2=12(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6×2=12条腿)20-12=8(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8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8÷2=4(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8条腿呢?就看8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8÷2=4就是兔的只数。)
6-4=2(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6-4=2只鸡)
5、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生:2×2+4×4=20(只),4+2=8(只)。师:检验对了后,再写上答。
6、假设全是兔
同学们自己分析概括得出同样的答案。由此可见: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就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四)列方程解
(创新: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既提高了小组合作的热情,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得到到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这道题我们可以设兔的知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那鸡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鸡有2条腿,所以X只鸡就共有2X条腿。一只兔有4只脚,(8-X)只兔就有4(8-X)只脚。又因为鸡和兔
共有26只脚,所以确2X+4(8-X)=26 ① 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则:2X+4(8-X)=26 在解的时候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将减变成加,分别加上4X,再来解。② 解:设兔有X只,鸡有(8-X)只。
则:4X+2(8-X)=26 同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那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X好解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为X,解题时比较容易一些。
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头数,用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创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防止学生一直半解,所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也可以让他们在课下继续探讨,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敷衍了事,便于学生养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做题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做。)
三、巩固练习(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做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
四、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做一做1”
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生说说思路。
2强调说明只要是能用到 “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应用题,都可以叫做“鸡兔同笼”问题。请你用我们刚才学到的 “鸡兔同笼”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五、课后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114页的内容。
课后反思:课堂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介绍完列表方法后,一部分学生要介绍自己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法。我认为这种假设法很好,也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就向学生介绍了这种方法,假设让所有的兔子都站起来,那么每只动物就是两条腿,20个头就有20×2=40条腿,肯定少算了腿,实际有54条腿。那么少算了54-40=14腿,这14条腿是少算的兔子的腿。因为兔子刚站起来了,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共少算了14条腿,那么应该是14÷2=7只兔子少算的,兔是7只,鸡就是20-7=13只。同样,将鸡的两只翅膀也算两条腿,那就每只鸡就有四条腿,20个头就有20×4=80条腿,而实际只有54条腿,那么就多算了80-54=26条腿,这26条腿都是鸡多算出来的腿,由每只鸡多算了2条腿,就可以知道鸡有26÷2=13(只),兔就是20-13=7(只)。由于介绍了此种方法学生解答后面的习题时,都没有采用列表的方法,但后来仔细考虑,实际列表的方法也是一种假设法。但是我觉得没有这种假设法来得直观,本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
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假设法更便于学生解决问题。当然教无定法,看学生怎么理解方便,就运用哪种方法。中国不是有句话:别管什么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吗。学会学通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鸡兔同笼数学问题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技巧:“鸡兔同笼问题”通常采用假设法和方程解法。假设法:(总只数—总头数×鸡足数)÷兔鸡足数差=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总头数×兔足数—总只数)÷兔鸡足数差=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学校买来了3个排球和2个足球,共用去111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3元。每个排球、足球各多少元?
3.15名同学共种了56棵树。已知男同学每人种4棵,比女同学每人多种1棵,这样刚好把树种完。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4.小明的存钱罐里有2角和5角的人民币共12张,合计3元9角。2角、5角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5.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2辆,总共有28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6.王老师买了足球和篮球共8个,一共用了395元。一个篮球65元,一个足球40元。足球和篮球各买了多少个?
7.有大小两种钢珠共20个,小钢珠每个重10g,大钢珠每个重15g,共重225g,大小钢珠各有多少个?
8.学校买来了4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69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2元。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9.买2把尺等于6枝铅笔的价钱。如果买5把尺和4枝铅笔共花19元。一把尺多少钱?一枝铅笔呢?
10.44名学生去划船,正好坐满10条船,其中大船可坐6人,小船可坐4人。大小船各有几条?
11.王阿姨有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共118张,共计500元,其中5元与10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12.46个人吃了100个馒头。大人每人吃4个,小孩每两人吃1个。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