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简单的“教+学”的静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了,一种教师与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互动型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流。
一、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形式
(一)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园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赞赏音乐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体验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师幼互动是引导型互动,那么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合作型互动。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这种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有效地拨动“幼幼”互动的“和弦”,奏出和谐愉悦的乐章。
二、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我们以两位老师具体实施的两个歌唱活动为例,比较他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取得的不同教学效益。
(一)教学场景描述
教师甲: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乃哟乃》,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学习歌词时,范唱了两遍,请幼儿跟随教师唱两遍,然后立即请全体幼儿围个大圆圈,一边教幼儿跳简单的土家“摆手舞”,一边要求幼儿唱歌,因为幼儿在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要继续学习摆手舞的动作、记住摆手舞的动作,此时,新的学习内容将幼儿完全吸引,所以几乎所有幼儿只顾着学教师跳“摆手舞”。教师甲见孩子们都没有张嘴唱,一时情急,大声要求幼儿:“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
教师乙:大班歌唱活动《啊哩哩》,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时,不着急让幼儿记忆歌词,在范唱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指出整首歌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歌词:啊哩哩,教师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啊哩哩”的意思(真棒、顶呱呱)和彝族人们赶圩的故事,并让幼儿用“啊哩哩”相互之间鼓励、赞扬。第二次范唱时,教师要求幼儿演唱“啊哩哩”,教师则演唱歌曲其他部分,形成师幼对唱,孩子们体验到成功以后很开心,当教师提出幼儿唱歌曲其他部分,教师来唱“啊哩哩”时,大家都跃跃欲试。就在这一来一回的对唱过程中,绝大部分孩子们掌握歌曲,教师趁热打铁,让幼儿自己商量分组对唱,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了,不仅选出了小组长,还要求比赛呢!看着孩子们兴致高涨,教师又拿出串铃,让孩子们在演唱的同时自由地舞蹈,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二)问题与策略分析
1.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孩子们也只是一味跟从教师一步一步地“过环节”,自然就看不到在教师乙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场面了。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幼儿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乙不仅采用师幼对唱,而且提出幼儿之间对唱,并把如何开展对唱的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学唱新歌这个问题就在教师乙和幼儿之间“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很自然地解决了。
2.针对教师教育机制缺乏的问题,优化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之间互动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
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抓住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发挥幼儿之间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选择的题材土家儿歌《乃哟乃》很有新意,但是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歌曲时比较心急,虽然她注意到了孩子的表现和反应,但并没有找到适当的方式应对,也不敢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用语言提醒“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导致学唱这首歌成为整个活动的唯一教育目标,但最后孩子还是没学会唱这首歌,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缺乏商量、讨论、合作,自然就没能解决问题了。而教师乙在活动过程中则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分组唱,孩子们通过自由分组商量比赛唱歌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不仅迅速地记忆了歌词,而且互相合作创编即兴舞蹈,效果出乎意料。教师乙正是很好地运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孩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交流,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策略,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空间,为教师探索创新提供了机会,是实现幼儿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载体。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艺术领域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艺术领域论文
-----曹妮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简单的“教+学”的静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了,一种教师与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互动型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流。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园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赞赏音乐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体验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师幼互动是引导型互动,那么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合作型互动。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这种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有效地拨动“幼幼”互动的“和弦”,奏出和谐愉悦的乐章。
互动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我们以两位老师具体实施的两个歌唱活动为例,比较他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取得的不同教学效益.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孩子们也只是一味跟从教师一步一步地“过环节”,自然就看不到在教师乙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场面了。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幼儿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乙不仅采用师幼对唱,而且提出幼儿之间对唱,并把如何开展对唱的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学唱新歌这个问题就在教师乙和幼儿之间“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很自然地解决了。
针对教师教育机制缺乏的问题,优化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之间互动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抓住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发挥幼儿之间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
对音乐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交流,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策略,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空间,为教师探索创新提供了机会,是实现幼儿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载体。
第三篇: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一、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选材源于幼儿生活。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2.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二、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1.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1.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3.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在音乐活动中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
第四篇:试论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策略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和保持愉悦,而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展现个性与表现自我的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音乐的教学形式,来让幼儿园学生学习知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出幼儿学生的潜力,塑造良好的个性,促进幼儿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学生学习和心理的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段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让幼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激发兴趣优化教法反思总结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所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全面和综合的提高幼儿学生的素质水平。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音乐形式,来提高幼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这也是进行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之一。其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素质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一、游戏中穿插音乐游戏是幼儿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状态。我们都知道幼儿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利用他们这些特点积极开展在游戏中穿插音乐的教学活动,用游戏来吸引幼儿学生注意力,用音乐来感染幼儿学生的情感,使幼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了解音乐有关的知识,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学生扮成“忍者乌龟”的样子,教师在弹奏音乐时,可以加快音乐的节奏,让幼儿学生欢快地跳跃起来;也可以放慢音乐的节奏,使幼儿学生像乌龟一样慢式走路。在高低音时,可以让幼儿学生拍拍手或跺跺脚。通过这样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提高幼儿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二、培养幼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幼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逐步培养幼儿学生在音乐中的想象力,加强对音乐的体验。教师要多创造机会,来挖掘出幼儿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展现出幼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家族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学生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画画来绘制家族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之间的各个关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幼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同时,教师要把幼儿学生的作品展现出来,以供大家一起欣赏,鼓励幼儿学生大胆的创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陶冶情操。
三、加强幼儿学生对音乐的情感1.以学生为主体幼儿园教育要围绕着幼儿学生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发展目标出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幼儿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让幼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感。2.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幼儿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征,来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他们都能够大胆唱出来,鼓励幼儿学生不怕出现错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幼儿学生的自信心。
3.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要想学习好音乐,就要很好的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音?方萄е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学习一些威武雄壮,比较有力曲子,如《进行曲》,也可以学习一些比较轻松舒畅的曲子;如《小小鸟》,通过这样的调节曲目,不断激发幼儿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
4.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幼儿学生亲手创造音乐,来感受和体会音乐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生多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幼儿学生亲自体会乐器创造音乐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音乐有关的知识,促进他们进行音乐创造的欲望,激发音乐的“活力”。
四、培养其对音乐的思考能力教师是幼儿学生对音乐的启蒙者,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幼儿学生,激发幼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思考,以及感悟,让其对音乐有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认知,树立明确的音乐价值观,从而提高幼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来提升教学的效率水平。总之,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新教学方式和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求知欲,提升他们对音乐美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幼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1]郭庆华.幼儿教育的科学探究和实践[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09).[2]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第五篇:音乐互动学习体会
音乐互动学习体会
音乐互动学习体会昨天晚上,一节别开声面的音乐互动在国培大厦的教室进行,老师是一位漂亮的女士,虽然已经退休两年,但身材匀称一点也不输于年青人,再仔细看她的面目,你就不由得想到,年青时老师一定是一个大美女,面庞处处处充满着精致,老师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为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音乐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向我们传递的两条让我们这些小学老师终生不敢忘的东西。
一是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我们常常认为音乐专属于搞音乐的人,但老师向我们指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对于一个人说,音乐带给他的绝不仅仅是消遣,它所带给人的愉悦心动,带给人的思考和震憾,也许只有自己才会更清楚。
二让学生直接面对他们生疏的东西。
在教学十六格的练习节奏的方法时,老师让我们进行了很多方式的训练,她特别指出了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面对熟悉的东西,而是让学生们面对生疏的东西,这既是音乐现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其实,我想说,这也应该是我们其它科目教学所采用的形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投入地学习,否则我们的学习永远只会停留在一种训练技能的浅层阶段,如此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们还怎样才能成为拥有自我意识的人,还怎样让孩子们成为具有独立学习和成长能力的人。
三堂的发散的思维方式。
在堂中,我们常常会把学生拘泥于一种思维的状态之中,并且还常常乐于此种思维,因为这样的堂我们更好把握,岂不知这样的堂让我们的学生们成为了一个个的机器,不会思考,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机器,只有我们老师拥有发散的思维方式,同时更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始终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新鲜与新体验,正如老师在堂上所做的一样,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手势,表现同一个或不同的想法,让他的堂充满趣味而丰富多彩。
对自己职业的坚定和对自己工作的洒脱。
理念正确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不断地靠理念去支撑,更要靠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变化,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充满不竭的动力。
虽然老师只给我们上了一次,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生的重大作用。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
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