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
大班容量下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有三种形式:即教师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最为关键。我们曾做过多种尝试,但任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一、多师生问答,少生生见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挖掘学生与课本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使生动的课堂教学留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结果终于过程,使学生失去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学生剩下的火花也因没有摩擦,没有碰撞而黯然无色,教学效果就会大折打扣,令人惋惜。
二、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气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三、多教师表演,少学生支配。
学生只是唯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
四、多知识传授,少能力培养
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课堂上趋向于知识接受,自身弱化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师生的互动显得苍白无力。
要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重新认识教师中的任务和角色,并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师生之间的恐惧心理,学生才敢畅所欲言。
二、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内容
互动只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
堂的现象。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新组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发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场精彩。
三、采用多向交流与合作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情感上的沟通,是内容上的领会,是合作中的默契。这种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还可以在教师和班级之间进行。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间可以是力排众议,也可以是异口同声。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增进友谊,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英语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互动教学的意义就更加突出,因此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从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发展看,仍存在重视不足,师生互动未落实到实处,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更好地为课堂、为教学服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研究对象:本校五年级(3)班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2.探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3.探究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讨及对策 3.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的探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查阅有关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文献资料、上网查询,为本课题下一步研究做基础和铺垫。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或者与学生座谈,了解、分析师生互动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并找出原因,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3.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教学,收集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加科学。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展及时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6年6月—8月)
1.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课题的研究确定方向。
2.查阅网络、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研究准备书籍,请专家指导,设计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在徐州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课题博客。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5月)
1.通过访谈交流或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对面的与部分学生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提高英语课堂兴趣与参与度的想法和建议。
2.利用实验及经验总结法,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引导、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效果反馈。
3.通过具体的研究过程,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及时撰写读书心得,总结教育经验等。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6月-7月)1.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改进汇编教学案例。
2.整理材料,归纳、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的成果
(一)隐性的精神成果
1.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1)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师生互动形式单一。(3)教师对教材的过度依赖。
(4)师生互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导致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5)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过少。
2.探寻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1)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2)利用歌曲或说唱,激发学生兴趣。
(3)创设合理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4)巧用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旧知。(5)实行梯度教学法,多关注后进生。
(6)及时给予反馈,多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本人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对今后的教学生涯大有裨益。
(二)显性的物质成果
形成论文2篇,教育案例1篇,教育故事1篇,读书心得4篇等。
五、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笔者了解了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笔者收获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反思。1.结论
(1)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师生互动形式单一。教师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师生互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导致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4)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利用歌曲或说唱,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合理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巧用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旧知。2.思考(1)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2)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后进生的转化。(3)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有梯度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课堂上呈现出许多富有人性化的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引起注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师生互动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形式,更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进行的,表明师生互动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手段。下面,本文简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师生互动的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式单调,互动主体单一。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显得尤为明显。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主动接受与内化,更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课堂教学活动效率。此外,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几乎没有,不能充分利用合作与竞争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进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互动内容没有深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文中已有答案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只需照着朗读就行。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对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有着积极意义,实际上则是波澜不惊,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亦不会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整个课堂难免沉闷与枯燥。
3.互动评价方式过于单
一、宽泛。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评价方式依然沿用传统教育评价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口头鼓励表扬方式为主,喜欢使用诸如“你说得很对”、“你真棒”、“你读得很有感情”之类的评价术语,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内容单一,而且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广泛的表扬与夸奖,难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1.贯彻现代教育教学观,增强教学对话性与灵活性。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个活动理应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新挑战与要求,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摒弃教师权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营造相互理解、接纳,共同进步与学习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除了采用一问一答的提出方式,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讲故事或听故事的环节中不仅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学到做人道理,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2.注重引用开放性互动话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选用的互动话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启发性与开放性,有益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加深互动内容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出诸如“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此类问题。例如,执教《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青蛙想要去看海”、“如果它想要去看海,它应当怎么做”、“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看海的愿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从课文中直接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一定概括与理解。这种互动话题有一定深度,不仅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益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真正意义上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问题的最终答案,最后获得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进步,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
3.注重互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如果教师不对学生加以引导与指导,很多学生会忽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者掩盖自己的真实学习过程。小学生意志力本来就不坚定,即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会随波逐流、人与亦云,或者即使有疑问也会因为教师的权威性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不与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就错过了,原本愉快的情感交流机会就丧失了。因此,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同学生共同创建班级课堂制度及评价模式:如鼓励大胆发言的、奖励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批评嘲笑别人错误的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实施学习计划与策略,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更深刻与广泛的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评价方式,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给出不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教**流,目前师生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深互动话题内容的深度,丰富互动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2]李吓琴.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3]张丽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4]刘伟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63.
第四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铜峡市四小
王文霞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的策略,对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 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 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4、互动作用失衡,多“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 控制— — —服从 ” 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 人与人” 的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应该成为“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关系。
二、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1、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人— — —物” 关系,而应是“ 我— — —你” 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 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建立有序变通、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随着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将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和意外。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的界定与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后的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2、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 大问题” ,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当教师把“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思考,求异思维,扩大互动的空间,满足互动的需求。
(2)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较难层次的互动内容,增加互动的深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浅层次的互动,而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这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不利的。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增加互动的深度。
(3)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我们在设计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位置来设计互动活动。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适宜于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如:协作操作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互说思考过程活动,互查作业,互提问题。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习、模仿和感情,提供相互借鉴的机会。高年级学生适宜于设计多人小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领域和空间。在设计多人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4)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 触类旁通” 之感或“ 触一发而动全身” 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
3、开展有利于增进情谊的交往互动 遵照现代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现代教学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发生认知互动,而且要发生情谊互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谊交流,要和学生交朋友,换思想,达到情感交融;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和他们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进行学习和活动。只要这样,师生之间必能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无事不助,学生必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学好功课,发展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发生互动,同时又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所以,他们应该提高教学敏感性,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有利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捕捉 并重组课堂信息,引发互动。
5、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很重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1)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3)培养学生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学生的这些习惯和能力培养好了,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
解决策略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2.2 体育教师的原因: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师生互动策略
绪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
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在人们“重文轻武”的思想中,体育自然而然被冷落了。在学校眼中,体育不能为学校提高升学率;在家长眼中体育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前途,甚至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表现;在学生眼中体育课陈旧的教法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让他们失去了运动的激情。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体育成了单调枯燥的代名词,很难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失去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媒介。
2.2 体育教师的原因
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和问题的发出者,老师则是知识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答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不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只是一味的讲解,给学生“填鸭式”的补充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少,成为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受教育者”。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成了老师在唱独角戏,冗长无味。
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这样学生间想法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满足,就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革新教学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多样的体验尝试,大胆踊跃发言,努力营造积极思考及时反馈的课堂氛围。
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良好的课堂风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以增进师生情感。同时教师应明白体育课学习,不是竞技训
练场的复制,要将知识与技能情感化,要将过程与方法情感化。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价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主动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也应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达成统一。这样师生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找准学生可能质疑的点,储备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预测到学生思维大潮的浪高。
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联系,应多安排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分组辩论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感情,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了解有促进作用。教师还应从不同视角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绪和情感变化,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体育名人的最新动态,以及校园内,身边事的出现等等,抓住学生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成为能够理解学生的良师益友。
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实现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师生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相长,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发现并指出同伴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改进,相互得到提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肯定学生的学习并给与鼓励。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高兴.篮球普修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6).[2]钱伟明.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探析,2003,(35).[3]李文江.让互动激活体育课堂[J].教学探析,2005,(47).[4]蒋永平.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及师生互动的主线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5]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6).[6]李岩.对体育课“师生互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7]琅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结合”[J].体育教学,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