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5 01: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邮编:211100)黄秀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怎样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建立新课程所期盼的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教学更有效,这无疑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的界定

“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数学教学中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颇为重视互动,但是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 2.理论支撑

现代教学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2)内容。(3)深度。(4)互动作用失衡度。2.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成因。3.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本质和内涵,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2.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下旬—5月上旬)

完善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实施阶段(2006年5月中旬——2006年10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中旬——2006年8月)开始实施课题:

2006年5月——6月:A)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教师的问卷为《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内容及对教学的影响》,学生的问卷为《影响师生(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B)深入课堂,调查研究;C)与老师交流;D)与学生交流;E)请专家指点。

2006年7月——8月:A)整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B)初步提出应对策略。

第二阶段(2006年9月——10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A)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课题总结报告;B)整理课堂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06年11月)上交课题研究成果。

A)市教科所的安排上交课题研究成果;B)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向全校老师汇报课题研究感想;C)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认识的研究 1.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 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数学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因而师生互动显示也它的无穷魅力,它更能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就得要求“当事人”处于“平等的网络”中,都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声音。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促进者。

另一方面,《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让学生充当“主人”。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的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3)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4)有利于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师生的有效互动往往是从“(引发)问题”开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又在“(解决)问题”结束,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得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这样新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互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师生互动的内容的特征(1)探究性

师生的有效互动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话题”,“话题”是师生互动的“媒介”,话题的展开决不仅仅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因为课堂中的很多“一问一答”都是在“主体——客体”的关系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是被动的,而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能引起“当事人”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的话题,好的话题是促进互动向深度发展的动力。因此,“话题”的探究性就能激发学生的互动,并且可使互动不断深入,使学生保持着长久的互动热情。(2)开放性

为了能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不同的同学都能获得的发展,这就要求互动的话题具有开放性。

(3)生成性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因为教学不再仅仅是“预设“,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的产生的知识。而且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的比重有加大的趋势,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创生”、“动态生成”、“改造”了课程。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1.互动按照事先设计的路线推进,忽视了“动态生成”。

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甚至只是“观众”与“听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思维只能按照老师机预定的轨迹运转,整个教学是一个封闭的、机械的、缺乏活力的过程。2.互动的形式上是热热闹闹,忽视了互动的价值。

有的数学课热热闹闹,温度骤升,学生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等到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管他有无必要,先来个讨论;见课堂冷了场,也来个同桌互说;一个问题不管有否探究的价值,四人小组先合作了再说。新课标 的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殊不知,合作交流也是需要教师教给方法,提出建议,合理分工,讲求实效的,光搭起了虚架子是不行的。

3.互动更多的是语言上,忽视了互动应该是多元的。

互动应该是多元的,不仅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还包括心理的交互. 问卷调查中学生说“课堂上可用眼神交流;课后可用留言条的方式;在作业里‚聊天‛等,有的学生甚至还提议利用‚网络、电话、短信、信件;家访‚等。

有的学者按照师生互动的内容把互动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4.互动是在部分学生中进行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 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对策的研究

1.树立学生意识,即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知识赋有情趣和意义。这还包括教师要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期盼的是“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是朋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问题的探求者和学习者‛、‚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 心声,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成为朋友‛。(这些是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心声)。

2.创设有利于激发师生互动的情境,注重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 5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选择更好的、更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材料(比如,如果课本中使用了城市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景,农村的学生不熟悉,那么教师应当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相应的材料);二是把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材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在“师生互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老师常常担心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深度不够,多是浅层次的互动,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回答是“主要在于互动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

3.改变提问方式,激发学生互动的动力。

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矛盾论我们知道,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得以发生、发展的。让学生产生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矛盾中掌握知识、升华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中进行,最后还能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尽力激发学生更多地使用探究性对话。在很多课堂当中,两种类型的师生对话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们分别是探究性对话和形成性对话。当教师运用探究性对话时,他们并没有就某一问题下最后结论,而是承认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这种探究性对话的特征就是较多的试探性的语言和较少确定性的语气。探究性对话是通过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表现在教师面对学生时似乎犹豫不决,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评价。而形成性对话却遵循的是从他(她)启发、提问,然后学生回应、作答,最后他(她)再加以评价,这往往暗示了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权威性,这样会在“含蓄地贬低学生的知识、贬低学生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对此,学生也有他们的见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改变一些教学方式,让同学的思维更灵活,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幽默风趣些‛。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4.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中的生成性资源,还课堂教学的真面目。新课堂,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每一节课其实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这段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它不是教师一个人事先就能写成的。因此说它是“相互交往,动态生成”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准备、设想,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我们的预设发生了冲突,甚至有了碰撞,教师就再也不能一味地自顾自走下去,要知道,此时此刻你应该和学生一路同行。

5.加强师生互动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对师生互动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 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如

● 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 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 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 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 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 ● 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 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 ● 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 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 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 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 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值得强调的是,多为学生创造快乐和成功。在问卷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学习,我们小组经过一番讨论,终于得出了结论,后来,我们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此时,我的心中很甜,不仅仅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更因为我尝到了合作的快乐”。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会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马斯洛的心理层次学说指出:每个人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鼓励、快乐和成功的热切盼望,这是人之天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这一份天性却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苛刻和单一,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换来的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鼓励、快乐和成功,而是永无止境的讽刺、挖苦的失败。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多一份微笑,少一份怒气;多一份表扬,少一份谩骂,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6.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引导他们积极互动。

首先,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有的学生坦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除非问题简单,自己早就会了,才敢发表观点)怕出现错误,丢面子’、‘意见与他人不同,不好意思说’、‘有时想与老师交流,但没有勇气,害怕说错了,有时也由于没有与老师沟通惯’、‘有一次老师让我回答一个问题,我在心里是明白的,可一说出来就不对了’。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比如,当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坦言“不善于表达个人的观点,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会提出新的问题‛、‚不善于积极发言,不勇于积极发言‛。并向同伴提出‚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和他人交流合作,放开胆子,勇于向老师提问。‛所以引导他们学会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断要渗透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傅道春编著《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4)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P36~54(5)黄忠敬 《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7期

(6)余艳 译《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第二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铜峡市四小

王文霞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的策略,对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 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 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4、互动作用失衡,多“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 控制— — —服从 ” 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 人与人” 的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应该成为“ 控制— — —服从” 的单向型互动关系。

二、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1、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人— — —物” 关系,而应是“ 我— — —你” 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 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建立有序变通、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随着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将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和意外。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的界定与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后的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2、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 大问题” ,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当教师把“ 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思考,求异思维,扩大互动的空间,满足互动的需求。

(2)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较难层次的互动内容,增加互动的深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浅层次的互动,而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这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不利的。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增加互动的深度。

(3)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我们在设计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位置来设计互动活动。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适宜于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如:协作操作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互说思考过程活动,互查作业,互提问题。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习、模仿和感情,提供相互借鉴的机会。高年级学生适宜于设计多人小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领域和空间。在设计多人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4)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 触类旁通” 之感或“ 触一发而动全身” 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

3、开展有利于增进情谊的交往互动 遵照现代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现代教学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发生认知互动,而且要发生情谊互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谊交流,要和学生交朋友,换思想,达到情感交融;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和他们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进行学习和活动。只要这样,师生之间必能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无事不助,学生必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学好功课,发展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发生互动,同时又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所以,他们应该提高教学敏感性,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有利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捕捉 并重组课堂信息,引发互动。

5、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很重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1)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3)培养学生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学生的这些习惯和能力培养好了,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

解决策略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2.2 体育教师的原因: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师生互动策略

绪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

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在人们“重文轻武”的思想中,体育自然而然被冷落了。在学校眼中,体育不能为学校提高升学率;在家长眼中体育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前途,甚至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表现;在学生眼中体育课陈旧的教法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让他们失去了运动的激情。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体育成了单调枯燥的代名词,很难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失去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媒介。

2.2 体育教师的原因

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和问题的发出者,老师则是知识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答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不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只是一味的讲解,给学生“填鸭式”的补充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少,成为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受教育者”。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成了老师在唱独角戏,冗长无味。

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这样学生间想法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满足,就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革新教学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多样的体验尝试,大胆踊跃发言,努力营造积极思考及时反馈的课堂氛围。

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良好的课堂风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以增进师生情感。同时教师应明白体育课学习,不是竞技训

练场的复制,要将知识与技能情感化,要将过程与方法情感化。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价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主动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也应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达成统一。这样师生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找准学生可能质疑的点,储备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预测到学生思维大潮的浪高。

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联系,应多安排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分组辩论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感情,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了解有促进作用。教师还应从不同视角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绪和情感变化,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体育名人的最新动态,以及校园内,身边事的出现等等,抓住学生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成为能够理解学生的良师益友。

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实现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师生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相长,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发现并指出同伴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改进,相互得到提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肯定学生的学习并给与鼓励。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高兴.篮球普修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6).[2]钱伟明.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探析,2003,(35).[3]李文江.让互动激活体育课堂[J].教学探析,2005,(47).[4]蒋永平.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及师生互动的主线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5]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6).[6]李岩.对体育课“师生互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7]琅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结合”[J].体育教学,2002,(6).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西平县宋集中学

范国伟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有了不少新发现、好做法。通过下乡听课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初中数学课改的信息,看到了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引导学生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伴随这些变化,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随堂听课以及和部分教师、学生座谈,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找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问题 1 观念落后、思想守旧

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有些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敢大胆改革。虽然多数教师从理论上基本能够理解新课程精神,初步建构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新课程理念,但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上看,一些教师还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一次,在一所农村初中听课,课后和作课教师交流,问他为什么现在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位老师一脸无奈地说:“不敢改,恐怕成绩掉下来”。

2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期效益

在与一线教师的交谈中,有些教师这样讲,新课程的理念虽好,但在实施中却不容易,推行新课改,可能会导致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的下滑,影响考评积分.有些教师这样讲,学校频繁的考试,打消了我们课改的决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平时上课是教师主宰课堂,到了评优质课或上公开课时就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图形式,做样子,搞作秀课,过后就不用了。缺乏新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意识,总是“小心翼翼”地等待、接受,始终处于让校长、主任推着“走”的被动地位,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

(二)备课上的问题。

1备教材不备学生。一些教师平时备课仍然是备教材,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2过于追求情境化。新课改紧紧联系生活,相对于老教材对教学情境有较高要求。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 “苦想冥思”,每节课都在教学情境上花了太多的工夫,有的教师设置情景过长,耗费了大量时间,影响到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课堂上的问题 1 重灌输轻参与

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例如:我听一位乡下老师评讲“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单元检测试卷课,从第一题开始一直讲到下课,试卷还未讲完,中途也没有抽学生回答问题,反正是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拿出来讲一遍,整个课堂很安静,学生也没有乱说乱动,大部分学生表情茫然,老师们可以想象课堂效果如何。

2忽视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现象非常普遍,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面向全体不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目标。

在观课中,我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教师上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教师上课时只要听到少数尖子生的声音,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的讲下去;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或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的指定个别学生回答,不给其他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热衷于拔高知识难度、拓展知识深度,能够接受的学生只是部分或少数;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只叫举手的学生,不顾及那些不举手的学生;有的教师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高高举起,但却得不到教师的“关照”,于是,这些被教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有一次,在一所农村初中听课,教师提出了问题,全班仅有三名学生举手,最后一排有一位学生手举得老高,连续举了三次,教师都没有提问他,这位学生无奈的“哎”了一声,趴在了桌子上,从此再没有抬起头。

4有效指导不够 在观课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的习惯。尤其是分组学习时,有的教师仍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有的教师走下讲台只是例行巡视,根本不进行个别指导,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

5当堂练习不够

在观课中发现,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课内拼命讲授,课外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课堂上总是讲的多,练的少,唯恐学生不会、听不懂,以致下课了教学内容还没有完成,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6替代现象严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以下四种替代现象:一是以教代学,即以教师讲清楚、讲明白,来替代学生学懂了、掌握了;二是以讲代练,即以教师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练习;三是口头替代笔头,即以学生的口头回答来替代学生的笔头训练;四是少数替代多数,即以少数学生的回答来替代多数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课堂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7课堂活动不实

(1)小组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分小组活动,只是按座位就近分组,没考略同质或异质分组。小组中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比较固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降低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2)分组讨论无实效。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讨论嘎然而至。于是学生热闹了一阵子后,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时间长了,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3)没必要的讨论。有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简直是一种时间浪费。

二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克服旧有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教学经验,冲破自身原有数学观念的束缚,形成新的数学观念。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名家教育论著的学习,使教改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积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辅导材料,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讨,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方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总结个性化的教学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实战技艺。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联合攻关。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集体备课,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深入发展。

(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学校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按教研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这节课是否需要情境创设?教材中提到的情境创设是否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流程如何设计?可以各抒己见,形成共识,最后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再进行独立的个人备课,备课不能只备“书”,还要备更重要的“学生”,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时刻充满新鲜感。

(三)加强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学策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要精选讲课内容,精缩授课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挤时间抽出身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身旁,开展有效指导,及时给予“走神”学生以适当的提醒,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挖掘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五)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蔡林森说,“教育工作者不是去塑造学生,而是提供条件。比如母鸡孵蛋,我们只能给他提供适宜的温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样的,我们也不好代替学生学。”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主因之一,我们教师要自觉强化永不替代意识,减少课堂替代现象的发生,做到 “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我认为,“当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知识对学生来说就还是“死”的,是“夹生饭”,教学就是不合格的。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的练习。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坚持“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保证课堂练习的最大化、最优化。

(六)建立小组 合作互助 正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做到:

1合理分组科学安排。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既要注意学习程度性别的合理搭配,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能力。

2不断变换小组角色。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发言人或记录员等,力争做到让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七)培养情感 激发欲望

数学课堂枯燥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疲劳状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过上快乐的课堂生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与乐园”呢? 1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与学科情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首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增加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感与欲望。通过激励、欣赏等有效评价手段

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等进行个体评价或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数激励、评语激励、欣赏的眼光激励、鼓励的手势激励等手段,提供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3 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猜想、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互助的能力,激发学习欲望。树立学习信心 创造表现机会

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使学生从克服困难所产生的愉悦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回答的机会,扮演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加强培训 重视教研

要充分利用好新一轮的教师培训,扎实高效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1 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校本教研,发挥校本教研的“加油站”功能。例如,聘请专家为教师上课,围绕主题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等。开展务实性课题研究。每所学校都要针对教师的困惑和想探索的问题,确定一个课题开展研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在富有本校特色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辅导材料,在独立备课、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定期写出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课堂,只有通过课堂,才能深入地了解教师,才能具体地了解学生。因此,变革课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投身于课堂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积小智成大智,数学课堂就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一定会一步步前行,最终取得成功。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岘中学

张恩辉

我校高效课堂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体验了高效课堂模式所发挥的教学功能,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精彩瞬间,也看到了学生之间激烈的对抗质疑等等,当然,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质疑对抗多,任务完不成。(小组展示)

“小展示”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是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小品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展示多了更多的质疑和对抗,往往会偏离教师所预设的答案,而这答案的讨论必然要花掉课堂上不少宝贵时间,这对如期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二、课前不讨论,缺乏合作意识。(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也应该如此。但是,不少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是个体学习,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导学案的学习,而不知道寻找集体的力量,不会的题就空下不写,待到上课时只等组长说答案,有些学生存在严重的懒惰心理,不愿动脑,不会思考,坐等别人的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不利于学习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对此,我们主要是采取学生组内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基础不好的小组而言,想通过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三、回答问题只为加分。(小组展示)

课堂上,我们经常被学生精彩的演示、自信的展示和激烈的对抗质疑所吸引,为学生的惊人创造力而暗自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了加分,例如:我们班的商曦元、王朝帅两位同学,上课表象最为明显。由于班上采取了加分机制,只要上课自觉站起来发言就能给自己加分,且每周都有评比,积分多的发奖。也许是积分和奖品的诱惑,上课无论我怎么引导要学会谦让,要把机会留给别的同学一些,但他两个就是不让。这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对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偏颇,孩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利用课下与学生谈心,通过引导来加以改善。

四、精英学生发言机会多。(小组展示)

在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尤其是让学生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或有不同的见解,就可以站起来前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组长点名,精英表现的更为突出,B、C层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弱了,结果长此以往,其余的学生觉得反正我也抢不到机会发言,无所谓了,举起的小手渐渐的少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发言展示,不愿表达。课堂上就只有几个精英学生包揽了课堂发言展示的机会。为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1、我主要采用层次性展示,比如在分工上,让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不同程度,展示的内容也不同,争取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2、课堂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一节课,既要有在全班个别发言的机会,也要有同桌讨论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既可以面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讨论、互说互评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说话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

3、关爱学困生。可以说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成绩差,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过于严重,导致厌学。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被重视、想发言,但又害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内心十分矛盾。对这类学生,作为我们老师应倍加关爱他们,课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和关心。让他们从内心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平时课堂上还要时刻想着给他们一些机会,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看到他们热情的微笑脸,高举的小手。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英语课堂也在不断的尝试改革。但由于受英语学科牲的局限,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 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改革的园地中进行着一......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校是一所成立时间不到三年的县城初中,教师是分三年在全县公开招考的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师们的学科知识是过硬的、扎实的,教师们的敬......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近几年来,“互动”越来越体现在煤体与观众、促销厂家与消费者、书本杂志与读者之间加深往来与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也要求我......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对这个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数学基础很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曲靖师范学院英语培训班 谢成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满堂灌和公式化教学,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张 传 杰 单位:龙江县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江县第一中学 张传杰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