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生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
1、理论导航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语言学习有系统的论述,进入11-12岁的儿童他们已能进行抽象思维,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有一个飞跃,集中表现在他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大为丰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快。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机械操练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思考和自己摸索学习规律与策略的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有教授提出师生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即“动态生存”的方式。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融,这是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学生互动是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体现,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不仅从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语言素材,而且从同伴提供的教学资源中受益。
2、研修重点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课题必须通过操作来论证。上学期我们完成了课题的初步框架,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将是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点,主要从两个纬度展开研究:①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生存方式的外显特征,着眼点是“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研究;②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式研究,通过积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3、研究路径
本阶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和教学方案设计及沙龙研讨等活动来践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原则。主要运用“前移后续”的策略,实行对课题组集体备课的创新,通过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类课的反复讨论、反复试教,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2、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 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深入课题研究,积累实验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总结实验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六、组织机构
组长:冯玮琪
人员:赵德杰白银李杰王丹刘富宝 杨玉琴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 年 5 月 30 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 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 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 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一词被频繁运用,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 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 的系统研究和成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 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1(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 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 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 例。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 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 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 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以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为切 入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三个教学策略。(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 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尊重学生差异,转变教师理念,本着“为了一切 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型 教师,最终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a 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 b 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 c 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2)建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逐步形成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自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 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 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2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 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 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3)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 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能否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成了我们学校开展评价研究课的一个指 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1.行动研究法:即对所确定的实验班同学进行行动研究。利用近一年的时间 对所确定的班级进行分阶段的研究,找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现 象的不足之处,进而研究出相应对策,跟踪其发展变化。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课堂教学中新的形式与新的方法。新课程改 革纲要的精神,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这二点一直是贯穿本课题 研究。2.调查法:对研究对象----清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进行详细的调查, 以点带面,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到全县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致情况。3.观察法: 即通过观察同一年级中的不同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 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找出更能发挥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的因素,进而提高课 堂效率。在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我们从主体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还研究、探讨学生 的目前学习现状,学习时思维方法;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况,联想能 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思维方面的问题,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课题的不断实践,不断深入地实施中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便为课题实 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和修正。4.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组成员及业界同仁们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包括经 验和总结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根据本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3(1)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有所 提高。经过试验,大多说学生逐步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技巧更加 灵活多样。如,学生学会“听说读”记英语单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高效省时,成为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学会用 抽象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许多学生懂得用比喻法、分析法、比较法、删减法 理解词语,阅读文章,深入理解课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明显发展。个性培养 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孩子全面发展优势在个性发展中体现出来 的,个性推动发展,发展丰富个性。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根据学科 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觉自立个性品质的形成。(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他们积极自觉地带着问题有计划 有目的、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选择多种教学策略,运用“自主-合作-发展”教 学模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工作中,我校定期组织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撰写活动。最初,相当的一批教师几乎从零起步,但开始课题研究以后,随着课 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撰写论文、案例的水平和能力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探索了师生互动方式下“自主-合作-发展”的系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情境式”互动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 理论根据: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 因素,课堂中应该改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一种“动态 的集体的力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 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有计划的向小组提 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参与教 学活动。(4)课堂教学评价对师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初期,考虑到我校课题研究的重心在课堂教学,所以我们积极探索了向 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经过校领导与课题研究教师 的商议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因该有一个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检验课堂教学是否 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标准。一年后,我们经过学习思考,多次修改后出台了 “自 4 主课堂”评价标准。2.主要观点: 农村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课堂教 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多措 并举,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创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成功。此外,在 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初步探索以下几条教学策略(1)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2)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3)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5 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2.报告类成果 1 篇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调查报告 3.论文类成果 7 篇(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3)《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4)《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简述》(5)《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6)《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7)《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到师生互动》
4、案例类成果(1)《感恩读本》教学设 4 篇(2)《弟子规》课堂实录光盘 1 张(3)《弟子规》教学设计 5 篇(4)《学雷锋教学设计》1 篇(5)《学雷锋》课堂实录光盘 1 张(6)《中秋节》德育资料集 1 本 课题组设计 吴存涛 课题组设计 马文瑞 马文瑞 吴存涛 郭振峰 许丽丽 吴翠华 苗倩 郭振峰 牛淑霞 张庆军 王莉 吴红 郭振峰 5(7)《悠悠古运河》资料集 1 本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吴存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家里除了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外,学生 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团 结同学,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明显 的提高,各班的教学成绩也呈现出一路上升的态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 评。因而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生源,使得学校的办学活力日益增强,为学校带来 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在我校各年级及周边校区进行推广,反映良好。小 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经验,也值得周边校区借鉴,并不断地和周边
(七)校区相互 交流,共同提高。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知道,在许多农村学校实施教改都是一个很刺手的问题,一些薄弱学校 由于缺乏学习机会,缺乏学习资源,缺乏身边的“样板”,对新教改的教学模式,更是疑云重重,同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 试题目,偏重分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自主发展。在促进农村小学生的 性格养成方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我们开展的研究时间还不够,所以在这方 面我们觉得做的还不到位。由于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很难配套。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设 备的普及率非常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有待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 部门在多加关注后能尽快的改善城乡差别,使农村的小学生们能够得到相对平等 的受教育机会,在现有条件下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实际,注意开发现有资源,利 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课堂。2.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个别教师对师生的互动理解,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实现原 有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模式,核心问题应该是互动的实效性,而有 的老师却误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课堂上也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要求 小组讨论。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 的交往活动,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是顺利过关了。长此以往,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在“合作互动”幌子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而 6 能够完成任务的同学也会灰心,合作方式就会不了了之,互动成了相互之间的闲 聊。课题组的研究首先是从理论上武装教师和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并经 历了近两个学年的周期研究完成的。课题组的成员掌握和学习了小学课堂教学师 生互动方式的研究的有关理论,并探索出了很实际的方法和转化策略。特别是我 们懂得了当代教师更该有着对学生坚定的爱心,做素质教育的真正践行者,绝不 要只为追求升学率面把学生当做“哑巴” 学生,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新问题,从 新的角度去理解并帮助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以达到高质量的、学生满意的 课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水平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十分的科学,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即使本课题得以顺利结题,我们仍然 不会停下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脚步,我们肯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 这一课题,使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真正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 题,使教科研真正服务于教育,体现出教科研的作用于价值。不断地向同行研究 者和专家们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009-12-28 14:02:50转载▼ 标签:教育中师生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实验教师分类: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0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移植实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实验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我校确定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关注的是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所产生的实效性。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研究,在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通过这项实验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
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对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其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其效果,积累其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研究如何增强师生情意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优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后选取多名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学习方式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该子课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具体措施:初步制定如下,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定完善: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学定教,要使学生在经历学习中感受师生共同演绎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
2、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是前提,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转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既使是师生互动,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动。
4、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基础。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创设情境,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个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是要容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课伊始,趣即生”良好的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⑵主动探究。进入学习情境,自学(实验或操作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
⑶交流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感悟和新的体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周密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和结论。
⑷质疑问难。对于共性的问题和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修正、补充,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协作深化对知识的构建。
⑸迁移应用。迁移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掌握的新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多边活动论”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通过研究构建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图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教学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迁移应
主体学习程序: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反省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新知构建程序:准备构建→自我构建→协作构建→深化构建→意义构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2收集资料,学习体会(3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探究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1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策略及操作方法。(3具体实施。
(4及时记录与整理相关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2编印教案集、整理相关的论文、案例、课件等。(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八、预期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2 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点评、心得体会、教学论文或教学课件;
九、实验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实验教师对待实验的态度、热情、欲望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通过培训,以促教师素质提高。每学期都要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相应的教学理论。根据教师的现状,抓专业教师、带动兼职教师,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情况。
2.加强实验研究:参与人员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切磋、交流,指导等活动,督促深化课题实验。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观摩、实验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交流等活动,促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3.争取领导支持:各实验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建立适当的教研制度和优惠政策,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支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或外初学习,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十、研究方法设计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形式。
㈠实验研究的主试和被试:
1、课题研究由行政领导和实验教师组成。
2、实验面向各年级学生,每个子课题选一个实验班。㈡实验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创新教育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品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因变量: 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把握现代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和能力。
⑵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掌握获取知识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变量控制: 一是根据等组要求运用分配法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二是选择教龄、学历相近的青年教师担任主试。
三是实验班对比班的教材、课时量、课内外作业量基本一致。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①撰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理念、特征等若干专题论文。(各研究阶段
②推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示范课。(各研究阶段
③编辑教师优秀教案,个案,论文集。(第三阶段
④完成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⑤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⑥实验班学生素质发展数据资料及分析报告。(第三阶段 ⑦出版优秀教师课例、案例等光碟。(第四阶段
⑧《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及其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
十二、实验的组织机构
组长:王建军成员:刘永锋张庆梅刘淑杰刘凤杰陈学文
第四篇: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2009-12-28 14:00:11)转载▼ 标签: 教育 中师生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分类: 论文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等。其基本模式为: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会倾听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会倾听。倾听,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听,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及矫正措施。倾听,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想说的话说完,让学生把正在操作的步骤进行到一个阶段,经过仔细周密思考和梳理,听出一点门道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劳动的尊重、理解和鼓励。倾听,要求教师不能光听正面看法,还要耐心听取反面意见,不仅要听取优秀生那些富有创见性的答问与发言,还要认真听取态度较差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见解,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和客观研究。学会倾听,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胜任互动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学会诱导
诱导,就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奇趣、指导学习探究的迷津。诱导,就是教师千方百计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自己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共同探究去获取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培养情趣。那么,怎样去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学记》中有段话说得十分精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道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喻”,即诱导启发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优秀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压抑学生或是推着学生走,诱发诱导学生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做结论。
诱导的方法很多。创设情景,特别是创设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情境,是一种诱导。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利用教材内容制造矛盾,让学生去解决矛盾,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诱导。提示思维的方向,提示运作的条件,这又是一种诱导。
(三)学会鼓励
鼓励者,夸奖、鼓动、激励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信息来源多,摄入角度多,新奇见闻多。既有正强化,也有负刺激,对于缺乏辨别力与抵抗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需要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对于学习新东西出现错误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时,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当学生取得了进步,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同样需要教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鼓励。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丝会心的微笑,赞赏地点点头,肯定性的言语,击掌喝彩,真诚的默然相视,都是鼓励,都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学会交往
交往,就是结交、认识、来往。教师要学会交往,交往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相互熟悉、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或者说一个窗口。教师要善于主动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秉性各异、知识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交往、打交道、交朋友;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
行交往。
(五)学会合作
合作,指双方平等相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某项任务,做好某项工作。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首先,要排除教师思想上的习惯性的传统思想障碍。教师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论阅历、凭经验、比能力,学生与老师根本不在相同或相近的起点上。师生双方相差悬殊,怎么能够合作呢?其实,只要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相处,有与学生合作攻克一个课题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得到教师信任的学生,思想与手脚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解放;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会促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奋发进取,其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教学的整体效益可以发挥到最佳;学生的知识阅历比不上老师,但他们很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虽然不如教师考虑问题周全,但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常常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学会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的交流和人与人心理相容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共识。师生互动中教师善用情感沟通,能激发学生从思想上对教师及其涉及学科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率就高。
(七)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创新,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标志。
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第五篇: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平凉铁中
周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学堂教科论”一文中写道:“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把水注入瓶子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甚至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们„„”。强调教学改革要使学生学习有兴趣,不主张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受蔡老先生的启发,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上使我们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改革的着力点应集中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技能的操作、归纳方法,体现思维等方式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效果!
改造旧模式,建立新模式。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那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延续着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授加练习,通常老师先将理论专业知识讲解完,并把作业的要求做简要的说明,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指导设计。基本上整个课程是老师讲,学生听,像这种传统的“填鸭式”、“保姆式”教育方法对于本来就倾向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往往很难有实际的效果,到动手做作业时,大部分同学不善于思考和创造,做题时想当然,甚至抄袭,敷衍了事,基本上把作业当成了一种形式,学习极端被动。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没有多少更新,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死板,基本重复着相同的模式与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大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反思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处于教学的极端被动性地位中的感受,没有给他们解说自己情感的舞台,把它看成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他们 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了厌学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思维方式上要有所转变!这不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而且还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增强其学习的热情。
我校针对课堂中师生互动式教学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
那么什么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呢?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钻研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按互教、互学、互助的模式进行调研、讨论、交流设计心得等方式学习,优化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老师则直接加入学生小组的讨论中,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是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的作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的作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在传统教学中所形成的习惯或模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学习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也就形成了教学上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呢?我就我校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互动式备课
1、协作性备课
具体做法:集体备课时,让教师提出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发表对同一教学现象的不同见解,反馈对同一学习方式的不同培养方法和途径,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形成较为认同的设计方案;教师在一章中选择一课设计完整的课,课型每次调换,教师精心设计,秉持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间相互收集保存教学设计,这样既可借鉴经验,也提升了备课上课的水平。
2、指向性备课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教学起点,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有意义、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2 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性备课
具体做法: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目中有人”,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引导,使师生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4、反思性备课
具体做法:在备课活动中,将自己已有的教学实践和他人实践中反馈的信息融合到教学预设中,科学删减和补改,力求使备课达到完美;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二、互动式上课
1、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以设计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互疑互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现、设计问题,在课堂内掀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发互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各种有用资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探究知识的过程。
3、以多样互动,产生合力。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合理分配任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让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使师生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整体提高课堂效果。
三、互动式评议
1、师生互动式的评价
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并更多地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有时可以故意出差错,让学生来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不断地纠错、改错中,学生对繁杂的知识点理解得比较深刻。同时,和谐、民 3 主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2、“问题式”评价
教学结束后,组织者就课堂教学设计一些问题供参评者研究讨论:如:哪些教学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设计哪些方面有创新?„„问题的设计既有理念层次的,也有操作层次的;有浅显的,也有深层次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研讨,执教者可以借助其他教师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
3、聆听学生评价
教学结束后,及时找部分学生听取意见。如:这节课你有哪些地方觉着没有听懂?这节课你学的轻松愉快吗?你喜欢怎么样的课?„„等等,从不同角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备自己的教学。
那么互动式教学模式又要注意什么呢?(1)遵循“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三个方面。
②平等性原则——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展现个性,才有可能发现和再创造,才能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③激励性原则——教师用期待与鼓励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内在持续的需求。
(2)遵循“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两个环节
①学生“四自”:自己看书自学,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练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②教师“两让三及时”: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引导归纳,及时有效评价。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把握互动,又如 4 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组织和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那么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 6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7 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我们要以互动生成的新教学过程观来反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对互动生成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井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 8 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因此我们要搞好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从教学生“学会”到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不能单靠灌输获得,必须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求而得之”。以往“应试教育”的讲述式教学,教师精力基本倾注于“讲深,讲透”,力求把学生“教会”,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头戏”是提出问题和引导探索讨论。问题要能体现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价值,要提得适时适宜,紧扣教学目的。在讨论中,要时时留意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和对讨论解答进行评价。所有这些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基点上,根据学生知识现状及学习心理、情感,而后深思熟虑地设计问题和随机进行应变调控,充分发挥“导”的技巧和艺术,教学才有可能成功。
2、真正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体意识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去操作实践,小组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发挥他们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猜测、质疑、争论,形成积极、有效、高质的互动,在思维在碰撞中得到得到不断的飞跃。
3、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必须经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所以当学生在获取新知同时,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当学生能力发展增强了,将促进学生更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就会获得更多的新知。
4、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
互动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群体(班级)的知识探索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听,而是主动、积极参与到群体活动之中。既要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思想,还要听取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同学间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每一位同学形成群体合作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赞科夫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是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现代教学十分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但一味地强调生生互动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吗?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不断调整互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学勇气》中也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 10 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的完整。”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满腔热情的把我们的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的认同看成是教育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把我们置身于教学活动的外面,我们站在圈子外面指手划脚,我们就会让我们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尴尬和受压迫。他们自然就不会与我们合作,去努力的学习。
为此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联系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学校还有作为主体的“伟大事物”的一个共同体的组成之一。我们教师自然就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个分子,我们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是合作、引导、学习。我们不是一个警察、一个家长式的领导、一个长于学生的“智者”甚至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我们是和学生一起组成的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因而我们要和学生一道努力的去探索“伟大事物”的奥秘,我们一起和学生合作,大家一起发错误,一起发现新的东西。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还要有足够的“睿智”在学生遇到麻烦、走上偏离教学目的的路时,给学生做出指导,而且这个指导也决非是一次演讲,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艺术来引领学生。要做到这些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学习,终生的学习,除非你不做教师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你所教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步骤设计的诞生,不是你啃你所教课本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且都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只有在你游离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以后,只有在你学习了很多不是画画技巧的知识以后,你才可能创作出一幅让人称奇的画卷。我们的教学也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用了一生,才备好了这一节课。”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2012-4-1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