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文科组 沈细雅

新课程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有些课堂上师生的对话相当频繁,气氛也极为活 跃,但如果在观察后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所谓的互动教学追求的仅仅是形式上的、浅层次 的繁华与热闹,可谓是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有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在历史教学中有序、高效 地实施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主动性、民主性,同时突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 创造能力的形成,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组织,充分准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到有效互动,组织学生发 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如在七年级《同为一家》的教学中,涉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关 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这个课例中,师生通过各 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又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 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展示,并且筛选出重要资料,如:“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示意图”,“西藏风光资料片片断” 等三则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只有在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 现有效互动,否则互动就是一种形式。请看下面案例: 高中历史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中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开始了交谈,大多数学生拿着笔在课本上划动,嘴里说出来的也是书本上的原话。几分钟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读出课本上已有的答案。

二、有效设问,突出开放性和挑战性 互动不仅要有活动组织形式作为前提,而且要有每个学生独立的思维参与,教师琐碎的无意义 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启”而不“发”。开放性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 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如在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中,关于郑和下西洋,有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1.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情节吗?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 3.看郑和与世界航海家对比表,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4.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 挑战性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运用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中,教师提 问:“如何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虽然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刚刚学习的 内容,学生对此有了感性的认识,但要准确、客观地评价它,还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三、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观反映了这个教师的 教学观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分展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匆匆而过。有的教师把互动合作当成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还没有等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或者为了赶时间忽视部分学生的言论。据统计,有80% 以上的教师会提前结束原定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总结反馈的环节,这样会使学生刚刚投入 思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刚刚萌芽的智慧火花、生生被掐灭,学生的创造力、深层次的潜能受到打 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活动的评价,或只是简单地给予“好”、“不错”等语言表扬。

四、有效管理,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紧张、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烦闷、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 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 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2.教师要放开眼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 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

4.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 受到课堂是安全的。

五、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神聚 教师要正确理解自己在师生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必须是一位 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互动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

1.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比如在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时,为了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问题,可以这样表达问题:工业革命浪潮对于人类来说究竟是阿拉丁 的神灯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而当同学们无从入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及时为学生的深入思考提供必 要的路径和阶梯——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政治、文化、国际关系加以考虑。

2.要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离之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比如,在讨论隋唐和两宋 时期时代变迁对于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时,学生的认识很可能会发生偏离。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了解下列知识: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既 有草书走笔龙蛇、狂放不羁,又有楷书规范法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朝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优异无法。这样就可使讨论回归核心,自主学习形散神不散。

3.要调控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最大限 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要放得靠、控得稳、收得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要有互动,而且要有效互动,使师生共同学习、体验、交 流,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马房)

关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外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和批判——交往教学论也都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本质即交往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体现师生互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由于认识上的欠缺,课堂教学中那种为交往而“交往”,为互动而“互动”的热闹场面便屡见不鲜。严格的说这种徒具教学形式的表现仍是一种假教学。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究竟有哪些有效的方式”,“怎样判断其有效性”,“怎样促成其有效性”,这些方面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我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以下特征:见识不广,认识较单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加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繁、难、偏、废、差的现象,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因此,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结合学校实际,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此优化我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动态生成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师生行为。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作业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学生的认知行为方式、情感参与、交流方式等也将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而这一切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5、促进理论发展。当前国内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促进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育理论: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2-6年级学生以及任课老师。实验学科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调查各种教学互动的实际状况及其对师生的影响,分析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方法和策略,提炼评价有效教学互动的主要原则(标准),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动态生成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师生有效互动学习方式,这套方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研究师生有效互动的潜在因素以及激励策略,创设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课堂有效互动的途径。

3、研究师生有效互动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有效互动的内容。

4、研究课堂有效互动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引导。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10.4—2010.6)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2010.7—2012.1)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2012.2—2012.4)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D、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九、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工及责任

组长:张书利负责课题总筹划,联络协调、指导等工作。

副组长:李建英承担课题组的指导、资料收集、总结等工作。

课题组成员:

许振营 张兵承担管理资料,撰写报告及语文教学实验研究等工作。

刘广新 王红梅承担活动记录及数学教学实验研究等工作。

张凤国 罗海霞承担音体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陈文玲承担整理资料及英语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整理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片断与反思,研究论文。

2、录制有效课堂教学实录。

十一、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王德勋2005年第27期

天津市武清区教育科学课题成果

关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张 书 利

课题批准号:

2010年4月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009-12-28 14:02:50转载▼ 标签:教育中师生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实验教师分类: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0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移植实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实验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我校确定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关注的是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所产生的实效性。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研究,在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通过这项实验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

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对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其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其效果,积累其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研究如何增强师生情意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优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后选取多名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学习方式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该子课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具体措施:初步制定如下,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定完善: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学定教,要使学生在经历学习中感受师生共同演绎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

2、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是前提,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转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既使是师生互动,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动。

4、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基础。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创设情境,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个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是要容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课伊始,趣即生”良好的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⑵主动探究。进入学习情境,自学(实验或操作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

⑶交流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感悟和新的体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周密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和结论。

⑷质疑问难。对于共性的问题和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修正、补充,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协作深化对知识的构建。

⑸迁移应用。迁移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掌握的新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多边活动论”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通过研究构建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图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教学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迁移应

主体学习程序: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反省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新知构建程序:准备构建→自我构建→协作构建→深化构建→意义构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2收集资料,学习体会(3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探究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1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策略及操作方法。(3具体实施。

(4及时记录与整理相关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2编印教案集、整理相关的论文、案例、课件等。(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八、预期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2 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点评、心得体会、教学论文或教学课件;

九、实验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实验教师对待实验的态度、热情、欲望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通过培训,以促教师素质提高。每学期都要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相应的教学理论。根据教师的现状,抓专业教师、带动兼职教师,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情况。

2.加强实验研究:参与人员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切磋、交流,指导等活动,督促深化课题实验。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观摩、实验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交流等活动,促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3.争取领导支持:各实验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建立适当的教研制度和优惠政策,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支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或外初学习,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十、研究方法设计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形式。

㈠实验研究的主试和被试:

1、课题研究由行政领导和实验教师组成。

2、实验面向各年级学生,每个子课题选一个实验班。㈡实验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创新教育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品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因变量: 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把握现代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和能力。

⑵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掌握获取知识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变量控制: 一是根据等组要求运用分配法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二是选择教龄、学历相近的青年教师担任主试。

三是实验班对比班的教材、课时量、课内外作业量基本一致。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①撰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理念、特征等若干专题论文。(各研究阶段

②推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示范课。(各研究阶段

③编辑教师优秀教案,个案,论文集。(第三阶段

④完成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⑤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⑥实验班学生素质发展数据资料及分析报告。(第三阶段 ⑦出版优秀教师课例、案例等光碟。(第四阶段

⑧《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及其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

十二、实验的组织机构

组长:王建军成员:刘永锋张庆梅刘淑杰刘凤杰陈学文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4.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外国人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第五篇: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2009-12-28 14:00:11)转载▼ 标签: 教育 中师生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分类: 论文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等。其基本模式为: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会倾听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会倾听。倾听,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听,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及矫正措施。倾听,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想说的话说完,让学生把正在操作的步骤进行到一个阶段,经过仔细周密思考和梳理,听出一点门道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劳动的尊重、理解和鼓励。倾听,要求教师不能光听正面看法,还要耐心听取反面意见,不仅要听取优秀生那些富有创见性的答问与发言,还要认真听取态度较差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见解,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和客观研究。学会倾听,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胜任互动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学会诱导

诱导,就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奇趣、指导学习探究的迷津。诱导,就是教师千方百计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自己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共同探究去获取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培养情趣。那么,怎样去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学记》中有段话说得十分精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道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喻”,即诱导启发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优秀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压抑学生或是推着学生走,诱发诱导学生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做结论。

诱导的方法很多。创设情景,特别是创设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情境,是一种诱导。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利用教材内容制造矛盾,让学生去解决矛盾,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诱导。提示思维的方向,提示运作的条件,这又是一种诱导。

(三)学会鼓励

鼓励者,夸奖、鼓动、激励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信息来源多,摄入角度多,新奇见闻多。既有正强化,也有负刺激,对于缺乏辨别力与抵抗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需要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对于学习新东西出现错误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时,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当学生取得了进步,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同样需要教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鼓励。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丝会心的微笑,赞赏地点点头,肯定性的言语,击掌喝彩,真诚的默然相视,都是鼓励,都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学会交往

交往,就是结交、认识、来往。教师要学会交往,交往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相互熟悉、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或者说一个窗口。教师要善于主动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秉性各异、知识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交往、打交道、交朋友;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

行交往。

(五)学会合作

合作,指双方平等相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某项任务,做好某项工作。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首先,要排除教师思想上的习惯性的传统思想障碍。教师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论阅历、凭经验、比能力,学生与老师根本不在相同或相近的起点上。师生双方相差悬殊,怎么能够合作呢?其实,只要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相处,有与学生合作攻克一个课题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得到教师信任的学生,思想与手脚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解放;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会促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奋发进取,其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教学的整体效益可以发挥到最佳;学生的知识阅历比不上老师,但他们很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虽然不如教师考虑问题周全,但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常常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学会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的交流和人与人心理相容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共识。师生互动中教师善用情感沟通,能激发学生从思想上对教师及其涉及学科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率就高。

(七)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创新,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标志。

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平凉铁中周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南海区桂城桂华中学历史科组曾绍良【内容提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近几年来,“互动”越来越体现在煤体与观众、促销厂家与消费者、书本杂志与读者之间加深往来与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也要求我......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2016.314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有限的,短短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

    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