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时间:2019-05-15 04:1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第一篇: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生生的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真正丰富课堂,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主要近两三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内容 1.提出问题,探索过程,师生共同讨论,形成集体结论

教学内容应落实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精选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材料及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学科之间、生活经验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科学性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不断探索,提出各自的目标、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言实践中形成集体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2.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的影响,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认知性特点和学习兴趣,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科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学科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二)预期目标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过程,而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个要素。因此,首先要实现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吸收者。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师”只是一种职业的称呼而已,他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教材功能的转变: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除了文字教材之外,还包括音像教材等,教师要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在大容量教材中各取所需,并形成能力。

4.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语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内外互动方式的新动态,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总结“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优越性。

3、教学实践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交流课逐级反馈,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二)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学习理论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构建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结构体系,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等形式。师生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整体提高课堂效果。

3、结题阶段: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推广普及。

4、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李桂明 负责课题材料汇编:徐瑞清

调查、座谈会、课堂教学实践:王浩丹、高凤红、于伟光、杨学敏、窦海龙

五、结束语

“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从形式上看是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你(教师)教我(学生)听的被动形式,而是互动的,他们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之一,在学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积极性,这样便会调动起他们的主角能动性去认真地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有关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即训练和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当然,这种教学形式由于受到主观上和客观上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存在着许多遗憾和不足,所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将积极探索,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善。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生生的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真正丰富课堂,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主要近两三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形成具有 校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构建课堂的动态生成。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建立课堂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推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措施:

1、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师生互动方式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重视教学实践,讲究科研实效。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及时调整思路方法,力求使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研究方法:

1、发现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问题和理论依据,为更好地进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丰富研究的内容。

2、实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确立的实验项目进行反复实验,为经验的积累提供保证。

3、调查法:每实验一个阶段,进行调查,及时小结,以便迅速纠正实验中反映出来的不足,尽可能使实验成果为可行性验证服务。

七、研究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1.学习理论文献

2.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制定研究计划。3.制定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

1、按制订的课题方案开展研究,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的策略和操作方法,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及时总结和交流。

3、收集有关资料,写出阶段小结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9月)1.整理研究资料。2.分析研究结果。3.撰写总结报告。4.申请研究成果鉴定。

八、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小结报告、成果总结报告。

2、案例、论文等。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对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一定的分析。

1、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本学期中我们将组织课题成员努力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和需要出发,积极深入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让我们的研究服务于学生。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努力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活动,并积极邀请教研室专家和其他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堂,深入实践,使我们的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反思。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鼓励成员积极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及时进行摘录,并能努力撰写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争取有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

三、具体工作安排表: 9月

1、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3、参加研究课活动。10月

1、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课活动

2、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11月

1、收集资料,完善课题内容。

2、自查课题组资料收集、分析情况。12月

1、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2、课题组成员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1、课题组教师会议,总结本阶段工作,收集课题组成员各项资料。

2、做好课题阶段小结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课题第一阶段性总结

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我们申请了《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的课题并被批准为县级立项。在2010年9月,我们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进行第一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自从我们承担“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题以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课题组教师们的潜心研究,初步实现了课题组预设的阶段目标,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我们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制定了详细有效的课题实验计划、课题实验培训计划,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实验老师们深刻理解了《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同时依据课题方案及计划,对组内成员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分工。

2,、我们课题组向学校提出申请,购买了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材料,以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一学期来学校利用例会、集中学习、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反复分析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再对比名师、专家的课堂教学,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并积极搜集大量的名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大家相互讨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做到随时随地积极学习内化认识。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课题当中。

2、课题成员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专著等,如《语文课怎样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谈起》、《有效教学聚焦课堂》、《设计有效教学》......等有关有效教学的材料,每个成员都做了详细的笔记。

3、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习了与当前课改紧密相连的优秀课例,观摩了不少特级教师的教学光碟,有关有效教学的讲座。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明确了实效课堂的本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好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通过学习,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我课题组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全体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初有成效的实践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取得了部分阶段性的成果。

(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对“提高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评价观念。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中的整体推进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备学生,师生互动时多考虑怎样评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加强课题的学习研究,针对前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改正做法,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实处,争取全面铺开进行研究,在结题时能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必要的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努力使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论高度,撰写出一批有水准的研究论文。

3、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进一步搞好课题、撰写研究论文做铺垫。

4、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合,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实课题方案中提出的研究目标。

3、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提问的策略成果。

4、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维度进行。总之,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性计划

在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工作以后,课题组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针对活动内容研究,要加强师生互动研究,把课题做深做透,同时针对课题结题的要求,对下一阶段作如下安排: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利用头脑风暴,针对结题要求强调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结题打好人力基础。

2)树立新的课题研究理念,同时要继续广泛收集资料。

3)深入课堂,潜心研究课题,让课题研究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要注重课后反思,总结本节研究课的成功与失败。并记录下来。

4)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教学评优课活动。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都要上一节展示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5)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作分析总结,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材料,学期末都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参与评比。

6)每学期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材料。

第二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兴趣、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和感悟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要多种方式示范朗读技巧

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例如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我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总之,在课堂上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而学生一旦爱上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从而写出更加真情实感的文章。

第三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教学中多么重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应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必须要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这是许多教师课后的共同解释。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那就得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扩大朗读面,让学生广泛参与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会读.,朗读教学岂不只剩下空口号了。该怎么办呢?本人的做法是:(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培养起他们的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台湾的蝴蝶谷风景迷人,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作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蝴蝶谷的绚丽多彩,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促进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理解课文内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毕竟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做到,其他的很难做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精心选择训练点,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教师可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多样化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六、反复练习,熟至生巧

熟能生巧,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不是一用就会的,要由知道到运用,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读,从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体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读中加深学生对文中写得好的词句的记忆,为写作积累词语。

总之,学生一旦学会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

第四篇:让朗读成为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主旋律

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朗读应成为低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以《小鹰学飞》为例,介绍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的方法。

一、找提示语,选语感点。

[教例]:

师: 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说了什么?

生:我已经会飞啦!

(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师: 这是小鹰飞到的第一的高度,它可高兴了,禁不住喊起来--

生:(声音响亮)我已经会飞啦!

师: 嗯,喊出来了,再高兴些。

生:(高兴、满足地样子)我已经会飞啦!

师: 是的,多高兴呀,还挺得意呢!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评析]:课文中有些句子,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即语感点),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语感也得到了训练。这里学生根据“喊”与“高兴地”提示语,便知道小鹰的话应读得响亮开心,以表现小鹰的得意。

二、联系实际,迁移情感。

[教例]:

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时认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生:还不算会飞。

(出示句子: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平时妈妈对你说话时是怎么样的?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声音很温柔。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很亲切,带着微笑。

生:妈妈是和蔼可亲的。

师:说的真好,妈妈是温柔亲切和蔼可亲的,当一回妈妈对小鹰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

生:(温柔)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猜猜妈妈说这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飞得只比大树高对于我们鹰来说不算会飞。

生:我一定要把小鹰培养成飞行高手。让它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师:是啊!妈妈对每位孩子都寄予了美好的希望,鹰妈妈也是如此。再来读读鹰妈妈的话。师:咱们一起来当一回妈妈。(学生齐读)(师生分角色朗读)

[评析]:注意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兴趣越高。创设妈妈教育孩子的情景使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三、探究学习、自读自导

[教例]:

师:瞧这只小鹰多刻苦,多勤奋呀。飞呀,飞呀,最后累得连呼吸都变急促了。(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谁来读一读。

生:(读,很平淡)

师:在这个句子里边什么标点符号连用了两次?

生齐:省略号。

师:它把什么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呼吸声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喘气声给省掉了。

师:同学们把省掉的声音补进去,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放声自由朗读)

师:(出示小鹰的三句话)请一位小朋友读这三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鹰有什么变化? 生:小鹰刚开始学飞行很骄傲,刚能飞到大树和大山的上面就大叫大嚷,炫耀自己的本领。生:小鹰能接受老鹰的教育,一次又一次地练习飞行,最后能飞得很高了。

生:小鹰听从老鹰的话,在不断进步。

生:小鹰开始很骄傲,可后来虚心了,刻苦练习飞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的,老鹰一次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通过让学生发现和寻找省略号中省去的部分,让其补充到朗读中,使学生在通晓了课文内容之后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精讲和品析,有效指导了朗读培养了语感。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一点教学艺术,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一共读七遍,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也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文学,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从课文入手,大量阅读,勤写勤练,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体会语言的神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如我在教学《背影》,出示句子:

“,仿写:例:父爱是送别时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让我倍觉感动。父爱是,给学生填空并朗读,又如上《故乡》一课时,让学生填写句子:“当闰土在的时候,我在。”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读懂了作者的心,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让形象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陕西靖边县第六小学(718500)王 华[摘 要]形象化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化,让数学内容以一种生活、立体的形式再现,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学“活”起来、“动”起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数学课堂中,通过形象化教学,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象化教学 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38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以其枯燥、抽象的特征,让很多学生敬而远之,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在内容枯燥乏味、数字抽象繁多的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发现、研究、探索数学的意识呢?教师可通过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奥秘,因为形象的事物比起学习的数学,更易发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形象化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化,让数学内容以一种生动、立体的形式再现,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学“活”起来、“动”起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形象化教学的要点1.让学生主动思考形象化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更合适理解所学内容的方法。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我通过割补法引导学生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乘高,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两邻边相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动画演示,明白其中一邻边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两邻边相乘,当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此时两邻边相互垂直,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了。我继续问:“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中,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面积如何变化?周长如何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主动思考并利用学具操作,然后通过讨论自己的想法,发现高比原来增加了,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增大了,而周长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问题的解析和理解上,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2.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学习体验,而不是重视学习的结果。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例题:“小明和小花两人同时从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110米,小花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小明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小花后,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遇到小明再向小花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小明和小花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一部分学生看完题后很快说出了答案:2000÷(110+90)=10(分钟),10×500=5000(米)。我不得不赞赏这些学生的敏捷思维,但不禁思考:“学生真正明白了吗?”于是,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都不理想。最后,我出示题中小明、小花和狗行走过程的模拟动画,学生观看后感触颇深。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枯燥的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时,正是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利于学生理解,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二、实施形象化教学的具体方法数学是数字内容较多的学科,既抽象,又严谨,学生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亲近,从而渐渐疏远了数学。要让学生重新亲近数学,就必须把数学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化,让数字“活”起来。1.在头脑中形成数学实验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头脑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甚至连观察、实验都可以在大脑中完成。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思考,使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形象化的数字场所。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帮一个农民叔叔计算家里的100棵苹果树的产量。起初,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后来有一个学生说:“全部摘下来称。”这时,另一个学生也说:“按苹果的大、中、小摘一些,找出平均数来计算。”于是,我给学生一些提示:“4棵树可以摘160千克的苹果。”学生一听,立刻计算出了农民叔叔家100棵苹树一共能摘100×(160÷4)=4000(千克)苹果。这种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化数字计算,既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又明白了数学学习的价值。2.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那么学生就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露在外面的面”一课时,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如右图,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动手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摆法,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如果教学就这样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更不容易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了。于是,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摆法,学生看后对各种摆法露在外面的面(如下图)就很清楚了。3.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关于数学的素材引入课堂之中,用生活中形象化的事例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出示这样两道题:(1)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烟囱,长和宽都是3分米,高是20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2)一个如右图所示的长方体铁皮水槽,长是12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2分米,做这个水槽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对于问题(1),学生如果不理解烟囱的构造就很容易算错,正确答案是3×20×4=240(平方分米)。对于问题(2),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就会发现水槽是无盖的,做一个水槽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就是用水槽表面积减去上面那个面的面积,即(12×5+12×2+5×2)×2-12×5=128(平方分米)。综上所述,形象化教学只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方法,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会发挥出不一般的效果,使枯燥的内容、抽象的数字变成学生的好朋友,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责编 蓝 天)

下载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师生成为自己

    让师生成为自己 ——对话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也许是一种巧合,洛阳西下池这个地方......

    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演讲稿)

    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来自市考管中心,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 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近几年来,“互动”越来越体现在煤体与观众、促销厂家与消费者、书本杂志与读者之间加深往来与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也要求我......

    让学习成为班组建设的主旋律

    让学习成为班组建设的主旋律 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滩上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雾海苍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能使你孤独寂寞的心灵收获快乐的......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相信大家都还记......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理念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有限的,短短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