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时间:2019-05-12 18: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第一篇: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理念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被贬江西农村时所作。这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佳作语言质朴、平实。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词作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纯粹的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作者能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茅檐、小溪、青草等组合在一个画面里,给人一种格外清新、恬静的感觉。在写人方面,作者能维妙维肖地刻画出这一家五口不同的外貌、神态,妙趣横生。真实地再现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设计理念: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经典诗文,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提高儿童的品质养成及爱国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语言训练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下面就《清平乐 村居》教学,谈谈如何以诵读为中心组织古诗词教学。

一、确保“诵读”的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40分钟时间内,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古诗词。

其一,精讲多读。教师的“讲” 要为学生指导方法、指点迷津,为学生的阅读服务,尽量少讲、精讲,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其二,以诵读代讲解。这首词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文字,比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感受儿子们各自的神态和动作,去感受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孝顺,和小儿子的顽皮、可爱。

二、落实诵读的任务

学生的诵读要有明确的任务,有了既定的读书目标,就能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根据《清平乐村居》的特点,本课教学我按照不同的层次,安排了六次诵读活动,分别是:

1、初读:任务是把全词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读好“翁媪、卧剥、莲蓬”等字音。

2、再读:任务是读好全词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形象地感悟词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最后指名朗读。教学过程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感悟、实践中把握全词的节奏和韵律。

3、三读:任务是读出想象。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词的意境,要靠想像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真善美,也要靠想象去体会。没有了想象,就无法理解诗词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朗读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再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

4、四读:任务是读出自己的感悟。

古诗词诵读的最高境界是“披文而入情”,做到入情入境。在学生读好节奏、读出韵律、读懂意思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境,让他们“移情入境”,获得情感体验。

诗歌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理解词意。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挤和打击,被迫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作。在他词中,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其乐融融,十分幸福、美满。表面上看,辛弃疾好像对这种生活十分满意,陶醉在这安逸、舒适、平静的农村生活中。但是作为一生都立志报国,渴望能赶走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怎么会甘心隐居农村,在碌碌无为中了此残生。他的内心多么渴望收复失地,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特别是北方的老百姓也能过上这般幸福的生活呀!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就能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其次要引导学生品读入境。《清平乐 村居》中的“醉”字,是这首词的“文眼”。为了让学生理解“醉”字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谁被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陶醉了?”学生通过认真品读理解,感悟到陶醉在这安逸、幸福、祥和的农村生活中的不仅仅是翁媪,还有作者,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此时,再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词人的内心读出来,与词人产生共鸣。做到词与情,情与境水乳交融,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笔者牢牢抓住“醉”这个词眼,通过品味,通过诵读,学生体会和感悟到翁媪在“醉”,作者在“醉”,体验到自己也在“醉”——“醉”在宁静和谐的乡村,“醉”在富有韵味的古诗词意境里。

5、五读:任务是背诵。

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背诵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提高儿童的品质养成及爱国情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古诗词教学要加强背诵。

三、选好“读”的方式。

古诗词教学要让课堂充溢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学中,我采用的读书方法有: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合作读等。并能根据教学时需要考虑采取哪种读的方式,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的诵读方式。比如,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范读、听录音读,自由练习读,读出词的韵律,在要求读出感悟阶段,采用的是品读,个别读和引读;最后环节采用的是学生展示诵读和背诵。总之,诵读的方式要考虑文本的特点并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的。

小学生从小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充分的吸纳和储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等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人以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活动的开展,形成农村小学重视课外古诗词阅读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琅琅的读书声

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盘锦市大洼县清水学校

梁素香

【摘要】从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发生的变化,琅琅的读书声,热闹的讨论声,极具个性的表演与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等代替了传统的教学。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了,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了,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有助于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可见,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自主的去感受精妙的语言,体味优美的意境,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交流„„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终身受用。

【关键词】琅琅;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理解能力;思想情感;充满.【正文】

从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发生的变化,琅琅的读书声,热闹的讨论声,极具个性的表演与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等代替了传统的教学。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了,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了,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这样一来一切源于阅读。那么,朗读有什么作用呢?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 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夕阳是学生平日里都能见到的自然景象,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好奇、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些特点,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趣味阅读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将结合精美图片和音乐,引领学生走进夕阳,在朗读中感受美。再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有效的。学生才愿意去主动积累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积累里,增加自己的阅历,巩固自己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代典籍既无标点,也不分段,读书的人先要把它断句,然后才可能把握其意,不反复诵读直到理解怎么行?现代的文章诗词,虽然有标点,但哪些词该读重音,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该怎样停顿,朗读节奏的快慢、语调升降、语气缓急怎样变换,怎样由勉强读下来到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艺术性地再现诗文意境,无不体现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山雨》、《圆明园的毁灭》、《西湖的“绿”》等课文时,便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他们交流自己读后的感触,给了学生广阔的理解空间,对学生全面感知作品很有帮助,也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每节课的初读课文中,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通常都是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进行品评,还记得在读《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品评的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有的说:“这一组前三名同学xyz%读得很流利,把感觉读出来了,可到x声音小了,把之前的感觉丢了。”有的说:“虽然y读错了一个字,但是跟他自己比,进步很大,希望能再接再厉。”也有的说:“我觉得z是把课文读透了,所以声音处理的很到位,肯定是预习的充分。”看来,很多学生已经能将朗读与理解课文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朗读有助于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灿灿的美,浓浓的情,款款的意,深深的理等,都渗透在语言文字中,学生只有在朗读中,让自己的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地对话,达到“文我合一”,进而忧文中人之忧,喜文中人之喜,情感得到交流,思想得到启发。如我教学《夕阳真美》当让学生感受夕阳的“动态美”时,我的过渡句是:傍晚的时候,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快要落山的太阳,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不信,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的2——4段内容,看看,夕阳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于是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读起来„„当学到夕阳不仅顽皮,还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呢!它不光自己在变,还能让身边的景物也跟着它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呢!呀!这个时候的太阳啊红扑扑的小脸蛋,真有点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出示,谁来当回夕阳,读一读这句话。(师出示三句话: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太阳慢慢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句子读好,先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就这样,遇到问题,引领学生去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为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情感扬起风帆。

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很多孩子的确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落落大方,举止文雅,充满自信、阳光。请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吧!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吧!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自主的去感受精妙的语言,体味优美的意境,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认认真真地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能沉浸在文中,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把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感受、领悟都统一在自己的个体标准答案下,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6.(2)叶圣陶著 刘国正编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3)课堂内外,2016年2月号——《让默读的灯光照亮语文课堂》谢小娜,遵义县龙坑镇中心小学,贵州

遵义

563102.(4)课堂内外,2016年2月号——《情感——朗读的“金钥匙”》何灿凌,云霄县马轴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3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三篇: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 : 提高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正 文】 :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语言知识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1、课内引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课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根据要求,学生多数已订阅一报一刊,如《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拼音报》、《小学生学习报》、《未来作家报》等,这些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 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开展读书活动。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之后,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了。例:①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②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读书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之会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5、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推荐好课外读物,使之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读物要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比如结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课文,推荐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等;结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战》等课文就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世界优秀童话故事》等,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

2、选择读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3、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6

(2)叶圣陶著 刘国正编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作者:郑冰、男、47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小学高级教师。

邮政编码:448126 电话:***

邮箱:1659586951@qq.com

第四篇:让朗读成为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主旋律

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朗读应成为低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以《小鹰学飞》为例,介绍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的方法。

一、找提示语,选语感点。

[教例]:

师: 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说了什么?

生:我已经会飞啦!

(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师: 这是小鹰飞到的第一的高度,它可高兴了,禁不住喊起来--

生:(声音响亮)我已经会飞啦!

师: 嗯,喊出来了,再高兴些。

生:(高兴、满足地样子)我已经会飞啦!

师: 是的,多高兴呀,还挺得意呢!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评析]:课文中有些句子,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即语感点),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语感也得到了训练。这里学生根据“喊”与“高兴地”提示语,便知道小鹰的话应读得响亮开心,以表现小鹰的得意。

二、联系实际,迁移情感。

[教例]:

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时认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生:还不算会飞。

(出示句子: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平时妈妈对你说话时是怎么样的?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声音很温柔。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很亲切,带着微笑。

生:妈妈是和蔼可亲的。

师:说的真好,妈妈是温柔亲切和蔼可亲的,当一回妈妈对小鹰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

生:(温柔)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猜猜妈妈说这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飞得只比大树高对于我们鹰来说不算会飞。

生:我一定要把小鹰培养成飞行高手。让它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师:是啊!妈妈对每位孩子都寄予了美好的希望,鹰妈妈也是如此。再来读读鹰妈妈的话。师:咱们一起来当一回妈妈。(学生齐读)(师生分角色朗读)

[评析]:注意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兴趣越高。创设妈妈教育孩子的情景使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三、探究学习、自读自导

[教例]:

师:瞧这只小鹰多刻苦,多勤奋呀。飞呀,飞呀,最后累得连呼吸都变急促了。(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谁来读一读。

生:(读,很平淡)

师:在这个句子里边什么标点符号连用了两次?

生齐:省略号。

师:它把什么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呼吸声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喘气声给省掉了。

师:同学们把省掉的声音补进去,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放声自由朗读)

师:(出示小鹰的三句话)请一位小朋友读这三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鹰有什么变化? 生:小鹰刚开始学飞行很骄傲,刚能飞到大树和大山的上面就大叫大嚷,炫耀自己的本领。生:小鹰能接受老鹰的教育,一次又一次地练习飞行,最后能飞得很高了。

生:小鹰听从老鹰的话,在不断进步。

生:小鹰开始很骄傲,可后来虚心了,刻苦练习飞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的,老鹰一次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通过让学生发现和寻找省略号中省去的部分,让其补充到朗读中,使学生在通晓了课文内容之后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精讲和品析,有效指导了朗读培养了语感。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一点教学艺术,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一共读七遍,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也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文学,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从课文入手,大量阅读,勤写勤练,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体会语言的神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如我在教学《背影》,出示句子:

“,仿写:例:父爱是送别时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让我倍觉感动。父爱是,给学生填空并朗读,又如上《故乡》一课时,让学生填写句子:“当闰土在的时候,我在。”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读懂了作者的心,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论文

高三语文复习与琅琅读书声

靖西中学语文组梁颖

[内容摘要]: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至关重要,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空气沉闷,琅琅读书声与之绝缘。我们应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寻找各种朗读机会,加强朗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朗读兴趣,让琅琅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课朗读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0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 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 1

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二、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1.抓好晨读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特别是2005届湖南卷,将背诵识记名句名篇的分值提高6分,这6分可是相对易得又值钱的分。

2、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复习课,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考试,再老师订正、评析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激情人生》、《菜花》、,《说荷》、《报秋》、《梧桐

树》等等,这些散文虽篇幅略长,但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范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指导病句辨析与修改时,有些语病比较隐晦的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辨析,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语句(多半是轻声朗读),通过朗读,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三、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参考书目:

1、《诗歌教学从读开始》《语文教学之友》2003、62、《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思想指导下的高考语文总复习》

《语文教学之友》2003、12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之盲点》《语文教学之友》2004、44、《朗读,语文教学的真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11

下载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吕丽华的论文《让琅琅读书声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朗读书声走进语文课堂 北团中学 吕丽华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

    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演讲稿)

    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来自市考管中心,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清风正气成为主旋律。 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琅琅读书声,悠悠伴我心”读书活动总结

    “琅琅读书声,悠悠伴我心”活动总结 琅琅读书声,悠悠伴我心,我们的这次读书活动圆满的落下帷幕,此次读书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读书兴趣,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思想获......

    让学习成为班组建设的主旋律

    让学习成为班组建设的主旋律 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滩上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雾海苍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能使你孤独寂寞的心灵收获快乐的......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

    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 国旗讲话稿: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让运动成为青春的主旋律》。相信大家都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