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06: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南海区桂城桂华中学历史科组曾绍良

【内容提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而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应该在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开放互动、质疑答问、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

【关 键 词】互动有效性平等和谐开放互动质疑答问自由创造发展能力

【 正 文 】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的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互动之中。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师生互动平凡,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序、高效地实施“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互动”教学主动性、民主性的同时,突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平等和谐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虽然纪律是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学习的一个保障,但权威的课堂往往会失去孩子的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无疑是学生放松心情、敢说、敢想、敢辩、敢质疑、敢挑战、敢批判的“催化剂”。学生的心灵解放了,才会思维敏捷,个性飞扬,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探求,才会有师生互动教学,才会有真正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时,老师能微笑以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当然,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给学生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作业时,我允许他们自由地组合、几个人一起讨论,在表现的方式和选择材料上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理想的互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

新的创造。

二、开放互动

1、形式是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说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录音、录像、互联网资料,甚至是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元媒体形式参与的文化型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学生自主安排、师生双向批改、双向评价式的互动型作业。

2、思维是开放的。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这时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答案是开放的。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历史问题的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三、质疑答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宋代学者张载也说:“学贵有疑。”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比如一位老师教学《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时,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提问题,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删除简单的、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并按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围绕这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讨论时积极性就比较高,思维能充分的展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讨论时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状况好比火花,一旦点燃就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诱发学生思维的工作,引导他们质疑问难。

四、自由创造

历史课堂上互动教学是以老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为表象,但切忌停留在学生的动的表层上,应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前有过这样一些认识的误区:一是追求表面的活跃,而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也不管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样的层次上。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复述,一会儿让学生表演,整个课堂非常热闹,但这种对学生无多少思维价值的表面上的活跃,算不上真正的教学的互动;二是认为“满堂问”就是课堂的互动。并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课堂效益就越好,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价值如何,应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最好的课堂效益。

理想的历史课堂互动教学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互动的课堂学习中,别人的感知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能产生。因此,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应以学生的思维创新为核心。

五、发展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我。面对二十一世纪,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当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推广,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所以,互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

【参考书目】

1、张贵新、侯国范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2、叶昂龙主编的《“自主式”教学设计荟萃》,宁波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3、朱汉国、王斯德主编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雒启坤主编的《中学历史创新教学》,学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

第二篇: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文科组 沈细雅

新课程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有些课堂上师生的对话相当频繁,气氛也极为活 跃,但如果在观察后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所谓的互动教学追求的仅仅是形式上的、浅层次 的繁华与热闹,可谓是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有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在历史教学中有序、高效 地实施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主动性、民主性,同时突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 创造能力的形成,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组织,充分准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到有效互动,组织学生发 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如在七年级《同为一家》的教学中,涉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关 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这个课例中,师生通过各 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又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 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展示,并且筛选出重要资料,如:“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示意图”,“西藏风光资料片片断” 等三则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只有在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 现有效互动,否则互动就是一种形式。请看下面案例: 高中历史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中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开始了交谈,大多数学生拿着笔在课本上划动,嘴里说出来的也是书本上的原话。几分钟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读出课本上已有的答案。

二、有效设问,突出开放性和挑战性 互动不仅要有活动组织形式作为前提,而且要有每个学生独立的思维参与,教师琐碎的无意义 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启”而不“发”。开放性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 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如在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中,关于郑和下西洋,有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1.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情节吗?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 3.看郑和与世界航海家对比表,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4.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 挑战性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运用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中,教师提 问:“如何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虽然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刚刚学习的 内容,学生对此有了感性的认识,但要准确、客观地评价它,还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三、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观反映了这个教师的 教学观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分展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匆匆而过。有的教师把互动合作当成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还没有等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或者为了赶时间忽视部分学生的言论。据统计,有80% 以上的教师会提前结束原定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总结反馈的环节,这样会使学生刚刚投入 思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刚刚萌芽的智慧火花、生生被掐灭,学生的创造力、深层次的潜能受到打 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活动的评价,或只是简单地给予“好”、“不错”等语言表扬。

四、有效管理,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紧张、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烦闷、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 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 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2.教师要放开眼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 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

4.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 受到课堂是安全的。

五、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神聚 教师要正确理解自己在师生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必须是一位 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互动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

1.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比如在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时,为了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问题,可以这样表达问题:工业革命浪潮对于人类来说究竟是阿拉丁 的神灯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而当同学们无从入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及时为学生的深入思考提供必 要的路径和阶梯——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政治、文化、国际关系加以考虑。

2.要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离之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比如,在讨论隋唐和两宋 时期时代变迁对于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时,学生的认识很可能会发生偏离。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了解下列知识: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既 有草书走笔龙蛇、狂放不羁,又有楷书规范法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朝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优异无法。这样就可使讨论回归核心,自主学习形散神不散。

3.要调控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最大限 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要放得靠、控得稳、收得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要有互动,而且要有效互动,使师生共同学习、体验、交 流,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篇: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平凉铁中

周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学堂教科论”一文中写道:“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把水注入瓶子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甚至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们„„”。强调教学改革要使学生学习有兴趣,不主张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受蔡老先生的启发,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上使我们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改革的着力点应集中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技能的操作、归纳方法,体现思维等方式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效果!

改造旧模式,建立新模式。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那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延续着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授加练习,通常老师先将理论专业知识讲解完,并把作业的要求做简要的说明,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指导设计。基本上整个课程是老师讲,学生听,像这种传统的“填鸭式”、“保姆式”教育方法对于本来就倾向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往往很难有实际的效果,到动手做作业时,大部分同学不善于思考和创造,做题时想当然,甚至抄袭,敷衍了事,基本上把作业当成了一种形式,学习极端被动。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没有多少更新,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死板,基本重复着相同的模式与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大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反思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处于教学的极端被动性地位中的感受,没有给他们解说自己情感的舞台,把它看成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他们 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了厌学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思维方式上要有所转变!这不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而且还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增强其学习的热情。

我校针对课堂中师生互动式教学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

那么什么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呢?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钻研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按互教、互学、互助的模式进行调研、讨论、交流设计心得等方式学习,优化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老师则直接加入学生小组的讨论中,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是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的作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的作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在传统教学中所形成的习惯或模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学习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也就形成了教学上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呢?我就我校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互动式备课

1、协作性备课

具体做法:集体备课时,让教师提出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发表对同一教学现象的不同见解,反馈对同一学习方式的不同培养方法和途径,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形成较为认同的设计方案;教师在一章中选择一课设计完整的课,课型每次调换,教师精心设计,秉持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间相互收集保存教学设计,这样既可借鉴经验,也提升了备课上课的水平。

2、指向性备课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教学起点,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有意义、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2 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性备课

具体做法: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目中有人”,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引导,使师生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4、反思性备课

具体做法:在备课活动中,将自己已有的教学实践和他人实践中反馈的信息融合到教学预设中,科学删减和补改,力求使备课达到完美;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二、互动式上课

1、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以设计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互疑互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现、设计问题,在课堂内掀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发互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各种有用资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探究知识的过程。

3、以多样互动,产生合力。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合理分配任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让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使师生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整体提高课堂效果。

三、互动式评议

1、师生互动式的评价

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并更多地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有时可以故意出差错,让学生来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不断地纠错、改错中,学生对繁杂的知识点理解得比较深刻。同时,和谐、民 3 主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2、“问题式”评价

教学结束后,组织者就课堂教学设计一些问题供参评者研究讨论:如:哪些教学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设计哪些方面有创新?„„问题的设计既有理念层次的,也有操作层次的;有浅显的,也有深层次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研讨,执教者可以借助其他教师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

3、聆听学生评价

教学结束后,及时找部分学生听取意见。如:这节课你有哪些地方觉着没有听懂?这节课你学的轻松愉快吗?你喜欢怎么样的课?„„等等,从不同角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备自己的教学。

那么互动式教学模式又要注意什么呢?(1)遵循“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三个方面。

②平等性原则——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展现个性,才有可能发现和再创造,才能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③激励性原则——教师用期待与鼓励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内在持续的需求。

(2)遵循“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两个环节

①学生“四自”:自己看书自学,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练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②教师“两让三及时”: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引导归纳,及时有效评价。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把握互动,又如 4 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组织和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那么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 6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7 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我们要以互动生成的新教学过程观来反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对互动生成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井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 8 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因此我们要搞好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从教学生“学会”到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不能单靠灌输获得,必须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求而得之”。以往“应试教育”的讲述式教学,教师精力基本倾注于“讲深,讲透”,力求把学生“教会”,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头戏”是提出问题和引导探索讨论。问题要能体现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价值,要提得适时适宜,紧扣教学目的。在讨论中,要时时留意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和对讨论解答进行评价。所有这些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基点上,根据学生知识现状及学习心理、情感,而后深思熟虑地设计问题和随机进行应变调控,充分发挥“导”的技巧和艺术,教学才有可能成功。

2、真正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体意识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去操作实践,小组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发挥他们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猜测、质疑、争论,形成积极、有效、高质的互动,在思维在碰撞中得到得到不断的飞跃。

3、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必须经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所以当学生在获取新知同时,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当学生能力发展增强了,将促进学生更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就会获得更多的新知。

4、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

互动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群体(班级)的知识探索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听,而是主动、积极参与到群体活动之中。既要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思想,还要听取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同学间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每一位同学形成群体合作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赞科夫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是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现代教学十分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但一味地强调生生互动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吗?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不断调整互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学勇气》中也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 10 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的完整。”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满腔热情的把我们的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的认同看成是教育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把我们置身于教学活动的外面,我们站在圈子外面指手划脚,我们就会让我们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尴尬和受压迫。他们自然就不会与我们合作,去努力的学习。

为此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联系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学校还有作为主体的“伟大事物”的一个共同体的组成之一。我们教师自然就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个分子,我们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是合作、引导、学习。我们不是一个警察、一个家长式的领导、一个长于学生的“智者”甚至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我们是和学生一起组成的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因而我们要和学生一道努力的去探索“伟大事物”的奥秘,我们一起和学生合作,大家一起发错误,一起发现新的东西。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还要有足够的“睿智”在学生遇到麻烦、走上偏离教学目的的路时,给学生做出指导,而且这个指导也决非是一次演讲,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艺术来引领学生。要做到这些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学习,终生的学习,除非你不做教师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你所教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步骤设计的诞生,不是你啃你所教课本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且都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只有在你游离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以后,只有在你学习了很多不是画画技巧的知识以后,你才可能创作出一幅让人称奇的画卷。我们的教学也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用了一生,才备好了这一节课。”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2012-4-19 11

第四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把握时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让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是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而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尽自己所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尤其是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谜语、音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不经意间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起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别紧张,放心说”、“棒极了”这些句子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乱成一团糟,似乎觉得“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才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

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改中强调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讲,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分析,培养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抓住契机,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动起来。

三、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保障。

师生互动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无疑受到了每位教师的青睐,有时一节课还要设计几次互动活动,该互动的时候互动,不该互动的时候也互动,一节课下来,感觉是热热闹闹,事实上,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不是为了教学而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设计互动活动。首先,要“动”在教学重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只有当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才可能将学生的潜力在互动活动中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其次,“动”在情感需要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情感的体验,新课改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与实现。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触及学生情绪、感情、意志、精神的内容设计互动活动。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设计了“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生命礼赞”等内容,教学时,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因为都与自身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就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再次,“动”在师生合作处。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做看客,无事可做,而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创造师生互动的环境,倾听讨论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讲,好学生在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在记笔记,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开小差,游离于课堂之外。师生互动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有效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全体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一个个体。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教学内容产生感情共鸣。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互动中。还要引导学生平等交流,要让优等生摈弃看不起学困生的思想,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学会倾听。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互动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不要让师生间的互动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活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周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策略.新课程导学,2013(9).[2]李文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0(15).[3]于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初探.中学语文,2014(24).

第五篇: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临夏县漫路乡漫路中心小学教师:刘彩霞

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情感交流。即教师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呢?

真诚的关注和沟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备方法外,尤其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其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状态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教师只顾着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不同层面时,就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过大,或者负担太重。楷避免此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桥梁,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倾诉自已的内心实感。在新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发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感人事迹,然后说:“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被同胞之间血肉亲情所震撼、感动。我想会有很多同学借此倾诉自己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好多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争着回答。通过同学假道学的回答,我对他们的想法了解了,从而在授课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明白了“朋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处处有爱的,处处需

要爱。这种沟通,使教师抓住了学生想了解的关键内容,讲解时一语中的。而学生被教师的真情所感染,听起课来注意力也异常集中。

角色转变要“无形”

作为教师,从知识结构来看明显高于学生,再加上备课过程中对文章的思路,中心,线索都了然于胸,但在讲课时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呢?殊不知,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却是全新的,他们需要反复的理解才能接受并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摆在在学生的位置上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而这种转化又要通过情感的感染,意志的努力和行为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在讲《穷人》这篇课文时,有一段妻子和丈夫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都是非常令人心酸的,为了使学生能读出这种感受,我特意设计了一些对白,当学生每读完一段时,我作为一个“旁听者”说出了此时的内心想法,而且全然是以一种学生的口吻很“幼稚”的思维来进行叙述的。这个很小的转化,却让学生耳目一新,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之中。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化,做到了用行为来感染学生,用语言来对学生施加影响,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生的情感往往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地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以真情对待学生,做好师生之间的情理交融,发掘学生潜力。教师要在教学

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重要位置,如果发现学生的反应跟不上,一定要停下来,鼓励他们提问,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把自己融进学生中间,一同感受,一同寻找捷径,对学生动之经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进步。

总之,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多找学生谈心、聊天,消除学生的“害羞”、“惧怕”心理。相信教师只要用心去倾听,就一定会带来教学中的良好互动。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009-12-28 14:02:50转载▼ 标签:教育中师生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实验教师分类: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近几年来,“互动”越来越体现在煤体与观众、促销厂家与消费者、书本杂志与读者之间加深往来与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也要求我......

    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写作训练,从而形成准确表达情感和思......

    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2009-12-28 14:00:11)转载▼ 标签: 教育 中师生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分类: 论文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

    马仲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2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计划 一、子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背景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2016.314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

    高中政治课教学环节与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环节与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要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贵在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互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