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薛晓宏 王蓉萍
一、研究背景意义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但深入课堂听课,走入讲台上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不好;二是教师受教材的限制,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三是教法上只追求形式,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无实效性;四是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教师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目标,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课堂中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价值趋向,而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五是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自己尚且没有有效的做法和策略,试图通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申报、研究,对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提供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课程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形成策略指南,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参与课题的教师明确课改的方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培养研究型的教师。
(二)内容
1、研究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
2、研究问题的表现形式及问题的归因。
3、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朝阳小学一——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研究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的解决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
(二)研究方法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调查分析师生进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以构建应对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行动研究,个案分析法、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积累研究成果。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形成成果。
五、研究过程及形成的策略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从理论学习入手,寻求理论支撑。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建构主义理论、课程发展观、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标准》、《新课程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理论》等教育教学书刊,搜集整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一切材料,以全面了解本课题目前研究的状况,开阔视野,正确确立研究点,汲取他人已有成果,并在他们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此夯实课题组人员的专业基础。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接受课题论证,确保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提高,经过充分的酝酿,形成了课题实施方案。并于同年接受教科所课题专家的指导与论证,根据专家的建议,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审定,并与2007年5月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梳理问题阶段
分别从学科师资结构情况、教师参加培训知识更新情况、对自我以及他人课堂教学的认知与研究情况、对实验教材以及新课程的使用理解情况、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满意度等各个不同角度摸底调查研究,开展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教学互访、课堂诊断等活动,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梳理、归纳、整理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分析报告。
调研结果一: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问题二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
问题三 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四
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照本宣科。
问题五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问题六
课堂评价浮于表面,重结果轻过程
调研结果二:
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因素一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影响因素
1、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有很多不足。
2、全校的语、数、外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8岁,教师年龄层次较高,老龄化。
3、大多数教师家在城市,孩子都在上学,且几乎全是女教师,受家务劳动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
4、二、三次学历多,各学科教师还存在着高学历、低素质的现状。
因素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因素
1、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
2、部分老师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深蒂固。
3、操作时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出现一个又一个误区,存有一个又一个困惑。
因素三课标教材方面因素
1、对课标的学习只是浅层次,部分老师对课标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彻,依照课标执行教学就差了。
2、对实验教材还不是那么熟悉,特别是课课都是新内容,老师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来研读。
因素四学生行为习惯兴趣因素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
2、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老师讲课琐碎,或其他状况,所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就不能或不愿学习。
因素五教师研训方面的因素
1、校本培训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
2、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性。
3、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的机会少,不能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4、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骨干教师覆盖面太小。
5、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素六教学管理方面
1、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2、一些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特别多,特别是各类检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大大影响老师的教学精力。
第三阶段:研究对策阶段
在本阶段,课题组针对所梳理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教师的需求,围绕课题主旨,全面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以研训活动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行为,预防低效以及无效弊端;以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行动研究,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活性研究策略;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开展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再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形成的策略:
策略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两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是导学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通过事实、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并且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至尊,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真正由“教”变“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这5个“导”分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学欲望,培养优良品质,教师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如在执教《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师就将书本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改为感受学校操场的百万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图形面积去感知,如数学书本后面的条形码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既让他们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和理解了百万分之一,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师是合作者。现代教学依赖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教师合作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都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信息,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谈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师是设计者和学习者。现代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做好学习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教学层次。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通过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通过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以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活动三:创造多形,让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活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师是评价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的意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对学生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①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实施鼓励性评价;②鼓励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提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以增强他们创造思考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亲切的态度对待,允许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即使是重复别人的答案,也予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④分层次评价。评价学生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策略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标,调整教学内容,教材由于它的相对封闭性、不变性,难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坡度,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比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的《詹天佑》一课时,课后思考题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勘测线路),段落较长,内容枯燥繁杂,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对他开凿隧道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很想尝试设计并画一画,借于这种情形,教师就毅然把背诵的任务给撤消了,让出时间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兴趣盎然,不但对詹天佑卓越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冀中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这样处理没有完成学生的背诵目标,但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远比只遵从教材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效果要好得多。
2、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在以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对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课时要求来教,否则就是没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教师以弹性的课程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始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由于文章描写的非常优美,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兴致高涨,借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把原定的这一环节5分钟时间延长到10分钟,使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感情得到了抒发。
3、活用课文,借题发挥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比如,同样是古诗,低年级就可以读读、背背,中年级还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再进一步,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体裁不同,使用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体裁上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诗歌可以背,故事可以讲,童话、寓言可以演,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借题发挥,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这个时期的背景、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孙膑的三十六计讲的是绘声绘色,使得大家都像看过一遍似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查阅资料的好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延伸,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课文类型不同,教法也应有所区别。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
4、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还应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达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
策略三: 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课堂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其有效性差,为此,我们静下心来思索、梳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欲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参与,主动探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使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果得到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内合作交流,组与组的竞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组建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样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2、小组人员明确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各一名,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及其关键,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为每一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
4、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得知反馈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策略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堂课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情境导学、学法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检测导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
1.目标检测
提供适当的目标检测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工具的制作要注意针对学习目标、难度适中和题量适当。
2.结果反馈 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由同桌或小组进行互检互查,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最后将检测情况反馈给老师。
3.反思总结 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对本节课学会多少、不会多少和怎样改进进行总结。
策略五 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策略,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辨证评价策略
常用的辨证评价策略有:将错就错法、错误幽默法、挖掘亮点法等。
1、将错就错法
这是假设法的一种之一。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以为是丑陋的,而将其违背或遮掩。而要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错误幽默法
有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动作、语言比作是一种柔和剂,说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与难堪的奇效。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幽默的动作、语言能大大削弱甚至消除该学生在参与训练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二年级小朋友,面对新知识平移时,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空间观念的不敏感和平移概念的模糊而使平移后的图形发生变形,把原来图象进行了无意识的变形,导致知识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的批评,而是开玩笑地笑着说:“小金,今天坐车回家,突然发现自己变胖了,家里的门都挤不进去了。你看,是这样吗?”该生笑了:“应该不会胖的,我看错了,没有数清楚。”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此时,该生他有了强烈的意识,以后观察要仔细。假如教师直接的进行否定,将导致学生情绪上不愉悦或信心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将错误风趣幽默了,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同步发展。
3、挖掘亮点法
数学学科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亮点评价。包括对观察和发现事物特征、问题的灵敏性;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数感的准确性;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声音的响亮度,言语的完整性、逻辑性、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多方位的审美素养进行充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发现闪光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以前的一张试卷远远不能评价一个孩子的成绩。”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发出的最大的感慨。
(二)主体多元评价策略
(1)学生是评价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呢?首先,尊重学生,激发并保护自主评价的欲望;其次是适当引导,提高自主评价的效能;最后是开发学生潜能,使自主评价具有审美特色。自主评价的发展为新评价体系汇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焕发灵气,个性得到张扬,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2)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何更好的避免呢?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评价。
1、允许学生“出错”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让“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3)以家庭社会评价为补充。家庭社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活是个大课堂,当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后,会开展《我们的大家庭》、《快乐学习逛超市》等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了解家庭成员的体重和家庭里常用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学习找规律后可以开展《美丽规律我来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评价地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外,更多的是家长的点拨和社会的肯定。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内动力,为学生后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策略
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它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主体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它十分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其结果。在审美教学课程评价中应该贯彻“过程性原则”,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方式:课堂观察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分析,给学生做出相适应的评价。作业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法。数学作业的评价通常有记星的形式来做定量的分析,同时也有真情告白和友情提示等定性的简单易懂的评语。如:“仔细看清问题噢!”“再读一读,你会成功的。”“字写得认真些呀”等。好像一个好朋友在旁边不断的给学生鼓劲打气,让学生感觉很新鲜,能激发学生下次做题的信心和端正下次做题的态度。单元练习友情提示法。本学期单元练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次进行“友情提示”,对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提示点拨,使其消除困惑带来的恐惧。尝试下来学生都很满意,情不自禁地说:“谢谢老师!”自然对学习的恐惧日渐下降,相反喜爱之情则有所上升。“推出这种具人文关怀的考试方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练习的结果不记分,不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快乐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总的来说,过程评价弥补了以前评价对知识、技能有余,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足的现象,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空等发展性功能,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课题设计面太广、太宽,头绪多,操作起来易撒网不好收口。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太多了,有课标、教材方面的,有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教师研训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似乎牵动哪一条藤,都会摇响这个铃,而本课题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走,研究时间只有两三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触及那么多层面,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过,从这里得到教训,今后研究课题一定要小,否则作茧自缚。
总之,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参与面广,群策群力,目前已经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计划内容,在许多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文本与电子成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只要广大师生从我们的课题中能够多少受益,不断向前发展,那么,就实现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美好初衷,也是我们课题的最大成果!
第二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中学
吴向前 崔云欢 李婷 万蕾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全国都展开了学习践行新标准的改革活动,希望能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农村中学中,教师本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得异常艰难,虽然有“改革之心”,但迫于各种压力,却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都成为形式,并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能够打破种现状,使广大农村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并且真正转变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农村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于在新课改进程中农村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改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把握从理念更新到教学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引导教师自我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新课标实施现状的探究还可以巩固和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课程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利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和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发展,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角色转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应用现状。《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生动且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思想和创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师创新教学观念的研究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
本次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它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教师转变好角色,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正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途径
1、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2、研究途径: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3班,八年级2班作为研究对像,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新课程目标下数学教学的有关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当中。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设计教师对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及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六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几类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试验计划。
3、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展示汇报实验成果。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调研结果一: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问题六
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
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课堂评价浮于表面,重结果轻过程
调研结果二:
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师资 队伍
因
构成
素
层次
一 的影 响因 素
因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素
2、部分老师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深蒂固。
行为方面的因素 二
3、操作时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出现一个又一个误区,存有一个又一个困惑。
课标
1、对课标的学习只是浅层次,部分老师对课标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因
教材 彻,依照课标执行教学就差了。
素
方面
2、对实验教材还不是那么熟悉,特别是课课都是新内容,老师需三 要大量时间精力来研读。
因素
1、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
1、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有很多不足。
2、全校的语、数、外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8岁,教师年龄层次较高,老龄化。
3、大多数教师家在城市,孩子都在上学,且几乎全是女教师,受家务劳动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
4、二、三次学历多,各学科教师还存在着高学历、低素质的现状。学生
因 素 四 行为习惯 兴趣 因素
1、校本培训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
教师
因
研训
素
方面
五 的因 素 教学 管理 方面
5、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2、一些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特别多,特别是各类检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大大影响老师的教学精力。
4、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骨干教师覆盖面太小。
3、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的机会少,不能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性。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
2、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老师讲课琐碎,或其他状况,所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就不能或不愿学习。
因 素 六
第三阶段:研究对策阶段
在本阶段,课题组针对所梳理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教师的需求,围绕课题主旨,全面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以研训活动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行为,预防低效以及无效弊端;以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行动研究,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活性研究策略;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开展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再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形成的策略: 策略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两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是导学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通过事实、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并且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至尊,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真正由“教”变“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这5个“导”分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学欲望,培养优良品质,教师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如在执教《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师就将书本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改为感受学校操场的百万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图形面积去感知,如数学书本后面的条形码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既让他们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和理解了百万分之一,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师是合作者。现代教学依赖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教师合作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都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信息,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谈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师是设计者和学习者。现代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做好学习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教学层次。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通过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通过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以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活动三:创造多形,让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活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师是评价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的意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对学生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①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实施鼓励性评价;②鼓励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提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以增强他们创造思考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亲切的态度对待,允许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即使是重复别人的答案,也予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④分层次评价。评价学生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策略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标,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由于它的相对封闭性、不变性,难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坡度,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比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的《詹天佑》一课时,课后思考题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勘测线路),段落较长,内容枯燥繁杂,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对他开凿隧道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很想尝试设计并画一画,借于这种情形,教师就毅然把背诵的任务给撤消了,让出时间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兴趣盎然,不但对詹天佑卓越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冀中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这样处理没有完成学生的背诵目标,但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远比只遵从教材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效果要好得多。
2、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在以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对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课时要求来教,否则就是没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教师以弹性的课程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始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由于文章描写的非常优美,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兴致高涨,借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把原定的这一环节5分钟时间延长到10分钟,使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感情得到了抒发。
3、活用课文,借题发挥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比如,同样是古诗,低年级就可以读读、背背,中年级还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再进一步,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体裁不同,使用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体裁上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诗歌可以背,故事可以讲,童话、寓言可以演,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借题发挥,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这个时期的背景、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孙膑的三十六计讲的是绘声绘色,使得大家都像看过一遍似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查阅资料的好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延伸,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课文类型不同,教法也应有所区别。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
4、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还应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达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策略三: 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课堂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其有效性差,为此,我们静下心来思索、梳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欲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参与,主动探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使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果得到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内合作交流,组与组的竞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组建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样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2、小组人员明确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各一名,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及其关键,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为每一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
4、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得知反馈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策略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堂课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情境导学、学法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检测导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
1.目标检测
提供适当的目标检测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工具的制作要注意针对学习目标、难度适中和题量适当。
2.结果反馈
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由同桌或小组进行互检互查,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最后将检测情况反馈给老师。
3.反思总结
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对本节课学会多少、不会多少和怎样改进进行总结。
策略五 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策略,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辨证评价策略
常用的辨证评价策略有:将错就错法、错误幽默法、挖掘亮点法等。
1、将错就错法
这是假设法的一种之一。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以为是丑陋的,而将其违背或遮掩。而要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错误幽默法
有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动作、语言比作是一种柔和剂,说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与难堪的奇效。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幽默的动作、语言能大大削弱甚至消除该学生在参与训练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二年级小朋友,面对新知识平移时,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空间观念的不敏感和平移概念的模糊而使平移后的图形发生变形,把原来图象进行了无意识的变形,导致知识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的批评,而是开玩笑地笑着说:“小金,今天坐车回家,突然发现自己变胖了,家里的门都挤不进去了。你看,是这样吗?”该生笑了:“应该不会胖的,我看错了,没有数清楚。”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此时,该生他有了强烈的意识,以后观察要仔细。假如教师直接的进行否定,将导致学生情绪上不愉悦或信心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将错误风趣幽默了,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同步发展。
3、挖掘亮点法
数学学科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亮点评价。包括对观察和发现事物特征、问题的灵敏性;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数感的准确性;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声音的响亮度,言语的完整性、逻辑性、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多方位的审美素养进行充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发现闪光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以前的一张试卷远远不能评价一个孩子的成绩。”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发出的最大的感慨。
(二)主体多元评价策略(1)学生是评价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呢?首先,尊重学生,激发并保护自主评价的欲望;其次是适当引导,提高自主评价的效能;最后是开发学生潜能,使自主评价具有审美特色。自主评价的发展为新评价体系汇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焕发灵气,个性得到张扬,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2)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何更好的避免呢?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评价。
1、允许学生“出错”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让“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3)以家庭社会评价为补充。家庭社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活是个大课堂,当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后,会开展《我们的大家庭》、《快乐学习逛超市》等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了解家庭成员的体重和家庭里常用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学习找规律后可以开展《美丽规律我来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评价地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外,更多的是家长的点拨和社会的肯定。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内动力,为学生后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策略
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它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主体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它十分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其结果。在审美教学课程评价中应该贯彻“过程性原则”,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方式:课堂观察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分析,给学生做出相适应的评价。作业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法。数学作业的评价通常有记星的形式来做定量的分析,同时也有真情告白和友情提示等定性的简单易懂的评语。如:“仔细看清问题噢!”“再读一读,你会成功的。”“字写得认真些呀”等。好像一个好朋友在旁边不断的给学生鼓劲打气,让学生感觉很新鲜,能激发学生下次做题的信心和端正下次做题的态度。单元练习友情提示法。本学期单元练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次进行“友情提示”,对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提示点拨,使其消除困惑带来的恐惧。尝试下来学生都很满意,情不自禁地说:“谢谢老师!”自然对学习的恐惧日渐下降,相反喜爱之情则有所上升。“推出这种具人文关怀的考试方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练习的结果不记分,不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快乐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总的来说,过程评价弥补了以前评价对知识、技能有余,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足的现象,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空等发展性功能,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课题设计面太广、太宽,头绪多,操作起来易撒网不好收口。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太多了,有课标、教材方面的,有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教师研训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似乎牵动哪一条藤,都会摇响这个铃,而本课题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走,研究时间只有两三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触及那么多层面,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过,从这里得到教训,今后研究课题一定要小,否则作茧自缚。
总之,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参与面广,群策群力,目前已经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计划内容,在许多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文本与电子成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只要广大师生从我们的课题中能够多少受益,不断向前发展,那么,就实现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美好初衷,也是我们课题的最大成果!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岘中学
张恩辉
我校高效课堂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体验了高效课堂模式所发挥的教学功能,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精彩瞬间,也看到了学生之间激烈的对抗质疑等等,当然,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质疑对抗多,任务完不成。(小组展示)
“小展示”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是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小品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展示多了更多的质疑和对抗,往往会偏离教师所预设的答案,而这答案的讨论必然要花掉课堂上不少宝贵时间,这对如期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二、课前不讨论,缺乏合作意识。(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也应该如此。但是,不少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是个体学习,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导学案的学习,而不知道寻找集体的力量,不会的题就空下不写,待到上课时只等组长说答案,有些学生存在严重的懒惰心理,不愿动脑,不会思考,坐等别人的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不利于学习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对此,我们主要是采取学生组内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基础不好的小组而言,想通过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三、回答问题只为加分。(小组展示)
课堂上,我们经常被学生精彩的演示、自信的展示和激烈的对抗质疑所吸引,为学生的惊人创造力而暗自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了加分,例如:我们班的商曦元、王朝帅两位同学,上课表象最为明显。由于班上采取了加分机制,只要上课自觉站起来发言就能给自己加分,且每周都有评比,积分多的发奖。也许是积分和奖品的诱惑,上课无论我怎么引导要学会谦让,要把机会留给别的同学一些,但他两个就是不让。这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对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偏颇,孩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利用课下与学生谈心,通过引导来加以改善。
四、精英学生发言机会多。(小组展示)
在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尤其是让学生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或有不同的见解,就可以站起来前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组长点名,精英表现的更为突出,B、C层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弱了,结果长此以往,其余的学生觉得反正我也抢不到机会发言,无所谓了,举起的小手渐渐的少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发言展示,不愿表达。课堂上就只有几个精英学生包揽了课堂发言展示的机会。为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1、我主要采用层次性展示,比如在分工上,让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不同程度,展示的内容也不同,争取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2、课堂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一节课,既要有在全班个别发言的机会,也要有同桌讨论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既可以面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讨论、互说互评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说话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
3、关爱学困生。可以说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成绩差,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过于严重,导致厌学。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被重视、想发言,但又害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内心十分矛盾。对这类学生,作为我们老师应倍加关爱他们,课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和关心。让他们从内心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平时课堂上还要时刻想着给他们一些机会,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看到他们热情的微笑脸,高举的小手。
第四篇: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拓宽学生智育渠道,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践行激情教育,加强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增强辅导教师的责任感,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第二课堂活动正常化、规范化,三堡寄宿制小学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具体如下:
(一)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习惯。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
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二)第二课堂辅导教师职责
1.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全学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进度计划;计划制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协助教务处、班主任做好每学年第二课堂开学初学生人员的组建。
2.活动开展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活动地点,保证每次活动时间及活动有效性。
3.建立学生活动考勤制度,各特长班均应按照规定做好学生的登记和活动记录。
4.第二课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程边开发、边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时进一步完善,力争在学期末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编辑出版。
5.课堂教学组织有序,形式多样,杜绝懒散,确保有效性。每个第二课堂确立班委会,协助教师管理,能及时、具体做好台账记录。
6.期末认真做好活动总结。交齐活动考勤、管理、成果等记录材料 7.如因学校其它活动冲突,暂停活动的应注明时间和原因并及时通知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停止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做好本组学生成果记载。9.爱护活动用具,活动后要清理好卫生,整理好教学设备。10.每节课结束后辅导教师将班内学生列队送达至学生所在班级教室。
(三)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办法
将第二课堂课程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周一、二开展必修课程,周三、周四开展选修课程,其内容除上级部门必需的参赛科目外,在充分调研教师特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按年级设置课程,每个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
(四)第二课堂学生确定
1-6年级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全部自主选择,学校微调,每个学生只能选一项第二课堂课程,不得双项或多项选。新转入学
生根据自主选择、兴趣特长重新编班。
第二课堂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及渠道,我校对第二课堂开设高度重视,近几年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内容形式丰富,吸引众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课堂教育还未完全摆脱第一课堂教育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教学内容的被动性选择使很多学生参与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伤。整个活动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很大。老师对学生兴趣爱好掌握不深不细,缺乏足够的引导。对此,我们建议,加强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鼓励教学双方大胆探索、发明革新,推进教学保障条件逐步完善。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英语课堂也在不断的尝试改革。但由于受英语学科牲的局限,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监测不到位。
在预习课上完全放任学生自己预习,对入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无从下手。学生分层展示时,C层学生只展示基础知识,这对深难度的知识点掌握比较吃力,而B、A层的学生对深层知识点有所掌握,但基础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从而造成学生学的一塌糊涂,教师也只看到学生表象,而无法深入了解、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易调动。
每班都有3/5的学生只是被支地学生,如果没有小组长、学科代表的督促,就没有学生英语的习惯,课堂上由这部分学生的影响,课堂气氛调动起来相对吃力。
3.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太少。
预习课上只注重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展示时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强化,从而大大缩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让各班C层的学生对课本上的对话也会读,甚至与教师间的对话也就相应较少。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欠佳、质疑意识不强。
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除了在课堂上学一会儿之外,课余从来没有学习英语的习惯。而且班上有学生在展示时,其他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来不思考展示学生的展示内容,即使展示学生展示错了也不从主动进行纠错,只有点名后才有部分学生站起来说。
2.小组内对子间合作意识不强。
小组内结对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B、C层学从不积极、主动向A层学生去问不会读的单词、句子或练习题。而A层的学生也从不主动监督B、C层 学生的学习情况。
4.学生对课本中拓展的知识点应用较少,并且旧新知识迁移较慢。
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拓展的知识点经过提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对于B、C层学生来说,拓展的知识点就很难掌握并应用。如在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中有这样一个词:remember doing sth / remember to do sth
Eg:I remember having breakfast.I remember to have breakfast.5.学生在预习课上碰到语法知识时就无从下手。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英语接触时间较短,预习时出现语法知识就无从下手,从而影响学生预习进度、展示效果。如在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中出的宾语从句:She knows it’s not good for her , but it tastes good!以及在第4单元中出现的原因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