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时间:2019-05-12 20: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第一篇: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1)传统备课的教学设计:①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强调教的设计;②备课基于对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教案就是教学实施的脚本;③以教学经验为备课依据;④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它的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忠实执行;⑤重心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识等方面,教师是“教教材”,其重要职能往往是实现和强化教材、缺失自己的教学创意;⑥成果比较单一,主要是教案。(2)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的设计;②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③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在分析具体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设计;④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的过程中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粗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试粗线条的估计,至于自己的设计是对还是错教师心中也没有底,从这一点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上对课题研究的一个设计过程和跟踪过程。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这里既有师生间的合作与老师间的合作,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东西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才能妥善解决好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如在本组中有一个子课题是《太仓市民的旅游意识研究》,学生在进行街头采访时发现许多市民对他们的采访并不配合,有的还骂学生是不务正业,整个采访基本上是失败的。他们跑来问我怎么办。刚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教师课题小组立即召开小组会议,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法。之后,我们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把市民的反应分为四种类型:热情;不冷不热;冷漠;冷嘲热讽,进而要求学生把每一种类型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每一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和代表性语言,最后列出一张统计表,计算出太仓市民不同层次中四种类型所占的百分比。这样通过我们的集体备课,一次并不成功的采访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很有说服力的资料。可见,教师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因为集体的智慧总要超过一个人的智慧。

4、灵活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规定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千差万别,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各不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灵活机动,可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灵活性尤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理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在选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便于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资料及能为研究提供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设计。在结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结题报告,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等方面指导。

②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外出采访搜集资料,就要对学生基本的外出调研知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强调;上网查阅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上网、下载指导。

③针对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对外联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摄影或做实验,理论水平强的学生负责书写和结题,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腻的学生负责资料保管。④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要以学校、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选题时特别要加以考虑,否则可能会造成选择的课题不能研究,导致半途而废。例如:农村、小城镇的学校千万不要像大城市的学校那样选择科研要求极高的课题。因为它们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内容准确、课时合理、科学用语规范等。要使每次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应该协商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该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外出采访。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次外出采访的几点指导性建议:①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访谈表、介绍信、录音机、录象机、照相机等);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③在采访中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如何合理解决(如:被采访的单位或人不接待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采访。

4、鼓励创新原则

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没有创新的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活力。例如:有的小组为了便于搜集资料,创造性地设计了“采访卡”、“灵感卡”、“上网卡”等;在成果展示时,有的小组设计了多媒体动画,有的设计了卡通画,有的编排了小品等。同时,每次的教学设计也不必千篇一律,应该要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的事物随时间、空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识事物的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积累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着眼于现在,应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敢于创新和实践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等。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这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备课依据。

1、学生情况研究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成败。为此,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层次、研究兴趣、活动区间、生活环境作一正确的评估。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依据。

兴趣方面:

了解他们对开设研究性课程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抱着一定的好奇心来参加,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可由于研究性课程是一项社会实际活动,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强烈,对此,我们应作好充分的估计。

活动能力方面:

了解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如他们是否常常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交流,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说话,是否愿意到一个不熟悉的部门去进行采访等。我们知道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知识结构方面:

虽然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的时期,但他们对某些学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爱,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作一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干。如了解他们是比较喜欢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得最好的是哪些学科,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些学科,喜欢看哪种类型的课外书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日常生活方面: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们大多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闭。这一点在常规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大可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研究,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的协作精神,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有无凝聚力往往决定着这个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了解,如他们是否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否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是否有过孤独的感觉等等。

困难预见方面:

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体现在这门课程的推行中。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它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会影响常规课程的学习,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进行这门课程启动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学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做好校内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后勤部门的服务工作和家长的说服工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另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对老师的要求。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找学生聊天。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2.教师情况研究

一个课题指导小组往往由几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性格、业余爱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同组的每个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作用。

专业知识方面:高中教师大多是教授一门课程,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对学生指导时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教师在学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学生的开题和结题报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语教师虽然能解决学生的英语语法问题,但对学生的报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这就要求其他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性格方面:每个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与别人有区别,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对本组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志趣进行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导方法。如性格内向的老师往往比较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交际广泛,能帮助学生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采访,在指导学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创意。

兴趣爱好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几个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指导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兴趣爱好这一有利资源。如有的老师电脑玩得不错,有的老师喜欢收藏,有的老师喜欢摄影,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

3、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研究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否得以长期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要当好这一导演的角色,就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表扬得让学生受宠若惊,让学生都有一种“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学会欣赏学生是指导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即或学生的某次活动毫无收获,我们也不应多加指责,在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研究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如在《太仓古树研究》这个课题组进行第一次采访时,由于几个同学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去旅游局采访时未能成功,我们高度评价了他们迈出的第一步,给了他们信心。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访某人受到拒绝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某人时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哪些同学吗?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

4、困难与优势研究

(1)、困难研究

研究性课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在课题论证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困难,如不知怎样选择课题,不知怎样去研究,不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采访做调查也搞不清该了解些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家长的反对等。对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题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轮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收集、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等方面。如他们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搞不清开题报告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要重点写,哪些内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学生的开题顺利实施后,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中期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飞跃阶段,学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课题。这一阶段学生的最大困难恐怕是研究热情的维持问题。学生由于刚刚通过了课题的开题,普遍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因而课题研究最容易有始无终。又由于这一阶段大多处在学生的长假期,他们很可能因其他活动而把自己的研究给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学让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车尾气的同学让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饿死了。对此,指导老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最后是课题的结题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展示;经验与教训总结。

(2)、优势研究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自身所能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遐想,任何一点成功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确的引导会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为此,应好好对他们的这些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了解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选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教师还应对本课题组教师的优势进行研究,以便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5、活动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内容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往往不同,那么教师该怎样去开展活动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讨论式。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课题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解决。

调查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带着问题,都有关场所去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式。学生到有关部门去采访与课题有关的专家,或到网上寻找在自己课题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交流式。各个课题小组定期交流自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查阅式。学生到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市图书馆、互联网等场所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实验式。学生到实验室等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在安排每一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做到三个“切忌”:活动范围切忌过宽;活动内容切忌模糊;活动目标切忌过高。

另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总的课时设计,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如本校高一年级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就相对丰富一些。一般来说,起始年级所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门课程。

6、学习资源研究

(1)、人才资源

所谓人才资源指的是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智力优势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人才资源。这里以本课题组的选题来谈谈人才资源的利用。本课题指导小组由语文、外语、地理、体育四位老师组成,考虑到教师所教课程有偏重人文的倾向,我们选择了“太仓三大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作为我们的主课题。在向学生进行开题动员的时候,由于我们能充分宣传自身的优势,选择我们课题的同学非常多,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我们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教师的智力资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这里以本课题组中研究做得最出色的一个小组——太仓沙溪与周庄旅游资源对比研究——为例谈谈我们是怎样利用学生的智力资源的。

这六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活动能力也很强。他们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各有各的专长:组长陆菲楠能写一手好文章,画得一手好画;董成舟是班长,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张元翰电脑玩得很不错,有“电脑小玩家”之称;张丹文静内向,办事认真负责,是位难得的资料保管员和协调员;万博书法不错,写字速度也很快,做记录员应该能胜任;至于秦志国因他办事一向稳重,在同学中威望很高,由他来考勤再合适不过了。更为难得的是因他们这一组是超强组合,很想在同学中作出点榜样来,因而研究热情非常高。由于每位同学的长处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就进展很快。在结题演示中,所有到场的专家都给这个小组打出了最高分——满分100分。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门和社会专家进行了解,向学生提供一些采访的渠道和专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学生研究时作参考。另外,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专家,对此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联系家长比联系其他部门的领导要方便得多。

(2)、物力资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其次是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本课题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的活动也很支持,家长给他们提供了活动所需的有些设备,如采访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电脑等。这样他们的课件制作高出其他同学许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那如何来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每个课题都有课题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时,应结合课题的中长期目标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2、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和原先预计的目标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

3、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组内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上次活动完成情况等,来确立下次活动的目标,使之更加适合学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多有收获,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动最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小的研究目标。

第二:预计重难点 预计重难点,就是对每次课题研究的活动目标的重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估计,这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课题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学生在上一次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进行估计。这样在进行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对重难点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三:操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指导。这既有指导老师结合本次活动所确定的主题构想,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指导和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工作作一总结,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集体回答,又有专门为学生开设与课题有关的专题讲座,如《怎样写开(结)题报告》、《怎样收集材料》等。

一种是学生活动。这是指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题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这时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网上去漫游,所以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多想方法,使课题的操作过程,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

第四:知识更新

由于课题组老师是由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组成的,各个老师都有知识的局限,单凭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应对本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陌生的知识应虚心向同行或专家请教,对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认真去学习,如有关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指导教师都必须熟悉。另外,教师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要及时反映在教学设计及指导中。因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质的提升。

第五:反思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尽管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问题?这一反思可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对自己前一阶段所指导的工作作个总结。看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转变。这一总结,可增强教师指导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评析

根据教学要求,在教过“面积与地积”的有关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实地测量土地。将课堂由室内搬到室外,教学方法由老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动手为主。具体实施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

5任选一块不规则土地,让大家讨论割补方案,然后指定几位学生测量。第三,安排好分组活动。让学生2人一组或3人一组,带好工具测量呈各种图形的土地的面积,然后汇集测量结果,检查这些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向学生布置一道不定期的作业:测量一下,自己走路时的步距一般是多少,然后用步测法测量出几块土地的面积。

建立书香班级”课外阅读活动设计方案

摘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证明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的有效工具,还是对孩子智力训练情感熏陶的有效工具.因此怎样在完成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应该值得我们花力气去探讨和研究.关键词: 课外阅读、素养、阅读环境、亲子阅读、读书会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无疑地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之所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时下的语文教学,教材单调、陈旧,学生的阅读认知过少,一学期六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单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二、理论与思考

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目标的多维性

其一是语感的优化,促进语言素质的提高。其二是读书方法的掌握,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其三是语言的积累,连同上述二点,促进写作技能的提高。其四是接受书中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素质与审美素质的提高。其五是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科学素质的提高。其六是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其七是在知识世界的熏陶下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精神的提高。

课外阅读活动只有考虑到内容层次、时间安排、活动方法等多方面要素,精心规划,细心指导,长期开展,其多维性目标才可以达到。

2、内容的层次性

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所以,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理论认为,读书内容的指导必须体现层次性,符合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才能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初步设计如下: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在阅读内容要求上便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档次。增加儿童小说如《宝葫芦的秘密》,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如《西游记》、《我的大学》(高尔基著),科幻类作品如《儿童科幻小说选》及浅显的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还有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增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美丽的西双版纳》、《宇宙纵横谈》等,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如《海底历险三十天》。在杂志、报纸的阅读方面原则上与阅读书籍相同。我们之所以在内容上把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是考虑到文学作品能濡养学生的伦理(含道德)情感,而自然与社会科学则丰富其知识世界。

3、时间的全程性

小语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贯穿小学的全过程,使时间系统性得到保证。活动的开展宜早不宜迟,一年级学生掌握了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即可开始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因为此时他们有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与潜能,急需打开自主吸纳知识信息通道,以满足好奇心与阅读的愉悦感。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那么,一般时间段的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小学毕业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比低年级有了较大的发展,读书的效益也提高了,此时的课外读书活动,可以为他们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知识、思维、情感等各方面的基础。此外,在寒、暑假也应使得课外阅读的全程性得以保证。主要不是布置读书作业,而是启发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学会科学规划假期生活,包括有计划地读几本好书。

4、方法的不对称性与递进性

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课内阅读的方法呈不对称性。因为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教学课程是法定的,学生不可不学。而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在无意记忆中吸纳与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与其他素质。鉴于此,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同时,在各个年级,还可以激发学生适当联系语文教材,学习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思维的发散。

5、交流的经常性

教师对课外阅读起作用,一靠对学生的启发、激趣,二靠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经常性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第三,经常性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的读书收获较大,发言较好,为什么好。这样,学生理解了教师对课外阅读交流发言的标准,并把它转化成自己对课外阅读方法的理解,自觉地往教师的评价标准上靠。在课外阅读实验中大体上每周安排一次交流活动,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还可以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依照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出发点只有一个: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实验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6、活动的系统性

课外阅读活动并非只有阅书一法,而应包含听(书籍录音带)、读(表情朗读)、说(复述内容、演说体会等)、写(抄写书上精彩的语言、写读书心得体会等。)这样,以书籍为中心,组织起一个完整的读书活动系统。

此外,活动的系统性还指主体阅读方法有三种:一是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二是根据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进程,配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教材发散性的阅读,如学习《猴子捞月亮》,就请学生阅读有关猴子的寓言、故事及关于猴子的知识等。三是学校有组织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当然,就课外阅读活动的性质看,三种主体阅读方式中,应以第一种为主,因为它更内在更主动,时间也更长,对主体素质的优化作用更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除总课题外,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负责,设立了若干子课题,全体语文教师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面,将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做到四个“一”: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好书交换站;继续坚持“每周一诗”活动。

2.制订详尽的读书指导计划。要让读书活动收到实效,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准备通过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制订班级读书方案,商讨如何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力争做到:(1)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请专家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2)举行年级读书汇报会。低年级童话故事表演会;中年级美文朗诵会;高年级读名著、写书评活动。

4.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求各语文教师做到:(1)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2)在“家校联系本”上请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真正做到家校携手育英才。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或将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关于南苑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设计方案

2002年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朱翠云

一、现状

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当今,知识经济对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彻底改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此,我国教育部正式拉开了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目的是通过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关系逐步得到调整,涌现出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市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但学生的课外阅读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几种现象:

1、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据初步调查,我校小学生拥有的书量太少。通过我校中段年级四个班的家庭藏书统计,结果如下: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们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以上三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而学生家庭藏书量甚微,阅读资源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随着2000年新大纲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300篇左右40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一般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十倍、成百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 综上所述,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加强,以新的方式加以指导。为此,我对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些设计。

三、思路

1、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小学生语文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就其文章体裁而言,形式多样,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话、应用文等,而课程内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则更为丰富多彩,有状物、记事、绘景、想象等方面,因此就其以上特色,为在校学生的课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如何做好课内阅读的巩固与延伸,其可行之道就是开展好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指导,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后,可指导学生选择安徒生的其它童话进行阅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又如学习了《月球的自述》一文后,可诱导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增长科技知识。再如学习了《分桔子》一文后,要求学生翻阅伟大故事小记,从而使学生道德情感得以渲染、升华。当然,在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利用现有读物指导精读。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提要求应有层次化,低年级重点做到“口到、眼到”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加之朗读能力还未成熟,因此,可允许学生动口朗读,朗读过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学生达到正确、流利。中年级重点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看书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不懂就问。高年级重点做到“手到、口到”,即阅读时善于摘录好词好句,同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即乐于写体会,写读后感)并把自己的情感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如此以来,学生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获得的知识面将更为广阔,心灵震撼将更为深刻。

3、以学校为主阵地,创设阅读条件。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校、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全面实施家庭教育辅导,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增强现代主义教育观,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让此次改革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奋斗任务。其次,学校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1)、倡导宣传——构建阅读的芝兰之室。

首先要在班上大造舆论,一是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讲述各种名人读书的故事,三是进行环境布置(黑板报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四是对于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五是给予一定的读书时间,我甚至不惜用课上的时间开展课外的阅读,使读书的风气首先形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六是开展读书的交流活动,更重视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从谈话中倡导读书,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教师毕竟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好恶能够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影响,教师主导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风气的倡导上,为学生构建一个芝兰之室,书香伴童心,影响他们的一生。有了这种风气,就可以做到陶行知先生讲的“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2)、熏陶感染——点燃阅读的情感之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读书入神入情,常常令人神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有自得。读陶渊明的文章,得到的是读书的真趣。——其实这是我们在读陶文后以陶为师得到的阅读情感。

我们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们作出榜样。要安排每两天一次30分钟的自由阅读,每逢其时,教师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教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体现了主导作用对于主体的唤醒,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人文意义,这也是科技发展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价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再次,引导点拨——探索阅读的通幽之径。由于我校小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学生读课外书,有时也苦于阅读无法,一是不会选书,二是不会读书。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之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点拨,也就是说,要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前者,主要采取的方法是:(1)介绍。教师介绍新书,推荐好书。(2)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之书。(3)提供内容。我发现同学们对于读什么书这个问题非常糊涂,学校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内容按照科学的次序进行组合和排列。为此,学校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1.编排各年段的课外阅读序列;2.制定阅读指导总目标和子目标;3.划定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6年级的阅读量,依次不应少于5万字、10万字、20万字、30万字、40万字、50万字(合计约150万字)。低段年级以文学作品类的阅读指导为主,包括儿歌、谜语、古诗、童话等。中段年级以科技知识类阅读为主,重点指向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等方面的内容。高段年级段指导重点应由科技知识类转向应用文、散文、历史知识等类型。在计划的导航下,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书香溢校园,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指导的序列化,目标 化和阶段化。而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可在班级里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方面的主题班会,每有好的读书方法,就向同学们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断,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教师能够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4、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越时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针对现实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即知识的涉取。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其中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结合我校小学生实际,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四大媒体技术开展阅读。目前,广播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其传播的速度极快,知识面极广,有国家新闻、娱乐信息、科技知识、生态环境、少儿节目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其中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特别是在电视节目的选择方面应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适时、有选择的收看少儿节目、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并结合主题队会开展讨论会,发表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报设计、故事会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既能扩充个体知识信息的容量,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可行性论证

1、时间得到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得到了落实,我们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列人课表,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得到了落实,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就多了。

2、活动得到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开展了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得到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4、检查得到落实。对课外阅读是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是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是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5、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所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联系卡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联系卡,让家长在相应栏内填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形成班级,校园课外阅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于读书的氛围中。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6、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

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是刺激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现“学识”、“能力”的机会,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参加活动时,神经系统紧张,表现欲增加。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不定期的举办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日”活动。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掌握学生读书的爱好,学生也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了读书的“才能”。提高了读书的兴趣。

总之,只要这六个方面得到落实,这个设计方案就一定行之有效。

五、应用价值

通过这一设计方案可以让小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就一定能够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使学生课外阅读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将推进其深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篇: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啥区别

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啥区别

1、教学内容不一样。虽然教材没有改变,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就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利用了信息手段后,可对教材进行加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动画、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学过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设计下,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很少或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课堂真正由学生主导,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3、学生学习方式的不一样。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只是充当忠实的听众的角色。很少或者没有发挥自己主动性的机会。学到的也只是课本内容的复述。

4、教师角色的不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5、信息化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一对一的网络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

6、网络课程、专题课程、网络课件三者区别和联系及教学应用中的优缺点

专题网站: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认知工具: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网络课件,也是课件的一种,但也是比较特别的一种课件,因为它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并且往往是结合网络课程来开展网络教学的。

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课件有两种主要形态:CBT和WBT,即computer-based training(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和web-based training(基于网络的培训),前者就是常说的本地版或光盘版,而后者就是常说的网络版,即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基于HTML设计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网络课件以生动、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逐渐得到学习者的认可。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让你主动地获得生动的知识,还能让你获得技能、获得实践、获得经验,而后者是其他传统教材、电子书和ppt都无法达到的。网络课件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三篇: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教学设计是在传统备课的原型上发展起来的。

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其中的教案,是在上每节课之前预先对每节课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

从传统的备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有如下浅层次的特点:

1、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强调教的设计;

2、备课基于对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教案就是教学实施的脚本;

3、以教学经验为备课依据;

4、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它的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忠实执行;

5、重心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识等方面,教师是“教教材”,其重要职能往往是实现和强化教材、缺失自己的教学创意;

6、成果比较单一,主要是教案。

无疑,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教学设计并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盘否定,而是与传统备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都是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各自的具体环节,包含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考虑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形成一定的教学实施计划,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也都涉及到文字记载等。但现代教学设计又不同于传统备课,打破了其形式和要求,实现了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体现了新课程精神和要求,是教学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它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的设计;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的过程中;

4、现代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程式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原则,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多向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5、现代教学设计适用的范围更宽,运用的资源更丰富,手段更先进。

教学设计不仅以教案等文本形式存在,更以教学软件、教学媒体等作为载体,表现为课件,大大地增加了知识容量,显示了生动、形象的视听功能,整合了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大地强化了教学设计效果。

教学设计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超越了教案本身,是对教案在三维上的扩展和延伸。现代教学设计使新课程标准及其反映的先进理念在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教学设计是在传统备课的原型上发展起来的。

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其中的教案,是在上每节课之前预先对每节课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

从传统的备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有如下浅层次的特点:

1、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强调教的设计;

2、备课基于对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教案就是教学实施的脚本;

3、以教学经验为备课依据;

4、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它的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忠实执行;

5、重心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识等方面,教师是“教教材”,其重要职能往往是实现和强化教材、缺失自己的教学创意;

6、成果比较单一,主要是教案。

无疑,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现代教学设计并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盘否定,而是与传统备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都是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各自的具体环节,包含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考虑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形成一定的教学实施计划,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也都涉及到文字记载等。但现代教学设计又不同于传统备课,打破了其形式和要求,实现了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体现了新课程精神和要求,是教学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它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的设计;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的过程中;

4、现代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程式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原则,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多向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5、现代教学设计适用的范围更宽,运用的资源更丰富,手段更先进。现代教学设计不仅以教案等文本形式存在,更以教学软件、教学媒体等作为载体,表现为课件,大大地增加了知识容量,显示了生动、形象的视听功能,整合了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大地强化了教学设计效果。

现代教学设计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超越了教案本身,是对教案在三维上的扩展和延伸。现代教学设计使新课程标准及其反映的先进理念在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五篇:P2P理财与传统理财有何区别?

钱 好 贷

P2P理财与传统理财有何区别?

时下最时髦的莫过互联网金融了,而互联网金融又属P2P最火,那么P2P理财与银行理财、信托理财、私人借贷等模式相比优势有哪些?

P2P理财与银行理财相比

1、收益率PK:网融P2P高、银行理财低。银行以手续费、托管费、管理费等名义,理财收益被打了折扣。就拿2013年上半说吧,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而投资收益率在 7%左右,也就是说2.5%的收益被银行以管理费名义收走了。网融P2P投资收益明码实价,普遍在18%~20%之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4倍有余。

2、抵押担保PK:网融P2P有、银行理财无。银行理财实际是投资者借给银行的一种信用贷款,除了银行信用之外,没有任何风险抵补措施和手段,出现理财损失,投资者往往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网融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资产或高质量债权作抵(质)押,并履行抵押登记手续,同时引入第三方资金托管,可以说为理财资金安全加上了 双保险。

3、真实项目挂钩PK:网融P2P清楚、银行理财基本不告诉你投资用途和去向。

4、流动收益PK:网融P2P按月或季付息、银行理财到期付息。银行理财普遍都是产品到期后一起结算本息,购买期间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收益,容易导致投资者流动性不足或紧张。

P2P理财与信托理财相比

1、资金门槛PK:网融P2P几乎无门槛、信托理财门槛高。信托理财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熟悉,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高门槛,信托公司推出的各款信托产品的资金门槛大多在100万元以上,普通投资者就只能是望“槛”兴叹。网融P2P通过互联网归集资金,成本小、效率高,普遍未设置资金门槛,是目前市场上最“亲民”的投资理财渠道。

2、流动性PK:网融P2P好、信托理财差。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信托产品投资期限以1—2年的居多,投资期间信托产品变现能力较差,若投资者信托资产配置较多,容易导致流动性紧张。网融P2P有多种期限可供选择投资者选择,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较好,可以满足投资者短期理财需求。

P2P理财与私人借贷相比

1、议价能力PK:网融P2P强、私人借贷弱。民间私人借贷普遍会遇到这种情况:不熟的人不敢借,熟悉的人不敢喊价。网融P2P平台好比一个融资超市,能够实现自由议价和充分议价。

2、抵押担保PK:网融P2P规范、私人借贷不规范。民间借贷多采取白字黑字借条形式,是传统的信用借款,遇到借款人违约,多采取扯皮、上门等极端追讨方式,成本既高效果也差。网融P2P理财抵押担保手续完备,若遇违约,可以实现轻松抵偿或代偿。

3、风险管理PK:网融P2P专业、私人借贷业余。民间私人借贷风险管理手段少、水平低、成本高。网融P2P理财公司普遍都有专业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团队,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借款用途、抵押物等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同时网络、电话等途径进行全方位佐证。相当于替投资者进行了专业的风险把关。钱 好 贷

下载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不同 银杏小学代秀芬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要突破以往的成规相当......

    基于新课程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动态设计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等级分类,论证建构主义理论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着重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提出新课程视野下信息技......

    体会”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合集五篇)

    体会”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仅以此文稿体会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所在:(此文为我区新课改教师教学设计汇编的序言)今年九月,连山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开始了全面的新课改实......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1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1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日趋成为课堂教学所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也成为现......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传统“备课”与系统“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备课写教案,这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过这种设计是纯经验主义的设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设计,是从教育......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河间市第九中学 魏紫薇 *** 作为一名80后教师,亲身经历了中国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到现代备受青睐、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现......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区别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本质性 的区别在哪里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本质性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逐渐明白......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有何区别(共5则范文)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个人觉得,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网络横行的时代,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就像人人愿意对着手机点呀点,不愿意面对面的交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