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

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1、56+8-20= 65-9+40= 2、25+36=()-47=()+58=()-23=()+19=()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第四关:我会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得应用

车上原有67人,67-25+28= 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学生列竖式)现在?人?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尔王庄中心小学 李国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1、56+8-20= 65-9+40= 2、25+36=()-47=()+58=()-23=()+19=()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第四关:我会应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不含括号的)

车上原有67人,67-25+28= 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学生列竖式)现在?人?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杨家庄小学

刘海飞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规范书写的领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他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生做在练习本上 二讲述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车上原来有67人,在南山站有25人下车,又有28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 2 理解题意,整理图中信息。

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3 探究解题思路并列式

思路一

求现在有多少人,就是从原有人数中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5+28 思路二 求现在有多少人,可以用车上原有人数先加上上车人数,再减去下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8-25 4探究67-25+28的计算方法 生探索师讲解

问题二导入

72-(47+16)= 1.读算式72减去47与16的和。

2.认识小括号

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3.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解决问题 72-(47+16)=9 三课堂小结

混合运算 在写竖式时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 3.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28页做一做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通过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设计,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买鞋和买书包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在出现买书包和鞋这一问题情境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尝试了连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达到了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算一共花掉的钱数,再用总钱数去减的这一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作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2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3

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通过前面对于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而且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提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始我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图中的什么?这样学生就初步理解了意义,而且我觉得通过让学生说而且是有道理完整地表达,可以培养学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对图式加减我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态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地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的巩固练习。

接着就是解决计算方法。知道按顺序计算是最简单的。解决先减后加也基本如先加后减。学生学得都挺不错的,掌握的也都非常好。

其实我感觉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会必需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请和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下课时仍然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4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安排了连加和连减的复习,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引出加减混合的算式。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课本的上下车的情景图后,让学生充分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又上来了3人。现在有多少人?接着提问:这道题该如何解答?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

当学生完成后,便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整个解题的.过程我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去讲,学生也理解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图画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从开学至今,我在课堂上一直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对图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较好.

本节课我对想想做做的1、2两题也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我想:加减混合的图意理解其实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由于有了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写竖式的的写法,实际上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如下这三个问题:

1、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条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2、你能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吗?

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与预设的差距比较大。

第一:很多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为用两种方法而凑数字的现象。

第二、解答出来的同学也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这几方面

1、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2、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及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充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6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7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8

教学首先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只是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受到前面的连加连减的影响,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总是把运算的顺序写错。因此,计算的时候要时是的提醒学生,使其不受定势的影响。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9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

《加减混合》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为今天学习的这节新内容打下了基础。教学《加减混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就是《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所要掌握的运算顺序较为简单。

在复习引入时,口算题中就提示了运算的顺序,只不过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强调,方便学生及时掌握和运用,教学加减混合,老师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对情境图的理解,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老师给予引导和订正。

联系对情境图的理解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列竖式计算之前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顺序,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指导,让3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少部分学生是分步进行计算的,多数学生采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点名,分别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

2、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习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长角坝镇中心小学 李 婧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情境图列出加减混合的式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4+3+3= 9-5-2= 3+4+0= 10-3-7= 5+1+3= 7-0-6=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4+3+3=和9-5-2=你是怎么算的? 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激趣引入

1、你们想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公园里去看美丽的白天鹅,看,它们在湖里游得多开心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情景。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三).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请同学们观察今天的题和前两天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区别,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三、知识运用

1、填一填。

师: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把游乐园里的小鸭都吸引来了。你瞧——(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做一做)小鸭看见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它们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填一填。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最高兴的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68页1、2、3题。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册 加减混合教案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课本第2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模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陈志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着车去动物园逛逛,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能上车?能回答出老师提问的就能上车。2+3=5,5+2=7,7—3=4····· 师:小朋友......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