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时间:2019-05-12 20: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的认识》教材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第一篇:《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认识圆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并初步认识扇形。

例1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圆,教材首先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初步抽象出圆的图形,引导他们初步体会圆与多边形的异同。接下来,鼓励学生自主地画圆,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教材只要求学生画出圆,至于用什么工具和用什么方法画则没有任何限制。第二层次,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鼓励他们在自主尝试中探索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接着,教材借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体会分别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几个概念,并用字母在图形上做了具体的标注,最后教材还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以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

例2通过组织富有针对性的振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特征。教材首先给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把任意画出的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折、画、比等方法展开探究。任意画的圆意味着学生手中的圆各不相同,着就能为得出一般性的理论奠定基础,而折、画、比既是发现特征的方法,也是验证特征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圆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最后教材还特别提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作为轴对称的特征。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量出它们的长度;先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再标出这个圆心、半径和直径,帮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系统回顾所学的内容。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教材解读

认识人民币教材解读

http://.cn来源:原创 作者:傅丽莎添加时间:[2012-03-31 11:24:17] 阅读次数:18

标签:第二册,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从情景中引入。

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对人民币也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购物、上车买票,积攒零钱等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P47)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我国人民币的品种较多,从币值看:元、角、分;从材料看:纸币、硬币;版次看:新版、老版,为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材出示了整套人民币。只是当时还没有现在新发行的5元、5角,教学时,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增加了认识商品价签(以小数表示)的教学。(P50)

人民币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品的价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一般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的,而一年级学生还没学小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材只出现到角的价签,并且回避了小数的意义,只是通过(P50例6)结合几种商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由此认识商品价签的含义。

(2)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而购物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找钱、换钱等问题。

●设计了一些换钱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P48例

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角币之间、元币与角币之间的关系。P43例3。了解元币之间的关系。

●创设了许多购物情境,在模拟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在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后,创设了许多购物情境。

如P51例7,通过买两种不同价钱的气球,一方面加深对小数表示的价签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解决购物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加法)。

P52例8(减法)

P86~87安排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成售货员、顾客购物,使学生在交钱、算钱、找钱的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解决在购物活动中的有关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活动,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学生年龄小,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学中可以通过摆、换、模拟购物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2.把握好教学要求。

(1)商品标签的认识,不要出到分的。

(2)人民币的计算,一般是相同币值的人民币相加减,不同币值的只是简单的,都是可以用20以内和100以内的计算知识解决的。

第三篇:圆的认识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

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圆是基本图形中最美丽的图案,其实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种图形,谁知道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更加次深入的认识圆。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学用圆规画圆,谁会用圆规画圆了?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规,针尖,针尖所在的点,两脚间的距离。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看,老师这有一个圆,还有三个点。

师:其实这节课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B点,也就是圆上的点。下面我们打开课本58页。看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

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圆心O

半径

直径

教师示范画半径 练习,哪一条是半径? 师:还知道了那些知识?直径 教师示范画直径

练习,判断哪一条是半径 哪一条是直径? 师:一个圆里能画多少条半径?能画多少条直径? 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尝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热身游戏;考考你的反应能力,说和做相反,老师说右手,学生举左手,老师说起立,学生坐下„„

2、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5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教师:刚才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你们真棒,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链接播放有关圆的图片欣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2ODY5Njcy.html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清小花朝?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清小花朝?(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第四篇:圆的认识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

(一)圆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1.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由于在小学一般不介绍圆的定义,只说明所见实物的外形或图形是圆,所以教学中观察与操作的成份很大。

2.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 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在基础知识上,应考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特别应考虑到在平面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中,本班学生在认知上的薄弱环节是什么,这样才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2)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使学生学会知识,还应考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当然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本课时中,对于圆的特征,直径、半径、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课堂演示,动手操作基础上的,所以观念、动手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应做为培养能力的重点目标。

(3)“圆的半径都相等”,还是“在同一圆内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对称轴”还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诸如此类的认识,都反映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三)本课时知识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教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师都有体会,本课时内容从本单元整体角度考虑,并非重点课时。从教材内容上来看,似乎也很简单:可以概括为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入圆的概念,再讲圆的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就是这样一节看来简单的课时,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往往有的老师教学之后,总有不深不透的感觉。如:有的教师问:到底什么是圆呢?怎么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车轮一下子就跳到在黑板上画圆,讲圆的各部分名称呢?还有不少教师拿着圆形纸片的教具说:“这是一个圆。”(应说这是一个圆形的纸片。)或指着学生的学具说:“拿起你们手中的圆。”(应说拿起你们手中的圆形学具。)还有的教师对直径到底是不是圆的对称轴争论不休。„„虽然在小学阶段不要求给圆下定义,但是也不应该给学生一些错误的概念。关键是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

2.为了加强对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演示圆这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向学生渗透圆是在平面上和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同时通过对学生语言的纠正,如:“这是一个圆。”“这是一个圆形的纸片。”使学生体会对圆的认识。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3.对于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内容,采取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这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4.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一次到位,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化过程。在本课时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逐步深化。二

(一)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

本课时是起始课。所以课前准备主要是重温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点、线(段线、直线)和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清楚。对平面图形的语言表达要准确。如:这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正方形、这是一个正方形的手帕、这是一条三角形的围巾等之间的区别。以上内容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消化。

要精心设计好“圆的形成”这一电脑软件或投影。特别是对软件或投影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演示中应提出哪 些问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五篇: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材解读

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情分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为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从认识的相关角度来看,一元一次方程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教科书提供了多个类型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也就是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方程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类型的多样性,而不在于求解,因此出现的方程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有的则是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更好地突出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有效模型的意义,更好地突出方程在建模学习中的方法价值,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节课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经历模型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关注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经历借助关系式、表格、图示等方式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感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注学生的建模过程,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课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学生自主探究

二、教学目标:

1、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四、课前预习要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方程的解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游戏引入

游戏: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问题2: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其中的数量关系么?

教师顺势切入课题,并请学生口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⑴2x-3=5;⑵1-8=x;

⑶x-3=2x+7;⑷x-(x-1)=1;

⑸y-2;⑹3-2=1.(学生分组完成,汇报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特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几道题目,加强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1.问题引入

问题1: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5x=100.问题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

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km,可以得到方程:。

问题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 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1+147.30%)x=8930.问题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是(x+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探索。)

2.归纳概念

议一议:

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时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未知数的指数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方程2x-5=21,40+5x=100,(1+147.30%)x=8930有什么共

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

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随堂练习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xy=x+1;⑵x+1=7;⑶x=5;⑷y2-x=0.双基训练,巩固应用

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3x+1=5;⑵1+a=2;⑶2a+3b;⑷3x=4-5;⑸x+1>0;⑹x+2=5;⑺2+4=2x;⑻y2+3y=0;⑼9x-y=2.(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使用,以形成初步技能)

答案:方程为⑴⑵⑷⑹⑺⑻⑼,一元一次方程为⑴⑵⑷⑺。课本131页随堂练习2.如果5xm-2=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3.若关于x的方程ax-6=2的解为x=2,则a=4.总结反思

问题1:本节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

问题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时应注意哪几个关键?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②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未知数的指数为1.23x-1

2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布置作业

课本132页1,3.板书设计

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题

2、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练习1、2、3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

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较高,配合默契,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时间的把握上以及一些细节问题上处理的不是很欠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锻炼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

下载《圆的认识》教材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认识》教材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

    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

    解读教材[推荐]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解读阅读教材的能力和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已有数年,长期以来,如何深入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症结,而处于核心地位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

    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 1、“教材解读”:指的就是备课环节的备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一一三三五”语文教材解读模式 1、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生备课......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推荐)

    第五单元《面积》课标解读 解读人 王凤琴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板书课......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备课研讨 李起 李作昕 本专题的备课研讨我们是结合王玫老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例来进行的,确立的研究主题为 “如何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