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2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第32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纲展示:(1)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信息技术。
热点提示:(1)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进化论的主要观点;(4)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和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探规寻律
1.经典力学(1)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②成就: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
③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立者:牛顿。
①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③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3)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艰辛、勇于牺牲的思想品质。2.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2)提出: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3)内容
①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时间和空间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4)意义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②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4)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②丹麦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5)影响
①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③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思考] 普朗克曾这样评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因此普朗克认为相对论的提出所引起的物理世界观的革命可以与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所引起的震动一样。
4.生物进化论(1)背景
①基督教坚持上帝创世说,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②文艺复兴后,面对现实,重视实践的追求蔚然成风。
③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④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奠基——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①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②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3)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4)内容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5)意义
①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②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思考] 长期以来,西方仍然流行着“上帝造人”的学说,达尔文通过观察总结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结论。你认为二者产生分歧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产生分歧的根源是世界观的差异,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而科学则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识世界。
问题1:探究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2)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朗之万的评价?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说明了经典力学体系对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等信息说明科学进步对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表明了爱因斯坦在当时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了相对论在物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
[尝试解答](1)伟人:牛顿。意义: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2)朗之万认为爱因斯坦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当时在科学界处于科学中心的地位,因而其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问题2:探究达尔文的进化论
材料一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
——《物种起源》
材料二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学说的核心主张。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体现了以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材料二说明近代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彻底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尝试解答](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演变:经历了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的演变。影响: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归纳总结】
1.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动力。
(2)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这些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3)思想: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为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精神: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5)主观:科学家群体的不懈努力。2.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1)思想界: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在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2)科学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3)理论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4)政治界: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者利用,成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1.(2016·贵阳质检)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选C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新天文学”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并未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故B项错误,C项正确;“新天文学”并未推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故D项错误。
2.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选C A项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意义,与题干不符。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B项不符合。D项与题干强调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是人们已经开始用科学的手段和实验的手段认识研究自然,因此选C项。
牛顿经典力学的特征
(1)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2)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移的真理。
(3)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后来科学发现所揭示的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3.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
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 C.量子论的出现 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
解析:选C 依据材料光的波动理论,联系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提出,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是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说明第二朵乌云诞生了量子力学,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4.“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解析:选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考点2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科技之光
1.“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
①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②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2)过程
①改良: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②应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③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采用。(3)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思考] 为什么说瓦特改良蒸汽机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提示:瓦特改良蒸汽机不是依靠某种先进科学理论,而是依靠经验对早期蒸汽机进行改良而制成的,因此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电气革命的出现(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过程
①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②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3)影响
①使得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促成了新兴工业部门和新技术的出现,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④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考] 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提示:资产阶级由于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势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随着交通和信息交流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信息技术的发展(1)进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1969年,美国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产生。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
①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②消极:网络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问题1:探究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中的种种创造发明,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科学对工业尚无多少直接影响。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现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能应用的重要影响。(3)据材料三分析,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有什么不同。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主要描述了蒸汽机对动力和能源利用方面的影响。材料二主要说明了电力的应用相对于蒸汽机应用的优势。材料三主要论述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尝试解答](1)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以机械动力代替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蒸汽机的使用带来了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发展与全面展开,而且为新能源——石油、燃气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2)蒸汽机只能将热能单纯地转化为动能,热效率低,而电的应用灵活,易于转化为热、光、机械、化学等形态的能量,并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了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工业化、城市化等的变化及进程。
(3)第一次技术革命生产经验起到主导作用。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科学原理只起到辅助作用;而电力技术革命,各种电力技术主要是在电磁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导。第一次技术革命只是发挥传统技术的作用,与生产融为一体;而到电力时代,技术发展为技术科学,作为科学化理论体系指导生产,成为连接科学与生产的纽带。
问题2:探究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
材料二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相机等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美]《数字化生存》
(1)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2)据材料二指出,“信息DNA”指什么?它的进步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信息解读] 材料一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表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尝试解答](1)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2)信息技术。意义: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共享范围;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利用通讯技术犯罪,不良信息等。
【归纳总结】
1.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
(1)产生方式:蒸汽动力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是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产物,主要在英国完成;电力是建立在电磁学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电气技术由多国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
(2)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时代是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电气时代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3)生产力: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革命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程度:蒸汽时代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电气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2.全面认识科技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
②对政治发展的影响: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使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对世界的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随之建立起来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南北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经济发展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加剧,严重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③科技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
1.(2016·灵武检测)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计算机
B.蒸汽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选B 题干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即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向矿物(煤炭),由此判断是蒸汽机。故选B项。
2.如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开创性贡献。这位科学家来自()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解析:选D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是英国人,故选D。3.(2016·咸宁模拟)“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解析:选B 材料中“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说明这一变化使工业发展不再受到地点的限制。依据“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说明应该是电力的使用。故B项符合题意。
4.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 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以互联网为平台表达观点,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利弊同时存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因此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使用与社会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解析:选D 题干中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等信息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D项正确。社会危机、就业与材料信息无关,A、B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实际。
———————————————[本讲课堂小结]———————————————
[术语必备] 1.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立者,提出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形成。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诞生,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在科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3.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4.发电机和其他电气技术发明的出现,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5.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出现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6.量子理论是 20 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 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力学对其他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7.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易误必明]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结合。(×)
辨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但不能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结合。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牛顿力学和热学发展的结果。
2.进化论可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演进。(×)
辨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理论,它不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规律,尤其是不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观点被近代西方殖民者用来美化侵略,为纳粹分子迫害残杀犹太人和其他民族提供了借口,为现代帝国主义分子推行强权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经典力学。(×)
辨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继承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上,否定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高考真题(5年全国,2年地方)
[全 国 卷] 1.(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意味着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A项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次冲破基督教神学教义,具有“首创性”,故选择A项,其余三项不具备上述特征,故均排除。
2.(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的科技成就。哥白尼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而提出“日心说”,与实验无关,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无关,故排除A、C、D三项。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原来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牛顿提出的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故选择B项。
3.(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围绕“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的公式,注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
注:(1)论证: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2)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4.(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解析:结合材料“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以及所学知识中科学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对论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 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地 方 卷] 5.(2015·福建高考)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解析:选B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
16、17世纪”“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等信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推翻了古代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使当时欧洲人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故B项正确。A项是关于生物学的,排除;C、D两项是20世纪初提出的理论,排除。
第二篇: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单元集成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每天更新!Type = #_ x0000_t75 u003e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每天更新!Type = #_ x0000_t75 u003e
首先,解释的重要概念
生物进化理论
是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第一个科学进化论由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他建立了一个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的严格理论,表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包括人类,是自然的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的物种正在演变,从低到高的水平发展;自然演化的规则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他还提出了人类起源的古猿的观点。生物进化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学世界中科学技术和人类的地位的看法。
蒸汽时代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一场技术革命,在那里生产了大型机器来取代手工艺品。历史上说 这种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最大发明。它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的电力问题,而且大力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掀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繁荣。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进入电气化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从19世纪后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篇: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案
第1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夯 实 基 础
【P136】
一、文学 【基础梳理】 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革命和战争带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特点:以反封建为主题,手法夸张,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西风颂》、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
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剖析社会生活,批判社会罪恶。作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现实主义:萧伯纳的《苹果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现代主义: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特点: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亚非拉:
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代表:泰戈尔、鲁迅、马尔克斯、索卡因。【重难突破】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进步性
(1)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2)现实主义作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强烈控诉。同时,深切地同情饱受辛酸苦痛的劳动人民。
(3)著名作家热爱祖国、热爱人类、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
【真题演练】
【例1】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C)A.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解析】《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都真实地揭露和反映了社会现实,并未迎合当时政治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非对“理想社会”的不满,故B项错误;《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故C项正确;《儒林外史》是封建农耕文明下的产物,并未反映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故D项错误。
二、美术 【基础梳理】 新古典主义
特点:突出理性,以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严整和谐。作品: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浪漫主义美术
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色彩鲜明和奔放的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作品: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 特点:写实。
作品: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
特点:前期:借助光学领域的新成就,捕捉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后期: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作品: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现代主义
特点: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的复杂心理。
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重难突破】
印象画派艺术特色的体现形式
(1)色彩运用上:忠于画家自己视觉的真实感受,绘画色彩是由光的变化而决定的。(2)表现手法:常用分成碎块的色彩去表现物象。传达出自然景物的“动感”,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的亮度,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3)意境上:偏重于对色彩的研究与表达,重于感觉、不重于情感倾注。
(4)效果上: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
【真题演练】 【例2】(2016全国Ⅲ)下面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D)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题干中4幅作品依次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反映的是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项。不同的艺术流派在不同时期曾起到主导作用,图片并不能说明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排除A项。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故B项不正确。4幅作品没有反映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故排除C项。
【例3】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B)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解析】浪漫主义的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材料中所述符合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故选B项。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绘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不符合材料描述的特征,排除A项。印象派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材料体现不出色彩的对比和变化,排除C项。现代派绘画手法夸张、扭曲、变形、抽象,不符合材料描述的特征,排除D项。
三、音乐与影视 【基础梳理】 1.音乐
浪漫主义:特点是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代表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茶花女》《卡门》。
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现代主义 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形式:摇滚、蓝调和爵士。作品:《时代在改变》《围着时钟摇吧》。巨星:“猫王”、披头士(甲壳虫)。2.电影
背景:19世纪晚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产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发展
“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默片。如美国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苏联的《波将金号战舰》等。
有声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
彩色电影: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拍摄成功。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二战后发展迅速。3.电视
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发展: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并首次开办电视广播。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二战后,进入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重难突破】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2)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③影视艺术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④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真题演练】 【例4】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把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B)A.铁路与飞机 B.广播和电影 C.网络与漫画 D.报纸和电视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上半期”及材料对事物的描述可知,促成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媒介是广播和电影,故选B。A项是交通工具,不是大众传播媒介; C项中网络 在20世纪的前期还未出现;D项的报纸传播“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不及广播和电影有影响力,电视在二战后才开始大规模普及。
【考点延伸】
科技发展对艺术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迅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文化艺术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美术领域的印象画派(主要是受光学理论启发)。印象画派的最初成员都是一些有才华的青年画家,他们不满意传统的绘画方法,他们对当时科学家们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开始关注光和色彩的变化对绘画的影响,他们探索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而不像过去的画家那样关注画中形象本身的局部描绘,他们认为光和色就是画家所要表现的目的,大千世界、万物造化的生动与美感,统统归于光和色的变化,如印象画派的命名作《日出·印象》就是一例。
【他山之石】
1.岳麓版在介绍浪漫主义作家时使用了“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等说法。称《西风颂》“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直接引用“书记员”这一巴尔扎克的自喻,来说明《人间喜剧》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还用“91部小说”“2 400多个人物形象”来说明它是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称高尔基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等。
2.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乐派桥梁的伟人。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九部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他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印象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莫奈。印象画派的诞生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这种创作观念不仅改变了绘画方式,而且还影响了音乐创作(如“印象派音乐”)。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洲绘画和音乐语言的新天地,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从此,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变革幅度愈大,革新的锋芒愈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指现代艺术)。
3.1927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电影史上称这个时期为“默片时代”。卓别林(Chaplin,1889—1977)正是默片时代电影明星中最杰出的代表。此间,美国人格里菲斯因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而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阶段。电影是电视的先导。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1941年,贝尔德又成功地传送了彩色图像。电视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
第四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含解析)(推荐)
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
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
考向一 文艺复兴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及其向西欧其他国家的扩展。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2)命题规律
文艺复兴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及向西欧各国扩展;三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该专题在复兴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它可以辐射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复兴这个专题时也可以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且从中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1【2014江苏单科,13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
例2【2013年广东历史B卷】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2)适应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3)创造了划时代的艺术、文学成就(4)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思想障碍
(5)动摇了神学无上权威,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3.讲典例
【例1】【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趁热打铁】【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
(二)17】之所以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是因为这场运动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答案】A
B.倡导“先定论”,挑战教皇的权威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项属于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的思想,C项中的“彻底”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属于启蒙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例2】【2014山东高三文综模拟历史,题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5.讲易错
【题目】西方人文精神从起源到成熟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下列有关人文主义精神的阐述,符合这一顺序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真诚购买赎罪券的人与真心悔罪的人一样稀少④人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考向二 宗教改革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规律
本知识点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比复习。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本知识内部的考点联系与区别。
例1【2012高考广东文综,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例2【2011高考福建文综,2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A、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B、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C、其思想主要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性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束缚的一场革命运动a.德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
b.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同时他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宣扬“先定论”,这一思想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4)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3.讲典例
【例1】【2014年浙江 杭州二模18,题】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
【趁热打铁】【2014东北三校一模,32题】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达·芬奇
【例2】【2013年北湖北八校联考,30】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这种禁欲主义
A.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D.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禁欲主义提倡个人应该抑制感情,应该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因此答案选择C项。文艺复兴早于宗教改革,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新教伦理的提出晚宗教改革。
【趁热打铁】【2012年湖南长沙一模历史,题18】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种主张()A.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 B.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4.讲方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对比来考查,同时也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注意新教教派各派别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新教与旧天主教的根本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间的区别。5.讲易错
【题目】【2012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2题】《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考向三 启蒙运动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及影响;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影响.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异同点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通过对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现身真理、捍卫正义事业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本专题中最重要的考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的考查点有:启蒙运动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例1【2013年江苏文综卷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人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例2【2013年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2.讲基础
本考向主要考察法国的启蒙思想(复习需要注意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而高潮在法国),复习时学生要注意其背景的重要性。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的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3、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挣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
4、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5、工业革命的推广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理性主义
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
1、伏尔泰(1)主要观点: A、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
B、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主张开明君主制,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2)评价: A、是启蒙运动的先驱
B、他比同时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在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一,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2、孟德斯鸠:
(1)主要思想: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3)评价: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实践了三权分立学说的国家。
3、卢梭: 主要观点: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认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C、“人民主权”说,否定封建王权。
4、康德
(1)主要观点:人非工具(2)评价:
A、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B、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思想的影响
①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在欧洲、美洲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迫使封建君主改变统治方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深远影响;
④启蒙思想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3.讲典例
【例1】【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趁热打铁】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例2】【四川省绵阳南山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题5】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趁热打铁】【2012东北三校二模,32】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4.讲方法
它可以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比考查,难度较大。选择题与材料题两种考查方式都有,复习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对比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准确性。更应该注意的是本专题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运动图示或是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5.讲易错
【题目】【2013江苏单科,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
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错选】C或D 【错因】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易受材料内容的表象迷惑,不能从深层含义上分析出正确的答案。【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哲学家即启蒙思想家。他们认为人类通过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所以B项错误。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而不是王权公平,所以C项错误。阶级平等在启蒙运动中并未提及,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领社会进步的思想,故A项正确。
314-
第五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讲 辛亥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明示:辛亥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
试 答
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2.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
试 答
提示:不可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3.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
试 答
提示:
4.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
试 答
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WEIKAODIAN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②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③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④“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⑤“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试 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平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2015·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
综合点2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针对训练] 2.[2015·黄冈中学模拟]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本段材料从思想和政治视角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但是其“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观点值得商榷。虽然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进步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解析 刘邦主张“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A项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项与题干不符。C项“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正确。
3.[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考生务必从表格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考向分析
(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是有争议的,因此创造新情境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重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习俗等角度来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地位和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横峰月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12年1月2日,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故A项不符合史实,是正确答案。
2.[2016·枣强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答案 B 解析 “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反映了当时参加辛亥革命者的盲目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陕西安康月考]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C 解析 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此材料在强调思想解放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A项在强调上权太重;B项在强调民权主义实行的紧迫性。D项在强调兴民权的必要性。只有C项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