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设计浙江鸭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训练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训练
1.(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① C.⑤
B.③ D.⑥
解析 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晋在今天山西位置,位于⑥。答案 D 2.(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新制度”包括()①王位世袭制 ②礼乐制度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西周实行的“新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因此应该选B。答案 B 3.下图是浙江溪口“蒋氏宗祠”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D.礼乐制
解析 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项符合 题意。答案 B 4.(原创)“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分封制,以下与其含义相同的是()①“众封建,非以私贤也”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秦„„废封建而置郡县 ④西欧封建社会 A.②④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封建”两重含义的辨析。其另外一个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封建社会”的专有概念,如封建主义、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答案 B 5.(2016·绍兴高一期末)下图为“西周宗法制结构图”,它体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西周宗法制结构图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分封制实行的结果是地方分权,故①错误;先秦时期的占卜术强调了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这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故②错误;图示显示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及严格的等级划分,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 C 6.(2016·杭州七校高二联考)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无实权 C.地方有自治权
B.贵族权高君主 D.中央绝对集权 解析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族政治(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自治权,故C项正确;西周初期天子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故A、B两项不符合史实;中央绝对集权在秦代建立,时间不符合。答案 C 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C.汉武帝开拓疆土
B.秦始皇统一六国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 由材料中“六合”“皇帝”“一家天下”可知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统一。答案 B 8.(2016·杭州二中高一期末)“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解析 材料“使后无战攻之患”表明郡县制实行的积极意义,没有体现秦统一带来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答案 B 9.(2016·宁波九校高二联考)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所设置的主要官职不包括()A.郡守 C.郡尉
B.丞相 D.监御史
解析 丞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选B项。答案 B 10.(2015·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C.井田制
B.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 材料“侯”为诸侯意,“守”为郡守意,可判断A符合题意。答案 A 11.(原创)右图虎符是皇帝直接控制调动军队信物,其体现了皇权的特征是()A.朝议裁决 C.世袭传承
B.集权专断 D.政务繁忙
解析 虎符是皇帝直接掌管军队的信物,体现皇权专制的特征,与朝议无关。C、D项无从体现。故选B项。答案 B 12.(2016·绍兴高一期末)“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解析 秦统一中国后,吸取分封制的教训而改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内设郡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政府直接向郡县委派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使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 13.(2016·湖州高二期末)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 “皇帝”。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解析 第(1)问,要注意题干“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提醒,结合材料表达东方诸侯和京畿地区称呼不同的原因。第(2)问,结合所学答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即可。答案(1)原因: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要对应写出,笼统写宗法制和分封制不可)(2)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14.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它是何时实行的?(2)材料一中的图二所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解析 第(1)问,从图一中“齐”“鲁”“晋”等信息分析应是分封制,开始于西周。第(2)问,从图二中“琅邪”“会稽”“南郡”等信息看,应是秦朝郡县制。第(3)问,应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答案(1)制度:分封制。实行:西周。
(2)郡县制。(3)不同: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
第二篇: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作业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3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解析:材料中所涉及官员既掌握神权,又掌握执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2.(2017·天津南开区调研)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西周的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关键词“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维系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最高统治者“共主”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从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始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7·湖北联考)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主要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分配权力和财产 C.宗族组织管理国家
D.“天下为私”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周代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宝塔式”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组成“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A 4.(2017·河南安阳调研)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至而无寇”可知当时无战事,只是周天子烽火戏诸侯,故A、D两项错误;B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答案:C 5.(2017·河北保定调研)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解析: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7·邯郸模拟)《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解析:本题需综合各项信息后进行概括归纳。“定亲疏”“明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分别对应A、B、C三项,但综合而论,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故D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D 7.(2017·中山质检)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秦始皇时实行暴政,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7·江西南昌调研)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原来土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的地方割据,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A、C、D三项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
答案:B 9.(2017·山东临沂模拟)《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解析:据关键的信息是“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意思是说:官员只是充数而已,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正确,而A项概括不全面。秦朝中央集权已经有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比较完备,C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故D项不正确。
答案:B 10.(2017·四川成都调研)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题干“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体现的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在政治上使皇帝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在经济上实现了直接按户收税,故①②正确;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受中央制约,但并未削弱,故③错误;将农民五户一伍,十户一什,加强了对他们人身控制,④错误,故A项正确。
答案:A 11.(2017·湖北荆州模拟)“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由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错误;西周世卿世禄制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7·滨州模拟)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的认识,可用排除法。秦以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而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秦以前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故B项错误;先秦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7·青岛高三统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材料四 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6分)(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8分)(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历史沿革变迁情况。第(1)问,考查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哪些权力。第(4)问,考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这一现象。
答案:(1)目的:巩固统治。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2)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3)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14.(2017·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12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8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第三篇:创新设计浙江鸭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训练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3讲 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训练 选修4 1.(2016·绍兴高二期末)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A.《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B.《共产党宣言》 D.《德意志意识形态》
解析 《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故B项错误;《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故C项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答案 D 2.有关剩余价值学说资料,你选择以下哪部著作参考()A.《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B.《资本论》 D.《德意志意识形态》
解析 《资本论》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学说。答案 B 3.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好准备 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做准备 D.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 解析 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并没有完成建党工作,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答案 B 4.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 要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类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故答案选C。答案 C 5.(2016·嘉兴高二期末)1930年,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与其他红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其共同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①在成都附近,而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赣南闽西,故A项错误;②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③是湘赣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④是赣南闽西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故D项正确。答案 D 6.(2016·嘉兴高二期末)美国《时代周刊》上刊登的邓小平形象和所用的标题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变化历程。下列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
A.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 ①是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②是1979年2月5日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邓来了,③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④是1985年9月23日。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7.1985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的这些话意味着中国要()A.彻底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不再干预经济 B.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 C.探索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D.完全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要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985年,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就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性,而不是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C 8.(2016年9月嘉兴教学测试)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一个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该论断是()A.“向科学进军” C.“发展是硬道理”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答案 D 9.1961年,我国大陆地区发行詹天佑诞辰百年两枚纪念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纪念他使中国铁路建设领先于世界水平②左图西服领带反映他接受西方文明推动近代化 ③右图八达岭和京张铁路代表他卓越的贡献 ④是纪念他在中西交往和近代化方面的成就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京张铁路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但不能说明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排除含①的选项。答案 B 10.(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加试)图片是形象的历史。以下图片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有关。体现了京张铁路在减缓坡度方面的独特设计的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为减缓坡度,设计了“人”字形路线。观察图片,可知选A。答案 A 1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解析 据题意可知牛顿的发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但并没有彻底摆脱神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A、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 C 12.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这个言论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A.反对战争的科学家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B.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D.鼓吹战争的社会活动家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曾致力于防止核战争,成为一个著名的反战运动活动家,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 A 13.(加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材料二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
(2)材料二中恩格斯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你对此如何理解?(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然后谈自己的理解。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谈谈自己的感想。答案(1)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受到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和爱戴,“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理解: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3)学习马克思的实践精神、理论探索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14.(加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点 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代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解析 第(1)问,从斗争方式、组织形式、思想理论、实践行动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角度回答。第(3)问,回答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1)斗争方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组织上: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系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实践上:发动了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
(2)吸取大革命(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5.(加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牛顿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因为他在诸多不同领域中作出了如此十分重要的贡献,如数学、天文、光学、力学等。
牛顿对物理学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通过种种方式,他按照实验和批判观察所揭示的情况用数学对外在的世界进行了描述。
——[美]科恩著《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爱因斯坦将伽利略和牛顿的力学以及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结合在一个体系中。他将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组合在一起,作为单一连续中的相互依存的变量。
——[美]杰拉德·皮尔著《科学家的探索与成就》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什么重大成就?(2)牛顿经典力学有什么局限性?爱因斯坦如何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及优秀品格。第(1)问,回答牛顿天文学成就即可。第(2)问,指出牛顿经典力学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特例,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第(3)问,主要从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研究方法等方面回答。
答案(1)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潮汐现象及地球的圆扁形状,发明反射望远镜等。(2)局限性:牛顿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状态。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揭示了物质与能量的相对性。
(3)关注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共同事业的人生态度;具有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突破陈见、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
16.(加试)(2016·杭州高二期末)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和现代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有过一封通信,在回信中,弗洛伊德写道:“一切促进文化发展的事物都是反对战争的。”他还讲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忧:“谁有较强大的武力,谁就得到统治权——利用兽性和暴力,或暴力与科学结合起来统治。”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举办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接纳了一个建议,亲自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一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五千年后的人。”爱因斯坦这封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面立一个石碑,说明后人要在6939年后才能取出来。
——根据百度文库摘编
材料二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给后代的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邀请爱因斯坦写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的总结,并以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例加以说明。答案(1)原因:爱因斯坦是当时世界科学研究的杰出代表(1905年狭义相对论和1916年 广义相对论);1933年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爱因斯坦已移民美国(入籍);纽约世界博览会召开的需要;人们对科学与暴力结合的忧虑。
(2)总结: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如飞机的发明、无线电和短波通信、电视的发明、电影技术进入有声电影彩色时代等;人类社会组织和思想的落后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德国、意大利对他国的侵略扩张等。
第四篇:浙江鸭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课时训练选修6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课时训练 选修
一、选择题
1.(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 答案 D 解析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7个项目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下列各项,有可能列入其中的是()A.京杭大运河 C.中医针灸 答案 C 解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针灸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3.(加试题)(2016·杭州学考检测)“湖里的每一滴水都有文化,湖水里沉积着穿透历史的风雅。”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入选的主要理由有()①为传统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 ②对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作品,是诸多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 ④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西湖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
B.①②④ D.①③④ B.贵州黄果树瀑布 D.新疆坎儿井
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西湖主要在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对中国的园林建筑有较大影响,但不能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4.(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某地有一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A.真实性原则 C.突出性原则 答案 A 解析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当地政府在古建筑群已经损坏的前提下再进行全面翻修和扩建,这主要破坏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的原则。
5.(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A.充分利用,适度保护 B.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C.及时整修,全力开发 D.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答案 B 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就随之丧失,因此应该予以充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也不能封闭保存,应该采取适度利用的原则。6.(加试题)(2016·杭州学考检测)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错误的是()A.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主要包括范围上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要尽可能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性 C.要尽可能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的完整性 D.必要时可以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做大的改动,以体现其完整性 答案 D 解析 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做大的改动,无疑不能体现完整性的原则,因此是错误的。7.(加试题)(2016·镇海学考检测)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D.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B.普遍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答案 C 解析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提请主权国加以解决;如果仍不能解决而导致遗产价值的丧失,则取消其世界遗产资格。因此A、B、D均错误。
8.(加试题)(2016·义乌学考检测)2007年7月8日,数千万人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投票,评选出新“世界七大奇迹”,世界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则“理所当然地保有奇迹的地位”。这个实体是()A.中国的万里长城 C.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答案 B 解析 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一般是指埃及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耳忒弥斯神庙、摩所洛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罗得岛阿波罗神像。其中唯一留存至今的是金字塔。
9.(加试题)(2016·台州学考质检)胡夫金字塔坚实稳固,整个塔身用230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块铺设,共250层。令人惊叹的是石块间接缝严密,刀插不进。这是因为()A石块间使用了大量黏合物
B.利用了石块本身的重量紧压在一起 C.塔身靠钢筋水泥浇筑而成 D.每个石块用切割机切割而成 答案 B 解析 胡夫金字塔的石块间不使用任何黏合剂,主要靠石块本身的重量紧压在一起。当时也没有钢筋水泥、切割机等现代化施工材料和工具。因此A、C、D均不正确。
10.(加试题)(2016·丽水学考检测)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答案 A 解析 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成为希腊人施展才华的条件,在宽松、民主的氛围内他们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因此A符合题意,而B、C、D都不符合“最主要的原因”,排除。
11.(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在欧洲,有一座教堂被称为“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
B.埃及的金字塔 D.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它是()A.圣保罗大教堂 C.科隆大教堂 答案 B 解析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材料是对圣彼得大教堂宗教地位的总结。12.(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修建长城的目的是()①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②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③为抵御邻国的进攻 ④为显示诸侯国的实力 A.①②③④ C.①②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互相兼并,周边少数民族借机纷纷内进中原,为了抵御邻国的进攻,许多诸侯国就在边境上修建长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秦、赵、燕三国也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
13.(加试题)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B.①②③ D.①③ B.圣彼得大教堂 D.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A.春秋战国 C.汉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西至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鸭绿江畔,可知这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14.(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角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A.生 B.旦 C.净 D.丑 答案 A 解析 在戏曲中,一般称男子为“生”,称女子为“旦”;称制造事端、离乱人物的为“净”,称打岔、科诨的人物为“丑”。
15.(加试题)(2016·桐庐学考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A.奥斯维辛集中营
B.秦 D.明 B.日内瓦集中营 C.巴黎集中营 D.慕尼黑集中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规模最大„„”,符合题意的是A。
二、非选择题
16.(加试题)(2015·9月浙江选考测试卷)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因代表作《历史》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年时期,希罗多德反对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并到埃及、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广泛游历。大约公元前447年,他来到雅典,与“第一公民”伯里克利等人过从甚密。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城邦的文化教育活动,写诗作文,登台演讲。据说他把自己的作品当众朗读,曾获得过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摘编自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国王齐欧普斯当政的时候,他强迫所有的国内人民为他做工。“他们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国王修造这些地方是打算用它们来作他自己的陵墓„„建造用了二十年,它的底座是方形的,每一面有八普烈特隆长,它的高与之相等。”——希罗多德《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为什么被称为雅典“第一公民”?根据材料一,分析希罗多德身上所体现的古希腊公民素质。
(2)指出材料二中建筑的汉译名称,并概括它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答案(1)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服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2)金字塔。象征意义:法老权力的象征,埃及文明的象征。地位:世界古代奇迹中幸存的实体(或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
17.(加试题)(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历史》选修6 材料二 15世纪,葡萄牙首创了使用黑人奴隶劳动力的甘蔗种植园模式。
16、17世纪之交,这种模式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引入加勒比海诸岛,挽救了白人殖民地的经济颓势。此后,从非洲贩来的黑奴数量直线上升。随着奴隶种植园在美洲的大量建立,金、银矿山的开采也引进 了黑人奴隶制。每年由美洲运往欧洲的主要由黑人劳动力生产的白银有50万镑,黄金1万镑;蔗糖、棉花、烟叶、木材等黑奴种植园生产的热带产品大量运往欧洲,成为生产出口工业品的原料,这促进了人类史上开篇未有之世界贸易的发生。——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名称和建造者:奴隶堡;荷兰殖民者。原因: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
(2)特点:贩卖黑奴,全球性掠夺,不平等贸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世界市场建立的步伐;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其卷入近代化进程;促使区域史开始逐渐演变为全球史。
第五篇: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第6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训练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 第6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
训练
1.(2016·嘉兴高一期末)有人找到一条历史标语条幅,可以辨识出“打倒叛党卖国的蒋介石”、“江西全省总工会宣传部印”等内容。据此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C.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解析 材料反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内容,“叛党”信息,可判断应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标语,故选A项。答案 A 2.右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D.三大战役
解析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参加了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该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故B项正确;其他三个历史事件都与它无关,故A、C、D项错误。答案 B 3.(2016·杭州高一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A.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D.挺进大别山
解析 据“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信息可知应是C项。答案 C 4.(2016·绍兴高一期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毛泽东这首七言律诗反映的是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形势图()
解析 可从“宜将剩勇追穷寇”等信息推断出此诗写作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A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A项错误;B项是长征,故B项错误;C是淮海战役,故C项错误;D是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答案 D 5.“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国民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解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这些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答案 C 6.(2016·嘉兴高一期末)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A.由南向北不断推进
B.直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 解放战争是由北向南推进,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推动的是政治近代化,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主要是推翻军阀统治,解放战争是国内政权争夺斗争,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答案 D 7.(加试)《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 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 “八七会议”纠正的错误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答案 A 8.(2016·杭州高二期末)遵义会议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理由是毛泽东()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念 B.被选为党中央总书记
C.担负起领导全军摆脱危机的重任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C 9.(加试)1921年中共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 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故A项正确。答案 A 10.(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史载:某年10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11月6日,战斗开始„„南京、上海等处出现抢米风潮,秩序大乱。该战役是()A.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B.徐州会战 D.渡江战役
解析 根据材料“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等,可以判断这是淮海战役。答案 C 11.(加试)“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密不可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 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 C.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答案 D 12.(加试)某时期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而大部分城市却出现“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畸形状态。该时期是()A.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
解析 据关键信息“无货不美,有美皆备”判断。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改,而国统区由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使大批美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答案 C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各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意义。(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意义。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判断图示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对应意义。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答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红军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挽救了中国革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14.(加试)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澈(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结合土地革命前期的革命形势和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作答。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结合材料二的信息“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可知,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依据信息“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 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分析出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第(3)问,依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从全民族抗日这一角度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第(4)问,材料反映了中共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材料三中“三三制”的实践,说明中共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因素:国民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形式:武装斗争。内容:土地革命。
不足:取消资本家、富农等一切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