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政治(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专题12 《文化生活》模块整合
专题十二
《文化生活》模块整合
一、选择题
1.(2014·山东临沂模拟)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青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解析 在互联网上产生了新的成语,同时人们又在生活中广泛使用,说明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项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人们接受文化的熏陶并不都是被动、消极的,C项错误;互联网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项错误。答案 B 2.(2014·广东广州一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说明“圈子文化”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圈子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③不符合题意;“圈子文化”的作用有双重性,也可能阻碍实践发展,②说法太绝对。答案 D 3.(2014·安徽黄山二模)近一段时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通过其强大的媒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 中国的游戏传到了世界各地,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手段,D项错误。答案 B 6.(2014·天津六校三联)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为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
()①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②传承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 ③保护区域特色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②③
C.①④
B.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根据题干可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故③正确。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居民的“乡愁”,可以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④正确。承袭乡土文化并不意味着民风民俗一成不变,①错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故②错误。应选D。答案 D 7.“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成功对接,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将使我国太空探测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主要表明 A.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C.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 D.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个人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②错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错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故答案为D。答案 D 11.(2014·山东临沂一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14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核心价值观24个字。24个字核心价值观,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领域。其中,概括社会价值准则的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博爱、诚信、民主、包容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依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B项符合题意。答案 B 12.近期,“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还是一道公民文明素质题。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
()A.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B.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D.在改造主观世界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 依据题意,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还是一道公民文明素质题,即需要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A项符合题意;B项内容对于解决上述难题没有帮助,B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且与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正确解答本题,要从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强化行政机关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有利于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政府机关人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这有利于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篇:【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政治(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专题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2014·浙江杭州二模)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对涉及民生的几项专题询问均不走过场,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反响。上述事实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监督 B.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C.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维护人民政府的威信 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质询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大的有关知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涉及民生的几项专题询问均不走过场,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监督,故A正确。答案 A 2.(2014·温州模拟)2013年国庆长假期间,景区拥堵、游客滞留、交通不畅较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对此,你可以
()①督促政府加强景区的经营和管理 ②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监督《旅游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④向政府部门反映游客的意见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人大代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也可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意见,②④符合题意;景区管理经营是企业职权,政府不能直接行使,①说法错误;监督法律贯彻落实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③不符合题意。答案 D 3.(2014 ·北京四中模拟)历年两会上,按照程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开头中都会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据此判断
()①我国政府工作受人大监督 ②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 ③我国政府要对人大负责 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因为“四风”
()①是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提出来的 ②背离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③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与关键所在 ④削弱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四风”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脱离党的群众路线,故①错误。“四风”背离党的执政理念,削弱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故②④正确。“四风”是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应该克服的错误作风,故③错误。答案 C 7.(2014·河南模拟)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府公务用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于2013年3月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已获得落实,公务车采购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即将成为现实。可见,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 A.必将转化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B.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 D.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解析 材料中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获采纳,说明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B项符合题意;政协没有决策权,因此其提案不可能必然成为政府的施政方针,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政协民主监督职能,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民行使权利,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 8.(2014·浙江金华一中高三检测)2013年10月1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这
()()①说明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权 ②坚持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④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本政治制度
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故①错误。实现民族地区的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的必然要求,故②③正确。我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没有消除,故④错误。答案 A 11.据不完全统计,西藏现有60余个学经班,学经僧人约6 000人。西藏的宗教活动多种多样,**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的尊重。这体现了我国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④公民信教自由得到充分尊重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学经人数多、宗教活动多种多样、国家尊重宗教习俗等说明我国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信教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容,且正确说法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选③。答案 C 12.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的《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规定,寺庙事务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和支配,寺庙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能恢复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这一规定
()①是保障藏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 ②有利于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维护民族团结 ③能够避免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 ④表明藏传佛教与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解析 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保障藏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也有利于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维护民族团结,①②符合题意;③中“避免”说法错误;藏传佛教在本质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④说法错误。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W市市委是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中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知识描述政治现象的能力。本题需要从党的执政理念、领导和执政方式、地位等角度分别分析W市市委的做法。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W市市委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以科学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W市市委立足于本市价值观多元等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开展诚信建设、孝敬教育等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W市党员干部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二轮专题复习题
201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二轮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 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A.文 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透过屏幕,观众们仿佛嗅到了 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为制造出这些“触动人心”的味道,央视纪录频道另辟蹊径,改变以往纪录片“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以浓浓的 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成功突围,用日益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影像信息得以更完美的呈现和表达。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A.文化创作的灵感直接来自实践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3.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③④
4.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
①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②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2013中国文化聚焦”大型系列活动覆盖非洲三十多个国家以及国内10余个省市自治区。活动期间推动国内8个省市自治区与非洲16个国家建立文化机构间的长期对口合作关系;同时还 将继续举办50余场歌舞演出、36场各类展览,20余起人力资源培训,11个中国电影周(节)、12场中国文化讲座以及图书沙龙、音乐会和艺术家客座创作、文化考察调研等共计200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②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6.“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所有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共同信仰。2013年春节期间,央视陆续推出了“回家”系列公益广告片,包括《爸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春节回家》等,呼吁每个人都“别爱得太迟,常回家看看”。不少网友评价这些广告看得让人“心酸泪奔”。据初步估算,央视春节前后一个月播出公益广告的时段价值将超过2亿元。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①③
7.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下列有关“和而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指的是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然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②它指的是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它是指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果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8.2012年11月25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大连执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时,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去世。罗阳同志从事航空领域工作30年来,创新技术、强化管理,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这说明()
①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鉴于江苏教育电视台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致使恶言丑行在网上传播,放大了丑恶现象,违背了媒体职业道德,败坏了媒体形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国家广电总局责令江苏教育电视台停播整顿。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B.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支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
10.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 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创新B.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2.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一道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B.读书能使人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分)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断发酵,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 交融交锋现象。(9分)
材料二 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11分)
14.(32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6分)
材料二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山东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2)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16分)
模块提能练(三)
1.选A 莫言的作品赢得世界殊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B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人的影响要具体分析,故C说法片面。D错误,先进文化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选D A项表述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实践。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文化创作,不是物质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3.选B 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 不是决定因素。
4.选B 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面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含①的选项。
5.选C 中非文化交流的活动属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范畴,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6.选D ②说法不当,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④说法不当,正确的说法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①③切题,答案选D项。
7.选B ①错误,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既有区别,又相互尊重和借鉴。④错误,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8.选D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
9.选C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体制改革。B项错误,整顿电视台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D项错误,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取缔,对于娱乐文化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律取缔。
10.选D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②④切题,①③不切题,答案选D项。
11.选C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12.选C 通过读书,塑造真善美、形成高尚的道德,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13.(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随着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这一趋势。②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西化与分化的图谋。(9分)
(2)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11分)
14.(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
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每点4分)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优秀文化有着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起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的作用,应弘扬优秀齐鲁文化。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应发挥好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④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每点4分)
第四篇: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重新整合教材知识)
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自主学习篇、文化对人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的的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⑴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
、的。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任何文化对人都具有塑造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
积极参加
,不断丰富自身的,是培养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人的、和
等方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
的作用。
合作交流篇
一、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材14页最后1段
注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能据此认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因为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同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辨析: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
解析:见上
二、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16页1段
文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应该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见教材16页最后1段 17页第1段
【注意】
第一,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人们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情感陶冶等,无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辨析:文化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辨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一成不变的。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特别是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到改造。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
(1)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人格的塑造上。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不良文化对人们的人格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教材18页最后1段
2.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强调】
.任何文化对人都有塑造作用,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健康文化。
2.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3.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力量的增强是统一的。
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
辨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解析: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都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
学以致用篇
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
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③中
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 ④表现在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忙碌在训练馆、赛场、机场、城市路口的广大志愿者,他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全运会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3~4题。
3.弘扬志愿者精神有利于
①感召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②感召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③感召人们提高健康素质 ④促进我们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在志愿者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5.x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见面礼节:维吾尔族人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哈萨克族人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俄罗斯族人一般要拥抱,并亲吻面额,一般人见面时只握手,并说:“孜德拉斯维基”。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XX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庆典展示了我国各方面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上述材料表明
A.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7.XX年12月4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以“阳
光网络•创新生活”为主题的本届网博会,云集了网络教育、动漫、游戏、文学、音
乐、视频、软硬件及网吧等文化市场领域的80余家企业。通过博览会引导网络文化
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
A.网络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现代大众文化 B.网络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快速直接的
c.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
8.XX年11月29日,中国移动宣布从30日起,对所有wAP类业务合作伙伴暂停计费,并进行全面清理,斩断淫秽色情网站收费链条。运营商之所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网络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9.XX年9月12日至10月6日,上海旅游节成功举办。旅游节期间上海推出55条“世
博之旅”线路,另外,“新沪上八景”评选、上海街舞大赛、城市景观灯光艺术评
比等新项目也逐一推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办旅游节
①基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巨大影响的考虑 ②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的考虑 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促进全面发展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0.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什富科重视智慧与健康的统一,他认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我国古人也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非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
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大举措。XX年9月4日,全党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必要性。
三、社会实践探究题
了解校训,分析学校自习文化的独到之处,总结分析校园文化在高一阶段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第二课
第一框
DccDc
第二框题
cDDDc
6•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关注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可见,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创新设计】2015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提升训练:专题十一_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3年12月23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展区,涉及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2.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3.从文化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郑和“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体现()A.忠诚老实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精神
4.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5.舞蹈是我国古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把以前的乐舞聚在一起分为雅俗两部,又收集了波斯、中亚诸民族和东亚邻邦的乐舞,共为七部。后来又增加为九部。这九部乐舞的名称分别是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这一历史事实表明()A.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比汉族发展得早 B.中华民族的乐舞带有很强的包容性 C.乐舞是从隋朝开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D.乐舞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6.骆驼具有耐饥耐渴、忍辱负重的品性。有人便把徽州人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喻成骆驼精神,于是便有了“徽骆驼”的称呼。下列选项中与骆驼精神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致的是()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开展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该活动的意义,②所述内容显然不是开展该活动的意义;④表述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4·山西省三校联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文化上看,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限定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设问的角度是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等方面去回答。
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强认同,扩大影响。14.(2014·厦门一中高三检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文化强国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高潮,各地制定的“文化强省”“文化兴市”“文化强县”举措纷纷出台。然而,其间潜藏的盲目性不容回避,有的地方认为文化强国建设就是继承传统;有的地方没有吃透报告精神,宣称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狠抓文化建设;有的地方对文化的本质规律缺乏清醒自觉认识,盲目铺摊子上马大项目和大工程„„(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文化强国建设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2)为什么说各省市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存在盲目性?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等知识。解答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