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时间:2019-05-12 20: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第一篇:《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蔚志升2014-2015学年第2学期14高幼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课题:觅渡觅渡渡何处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教法: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梁衡的生平、作品等情况;

2、熟读课文,感受瞿秋白伟大的人格魅力;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写作特点。

4、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作者对瞿秋白的评价 难点: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监狱写的《多余的话》的题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人们为什么永远纪念他?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板书)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入党。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30年8月回国。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2月来到苏区,任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四、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深邃suì

自诩xǔ

濒于bīn

解剖pōu

罗裳luó cháng

飨xiǎng

五、课文品鉴、探究

1、本文的层次如何划分?

2、作者对瞿秋白的总体评价是什么?这样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3、作者以“觅渡”为切入口来品读瞿秋白这幅名画,这样切入有何好处?

4、本文既没有客观叙述人物的生平业绩,也没有一般意义上主观抒情和直接议论,说说作 者是如何展开文章的?

5、如何理解“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和“瞿秋白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这两句话?

蔚志升2014-2015学年第2学期14高幼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第2课时

一、学生自主看书,小组合作讨论。

二、教师明确:

1、本文的层次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1-2)、介绍写作瞿秋白的缘起和瞿秋白的人生悲剧。第二部分(3-5)、从瞿秋白对生、死、名的态度,探索并由衷赞颂其伟大的人格。第三部分(6)、高度赞扬瞿秋白“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不朽精神。

2、作者对瞿秋白的总体评价是什么?这样评价的根据又是什么?

对生:心忧天下 秋白不朽

对死:视死如归

对名:坦荡真实

3、作者以“觅渡”为切入口来品读瞿秋白这幅名画,这样切入有何好处? ①“觅渡”恰好交待了瞿秋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因为瞿家旧祠堂前原来就有一条觅渡河,这是瞿秋白曾生活过的地方。

②“觅渡”正好是瞿秋白一生探索却无果的象征。因为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一生都在觅渡,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4、本文既没有客观叙述人物的生平业绩,也没有一般意义上主观抒情和直接议论,说说作 者是如何展开文章的?

本文不是以时间为顺序客观叙述人物的生平业绩,而是以人物的才华和视死如归、淡泊名利、“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格为脉络,并辅之以作者深沉的议论和感伤的抒情来展开文章的。

全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水乳交融。

5、如何理解“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舍其事”的“事”是指瞿秋白所热爱的文学事业和身为共产党领导人的名誉;“成其心”的“心”是指他自己所希望的人生和生活,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

6、如何理解“瞿秋白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内心纵横交错”是指他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真实的人,而非被简单化的革命家或者文人。

“坦荡如一张白纸”是说他人格磊落,勇敢地把自己复杂内心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不顾自 己已经获得的荣耀。多余的话并不多余,正是他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的呈现。

教后小记:

第二篇:《觅渡》读后感

读《觅渡》有感

《人杰鬼雄》的压卷之作《觅渡》,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

梁衡评价瞿秋白的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或许,这句话是最能概括整本书的内涵的,也是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名医。但他却偏偏选择了革命家这条路。他的壮烈牺牲,我们在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梁衡评价其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宁可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何为人生价值?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我以为,就是高远的目标。那怎样的目标为高远?我觉得至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即可。梁衡在《读韩愈》中写道:“他(韩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枉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这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韩愈在大一统的江山上被金銮殿上的御笔指来划去,他的生活或许不像瞿秋白那样是主动放弃轻松安逸,多少有点无奈与悲凉。但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消解他善良的心灵,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么一种精神,一种目标。虽然这目标比之于在朝廷上辅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为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一颗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宁祥和。所以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己于他人都为有利。

梁衡说过:人生的价值恰在于昭示过程的进行。“目标的出现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的价值不会因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曾一次次地被杨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动。做了一辈子的地委书记,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再寻求到了新的更艰难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植树造林。老人走了,换来的却是翠林青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一个人定不会空虚,而且定能快乐长久。所以说,一个能够“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够不断寻求目标体现人生价值的人,是能真正体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并不是说要“成其心”必须“舍其事”。我们之所以铭记瞿秋白、韩愈、杨善洲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人生价值因为他们的悲剧和苦难而增添了些许的更为人夺目的光芒。但是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养尊处优、荣华富贵,也照样能独领一帜,成为世界文学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实现人生价值,假惺惺地去受点苦、磨点难是不行的,关键是那颗心是否坚定、是否本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愿吃苦,没有人生目标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余秋雨曾说过:“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愿意把这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说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撑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改观,但至少,我们应该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唯其如此,才不致于使灿烂的民族精神沦于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话,承载的是很多很多„„

第三篇:高中生觅渡读后感

手里捧着一本《觅渡》,陷入沉思的境地。觅渡,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掺杂着些许哲思,袭上心头。良久,翻开书页,浸入另一个灵魂的另一片思绪的海,穷尽目力之所及,只为觅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觅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觅渡读后感1

《觅渡》是一本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言集。这里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人为什么要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人为什么要读文章。说到底,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连---都说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会餐,综合充电。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页的还书条上赫然印着2010年12月13日,挺舍不得还的。

有些书或许只与你有一面之缘,有些却在一面之缘后,令你心愿让缘分继续。

读过梁衡,可能说他的有些文章题材,那种历史文化背景我并不着迷也未曾接触,但综合起来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欢他的思想。很难用几个形容词表现他的思想、他的笔锋究竟是怎样的,但是他打动我,似乎让灵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条优雅的道路去走。他写《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写《杏花村访酒》,访到这个小山村在天地之间不可挪移的韵味;写《节的联想》《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热炕》《忽又重听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艺术的境界,思考事业的价值。概括来,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许多观点是我感同身受的,其实也是打动我的。

听说2009届的学长们在日本社会实践期间,所发的调查问卷里“职业精神”一词,是所有填写问卷的日本人都不明白的。所以我们感叹,在我们认为职业精神一致高尚的国度里,竟实际上并不具有关于职业精神统一的概念。无论是否在于民族语言的差别,或许我们的关注点更应放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同样适于《觅渡》,书里没有提过这个词语,但上述文章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勃发。

做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梁衡先生这样提倡,也是这样饯行的。喜怒哀乐并不需要掰开揉碎了几千字地写,因为语言并不要用来分析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能够表现作家的精神是最好的。

当我们旅行到一个优雅的法国小镇,或者任何世界上优美的地方,内心似乎常常被当地的某种东西打动,而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四周的宁静?街道的干净?花店老板体贴的服务?当地人投来的热情的微笑?记忆中只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可供筛选,可我们被打动的原因怕是在于所有细节的集合所营造的氛围。《杏花村访酒》在酒与村子的相互影响、相互浸透中摇曳出酒的醇香与村子的历史底蕴,摇曳出美,摇曳出艺术的感动。文字给人的感动来自作者与上帝的对话,风景给人的感动来自自然灵气与人的纯美心灵的交融,那该是世界上最感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观。

职业精神,处处有体现。《热炕》中的乡村女教师,教书育人是她的事业,因为有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摆脱了不识字的烦恼,几十年来,全村上下已没有人不是她的学生,邻里在山里挖出了名贵的补品,常常是第一个想到送给她。她以质朴的理想,无私的付出,收获了幸福,创造了大爱。不同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的标准停留在待遇、地位,于是出现了对一个职位或一个领域挤破头的追逐。然而所有人的价值应是会体现在众多的不同的领域的。有人说,比起面临众多选择,最大的幸福反而是没有选择。意思是,年轻人更要学会放下浮躁的心态,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追求该在何处,而积极地去做事,去用自己的努力温暖身边的人和事,就是人最大的价值。这也成就了人的事业的最大价值。

觅渡读后感2

一个柔弱之身的白衣书生,一个慷慨就义的革命英雄,他,就是瞿秋白。

秋白的文才折服了一代人。黄埔军校,上海大学的讲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与坐无缺席的讲堂,无不衬托出他那熠熠闪光的才华。秋白热爱文学,喜爱探索知识带给他的欢乐。他一生可以浸泡在书斋里,伴着书香气息,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把文字间的美丽带给后人,成为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并完全远离世俗,脱离战火硝烟,兵荒马乱,不参与一切革命纷争。

尽管如此,尽管文学高于一切,尽管他会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受尽煎熬与困苦,瞿秋白仍然选择了革命。在寻觅前方路途的岔路口,将小舟驶向崎岖蜿蜒的道路。

瞿秋白以职业革命家自许。“八七会议”,他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毅然决然的吼声。可随即,被党的“左倾”狠狠地遏制住了喉,等着敌人的屠刀来砍。秋白被捕入狱。他虽为柔弱之躯,却内心纵横交错,有坦荡如砥。秋白明了了生死大义,锋利的刀架在了脖子上,寒冷刺骨也全然不惧。他已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从容。

秋白一生在觅渡,一生也没有泊在好码头。他在无尽的探寻,寻找生命的归宿,探究自己内心的本真。

觅渡,觅渡,渡何处?

觅渡读后感3

书以《觅渡》为名,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开篇,就是为了写瞿秋白一个人吗?看着一篇一篇文章,讲述者一个一个青史留名的人物,这本书就是他们的微传记,让人能时刻想起他们的所作所为。

英雄是孤独的,只有英雄与英雄之间才有共同语言。瞿秋白和鲁迅两人的深厚感情,就是建立在两个人共同的志向上的。文章中有句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这类人的思考角度从开始就与常人不同,他们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这是我们可能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才能达到的,而大部分人甚至都触及不到的高度。就如同站在巨人脚下和肩膀上看问题,自然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在我们看来,瞿秋白舍弃了自己的生活,投入了革命,而在他自己看来,革命就是他的生活。他就是为了革命而生的,这种注定的命运,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历史上,总会有推着车前进的人,也会有阻挡历史前进的事,推车的人也总会有脱离队伍的那一刻,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后人看到车辙和脚印,就知道,推车的人是谁,贡献了多少力量。我相信,周总理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没有日理万机,平易近人,最后怎么会有百姓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举。我看到了,在历史的车辙后面,有一串深深的足迹,压得比车辙还要深,消失在了1976年1月8日。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一篇《祭鳄鱼文》,铿锵有力,代表了韩愈为民除害的决心。文章短小,却义正言辞跌宕有力。虽然有以上书弹劾为生的言官,但是说真话一向是大多数古代官员最害怕做的一件事,韩愈不怕。耿直的性格固然好,但是带来的后果可就不好了。纵然如此,韩愈依旧在困境中,说实话,做好事。这让我想到了孟子的“不为也,非不能也”,前有无数代官员,却无人解决问题,韩愈一人就办了,这必然也是后人尊敬他的地方。有官如此,只可惜皇上的慧眼没有擦亮。在文学上的成就,从现在的视角看来,是独特的。能在大流中脱离出来,就是一种突破。罪臣,文人,好官,这些身份的重叠也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居于现状,但不安于现状。身躯可朽,但事迹不朽。

书中说林则徐是块破砖头,这点我不能苟同。我认为林则徐是一块璞玉,皇上看不透,就以为他是一块石头,扔到了百姓手中,在这里他大放异彩,显露出了宝玉的光辉。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是为了国家和百姓,在危亡时刻,他受命禁烟,在百姓群中,他垦地开渠。宝玉的光辉逐渐被整日的劳作盖住了,但幸好朝廷又重新启用,只可惜,没干几年,这块饱经风霜的玉石,在潮州普宁破碎了。他无愧于文忠这个谥号。罪臣,功臣,一切都有历史评定。

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领域的国王,这话不假,但是想要成为国王,也是要付出一番努力的,否则只能在自己的想象中,戴上虚幻的王冠。这臆想可以成为你的王国,但也是一片毫无意义的土地。空有一番想象,是成为不了国王的。

节,接也;节,结也;节,截也。节,节也。每天都是平淡的节日,发生着该发生的,庆祝着该庆祝的,失落着该失落的。纵然对每个人来说,每一天的节意义都不同,但还是坚持下去吧。

觅渡读后感4

叔本华说,“智力和意欲的关系就是光和可燃物的关系”.何解?前者依存后者而生也.梁衡的文字和他的背景在我看来也是光和可燃物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高中阶段就有阅读,非常喜欢.至少其大境界突破了一些传统的局限性.某日在书城瞥见《觅渡》一书,阅读良久不肯归,于是在某一个假期将其买下.有一些观点和视角是要在梁衡这个位置上才能看清的,有一些疑问和背景也只有在梁衡的位置上才会产生.“意欲”之为“意欲”,非为个人,实为团体也;“智力”之为“智力”,非为团队,亦属个人也.不过,在梁衡大境界大阅读手法掩盖下的,却是一些从属关系过强的意欲表征.我们只能说,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觅渡,觅渡,渡何处?到现在为止,梁衡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非常模棱两可的.高中老师亲情推荐得知此书,我是看了三年用了三年,从中抽走无数作文素材,条条对得上阅卷老师的口啊.高中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论据有时不太好找,大众化的无非司马迁、爱迪生和鲁迅,毫无亮点.这本书里有着很多历史伟人的故事,也有着对大江大河的凭吊与感慨,包罗万象,能应对不少作文的类型.优美的笔法再加上情理与感悟合成了篇篇散文,摘抄几段很是受用.极具艺术感的文字又不显浮夸,题材人物虽都是众人皆知的,但深刻的见解又使之不落窠臼,绝对好的作文书啊.我也是因此书开始喜欢上语文的,感觉文学艺术颇具魅力,其中写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的一篇文对我影响颇深,开始喜爱李清照词,直至今日.觅渡读后感5

《人杰鬼雄》的压卷之作《觅渡》,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

梁衡评价瞿秋白的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或许,这句话是最能概括整本书的内涵的,也是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名医。但他却偏偏选择了革命家这条路。他的壮烈牺牲,我们在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梁衡评价其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宁可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何为人生价值?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我以为,就是高远的目标。那怎样的目标为高远?我觉得至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即可。梁衡在《读韩愈》中写道:“他(韩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枉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这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韩愈

在大一统的江山上被金銮殿上的御笔指来划去,他的生活或许不像瞿秋白那样是主动放弃轻松安逸,多少有点无奈与悲凉。但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消解他善良的心灵,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么一种精神,一种目标。虽然这目标比之于在朝廷上辅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为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一颗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宁祥和。所以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己于他人都为有利。

梁衡说过:人生的价值恰在于昭示过程的进行。“目标的出现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的价值不会因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曾一次次地被杨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动。做了一辈子的地委书记,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再寻求到了新的更艰难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植树造林。老人走了,换来的却是翠林青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一个人定不会空虚,而且定能快乐长久。所以说,一个能够“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够不断寻求目标体现人生价值的人,是能真正体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并不是说要“成其心”必须“舍其事”。我们之所以铭记瞿秋白、韩愈、杨善洲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人生价值因为他们的悲剧和苦难而增添了些许的更为人夺目的光芒。但是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养尊处优、荣华富贵,也照样能独领一帜,成为世界文学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实现人生价值,假惺惺地去受点苦、磨点难是不行的,关键是那颗心是否坚定、是否本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愿吃苦,没有人生目标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余秋雨曾说过:“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愿意把这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说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撑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改观,但至少,我们应该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唯其如此,才不致于使灿烂的民族精神沦于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话,承载的是很多很多??

高中生觅渡读后感五篇

第四篇:觅渡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觅渡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09-2010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文件为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教育局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首,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扎实有效的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构建具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和体制,力争学校德育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二、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德育体系,优化德育方法,整合德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以及反邪教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团队工作,积极参加沧浪区第三届少代会。不断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抓住世博会召开的契机,积极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阳光每一天”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着力提升心理健康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特别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学生和特殊群体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努力造就思想先进、品德高尚、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精神奋发的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一代新人。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办好家长学校。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实行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和 1

学生值日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德育规程》、《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和上级有关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3、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召开2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学习理论,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抓紧抓实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2、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以世博会为契机,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我与世博共成长——小小文明志愿者在行动”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故事会、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班级网站等活动载体,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注重发挥文明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3、结合清明节、“五一”、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4、感恩教育。结合“学雷锋活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1、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关

爱后进生、贫困生、特殊群体儿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思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正常化、科学化轨道。

2、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状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耐挫力。

3、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快乐小站”,按照要求定期、定时开放,及时发现处理学生的困惑,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帮助,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五)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家访,和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理解的桥梁。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召开家委会会议,全校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能够和每一个家庭取得更多的联系,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使学生从中获益,我们学校也将受益匪浅,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2、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班会课等进行普法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开展 “交通安全教育”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以及反邪教教育活动,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寒假生活总结。

2、班级环境布置。

3、制定德育计划、班队计划。

三月份:

1、开展“学雷锋、见行动”活动,开展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活动。

2、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教育,反哺教育。

3、“文明故事你我他”文明故事在线活动。

4、“我与世博共成长”关心世博、了解世博主题活动。

5、“植树节”环保教育。

6、结合“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进行安全教育。

四月份

1、“我与世博共成长——小小文明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

2、“文明故事你我他”文明故事在线活动。

3、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4、进行春游安全教育。

五月份:

1、家委会、各年级家长会。

2、“文明故事你我他”文明故事在线活动。

3、“精彩世博 缤纷体验”主题活动。

4、母亲节、助残日感恩反哺教育。

六月份

1、六一庆祝活动。

2、文明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

3、暑假生活指导。

4、暑假安全教育。

第五篇: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

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

《觅渡》是一本散文自选集,作者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梁衡。

这是第一次读梁衡的东西(据说他的《晋祠》和《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我没有印象),扉页的作家简介曾让我有些担心此人的官方背景会影响到文章内容,令我读不下去。读过之后才发现不然,就这本《觅渡》,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出版的,拿到我手中的,已是2014年第15次印刷本——很说明我担心的多余。

序言有两篇,一篇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追求一个境界》,季老认为散文的“散”只是表象,应是为文者“惨淡经营”所得的一种文体。作者梁衡与他所见略同,并能将个人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特别是写人物的散文方面,已经过了“形似”“神似”两层,直达“境界”这第三层。在当世散文家中无出其右——评价相当高了。另一篇序言是作者自己写的《我的散文观》。文中作者提到,仅仅是传达信息和知识不算什么,也并非散文这种文体的特长,主要是为文者通过文,传递他有个性的思想,传达美。“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

集子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几个部分。最欣赏《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跨越百年的美丽》《石河子秋色》《吴县四柏》《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试着病了一回》《桑氏老

人》《人与石头的厮磨》《奉献给死者的艺术》《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这几篇。选多了?„„这些具体就不讲了,读者自己去看。

集子后面一部分附录,包含四篇文章:《<觅渡>自注》《我写<觅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和《文章五诀》。

先说《我写<觅渡>》这篇,作者记录了自己之所以写该文的机缘因由,乃至对人的看法和文章的构思。比如人的价值分有形的“功业”和“无形”的价值(人格力量)。比如作者在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用以展现瞿秋白如何看待“生”“死”“名”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还有一个隐含的“如果”(人生的悲惨)——如果人格上不那么光明磊落,且能够尽其才用和遂其心志„„形成对比和巨大反差,更塑造其生动伟大人物形象。加上此人在我党和民族史上有代表性的背景,于是乎成就了这篇伟文。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写作题材的一点看法,他认为当代社会散文写作题材纷呈,却独缺少政治类散文。认为政治与人类社会丝丝相关又波澜壮阔,不可缺失。分析其中一方面有作家对政治的偏见与疏远,另一方面有能力不及(要求有政治阅历,思想深度,文学技巧)。我国有优秀政治散文的历史和土壤,先后有《过秦论》《岳阳楼记》《出师表》《绝笔书》《少年中国说》《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别了,司徒雷登》《松树的风格》等„„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新时期就要有为之代表的优秀作品,期待着这方面的新作品,好作品。

《文章五诀》是写作技巧交流文章。认为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内

容外,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用典等写作技巧要在文中有变化杂糅交替使用,所谓“文无定法,行云流水”。某种文体以某种技巧为主,比如说明文用“形”,叙述文用“事”,抒情文用“情”,论说文用“理”,(再结合个人知识积累时不时加点“典”)。但要想内容丰富好看吸引读者就需要“五诀并用”,名家名品大多如此,如《岳阳楼记》《少年中国说》《为人民服务》。水平越高的作家,虚实交错,使“纪实文可免其浅,说理文可避其僵”,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好了。

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的文字多是2004年以前的了„„

下载《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