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教案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重点和难点】:
1、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或玉米苗,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
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
(二)目标点击:
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
(四)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P128-129,了解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实验一中,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实验二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实验三中,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五)合作交流
学生在阅读完演示实验后,小组合作并讨论老师预设的问题,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在该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为什么要做四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六)精讲点拨
①验一中,温度计的变化证明了黄豆进行呼吸作用散发出热量。
实验二,蜡烛的熄灭则证明黄豆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是相似的。
实验三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黄豆萌发的瓶子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注入水将瓶中空气压入导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利用氧气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热量
②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那么,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七)有效训练
1、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贮藏?
2、那种温度适合果农储存水果?
A日温15℃,夜间25℃
B日温15℃,夜间15℃ C日温25℃,夜间25℃ D日温25℃,夜间15℃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六、课后拓展
利用呼吸作用谈香蕉的后熟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初一 刘玉萍
一、教学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该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
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
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
(二)目标点击:
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
(四)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P70-71,了解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实验一中,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实验二中,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实验三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五)合作交流
学生在阅读完演示实验后,小组合作并讨论老师预设的问题,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在该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为什么要做四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六)精讲点拨
①验一中,温度计的变化证明了黄豆进行呼吸作用散发出热量。
实验二,蜡烛的熄灭则证明黄豆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是相似的。
实验三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黄豆萌发的瓶子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注入水将瓶中空气压入导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利用氧气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热量
②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那么,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学生阅读P72,了解田间松土、水淹排涝的作用。
(七)有效训练
1、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贮藏?
2、那种温度适合果农储存水果?
A日温15℃,夜间25℃
B日温15℃,夜间15℃ C日温25℃,夜间25℃ D日温25℃,夜间15℃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六、课后拓展
1、利用呼吸作用谈香蕉的后熟
七、教学反思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理性认知,应加强问题的解释和实例的提供。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授课人:
签字: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2.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教学难点: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
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任务一:幼根的生长---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通过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试分析回答:
1、根尖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根主要靠哪个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2.借助下列资料,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链接资料】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黑麦根毛约有150亿条,若连接起来,全长1万千米。是北京到巴黎的距离。总表面积大约是471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还要大。
3.及时归纳出根尖成熟区的特点及意义。
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教师强调: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7-99,思考以下问题: 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
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 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
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
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
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 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 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 总结要点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结合课本P100页 练习题3,分析水、肥对植物的作用,不同植物以及不同生长期对水肥的需要不同。
种植白菜、花生、马铃薯需要多施哪种无机盐? 教师强调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巩固训练 检测反馈(略)
梳理总结 反思升华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
法脿中学课堂教学案
科 目:生 物 年 级:七年级下册 主备教师:吴长辉 参加讨论教师:
备课时间:2015-3-16 集体讨论时间:2015-3-18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溜走的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今天。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三、课堂前置: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组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阻挡__________的侵入。b、分泌物有__________作用。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组成:体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__________,使病菌__________。b、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__________。
3、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而是对多种______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2)来源:人类在_____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功能。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1)组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2)功能,产生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3)举例,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__________在_______的刺激下,产生抵抗__________的抗体。等人病好后,__________还留存在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5、特异性免疫(1)概念 :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起作用的免疫。(2)来源: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__________功能。
6、免疫的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________。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________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_______和______等。
7、免疫的功能:(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
和损伤的细胞。(2)防御感染:抵抗__________的侵入,防止_________的产生。(3)免疫监视:________和_______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__________)。
8、过敏反应:(1)原因a 内因:抵抗_____侵入的功能过强。b 外因,有_____的刺激。(2)举例:a 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皮肤_________难熬。b 吸入花粉会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c 注射青霉素会发生__________。(3)预防:找出__________,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__________。
9、计划免疫,(1)概念: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2)举例:a 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__可以预防结核病
b 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四、小组交流:(以课堂前置为主)
五、分享表达:(学生归纳,教师只做简单总结)
六、展示提升训练: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苏教版教案
《被子植物的一生》 教学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完了以后,我对这一节课进行总结反思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1)抓准复习的起点。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使学生能通过复习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我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根据复习提纲自己梳理基础知识的,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而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反思自我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
复习课中要重视让学生说“学”,即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所学的内容,“说”学习方法、“说”思维过程。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环节,让学生说实验方案的设计、说种子的萌发过程、说受精的过程,总结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说明题和识图题的解题技巧。不光“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4)注重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
复习课的设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要适时、有效地点击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让学生乐于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本课设计的许多环节,如讨论交流、提问质疑、联系实际等,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设想,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课堂的效率就高。
2、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整合度。
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主线,将教材中涉及到的被子植物的基础知识系统化。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练习内容多样化,强调探究和应用。(1)突出练习的实效性。
练习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同时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设计《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的练习时,就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基础知识的训练,有“选择题”,填空题;又如学生对生物图、表格、实验等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设计“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究练习”,“小麦的生长过程的阅读题”“花的结构的识图作答题”的练习,就侧重培养了学生这方面能力。
1(2)加强练习的应用性。
在复习课中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我专门设计了“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作用?”、“桃的果实内有一个种子,而西瓜的果实内却有许多粒种子,这是为什么?”、“开花时遇上阴雨天,往往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是描述花生的谜语.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成?等等,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现练习的递进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梯度,总是先易后难。因此,我在设计练习题时,采用了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解答较难题目的信心。4.不足之处
本课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课时容量大,教师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紧,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导入设计不新颖,有点罗嗦,浪费了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