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

时间:2019-05-12 20: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

第一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积累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而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科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科学活动,以便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49-02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以及打开科学大门的重要启蒙教育学科,也是奠定小学生知识基础,观念认识的重要过程和途径。作为这门课程的小学科学课老师,应该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生活实践,贯彻落实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一、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要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例如,探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伊始请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平常在家都喝什么水”,相信定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展开讨论,积极抢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烧的开水”,有的会说“矿泉水”,接着教师可继续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同学们春游时都要带矿泉水,接下来我们就尝试自己制作矿泉水,现在有三个大小、形状、高矮等都各不相同的矿泉水瓶,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把它灌上水,并贴上价签”,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要根据水的重量来决定价钱”,但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哪个瓶子的水少呢,这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水的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消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进行教学设计时,任课教师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在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比如,《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设计,从猜猜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开始,设计三个生活化的实验活动,首先让学生动手在学校花坛里取一份泥土,借助放大镜、牙签等工具仔细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然后,让学生把土壤放入装有水的透明的饮料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接着让学生摇晃瓶子,把泥土和水混合后再静止沉淀,观察土壤沉积物分成了几层;最后,加热土壤,观察烧杯内壁凝结的小水珠,闻土壤气味等判断土壤中有什么。又如,《身体的结构》一课,可以先让学生画下小组同学的身体,然后再根据图来研究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身体里面有什么,活动中把观察到的身体结构在图上一一标示出来。这样使科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融入科学的学习中。

三、依托教材,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布置科学学科课后作业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生活化教学方面出发,改变传统科学教学枯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学习重视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很多小学生经常会接触到食物包?b袋,但是对包装袋上的相关信息却很少关注,教师讲到“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时可以使学生对食品包装袋有初步认识,启发学生从更专业的角度认识食物,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食品包装袋的课后任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名称、食品保质期以及食品配料表等内容,学生在完成相关课后作业的同时可以了解食物的保质期,以免在日常生活中误吃过期食品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课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文后,大家都知道看水在0℃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五、开展科学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小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以后的场所,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所以科学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物品和环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学习课文《风向和风速》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觉得风是什么呢?你们能听到风和看到风吗?能用什么词语来描述风呢?然后我在多媒体课件中给小学生展示各种风的图片,让小学生说说通过观看图片想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后,我让小学生利用制作的风向标去测量具体某一天的风向,以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还让小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在实践过后使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便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生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于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授课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要学好科学知识,还要学以致用地应用到实处。将科学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一处。为了让学生接受得更好更快,教师一定要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能够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中印象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参考文献:

[1]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8).[2]魏文杰.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1).[3]金银马.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2).s.

第二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论文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核心理念的回归生活,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所谓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下,植根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生活开始,学习过程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最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课前、课内、课后的积极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简言之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始终置于生活,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学最终目标是用于生活。既然如此,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堂至少应有“关注生活,了解生活”、“联系生活、进入生活”、“贴近生活,感知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虚拟生活,用于生活”五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就根据泰山版《《品德与生活(社会)》四年级下册《日新月异话交通》一课的教学具体谈谈。

一、关注生活,了解生活

新课标指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没有一种纯道德的生活,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只有而且只能在他们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可见品德课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有限的教材内容与无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结合要从课堂教学前开始。也就是说首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前参与,指导学生课前就开始关注相关生活,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又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

教学《日新月异话交通》,我就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安排学生搜集“你和家人出行使用过什么交通工具”和“对于现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你有哪些发现”两个方面的资料,并指导学生进行了“四种交通工具的比较调查”。这样既使学生课前就开始关注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运输,又拉近了学生与“交通运输”这一教材内容的距离,更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二、联系生活,进入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必然要求教学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导入。导入设计最好的预期是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对所学内容激起浓厚的兴趣,产生极大的热情,充满热切的期待,使学生一下子进入课堂“生活”。

教学《日新月异话交通》,我的导入是从播放韩红为青藏铁路建设而创作的《天路》(MTV)开始的。辽阔的高原,奔驰的火车,独特的旋律,再加上韩红深情的演唱,无疑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带着这种震撼,再以小资料的形式呈现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西藏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从原来的“出门要翻山越岭,运输靠人扛马驮”到现在的“公路、航空、铁路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继而引出全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发展,与学生一起“日新月异话交通”。

这样的设计不可能不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期待,学生进入课堂“生活”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贴近生活,感知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伊始就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日新月异话交通》一课教学中,我在这一环节首先设计了一个猜谜活动,出示了“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几千里,能载万吨粮(火车)”等四个有关交通工具的生动形象的谜语,引导学生通过竞猜认识四种交通工具;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调查比较谈谈四种交通工具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最常见的四种现代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生活领域来设计的。因此,新课标还明确向教师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要结合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自我,课堂要不断地创设问题,让儿童通过资料收集、交往、讨论不断地反思自我、反思社会,来形成基本认识和观念,让儿童在不断的综合过程中,来建构价值观、生活规则、行为规范。”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环节当然还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三维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这一环节必须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对生活的所知所获,又要适时运用多种媒体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相关生活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在不断明晰化、系统化的过程中获得对品德生活的正确认知和真实感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来自生活的体验感悟和对于品德的认知发展得到统一,也使学生最初的学习源于生活而最终的认知高于生活。

五、虚拟生活,用于生活

品德教育既然从生活中来,就应该回到生活中去,经由生活,改善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最终让学生学会生活。这其实就是教学生活化的终极目标。由此看来,学以致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一种社会认知和道德教育随时都有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那么,对于课堂教学生活化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生活的情境、虚拟未来的生活了。在虚拟的生活中,可引导学生尝试着解决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多元化社会和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学《日新月异话交通》,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着解决虚拟生活中的问题。

情境一:青藏铁路开通以后,有人就《坐上火车去拉萨》(播放MTV)了,你也肯定非常想去美丽的青藏高原和布达拉宫,你准备如何去?理由是什么?

情境二:今年8月12日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要在深圳开幕了,你一定想和家人去深圳看大运,就请设计一个线路吧!(出示地图,发放表格,指导学生选择交通工具和设计出行线路。)

显然,这两个情境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短期内都是很难实现的,但他们却在这虚拟的生活中实现了愿望,放飞了梦想,感受了现代交通的方便,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总而言之,践行“回归生活”这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核心理念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就在于要本着教学活动始终置于生活、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学最终目标用于生活的原则,设计使用好“关注生活,了解生活”、“联系生活,进入生活”、“贴近生活,感知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虚拟生活,用于生活”五个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环节。

第三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师:哦,那就是说这瓶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师:哦,那就是说这瓶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

师:哦,那就是说这瓶纯净水有1„„?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是1Kg。

师:对啦!Kg是“千克”的英文符号。1 Kg就是1千克。那这瓶纯净水就是重多少? 生:是1千克。

师:那如果指针指在数字2那里是多重?3呢?4呢? 生: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

师:对了,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自己称一称。生:好啊!

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用台秤称出1千克的大米,再装在袋子里,并每人用手拎一拎。片段二:

在教学克时,我拿出一小包黄豆(10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黄豆有多重吗? 生:老师,它们很轻。师:那它到底有多么轻呢? 生:不知道。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请仔细观察啦!

我拿出天平,先向学生介绍天平、砝码及其用法,再将这些黄豆放在天平的左边,在天平的右边放了一个10g的砝码。师:这些黄豆有多重呀? 生:重10g。

师:回答的很对。“g”是克的符号,这些黄豆也就是重10克。师:同学们,10克只有几十粒黄豆,那1克呢? 生:1克就很轻。师:有多轻呢?

师:1克大约是一枚1分硬币那么轻。下面同学们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一克轻的硬币。再用天平称出你们小组里的这只鸡蛋,用台秤称出一棵大白菜有多重。(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小组长小结)

片段三:

教学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千克、克,知道了1千克和1克有多重,那你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千克=1000克。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有预习书本,对吧? 生:是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放在你们各大组的每一包盐的重量,并用台秤称一称这两包盐一共多重,注意台秤的单位,然后大组讨论告诉我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开始活动,10分钟后我宣布活动结束,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生:每包盐是重500克,两包重1000克,台秤称出两包盐是1千克,我发现1千克=1000克。

师:哇,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为你们骄傲!

教学反思:

要知道勤动口不如多动手。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后很容易忘记,而且题目变化了,学生也许就不会做了。我在教学千克与克单元中的三个片段,我的指导思想是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感受和体会与生活联系的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并能学以致用,准确地称出物体的重量,正确的使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不要闹出一个鸡蛋重50千克的笑话来。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度引导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体会。这样不用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只要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在电化教学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很好的教学软件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作为老师仍然要充分运用自主实践教学这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不能依赖教学软件,简化或淡化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应将它与现代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但我感觉该教学内容中的败笔是我编排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在学生小组活动的监控方面力度也不够。

总之,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得到逐步地提高。

第四篇: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摘 要:有些教师怕教作文,部分学生怕写作文,这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深入生活、培养情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真实作文”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写作;丰富素材;写作方法;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81-01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养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一、重积累,丰富素材

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1、以自然、社会、生活为背景,组织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人的外貌、神情、言行、性格,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自然景观,观察天气变化。由于学生的主要时间在学校,更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新闻、电影、风土人情等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陶冶情操。

2、以语文课外活动为媒介,丰富学生的生活

为使学生写好某一类作文,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如要使学生写好“记一次篮球赛”,我们在写之前组织同规班进行淘汰赛。决赛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素材,动笔时,情绪高涨,文章洋洋洒洒。搜肠刮肚的情况不见了。再如,我们将学生举办的庆祝元旦、庆祝“六一”的联欢会、文艺表演、学生的特长展示会等等都拍摄了下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习作积累了素材。

3、走出校门,开阔眼界

平时,我们的作文课不局限于作文课堂,而是把学生带出校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商厦、农贸市场等去看一看,观察商品的种类,物价,销售情况等。由于素材不断积累,学生开阔了眼界,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在县市、矿局组织的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每次都有我们的学生获奖。

4、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上万册的图书,采取“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办法,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要求家长积极的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快捷、高效的网络,如向学生介绍《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培养学生查询信息、阅读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等信息素养,从而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重指导,教给方法

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习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

首先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观察动物,一是观察动物的外形,二是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三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再如观察景物,一是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角度;二是有顺序地观察,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主到次,由深入浅,由表及里;三是观察时要动静结合,如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等等,我们观察时既要注意它的动态,也要注意它的静态;四是要调动多种感官经常观察,不但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甚至用舌头尝一尝,充分借助多种感官捕捉到景物的特点。

其次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如写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尽量要口语化,不要长篇大论,总之语气要自然,句子要短;还要通过对话尽量表现人物的性格。

三、多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1、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习作目标”。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进行看图想象练习说话时,对于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是在“通顺、连贯”的基础上,还必须“生动、精彩”;而对于习作水平中等的同学是要求“能展开想象,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对于习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要求“说的句子通顺、连贯”即可。这样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同时我们特别强调作文的面批、面改,使教师的习作讲评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组织多项习作竞赛活动

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新人新事报告会、演讲比赛、自编优秀作文选比赛等,并且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3、展示学生习作成果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习作展览栏”展览学生的习作,满足学生作文的发表欲;将学生在各级各类习作竞赛中获奖的习作进行展览,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还每学年汇编一本同级部优秀习作选,记载学生作文方面取得的成果。在本班、级部交流,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总之,让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作文会一天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下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验源于生活

    经验源于生活,启示来自实验。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这无数的第一次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像一个个欢......

    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浦江县实验小学张渝红

    源于生活 走向生活 ——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 浦江县实验小学 张渝红 生活化的品德课教学突出表现为:(1)教学内容生活化;(2)内容呈现情境化;(3)情境设置主题化;(4)主题的内涵多元化。根......

    习作教学要源于生活

    习作教学要源于生活 石首市高基庙小学:李超 【摘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从作文来源于阅读、生活、观察三个方面论述了作文源自生活的道理,让学生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精彩源于生活

    精彩源于生活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生......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

    学生作文的素材-------从生活中来 山西忻州 每周的作文课,学生们总是感到没东西可写。因而不是照搬照抄,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停滞不前。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技巧,就必须走......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 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材内容来源:七年级美术全一册第一课 教材内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