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江 北 教 育 简 讯
江北办中心校 2013年第2期(总第23期)2013年10月10日
—————————————————————————————————
《詹天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金珍小学 李明娟
教学目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难点:体会人物写作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詹天佑。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来介绍詹天佑?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师:(板书:杰出 爱国)他的杰出与爱国主要体现在哪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同学们都知道,要想学好课文,必须先过字词关,老师要检查大家的生字词学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词语,并指导学生写好‚毅‛字。再出示课文内容的句子,要求填入词语,再练习读读,巩固课文内容)
二、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品读‚勘测线路‛,一起探究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品质的?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师巡视与个别学生轻声交流)
师:好多同学都用符号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现在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先来说说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为什么对它印象特别深?
2、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辬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练习朗读
片段三: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第4自然段主要讲了詹天佑如何不畏环境艰险,身先士卒地工作,并对工程人员要求严格。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4、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水解笔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课件填表
5、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课件利用音频播放课外资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 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 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同学们,听了这段资料,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生畅谈。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6、课件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来,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生齐读。
7.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2
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三、学习课文结尾段。
1、全班起立,齐读最后一段。
2、此时,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3、全班起立,集体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如果让你给京张铁路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用人物姓名命题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描写人物。
2、积累文中的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7、詹天佑
勘测线路 杰出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爱国
一次教学理念的洗礼
金珍小学 李玉梅
今天,阳光明媚,普照大地,温暖舒适。我驾着车一路沐浴着阳光来到江北小学参加‚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
为我们讲示范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省级教学能手张华丽老师和李明娟老师。区教研室李铁军老师为我们就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的深入地解读。
张华丽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的第一课时。张老师身穿白色连衣裙,一头飘逸的长发,一脸慈祥的微笑在孩子面前显得更加和蔼可亲。课前与孩子们亲切的交流,课中和孩子们愉悦的学习。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她的教学设计及教学风格。
张老师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中行如流水,游刃有余。在识字教学中,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在生活中识字);再出示音节让学生练读,集体读;然好去掉音节再次巩固读。生字交朋友读等等变着花样,使枯燥乏味的生字变得趣味盎然,激起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中又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如,教师提问,文中写了那几个小动物轮流当‚森林之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老师又说,你们喜欢那个小动物当‚森林之王‛,请把他的话语读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于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做一指导读。课讲完毕,老师又对下一节课提出了新的任务,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李明娟老师又为我们展现了别有风采的高段语文教学。她教学的是人教版六年级第五课《詹天佑》的第二课时。本节课通过勘测路线部分的教学,一位伟大而又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屹立在学生心中。李老师通过抓文段的重点句,重点词,通过初读——感知读——精读——情感读,层层升华,品人物的优秀品质。接着又进行了写作方法的归纳,为习作奠定基础。
这两节课给我的启示很深。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学段的教学目辬和课时教学目辬。教师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很好的人文素养,如教学方法,教学机智,文化底蕴等。
李铁军老师的讲座更是沁人心扉,让我受益匪浅,给我教学生涯进行一次深刻的洗礼。他讲到高效课堂应具备五个改革,即:准确,简单,扎实,高效,朴实。教学目辬要准确而简单,教学目辬要体现年段的要求,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一节课完成一个教学目辬,教师不得贪多求全,要一课一得。也就是说一节课把主要目辬放在一个核心上,其他为次要。
听到这里我似乎茅塞顿开。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是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满满的,课堂上总是讲个不停,重复了又重复,总怕学生听不懂,讲的我又累又着急。可是一堂课结束,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课堂效果很低。这使我束手无策,为了学生能有个好的成绩,我只有加班加点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一味地蛮干,我只坚信一点‚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要想学生扎实 的掌握所学知识,就得从课堂教学入手,就得改革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李老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语文教师,他的讲座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听完李铁军老师的讲座,结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东西太多太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感内疚、惭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总结方法。我明白了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努力与构建高效课堂接轨,做一名让家长、社会满意的语文教师。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中渡小学 刘黎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义务教育课程辬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射线、直线,进一步认识线段和角。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科研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辬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区别。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五、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比较辨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利用金箍棒引出线端,知道线段的特征。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射线
1、想想一直在延伸的金箍棒,引出射线。
2、生活中你能找到由一点向外无限延长的例子吗?知道射线的特征。
(二)认识直线
利用两端同时延长的金箍棒,引出直线,知道直线的特征
(三)画线
(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3、巩固练习:同学们对这三种线已经非常了解了,相信大家能很快的分辨出来,学生完成(题卡2)汇报交流,说判断理由。
(五)认识角
1、学会画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
3、角的符号表示。
4、在你所画的角上也这样辬出来。
5、练习巩固。
三、课堂总结
四、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直线 射线和角
线段 边 记作:∠1 射线 顶点∠ 读作:角1 边
直线
《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水田沟小学 朱同安
今天刘黎老师上了一堂概念型新课,内容是‚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念有点抽象。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我有一些新的体会。
一、充分合理利用教材。
本课开始首先从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线段,并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接着讲解两点间的距离。呈现夜景图片,引出射线的教学。把教材中的‚试一试‛提前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了旧知,线段的有关知识,还合理完成了两点间距离这一概念的教学,接着引出射线的认识,真是‚一举多得‛。
二、感知表象,形成概念顺其自然。
为了给学生建立射线的表象,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幅画有几束光带的城市夜景图。通过这几束光带特点得分析,学生从内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线的一些具体表象,为马上学习射线的概念及特点铺设了一定的台阶。顺着对这几条光束特点的研究展开对射线特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射线这样来画是有依据的。从这里可以说明:直观的感知与体验、表象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何等重要。它顺应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直观形象——本质属性——概念抽象‚的特点。只有遵从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三、动手验证,加深理解。
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老师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老师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四、练习设计多样适量。
本课中,设计了选一选、判断、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巩固的本课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助学生自我内化提升。
五、问题思考
1、关于射线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光线无限延伸时,教师语言比较琐碎,可以更加精炼一些。
2、关于角的教学,过渡不太自然,知识链接课前备课没有很好把握设计。
3、解决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直线、射线和角》听后反思
中渡小学 李茂
9月22日刘黎老师首次执教了《直线、射线和角》一课,9月24日再次执教了这节课。第二次教学较第一次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时间分配合理多了,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了(第一次施教,由于时间不够用,关于角的认识,教者只是引导学生草草过了一辫)。
对比两次施教过程不难发现第二次教学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者压缩了学生对情境图的观察及对情境图中多余信息的获取、交流时间,从而才能按预期的设想完成角的认识及其它练习。那么这就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本节课中创设的情境到底是否十分必要?今后再上本节课,这一神话情景要还是不要?这好像很难让人取舍:留下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本领高强的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多干扰信息;去掉,没有了干扰信息,可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也会降低,同时好像有违当前情境图贯穿全课的常规。
假如去掉这一情境,先直接以课件形式出现一条线段,复习线段的特点,再以课本上几种灯光引出射线,探究完射线的特征后,可以再出现一种课件:将复习中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的动态过程,从而导出直线,再探究直线特征。这样虽然学习两种线时少了情境图的感官调动作用,却可以节省一些教学时间,来充实听课教师指出的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在充分探究之后,会对三种线的联系从感性到理性有更深的认识。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研讨反思
中渡小学 张慈存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教材着重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及三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这节课通过课件孙悟空的金箍棒图景,及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让学生体验到由射线发展成角,是这堂课的突破口。
首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线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能在学生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其次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要百分百相信计算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案例分析
忠义小学 李玉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第29页里例10。
教学背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学完小数除法和循环小数的茂盛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我引入了计算器,对于计算器大家一直都认为省时省力,又十分精确。可就是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却误导学生出现了思维上的错误。
一、案例
处理课本31页第7题: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直接写出后面题的得数。一大部分学生的结果如下:
1234.5679×9=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 1234.5679×4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
(由于前三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已出现错误,所以后两题学生根据前面的结果推算的结果自然就错了。)
当这些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们欢呼雀跃,他们庆幸自己推理出了正确的答案。当时我故意沉默了片刻,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提出异议。后来,我又反问了一句这些结果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对‛。有人还小声嘀咕,用计算器计算还能不对吗?
二、分析
由这个案例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学生过分相信计算器导致了错误。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计算器的体验是:计算器具有迅速,准确、方便的优点。因此本节带计算器学习这一节的时候,学生因为可以不用繁琐的竖式计算,而用计算器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出结果而高兴。所以学生们各个欣喜若狂,喜形于色。正是因为以前的经历让学生们对计算器充满好感,所以到今天,学生对计算器仍然是无比信任。案例中的错误有了一个共同点:照抄照搬计算器显示的结果。‚计算器还会错吗‛其实学生们的计算器有一个客观的存在,有的计算器有8位,有的计算器有9位,若计算出来的结果超过8位或9位,就显示不出来了,照抄计算器显示结果当然就错了,这都是过分相信计算器带来的错误。
(二)如何防止过分相信计算器而出现的错误。
1、用鲜活的实例提醒学生:计算器也会错。让学生摆脱对计算器的过分依赖。
在本节的做一做中,3×7=21 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3.3333×6666.7=22222.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 前四题学生拿计算器计算,后面两道题学生根据规律得出结果。全班都赞成后两个题的结果。我乘机追问学生,计算器会骗人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不会,有的则不敢肯定。于是我赶紧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刚才后两道题结果对不对,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了一下结果为:222222.11(8位计算器)、222222.111(9位计算器)。我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很快讨论的出: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六位小数,计算器显示的结果只有2位或3位小数,这当然是错的。这时有一部分学生发出赞叹,唉呀!原来计算有时也会骗人,看来不能全信他,以后用计算器计算如果计算结果占满显示器的时候,可要小心一点儿,要多想想,验证一下,再写出答案。这样鲜活的实例对于学生的警示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作为数学教师,平时要训练学生猜想--验证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有助于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当计算器的结果占满显示屏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个结果对吗?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验证一下,不要急于照抄照搬显示结果。一定要让大脑加工一下,然后再输出答案。
计算器作为一种计算工具,在计算中有他的优点。但也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器显示的结果是客观的,但计算结果不符合实际的时候,出错的不是计算器本身,而是我们缺乏思考的大脑。如果我们养成良好质疑--验证好习惯,我想计算器是欺骗不了我们的。
《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忠义小学 寇华蕊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颇为费力的。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辬,让学生既明白了道理,又学得轻松有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一、理清文章板块
在学生初读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钓鱼‛,从题目‚钓鱼‛入手,帮助学生了解钓鱼事件,明白作者回忆了十一岁时去钓鱼,钓到了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到依依不舍放回湖中。文章的前部
分是叙事,后部分是从叙事中得到的启示。整篇内容已在学生脑海中有了基本的轮廓。
二、对比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钓鱼整个事件中‚我‛前后的心情变化,抓住‚我‛的心理活动,突现我从钓到鱼到放了鱼这个艰难的心理抉择,体现道德实践的不容易。然后,又找了一个切入口‚父亲盯着鲈鱼看好好一会儿。‛来体会当时父亲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两相对比,让学生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在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时,让学生走进父亲的心灵深处,注重炼字炼句,斟酌推敲,使学生再次明白‚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抓住这部分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感受父亲语气的坚定,在道德抉择上和实践上是没法妥协的,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父亲和‚我‛的形象。
三、带孩子走出文本
后部分‚启示‛的含义,我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但在本课的处理上我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读的少,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有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双泉小学 马红骁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
新课辬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评、写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再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课文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其次,借助电脑、图片事物展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吹、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接着,再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评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自主学习第3、4小节作好铺垫。
课后,引领学生模仿课文,尝试进行创编,拓展学生思维。
当然,这节课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质疑后因为学生提的问题多而细,考虑到时间问题,在落实上稍有些乱,另外板书也不够及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单韵母》教学反思
中渡小学 孙甲存
汉语拼音有六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这六个单韵母笔画、字形都比较简单。它们是学前班同学学习汉语拼音的初始,是孩子们学习拼音的根基。为了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且能熟练地掌握这六个单韵母,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措施,下面做一回顾反思。
一、以图引入,字母、图、顺口溜结合。
随意记忆、形象记忆是学前班幼小儿童的强项,所以我在教学伊始采取了形象记忆法让孩子们学习单韵母的字形、字音,使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字母。如,在教学单韵母ɑ时,首先让孩子们观看医生给小女孩看口腔图。告诉同学们,小女孩张大嘴巴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发出‚ɑ‛的声音要响亮。然后又让孩子们观察小女孩的外貌,告诉孩子们ɑ由两笔组成,小女孩的圆圆脸蛋就像是ɑ的左半圆,羊角辪就像是ɑ右边的竖弯。此时,自然出现了顺口溜‚圆圆脸蛋羊角辪。‛再如教学单韵母u时,先以乌鸦做窝的图画引入,让它们观看乌鸦做的窝。告诉孩子们,今天学习的u就像乌鸦的窝,趁势‚乌鸦做窝u u u‛的顺口溜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这样教学对于初入学的孩子们来说易于接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图、字母、顺口溜结合起来记忆,随之达到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目辬。
二、细观察,明章法,认真书写。
单韵母虽然笔画、字形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学前班学生来说,还是要慎重对待,认真细致地落实每一个环节,打好第一板墙,为今后孩子们学习拼音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书写教学上,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注意每一笔在四线格里的位置,特别是关键笔画,要仔细观察,然后再按照占格规定书写。当学生书写时,注意仔细巡查,及时纠正错误,警醒全班同学。例如,在教学单韵母ü的书写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字形及每一笔在四线格里的位置。特别强调关键之处。我告诉孩子们:ü的书写要先写下边的竖弯、竖,这两笔占中格,还有两点占上格,这两个点分别要和下边对齐,不能写歪了。通过观察及老师的告诫,孩子们在书写时特别注意,正确率高。实践证明,同学们在书写字母前,仔细观察字形,然后再按照占格规定书写,效果十分好。
三、结合图画,形象教学单韵母的四声。
单韵母的四声比较抽像。单单地讲四声调号,学生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结合汽车路线图教学单韵母的四声。先让孩子们观察四声调号和汽车路线图的相似之处,告诉他们,汽车路线图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四声。接着出示顺口溜:‚一声高高一路平,就像汽车跑平路,二声就像快上坡,三声就像汽车在拐弯,四声就像汽车快下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四声的认读和书写。这样他们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兴趣浓厚。
四、游戏巩固。
为了让孩子们把所学的单韵母加以巩固,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首先出示挂有声母、单韵母字卡的果子树,让孩子们找出单韵母字卡,再摘下字卡带其他学生读一读,老师及时给以鼓励。这样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五、结合实际,与声母拼读,感知拼音的实际意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学前班的同学,初学汉语拼音字母,面对一个个抽象的字母,具有盲目感。为此,我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们用声母和单韵母拼读,使他们感知到拼音字母的实际意义,于是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如,让d和ɑ拼读,通过四声使他们明白d和ɑ可以拼成‚滴滴答答‛的(dā),‚达到‛的(dá),‚打倒‛的(dǎ),‚大小‛的(dà)。这样我们的孩子学习拼音就有了具体意义,自然会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有了动力!
总之,单韵母的学习是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初始,我们的教学要讲求方式方法,使他们既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对学习有兴趣,避免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石!
《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双泉小学 张敏
《触摸春天》的主人公是一位特殊的小女孩,说她特殊不仅是因为她是一个盲童,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从这个小女孩儿的身上,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为帮助学生感悟盲人的生活,一上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扮演盲人走路的游戏,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后让学生谈谈感受,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去认识安静这个特殊的女孩,去感受它对于生活的热爱,感受她那颗春天般的心。
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在理解‚从未体验过的地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让学生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我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即: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制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双 泉 小 学 李 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讲的是‚我‛(季羡林)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外,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由此体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篇课文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人生哲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课前我做足了功课。
上课前,我和学生就种花、旅游这些话题聊天:家里养花吗?最喜欢什么花?是啊,美丽的景最能让人赏心悦目,所以放假人们最喜欢去旅游……从而引到德国这个国家。为了让学生能多些了解,我播放了大量的风光图片,结合他们搜集的关于德国的资料,把课引入主题。
学习课文时,我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让学生从朗读中、默读中、浏览等不同形式的读中,去挖掘重点句段自主探究学习。对于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先让学生从字典中查找意思,再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再配以辅助——播放图片,如理解‚花团景簇、姹紫嫣红‛等词。这样学生更容易消化。
一切充分的准备,都是奔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重难点服务的。奇丽的景色凸显了一个奇特的民族,有了前面充分的学习,理解这句话并不难,学生各抒己见:只要为他人着想,这个社会就更美丽;要怀揣我为人人的思想,才能创造出人人为我的境界……这是一个体现自我的课堂。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我想留给学生的是一生都值得去探讨的的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双泉小学 吴琴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做为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先通分。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在引导学生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时,首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知识进行互补,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在整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叙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及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足之处:复习导入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点紧,如对课堂作业的处理,显得比较虚、比较浮,没有给足所有学生练习的时间,尤其是中下能力的学生训练还不够扎实。对学生的书写格式没有加以强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过程中,我将不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扎实地开展课堂中的各项训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中渡小学 李锦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问题及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基础上能正确进行计算。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有了整数乘法的计算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因此本单元既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也是旧知迁移类推能力的一个锻炼。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根据实际,本单元教学我共安排了9课时。教学重点放在了一、二课时,首先引导他们运用转化思想,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刚开始时,个别学生在小数乘法笔算时,习惯将因数的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而不是把因数的末尾对齐,导致计算出错。但出现错误最多的是计算的积忘记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了位置。针对以上问题,我反思查找出导致学生出错的原因:1.教学时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2.学生计算不细心。
学生对近似数并不陌生,然而,‚求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枯燥,我首先通过复习引出‚四舍五入‛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注意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
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简便计算也是如此。学生如果能很好的掌握整数的简便计算,小数的简便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
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本单元,加强口算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的话,运算定律的应用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而破,他们可以很自觉在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因此,在平时应多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我还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目的是让学生在构建模式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进行查漏补缺,紧接着进行了单元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来说第一单元教学比较顺利,为本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学反思
中渡小学 单 梅
《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3页的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图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能将习惯性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把习惯现象变成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坐辬打下基础。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具体情境。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不足之处:
1、没能抓住课堂中错误的生成,使其成为亮点。在练习时,当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对而有两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时,我应该让他们展开辩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会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2、没能真正关爱全体学生。当课堂气氛热烈时,我也情绪高昂,竟然没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有举手。那个不举手的学生是不会,还是溜号,或者是有别的想法?我不得而知。
《 认识线段 》教学反思
双泉小学 王海英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语言表达不严密。
2、教学设计形式不够多样,在讲接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来找出哪些是线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使其了解到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的。帮助学生通过曲线、直线和线段、来认识辨别线段的直观特征,并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辨哪个是线段,有时我没等学生观察出来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就变成老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听众了。
3、没有充分的使用教学课本里的图来给学生讲解。
4、更没有很好地利用课件教学,如果使用那样课堂效果会最好的,学生也学的很有兴趣,也能更好地掌握线段的特征。并从中找出几条线段,知道怎样找线段和画线段。
5、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环节有点不凊楚。
改进措施:一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线段。二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辨别活动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注重根据个体差异尝试分层教学。
第二篇: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刘克超
在这次我讲授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触摸春天》的第二课时。此单元课文围绕“生命”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而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重在让学生理解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针对我本堂课的教学在以下几点进行总结反思:
首先,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语句时,应多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许是由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重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而这恰恰是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过程忽视了朗读的指导,换言之,引导学生朗读的太少。这篇课文应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应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反复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最后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与失误,比如让学生读得太少,齐读的地方过多;在理解和感受含义深刻句子的这一环节,教师的分析太多,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太少;读课文时出现口误,有几次把“悄然”。除此之外,在最后深化主题环节还出现了一个小的失误,最后一个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视频,由于时间紧,没有做出来,这成为我本堂课最大的遗憾。不过,在整堂教学中我也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如扑捉蝴蝶一节,我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闭上眼睛做动作,身临其境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深刻情感,直观而映象深刻;在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后两个句子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样由教师引导过渡到由学生自悟,无形中就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从最初的选课、备课、设计教案到一遍遍反复的摹课试讲,最终的课堂教学,真的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让我领悟到了自己离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还有多远。因此,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
刘克超
第三篇:《触摸春天》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刘燕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内容划分不准确。
我执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课时,为了保持文本的完整性,脉络的清晰性,初次设计时,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仅仅囊括字词教学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而将深入研读文本都放入了第二课时。教学下来,发现第二课时不仅量大,而且时间不够,玩不成原定教学任务。
2.教学逻辑混乱,脉络不清晰。
或许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数学的教学才应该是理性的,有逻辑的,而语文教学则更多地偏重于感情,是情感的体验。其实,此话并不全面,不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条清晰地脉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然要将手中的教案转变为心中的教案。
我的教学是紧紧围绕“这真是一个奇迹”而展开的。本文盲童安静所创造的奇迹在课文3、4、5自然段中各有体现,我将她概括为“流畅穿梭”、“极其准确”、“拢住蝴蝶”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围绕“安静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一问题,进行汇报交流。而学生的回答是灵动的、随机的,这也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围绕奇迹这一主线,时刻牢记心中的教案。
我的第一次教学,应该说是失败的。因为虽然我自己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也预设了许多突发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冲中,或许是紧张,思绪混乱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我特别注意这个方面,如对于“拢住蝴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先请学生读相关的句或段,再抓重点词语个性品读、感悟,将这一简单的动作提升至热爱生命的层面。然后,齐读深入悟情。最后,指板书引读,巩固“奇迹”,保持文本脉络的清晰、连贯性。
3、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4.课外扩展太多,主次不明。
本文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白: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我补充了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的介绍。本来这一设计只是辅助教学的,但是,我的设计内容偏多了。我举了张海迪、海伦.凯勒和《千手观音》
中聋哑人的事例,我发现这三个人中,学生对于张海迪是很不熟悉的,用较长篇幅是介绍他们,与文本的提升作用有失偏颇了,如果能结合身边一些身残志坚的实力进行讲读,效果会更好。
5、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以上是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后的几点反思,如有不当,我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刘燕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不够。课文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了学生自由读书时间,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尤其对于一些关键语句,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如在理解重点句“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我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导致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所需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
终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3、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以上是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后的几点反思,如有不当,我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
第四篇:触摸春天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散文,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安静用心灵触摸春天表达了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在教学中,以下几点做得不错:首先是创设情境,通过观看舞蹈《千手观音》走进残疾人生活,走进文本学习。第二是围绕“奇迹”,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教学形式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读出感动。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第三是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我力争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想象中补充语言,在说话中训练语言,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不足:
1、朗读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教学本文时,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朗读缺少必要性的评价,使朗读没有层次,既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更没有达到语文教学中提倡的要学好语文,理解好一篇课文就要多读、多想、多品位。
2、本课情感的目标是感受生命的美好,而四年级的孩子对“生命”还没有准确的概念,所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肤浅的。怎样感受生命的美好还要进一步去探索。
第五篇:触摸春天 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秦珊珊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受到了评课老师的好评。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不够。课文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了学生自由读书时间,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尤其对于一些关键语句,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如在理解重点句“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我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导致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所需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
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3、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以上是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后的几点反思,如有不当,我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