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时间:2019-05-12 20: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五星乡一中 王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图案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思想的变换,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探索平移的性质。

●教学准备:半透明纸 , 画图工具。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观看动画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动画,思考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27-29,完成以下问题(1)上面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3)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例子。

(4)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平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1、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

AacbdBCP

(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一样,得到B C;

′③连接

得到 △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解:(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 三角形A′B′C′。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 相等

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 2,4.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课堂小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厚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外线段平行且相等。

3、决定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4、平移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教科书习题5.4 第1、3题.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宏庄小学 教师:王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的情形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结合方格纸对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并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认识新知

(1)(课件出示游乐场设施动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甚至亲身经历的“游乐园”学习情境,让动态的小火车、摩天轮、缆车等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边仔细观察这些事物的运动方式,一边用手势表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使用鼠标拖动图片进行分类)。(3)学习习近平移。学生将小火车、滑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追问: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 指出:它们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板:沿直线运动);我们把像小火车、滑梯、缆车这类沿直线的运动称做是平移。通过质疑、讨论,交流平移现象。

(4)学习旋转。为什么将摩天轮、旋转飞机、风车的运动分为一类?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旋转、围着一个中心转动)。

(5)判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出来吗?多媒体出示下图,请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判断运动方式。

小结: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平移和旋转,那么平移和旋转在运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 让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总结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6)实际操作,体验平移。用手来表示平移的现象;用手来表示旋转的现象;(7)联系生活,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2.操作实践,自主探究。

(1)。大家愿意一起帮帮它们,把房子搬到预定地点吗?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上、下、左、右来控制房子移动,其他同学看着齐声指挥移动的方向。(2)房子已经顺利的搬到,刚才房子的移动是平移还是旋转?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是怎样平移的?(房子向左平移了7下)

这句话中说出了两个内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方向、格数)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练习纸的方格图上动手画一画、想一想,看看它们俩各移动了多少格。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指导。(4)汇报探究结果,小结:要知道一样东西平移了多少个格,只要数准一对对应点就可以了。

(5)除了数对应点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房子移动了多少格呢?(找对应的线,通过对应的线也可以知道房子移动的格数。)

(6)巩固延伸,提高学习兴趣。它们把小房子向左平移了7格后,觉得这个地方不太合适,于是它们决定把家再搬到上面的虚线处,小组再次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移一移,数一数,看看他们把新家向()平移了()格。

(7)(出示练习题)画一画梯形向左平移3个格后的图形。

在画之前,教师启发:这个图形大致移到什么地方呢?具体位置怎样确定呢?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集中讲评,请学生汇报绘图的方法。总结出,画图可以先找出对应点,再将各对应点进行连线。3.拓展应用,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我们学习后有什么用处?能解决哪些问题?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2014秋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

8、12/

16、15/20、30/40------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16/24=4/6 15/36=5

第四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 教案

《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具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丑小鸭》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范文

设计A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3、分析丑小鸭的社会现实意义,学习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信念的精神。教学重点:

1、丑小鸭所受遭遇及自己的态度;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方法:

快速默读,理清层次,提炼核心内容。角色朗读感知人物思想情感及形象意义。合作探究辨析文章内涵受到思想启迪。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读课文、备字词、探究课后习题。

2、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怎样在逆境中成才。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方向:

出示丑小鸭出世后那种丑陋的图片和成为白天鹅后飞翔在空中的美丽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故事?(同学们马上会说小时候就知道这故事)是啊,但是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该怎样更深层次的来学习这篇文章呢?在知识积累方面;在阅读写作能力方面;在情感教育方面该如何来提升自己呢?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外出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安徒生一生境况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写追求,终于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童话大师。本文中的丑小鸭也经历了种种磨练与打击才蜕变成白天鹅的,那么,丑小鸭形象与作者自己又有什么联系呢?原来丑小鸭的一生正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丑小鸭那艰辛的蜕变过程吧。

三、精读课文,把握内容

1、检查预习,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丑陋

讪笑

嫉妒

迸出

弥漫

来势汹汹

2、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概述童话的内容

本文讲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生下来就遭遇别人的排挤打击和歧视,但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的故事。

3、研习课文,理清条理,把握内容。

(1)、通过刚才的概括,可知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明确:以“丑小鸭的成长流浪经历”为线索。(2)、丑小鸭的成长中经历了哪几个地方?请分别找出来--

家里—— 沼泽地里--老太婆家里--灌木林里---老农家里---花园里(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特别交代:丑小鸭遭到那些歧视和打击?对此他抱什么态度?有什么打算和追求?可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回答。

出生地

遭排挤,母亲兄妹也嫌弃 沼泽地

受歧视,雏雁猎狗都不齿 太婆家 被嘲笑,小鸭渴望大世界 灌木林

遇天鹅,丑角梦想得美丽 农夫家

临追打,死里逃生进丛林 花园里

得赞美,忍耐谦虚塑人生

(教师总结: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4、联系生活,领悟内涵,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分角色朗读后四个地点发生的故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思想感情。)以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丑小鸭身处逆境,仍坚守信念追求幸福的语句: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

C、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它们。D、“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那些高贵的天鹅?

因为他心中有永恒的梦想:追求美,相信只要通过不屑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明确:从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3)、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4)、丑小鸭的故事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言之有理即可:

A、要有所作为,就不要留念温柔乡。

B、身处逆境不堕落,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

C、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5)、你还知道那些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例子 ?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赵本山、潘长江、贝多芬、安徒生……

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一只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不过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艰难险阻挫折磨难等待着你。你准备好了吗?

四、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回家将有何遭遇。

题目:《丑小鸭回家》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片断作文《丑小鸭与我》。

五、板书设计

矢志不渝、执著追求

丑小鸭——————————————→白天鹅

不屈不挠,努力进取

《丑小鸭》教学设计

安达小学 曹禹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 自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方法:情景法、讲读法与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言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只小鸭子独自在树林中流浪。它有家不愿意回,有哥哥、姐姐却得不到他们的关爱。他孤独寂寞,在外面流浪又常常遭到不幸。尽管这样它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可谁又能想到,这只大家都不喜欢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们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8《丑小鸭》。

同学们,你在读这个故事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同学们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爱因斯坦就是靠思考、思考、再思考这个方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想想读懂了什么,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下面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小伙伴汇报汇报。

三、读中感悟,交流释疑

你喜欢读哪一段,又读懂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以学定教)

1、第一段:

帮助学生理解“暖烘烘”“出世”,了解小鸭子出世的时间的?

2、第二段:

指导读出小鸭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才”

思考: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从哪些词句看出的?(看图说丑小鸭的样子)仿写训练:看这几只小鸭子长得怎样?(出示图片)

3、第三段: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

他们为什么欺负他?你想对这些人说点什么?看图。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离开家呢?重点理解“欺负”“孤单” 板书:在家里 孤单

他是怎么想的? 你替他担心吗?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要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做? 你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丑小鸭出走了,妈妈、哥哥、姐姐发现了会怎样呢?

4、第四段读: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遭遇。理解 “讥笑”用“讥笑”说话 板书:在外面 冻僵 这时候小鸭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又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5、第五段:

看动画,想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呢?用“羡慕”说话。

6、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幸亏”词义。板书:冻僵 得救

你觉得农夫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丑小鸭在外边生活怎样?

7、第七段:

看画面: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小鸭子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1)、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能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此时,丑小鸭来到哪,看到了什么?仿说练习。板书:美丽的天鹅

(2)、是、、、、、、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美丽的天鹅

(3)、你想对已经成为天鹅的丑小鸭说些什么?

四、激发想象

长成天鹅的丑小鸭,回到了家里,哥哥、姐姐,还有欺负过丑小鸭的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呢?

五、谈谈收获 明白道理

一只大家都认为很丑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要说的吗?

故事中的哪些语言你喜欢,说给大家听听。读了这个故事请你谈谈感受?结合课文谈一谈。生: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还要学会善待他人。

生:不能以貌取人“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 生:、、、、、、师悟:我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对故事的新感悟。真正的美在于才华、气质和品质。我们都做这样的人。

六、知识扩展。课外延伸 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

我知道、、、、、、我还知道、、、、、、(看屏幕)

七、结束语

同学们都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享受审美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

八、板书设计:

在家里 孤单

丑小鸭 美丽的天鹅

在外面 冻僵

九、教学回顾:

28丑 小 鸭

(教 学 设 计)

长春市安达小学

曹 禹 珊

下载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