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堂教学的五角结构
音乐课堂教学的五角结构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至于如何雕琢、如 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一)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要。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 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的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 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二)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是培养能力的必要。研究了课堂结构我们才发现,要缩短知识与能力的距离,要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中介,音乐课不能只教学生唱歌,还有听的能力、审美能力、审美观点、演唱技能、演奏技能要去培养。这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的结构和知识载体的使用等,组成一节课的结构 是多维的,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出层次、准确地找出知识、能力的中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音乐素质才成为可能。
(三)是整体优化的必要。从微观角度讲,把一节课看作整体,任何手段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理智地、主动地驾驭课堂,使之达到理想的优化程度,这就要研究课堂上多种结构的层叠、交织关系.哪一种结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几种结构的主次关系等。有了全面的构思,才能组织好多维的课堂 结构。只有组织好整体结构,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学生才会从知识、能力、素质、品德诸方面共同 得到提高。
二、音乐课上的结构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 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教师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 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并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 现美,构成了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含认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 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三)教法(含练习)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 练习结构,练习结构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比 例、所需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 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 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 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 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感知能力,还 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 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 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 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 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三、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 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组成不同的能力结构。
课堂授课,从感受美开始,我们在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 解作品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同样,在要求学生以某种情绪,运用技巧去表现作品美的同时,培 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专业性较强的技巧训练应放在从属地位。一味追求技巧的高难度 不是普通教育的任务。
第二篇:五角剪纸教案
五角剪纸
一、教学目标:
学习五角折剪
二、教学准备:剪刀、手工纸、胶水、美术纸或者A4纸、水彩笔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1、、我们来欣赏几幅漂亮的艺术品,你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它历史悠久,距今至少已有1500年,地域分布广泛,南方北方剪纸各具特色。
刚才欣赏的是民间高手的剪纸作品,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又简单又漂亮的我们同学们也能完成的剪纸,想看吗?(出示PPT和实物图)仔细观察,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图形都是几角折纸?
师:孩子们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五角折剪。(板书:五角折剪)
2、复习儿歌
前几课学习折剪,还记得我们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是什么?
生:剪刀和手工纸。
那么我们在学习之前一起来复习下儿歌《安全使用剪刀》。小小剪刀轻轻拿,剪纸时候才用它,小朋友们用剪刀,刀尖不冲你我他,不用时候要放下,安全使用别忘啦!
(二)、学习五角折剪(15分)
1、学折纸。
我们再回忆下学习折剪的步骤是什么呢?一折二画三剪。开始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科技书12页,开始五角折剪的第一步学习--------折。
3、学习书上的图案剪。
师:折好了,那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二画三剪。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在画好的图案上面有画了些斜线呢?请同学们参照书上的画法,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案,注意把你要剪掉的部分画上几道斜线,才好区别开,然后跟着图案剪。(师:在黑板上画3种图案)
剪好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自己剪出来的成果,也举起给老师和同学看看。请两三个同学来说说剪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剪的时候认真,仔细,不要把细小的地方剪断)
4、第一朵五角花完成后,继续完成第二朵,第三朵。你可以参照黑板上的图形和书上的图形画,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画一画、剪一剪。如果你忘记折法可以看视频,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学生自由地剪一剪。(师巡视指导,并且把剪出来的花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在适当的时候)选五个同学拿着花到前面,评评谁的最漂亮最有创意。授予金剪子称号。
(三)、自由动手练习,组合图形(20分)
1、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五角折剪,而且能自己创作剪出来漂亮的花朵,请同学们小组内分工合作,用我们的学过的对称折剪,四角折剪,和我们刚才学的五角折剪,设计出不同的事物比如花儿,小草,蝴蝶,蜻蜓,等等,然后组合贴在一张大的纸上,做成一幅完整的剪纸画,看哪个组设计得最漂亮。
师:在剪的时候老师要再次提醒同学们注意(剪的时候认真,仔细,不要把细小的地方剪断;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完成了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来展示剪纸画,并且介绍一下自己组的作品。
3、课后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一幅漂亮的剪纸图,写上名字,下节课我们开展一个剪纸画展览,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3、提醒学生 :做有始有终的孩子,收拾好桌上的纸屑,放到垃圾袋里。
下课
板书:
五角折剪
画法1
画法2
画法3
实物 1
实物2
实物3
第三篇: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有自身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包含着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和信息往来.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一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然而,人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还不从分.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结构模式,即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四短论”和苏联教育家N.A凯洛尔的“五环节”。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明了—联合—概括—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凯洛夫则把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取代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知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着一本质。也没有反映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特点。而凡是结构是一种整体的存在,对课堂结构的分析,如果不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就不可能揭示出课堂教育的基本规律,自然,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自身。事实上,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括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括如下因素:(1)主题
教学模式的主题因素指教学模式来意成立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主题因素在教学模式结构中即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主题因素而建立的。例如国外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结构包括的主题因素就是信息加工的理论,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人本注意教学思想。(2)目标
任何教育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立的。目标是教学目标结构的核心因素是通过科学探索的逻辑分析,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
(3)条件(或称手段)
条件因素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条件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又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工具、教学时间与空间等。(4)程序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的逻辑骤、个步骤完成的任务等。例如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或步骤,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结构操作程序分为情景、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阶段或步骤。(5)评价
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方法、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因而评价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所以一个教学模式一般要规定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例如美国布鲁牧的掌握教学模式结构的评价因素不同于标准化评价,它的标准是效标参照性的。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这五个因素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一般地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要包含着五个因素,至于个因素的具体内容,则教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1.心理结构
目前,在这方面已有人作了尝试。入维纳—马克思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维纳Winner(和马克思(R.W.Marx)用信息论的观点来描绘教学系统的心理结构模式.(见上图)这一模式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过程前变量、过程内变量、过程后变量),并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过程内的信息处理和互相作用。但作为教学的纵向模式则似太笼统。如稍加改造,使之成为教学的横剖模式,择优独到之处,也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2.阶段结构
人类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因而教学过程也可相应地划分为下述四个阶段,即:在计划或规划(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执行),使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新方法(第二阶段),再通过应用等方式,检查知识掌握的情况(第三阶段),并作总结,提供总结性反馈信息(第四阶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的下一个周期中加以考虑.至此,教学活动咱搞一个段落.这四个阶段就是教学的一般模式,或称教学论模式.这四个阶段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迁移阶段的任务成了,才能进入下个阶段。他们的基本顺序是稳定的。
但是,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是统一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一教师和学生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不能相互替代。因此,教学的这一般模式(规划、执行、检查、亚总结)需在教授模式和学习亚模式中展开具体化。
教学的教授亚模式就是教师的活动顺序,它包括备课、讲课、检查和小结四个基本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备课、讲课等具体由哪些要素或几个小节组成,即该如何教,则是可变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提供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和所有类型的教授统一图式。教授亚模式的顺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一般教学论模式、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及各种类型教学的具体情况(一句话就是教学系统的特点)决定的。正是在此,铁系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的艺术和技巧,也即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学习亚模式,是反映学生学习(思维)过程的。它具有预习、听课、巩固运用(自我检查)和小结等四个基本环节。这四个环节的顺序也是基本稳定的。心理学家已查明,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从动机阶段开始,经过注意选择性知觉(感觉),然后进行同化或顺应等操作理解和领悟新知识(获得阶段),再到保持、概括(迁移)、作业(反映)、反馈。至此,学习过程告一段落。这是一般的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模式。问题教学的学习模式则与有别,它一般由情况、问题、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推演、验证等五个环节组成。而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与这两者又有不同,它更重实际操作(练习)。总之,学习亚模式也是可变的,它应依据教学的一般模式、教师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特点(即教学系统的特点)等决定。在此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如果把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系统的内涵作一比较,便可发现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与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在一些方面是相似的。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给系统下了这样的定义,即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该定义强调两点:(1)系统是由相互的要素够构成的;(2)系统与环境发生关系。因此,教学模式的要素,是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便是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这说明,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发生关系。系统在动态状态下不发生结构变化,这就形成了系统的稳态和平衡特点。而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后,会在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系统中的要素,需要一定的组织规则和形式,这些组织规则和形式便是结构。而教学模式中的结构,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协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规则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情况可以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得到验证。赫尔巴特依据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理解,提出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并且给教师规定了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应采用的相应的教学方法。
这一模式后经赫尔巴特的信徒们即赫尔巴特学派发展完善,比较形成了有名的五段教学模式.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与这五段教学模式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历史悠久的班级上课制。这就是说,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单由教学方法组成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方法只是构成教学模式的要素之一。
3.横剖结构
探讨教学过程中某一时刻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模式。在教学系统中的活动实际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的接受(接收)、转换、输入、加工、储存和输出。这些信息活动在任何教学系统计教学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能发现的。因此,用信息来描绘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使可行的。
关于这一模式图,说明如下:
(1)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细接受器。师生双方所接受的信息不是和双方输出的信息完全一样的,它经过了各自的选择处理(过滤)。
(2)在教学系统的信息活动中,包含这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认为有两个亚系统或子系统:一是教师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一是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这两个子系统之间无时无刻的互相作用着。但这两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仔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平形式的,属统一主体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市交差式的,属不同主体的。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时非常活跃的。师生的行为既是反应,又是信息。
(3)教学系统的信息传递活动是通过反馈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教学系统中的反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和学生两亚系统之间的反馈联系。它由教师和学生一同来实现。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反映中获得反馈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学习;教师则通过多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确切的说是学生的回答)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教学系统中的另一种反馈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两亚系统内部的反馈联系,可称为“超短反馈”或“自我反馈”。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自己实现的。这一反馈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各自对自己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检测”。在教学过程的信息活动中,自我反馈对于调控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阶段—方法结构
可以把教学模式看作是教师根据数学亩的和教学仍无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
体表名教师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行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教学活动过程中是由如干个教学阶段构成的。每个教学阶段,都有趣具体而有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过程内部的各个教学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他们的排列顺序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各个教学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也有着内在联系的综合,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教学模式。
第四篇:浅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浅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摘要】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关键词】创设情境独立自学交流点拨探索兴趣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在此笔者谈谈在讲授新知识教学中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的体会。
一、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刊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识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和解决他们在独立自学时无法明确的问题。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境界。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初中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是动态思维、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讲授《人的发育》一节中,创设青春期的男、女同学的生理现象上有何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5、向学生提出学习和认识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知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预习的指向性,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预习时的积极思维。
二、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对照问题的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要深刻。
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学习的乐趣性。就记忆强度而言,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原因的要强得多。
2、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预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别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对于好的学生或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做好课后练习或知识归纳小结。
3、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学时的空白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本节课的板书要点,并巡回于学生之间,“有请”即赴,有问即到,送教到人,当好咨询,同时搜集探索“情报”,主动去启发引导。
三、明确问题,交流点拨,知识归纳
1、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不能任其自流,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必须适可而止。
2、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
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归纳自己知识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四、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这样有利于:
1、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热烈讲座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边提高”和“双向交流”的效果。
3、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答,教师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学生较简单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学生在参与中悟道,以参与中悟法。
4、可以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在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可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教师讲授知识时,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供依据。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中心小学
吴天军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摘要: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已在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结构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结构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结构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关于教学结构
什么是教学结构?从相关的研究得出:所谓教学结构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相对稳定又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结构。
二、我国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在我国,存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改革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
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人们片面地把小学数学教学仅仅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成“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结构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积累结构。这一种结构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初期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这种课堂教学结构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限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积极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等等。
当前,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许多地区已经进行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不少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但这种探索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结构,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三、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的推出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如讨论式教学结构、实践活动式教学结构、探究式教学结构便逐一涌出。
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意义
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几种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结构,这需要我们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的教育特点与传统去探索,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下是我分析总结的一些结构。
讨论式教学结构
这一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结构的主要结构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这一种结构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交互式教学结构
这一结构主要是在讨论教学结构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主要的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这一结构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式教学结构
这一结构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
们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指导学生去做,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
实践式教学结构的结构是:
(一)导入新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二)初学新知──让学生以相同的志趣为基础自由组成研究小组,有目的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
(三)掌握新知──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引导学生找出错误,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思维整理。
(四)巩固新知──学生记录活动过程或结论,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争论,从而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继续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结构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
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探究式教学结构的基本结构:
(一)导入新课──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二)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可,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三)验证探究──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予以巩固,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强化体验得出的新知。
(四)评价体验──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与思考题,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六、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结构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结构都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同时,我们也应辨证地看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结构也都必然有着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什么事物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了某一个方面而无意中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好结构要用好,才能发挥出好结构的好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结构,同时在一种结构中结合多种结构的有利因素。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结构、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为此,我们可在教学中创
设一些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提供通畅的桥梁。
那么,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呢?现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识冲突。
当然,也并不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一个什么情境,开门见山也不都是消极的。从实质上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融为一体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教学结构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结构,只有深入研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结构的整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