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布泊赛课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简案
右矿中学
麻玉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看视频,了解关于罗布泊的故事。发表感受,交流原因。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理解题目。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过去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章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然后再读一读。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3)、罗布泊消逝后产生什么后果?
4、文中还写到了哪些悲剧?
5、品味语言。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请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这些感情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讨论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感情的。
四、拓展延伸。
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没有)你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2、这些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停止?
五、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作业: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所经历的沧桑,请你用自己的笔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2012----5----10
第二篇:课赛教案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九石小学
尹丽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二、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说口号:(手指操,手指操,带来快乐又健脑。)
2、在新课前首先让我们来对做“手指操”————数的组成。今天,我们用手指操一起来复习“10的组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音乐伴奏)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1,(伸手1);
生:我出9。师:10可以分成生 :1和9。师:1和9;
生:组成10。
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2(伸手2);
生 :我出8。师:10可以分成 生 :2和8。师:2和8
生:组成10。„„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同学们,小明不仅爱学习,而且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鸡。)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做个好孩子?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讨论并解答)小组汇报。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了?(课件出示教材72页做一做第一题。)以抢答的方式完成。
3.教学例2: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3、现在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谁能来帮帮老师吗?(课件出示教材72页做一做第二题)。
(三)巩固练习
师:智慧森林里的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把今天的新知识都学会了,非常高兴,决定带我们去森林里参加运动会。同学们,快去看看吧!
1.师:智慧森林里真热闹,同学们,快看!游泳比赛正在激烈的进行着,你能帮它们算一算一共有几只鹅参加了游泳比赛吗?学生列式并抢答。
2.(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老师真高兴。想不想到大森林里代替小动物来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参加接力赛好吗?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最厉害。(教师发放卡片:同桌合作,一人算一人写,写完一道题马上传给下一个同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预备,开始!
3.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天也快黑了,小动物们也准备回家了,是谁还没有回家呢?(课件出示习题)哪个小朋友知道还有几只小鸽子掉队了呢?
4.天黑了,几只贪玩的小动物迷路找不到家了,他们的妈妈呀可着急了,同学们让我们赶快来帮帮他们。(课件出示,学生抢答。)
(四)、小结
同学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帮小动物们找到了家。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吗?
第三篇:赛课教案
《云的观测》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
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 生答:云
二、观察云
1、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云的图片。看后问:漂亮吗?那么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更漂亮的云,我们一起走进《云的观测>。板书:云的观测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师先教如何填充圆,用虚线图,生图)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
3、生看书自学,一起总结云的特点 板书:
三、对云的分类
看图片再一起归纳成表格。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看云时不能直视太阳)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
五、师生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
第四篇:罗布泊说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杜庄学区初级中学郭爱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远程应用六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编选的五篇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今天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作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逝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更能唤醒和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为了实达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4.教学难点
探究文本,品味语言,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学生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但由于年龄阅历原因对作者的的忧患意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景创设法
搜集大量的图片,既有仙湖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3)讨论法
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学法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总之,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的相互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充分利用远程网络资源,实现远程资源与教学的有效整合。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河北远程教育网中的一些资源作为支撑优化教学: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远教网上选取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谈感受。然后让学生根据“罗布泊”“泊”字的意思,进行猜想:哪些图片是罗布泊真实面貌的再现? 这样通过图片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造成视觉和心理冲击,为后面探究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解题,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用课件出示罗布泊情况介绍。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罗布泊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图片欣赏: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教师出示筛选出的图片。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符合这几幅图片的解说词。循环播放的图片,色彩鲜明,画面丰富引导着学生进入文本,阅读文本,真正实现了“导而弗牵”,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生硬的抛出一个问题更有效果。
(5)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这个环节,为使学生的学习不脱离文本,因此要求回答问题时先读出原文相关语句,又要求学生用自
己的话概括。既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领悟主旨: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对比了罗布泊的今昔后,出示罗布泊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根据课文说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这张很有年代感的地图,一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目睹了塔里木河历史的变迁,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之后,教师追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插入知识链接,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两张幻灯片,让学生深入认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合作探究环节设计还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本环节是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难点的突破,我采取以下步骤:
1、出示课件:胡杨的图片。如果你是胡杨,你想说些什么?
1、过渡:“仙湖”消逝了,那号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呀,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胡杨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无不是向人类发出的强烈控诉,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内心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一吐为快呢?
2、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因为个性化的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此环节能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陶冶学生情操。这样,达到了对难点的突破,实现了有效学习。
(五)拓展迁移
出示青海湖和月牙泉的图片听了胡杨的诉说,我们痛惜,我们难过。这时我及时小结课文,进一步明确主旨。可是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
P95 青海湖解说(略),点击出示:青海湖图片。
P95月牙泉解说(略),点击出示:月牙泉图片。
教师讲解:看着这些画面,听到这些数字,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月牙泉面临如此的遭遇?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七)、布置作业
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本作业设计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谴责人类的盲目行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
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2、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3、针对题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4、再读题目,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激调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由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己走,由学生自己研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第4问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基础))
第四板块、整体感悟
(这个环节既使学生了解了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又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相关资料了解得更全面、更形象,避免了传统教学下教师枯燥的介绍。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图文并茂,文字与解说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6)我们在西部正在大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配有背景音乐及自由选择相关画面,进行解说,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
第六板块:拓展延伸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请二、三两个小组用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的PPT呈现给大家,让我们用真实的画面来感受这两个悲剧。)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这样的悲剧?(第四小组展示)
2、你身边有类似的悲剧吗?
3、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态系统破坏的活生生例子,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呼吁环保。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第七板块:课外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八板块: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教学反思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和语文学科有利整合,尤其是这一类科普文,初中语文每一学年都有此类文章,可以推广采用。由多媒体进入文本,先闻其声,引人入胜,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朗读,提倡个性化阅读,根据画面及背景音乐的渲染,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
五.课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归纳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罗布泊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请学生设计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从中有所受益。如果你有所感触,就推荐给别人吧!现 在请你为学习这篇文章设计一个导入语。
二、梳理学生的导入语
学生设计的导入语一般有以下几种:
1.罗布泊消逝之前到底是怎样一个仙湖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吧!2.你想知道罗布泊在什么地方吗? 请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书中说罗布泊现在是荒漠,曾有几个人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都一去不返,现在你想不想感受一下它的神秘? 请跟我来!
4.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那么现在它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5.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令人神往;现在却是一片荒漠,令人恐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总结): 你们都很会动脑筋,我们来梳理一下,先来解决它在哪儿(照应2);然后感受一下它的神秘(照应3);再看看它以前是什么样的(照应1);接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现在(照应4);最后我们一起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照应5)。
三、进入课文,解决问题
1.师:罗布泊在哪儿? 书上有吗?谁找到了?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师:书中第2 段说罗布泊神秘,谁能说说它神秘在哪儿?讨论后明确:罗布泊,曾吞噬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
3.师: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牛马成群、绿树环绕、充满生机、生命绿洲。
4.师: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亡荒漠。
5.师:罗布泊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谁能告诉大家是怎样造成的?讨论后明确:一是20 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一切都是人造成的。
四、欣赏文章的美
美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字。
美析: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鉴赏: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所读的部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后明确:对过去仙湖的惊讶之情; 对现在荒漠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五、总结全文
师: 我们通过学习不难看出,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的生态遭到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造成的悲剧而痛惜。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警醒世人,希望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文章中还指出像这样的还很多,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讨论后明确:青海湖、月牙泉。
六、在音乐声中讲故事,播放音乐
师:有一个女孩,曾经从月牙泉边走过,那美丽的月牙泉,就像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此以后她就魂绕梦牵,想呀,念呀,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她就会想起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她就仿佛看到月牙泉……如今世界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的心里藏着无限忧郁,她想知道月牙泉是否依然,是否也换了容颜……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在音乐欣赏中,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以月牙泉为调查对象,完成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