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9-05-12 20: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民族

1、产生: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

课堂思考:民族与阶级和国家有何不同?

民族不同于阶级,阶级是以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而划分的;民族则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划分的。在阶级社会中,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组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但民族还存在。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多个民族所组成;国家不一定像民族那样有共同的语言,一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存在。而一个民族可以是属于一个国家,也可以分属于几个国家。

3、我国的民族

(1)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2)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贡献: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②开拓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 ③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

④抵抗殖民侵略、共同保卫祖国的边疆 ⑤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②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阻碍民族团结的因素:一是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妄图分裂我们的国家,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

作为中学生应该: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应该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也不应该有地主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在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同学等。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考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目标。贯彻共同繁荣原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三个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如果存在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就不会有民族团结;另外,民族团结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存在先进、落后的差距上,经济是基础,如果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民族团结就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可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工作根本任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6)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②原因: 第一、适合国情

Ⅰ、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Ⅱ、我国民族有自己的分布特点

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第二、优越性:四个“有利于”

Ⅰ、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Ⅱ、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Ⅲ、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Ⅳ、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③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实行的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的区域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 建立的目的不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享有的权力不同:广泛权力;高度自治权

联系: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区域更多的权力

(二)宗教

1、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分类: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作用: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4、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关系

(1)联系:都是有神论,不科学;有一定消极作用(2)区别:

组织不同:正式;非正式

目的不同:按神的意志办事;骗取钱财 政策不同:依法保护;制止取缔 作用不同:消极作用的大小不同

(三)我国的宗教

1、五大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变化(阶级根源基本消失,本质没有变)(1)宗教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2)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3)广大宗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内容

①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其实质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3)要求

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②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活动 ③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针对练习:

1、“我们在处理同宗教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相互尊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

A、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B、在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c、信教群众和不信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宗教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3千多个,各教都出版经典、书刊。这说明(A)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宗教组织可以向社会宣传有神论 c、国家鼓励群众的信教活动 D、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3、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5个白分点,这表明(B)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

4、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目前已铺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冻土地带,铁路修建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让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这表明(B)

A、国家投资青藏铁路的资金属于消费 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在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给自足

5、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为基础。(c)

A、血缘关系B、氏族关系c、地域D、部落联盟

6.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D)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心理素质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B)

A.少数民族高度独立的自治B.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c.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的自治D.类似联邦制式的自治

8、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D)A.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B.伊斯兰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c.东正教、佛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9、材料一:在九届全国政协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1994年中央和其它省市无偿支援x藏62项工程 材料三: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x藏投入400亿元,1997年与1991年相比x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9.6%,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32.6%。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0、材料1: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递增上万人的速度增长。在x藏,全区藏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

材料2:30多年来,中央对x藏的财政补贴已达211亿元,极大地改善了x藏的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

(1)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对x藏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

参考答案:(1)

材料一、二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必要条件;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补贴照顾政策,有利于推动那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二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模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完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难点:如何把这一原则落实到学生行动上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设问:(1)歌中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民族概况?(2)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引导出民族原则并且书写本课课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讲授新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PT显示图片:俄罗斯车臣问题的由来

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了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人的民族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面对车臣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但俄军却遭到了失败。此外,此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经济设施遭严重破坏,整个车臣地区的经济倒退、萎缩。在1999年,俄罗斯又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充分利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取得了车臣战争的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

1.车臣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车臣战争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从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上,给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师点评、归纳。(1)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各民族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教师继续问:我国在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能否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师点评并补充。然后进行练习。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分配方案规定: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占总名额的12%,保证全国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个代表,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代表名额。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事业。

材料三:中央广播电台每天用蒙古、藏、朝鲜等16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分别体现哪些方面的平等?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设问: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吸取前苏联的什么教训?为什么?

学生应该可以回答出民族团结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教师再问:我们国内有这样的困扰吗?你如何看待此事? 在学生稍作议论后教师播放拉萨一些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暴行。教师继续设问:那么我们国家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吗? 我们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补充福建、福清与西藏的对口支援情况,让学生体会闽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展示图片:青藏铁路、全国对口支援西藏项目——大棚种植,带动藏族农民增收致富 设问: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

师:什么是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结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师:在这方面,我国还做了哪些? 学生举例,师点评、归纳。课堂练习:

材料一: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13.76%。在此次全国政协当中,各族不分大小,都由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有关专家认为,“走西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济往来与人口流动,大量旅蒙商的进驻,对内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蒙汉等民族的团结,对外打开了一扇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意义深远。

材料三:5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的建设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2007年与1911年相比,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6%。

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表现了什么原则? 生思考、回答,师点评。师引导学生阅读结合课本P7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思考:为什么雪域高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回答,师点评,归纳,并补充:当然这也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等分不开的,这就是下面两个框题的内容。

过渡:处理民族关系需要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我们在这方面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P74页探究材料,思考问题并发言,师点评、归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可见,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

本课小结:结合板书设计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板书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布置作业:有一天,一家穆斯林牛肉面馆来了一位客人,他要了一碗牛肉炒面,顺便打开自己带的一个快餐盒,里面是一盘刚烧好的红烧肉,正准备美美地吃一顿,面馆老板看到后,指着墙上的宣传画上写的“伊斯兰教风俗,外带莫入,谢谢合作”告诉他不可以在这里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什么伊斯兰教,我们汉人都不信,你们太落后了。”老板很生气,坚决不让步,最后,他只好出去到别的店吃。

请同学们讨论这位顾客错在何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三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坚决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

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

三国时,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已成为民族自治地区。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

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许多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唐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2)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

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我国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它们一起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各民族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各民族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

2.我国为什么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2)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地位 含义

民族平等

指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首要原则 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

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的局面 重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

意义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反面例子

民族矛盾引发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示?

议一议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因为民族不团结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 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要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1.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票面上都印有蒙、维、藏、壮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这表明我国()

A

坚持民族平等

B 坚持民族团结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D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A

2.(2009· 福建)1996 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对口扶贫协调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闽宁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 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 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

D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D

3.2009 年1月 15 日,教育部发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 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 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④ 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B

4.(2010,宁波市模拟)2009 年7月 16 日,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负责人指出:依法打击新疆 “7·5” 暴力恐怖活动,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在我国,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 我国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④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C

5.2010 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与其他各方面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

① 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 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区域内部事务

③ 各民族都有权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 各民族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B

第四篇:5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第五讲 波动问题)

第五讲

波动问题

一、特别提示

1、从受力和运动两个方面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及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

2、灵活应用简谐运动模型——单摆、弹簧振子。

3、加深理解波是传递振动形式和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注意理解波的图象及波的形成过程。

5、注意横波中介质质点运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的区别。

6、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介质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7、据质点运动方向能正确判断出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

8、应用vf公式时应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

9、波的干涉中,应注重理解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二、典型例题

1如图5-1,在质量为M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Mm)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细线,此后A将做简谐振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A、Mg

B、(Mm)g C、(Mm)g

D、(M2m)g

剪断A、B间细绳后,A与弹簧可看成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模型,因此,在剪断瞬间A具有向上的大小为g的加速度,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大小为g的加速度(简谐运动对称性),此时对A来说完全失重,从整体法考虑,箱对地面的作用力为Mg,选A。评析

注意应用弹簧振子模型中运动的对称性,及超重、失重知识,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加简单。

2如图5-2,有一水平轨道AB,在B点处与半径R=160m的光滑弧形轨道BC相切,一质量为M=0.99kg的木块静止于B处,现有一颗质量为m10kg的子弹以v0500m/s的水平速度从左边射入木块且未穿出,如图所

2示,已知木块与该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0.5,g10m/s,试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需经多长时间停止?(cos50.996)

子弹射入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mv0/(Mm)5m/s

Rg子弹和木块在光滑弧形轨道BC上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T2

8s,2t1T/24s,子弹在水平轨道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f/(mM)5m/s,t11s,tt1t2(14)s

评析

注意子弹击中木块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冲上圆弧及返回过程中,为一变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无其它办法求解,只能利用简谐运动中的单摆模型;所以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3如图5-3,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波速v6m/s。当位于x13cm处的A质点在x轴上方的最大位移处时,位于x26cm处的质点恰好在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求这列波的频率f。

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B之间的波形如图5-3a示,由波的周期,有性x34n,由vf得f50(4n3)Hz,n0,1,2,;同理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B之间的波形如图5-3b示,有f50(4n1)Hz,n0,1,2,

评析

应注意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性及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4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是0.05m,振动周期为0.4s,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1m/s,已知它在平衡位置O向上开始振动,振动0.2s后立即停止振动,则停止振动后经过0.2s时间的波是图5-4中的()

由题意得,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直线传播,且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由此可知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向上,由于振动周期为0.4S,而振源振动0.2S后立即停止振动,所以形成的是半个波长的脉冲,波形一定在x轴上方,振源停止振动后经过0.2S,波形沿x轴正方向平移半个波长即0.2m,波形不变,故选B。

评析

此题应注意的是O点起振时方向是向上的,振动传播至任何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均应向上,0.4S振动向外传播一个波长。应用简谐横波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5振幅是2cm的一列简谐波,以12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A的平衡位置x14m,B的平衡位置x210m。已知A在最大位移处时,B正在平衡位置处向y方向运动,试求这列波的频率的值。

当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间距离最少为AB=(n34)(n0,1,2,)3434,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即有n34=6,根据

vf知:

14,fv/2(n同理,当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间距离最少为)Hz(n0,1,2,);

14)(n0,1,2,),即有n14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AB=(nfv/2(nfv/2(n1414=6,根据vf知:

34)Hz或)Hz(n0,1,2,);因此这列波的频率值为fv/2(n)Hz(n0,1,2,)

评析

应注意A、B两点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性,另应注意A点是在正向还是在负向最大位移处。

例6

如图5-5,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E点是振动加强点

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4cm D、t=0.05s时,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2cm 解

A、C两点均波峰与波谷叠加,使振动减弱,故A正确。E点为AC与BD连线的交点,它到波峰CD及波谷BC距离相等,因两列波传播速率相等,故将同一时刻在E点叠加,故E点振动减弱,B错;B、D两点均为加强点其振幅均为4cm,故此时两点的高度差8cm,C错。波的周期T=0.2s,t=0.05s=T/4,t=0时,E点处于平衡位置,经T/4周期,其位移大小为4cm,故D错。应选A。

评析

此题重点考查波的干涉中加强与减弱的条件,即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是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是减弱,应切实抓住这一点。

第五篇:2012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 第19讲 小说阅读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2012届高考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⑴情节结构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之一的“情节”,并“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C。

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想讨一本书》就是通过“讨书”“买书”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读书又强装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征的,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这个矛盾也是在“讨书→买书→碰壁”这个情节中得以展现的。要分析情节,先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想讨一本书》这篇文章就是以“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分析小说结构注意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是小说结构的重要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也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一旦把握了小说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了。

⑵人物性格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之一的“人物”,能力层级C ;并“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所以,小说的世界,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阅读中钻牛角尖。评价人物,只有从事件本身来评价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切忌带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也要避免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的泛泛而谈。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节描写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细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这“细”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其二,对它的描写必须是细致入微的。另外,细节应当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现人物性格。如《变色龙》里写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语气、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思想修养、职业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身份、内心世界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读书人的鲜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多种描写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现出来的作品还要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的那段场面描写。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语言描写,“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周围人物的肃整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的对比描写,先哭后笑、转悲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泪等综合运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⑶环境描写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之一的“环境”,能力层级C。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如《药》中对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描写,正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环境现状的反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⑷把握主题

《考纲》要求考生“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

小说的主题实际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奋人、激励人、愉悦人,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于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在心理印象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环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对特定社会环境客观认识的普遍价值,是作品的主题所在。所以,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彻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言自明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了。

⑸品味语言

《考纲》要求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D。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地说,叙述要简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品味语言要做到: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命题人在以下四个方面设置考点: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文眼”,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思想内涵丰富的语句,表现力强的一些动词和形容词。考生的体会品味要三结合:结合上下文、结合主题、结合时代背景。

⑹表达技巧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小说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

高考命题不会孤立的考查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的作用。

“技巧”指文学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⑤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⑺探究发掘

《考纲》要求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F。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进行个性化阅读,此考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探究创新能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发现作品的新意蕴。鉴赏小说戏剧可以从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审美的等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作深层次的探究。古今中外经典的小说戏剧,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也隐含着博大深沉人文精神。

解答探究题也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发挥。个性化解读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仍然强调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创作背景和创造意图,对某些问题作个性化解读。

三、命题规律

小说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分量较大,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文学作品的灵活性也更加突出。近年来小说阅读题在高考中出现过多次,如,2010年有广东卷的《面包》,山东卷的《骆驼祥子》的选段,陕西卷《保护人》,辽宁卷的《洗澡》,小说的阅读有加大分量的趋势。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针挑土》)、新课标卷(《血的故事》)、辽宁卷(《怪人》)、浙江卷(《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小说的考查有一个趋势是明显的:命题已加大了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探究能力的考查,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四、技法点拨

究竟怎样鉴赏小说,也许各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会不尽一样,但我们觉得,从小说作品的构造入手来进行鉴赏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减少盲目性,同时还可引导读者如何从迷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鉴赏。那么,小说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和语言。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小说鉴赏的问题。

(一)人物的鉴赏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总体而言,文学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现(或称直接表现)与戏剧性表现(或称间接表现)两种类型。概括性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戏剧性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要仔细分析。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这主要是根植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伎(颜之推《还冤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仍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请看老作家魏金枝对《阿Q正传》的一段情节分析:“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我看,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节画押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岂不是都尽情地表露出来,然而那只是一个最后判决的场面描写。”由此抓住场面和细节的情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了,应对我们有所启示。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即可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含意深远的特点。这三次均是写同一个人物进荣国府,但每次却是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层更深一层。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可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三)环境的鉴赏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明末文学家王夫之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一切描写景物的文字都在于写作者之情意。所以,我们鉴赏小说,就应注意从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的行动和命运以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蘅芜院的环境:“阴森透骨”,屋外长着“愈冷愈苍翠”的“奇草仙藤”,屋内“一色玩器全无”,像“雪洞一般”。这样的环境正好衬托出带着金锁而高唱“妇德法”的薛宝钗阴冷无情、装愚守拙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的揭示,不仅透露出作者对薛宝钗其人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可看出封建礼教虚伪性的一面,而这正是作品主题的内容之一。

环境描写一般是写实的,但有时也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这样也就自然地对主题起着一种暗示作用。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说环境,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与小说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因为小说是以写人为中心,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终是最为基本的任务。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这里不再细述。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小说感染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别注意创造一种特有的小说氛围,而创造小说氛围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描写的渲染、创造和加强的。鲁迅小说《药》的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在华老栓为儿子买“药”走在街上时:“„„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死气沉沉、非常压抑的感觉,使人感受不出一点生命的活动。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我们还会进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后的那种沉寂冷肃的氛围。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因为小说以写人物为中心,而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又导致特定的环境可使人物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动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反映更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环境是人物命运形成和演变的客观条件和原因,特别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强调“这一个”环境中的人,强调环境对人物及情节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在小说中的这种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势力,以及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意识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这一主体矛盾最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小二黑他们获得了胜利,这就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迷信思想、包办婚姻的看法。抓住了这一点,主题也就好理解了。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是歌颂白洋淀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当敌人的大船追赶水生嫂她们时,作者写道:“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在《阿Q正传》中,作者曾写了一系列人物的骂人,但他们的骂法却是各不一样的。赵太爷是未庄以“老一辈”、“上等人”自居的土老财,当阿Q声称自己姓赵时,他骂道:“阿Q,你这浑小子„„”骂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声中散发着这个地主的霸气、老气和土气。秀才骂阿Q则不同:“王八蛋!”“你反了„„”这个在科举的阶梯上开始爬上去了的年轻地主,俨然以官场人自命了,骂人也是一种治人者的“官样骂法”。身块大、有力气的王胡骂阿Q说:“癞皮狗,你骂谁?”“你骨头痒了么?”这显然是不把对方放在话下,自信随时都有资格去敲那“痒了”的骨头的有力者的骂法。“记着吧,妈妈的„„”“妈妈的,记着吧„„”这是自知力量上“旗鼓相当”的小D和阿Q的对骂。“这断子绝孙的阿Q!”小尼姑则这样骂。比较一下这种种不同的骂人语言,不是有助于人们对语言的鉴赏吗? 2.注意鉴赏叙述语言的概括、简洁和传神

最好的小说叙述语言,往往具有概括、简洁和传神的特点,值得我们仔细鉴赏。但一般人鉴赏小说的叙述语言,往往只求了解一个故事的梗概,而对叙述语言中的那些生动词句一掠而过,这是不对的。

3.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一个比较成熟的作家,往往有他自己的风格。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他自己观察生活的角度,并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和语言习惯来表现生活,这就形成了他们各自的风格;而语言,尤其是构成作家风格特点的要素。例如赵树理,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坚实深厚的生活基础,他善于把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和规范化的普通话熔铸在一起,正如周扬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说的,他的语言“具有大众化的优点,而没有地方语言偏狭的缺点,通俗而不流于庸俗,口头化而又艺术化。”因而我们读他的小说,总给人一种淳朴平易而又清新明快、简洁生动的审美享受,像他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应注意赏析。

4.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生动之中,这些言辞在很大程度上描绘出了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等。所以,只有把语言与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考察,才能说出它的真正好处,而那种脱离实际内容的语言分析则是毫无益处的。

与此相关的基本题型 常考题型

(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典型例题: 2011年新课标卷《血的故事》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四)环境描写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11年江西卷《晚秋》“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答案略)

(五)主题思想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六)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 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解答阅读题基本步骤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理解(4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一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的用意,明显是强调突出,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句话按扣“针挑土”,突出黑妮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也为下文写工作的细致和艰难作伏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太阳有倦容明显是拟人,表面上写天色渐晚,实际上写太阳都疲倦了,人的工作更加辛苦,也反衬了黑妮等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对亮了。②按时“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句话描写了黑妮的淳朴,“我”不好意思的一点点支持就让黑妮眼前一亮,一天的工作终于有了一点点成效,表现了黑妮的湘援事业的乐观,也暗示了“湘援游”工作如针挑土般艰难。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比针推土”,“赚钱好比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解析:(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琐碎的事情做起;(2)黑妮的“湘援游”从事的是湘西苗族文化保护的事业,但进展如针推土一样艰难;(3)针挑土来自民间俗语,正体现了湘西人世世代代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文末“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正是点明了这一主题。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等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态度变化过程。

答案:⑴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2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⑵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逐段概括层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体味文章的写作特点。“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对针挑土的态度就是文章主题之所在,因此文中相关笔墨的作用也就是文中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答:

解析: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⑥照应标题。

答案:(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2)照应标题(或渲染氛围)2.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

解析:仔细阅读小说中瓦萨卡发现小包的有关段落,找出其中描写瓦萨卡心理活动的词语,如“留意这个包”“一阵紧张”“惊恐”“慌乱”“一阵轻松”等,再进行归纳、概括,并理清变化的脉络。

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3.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需要作出“会”或“不会”的判断,并从文中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依据,找根据时要注意筛选支撑自己观点的信息。

答案:(1)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 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 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4.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解析:“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瓦萨卡是出于维护伤者利益而骂人,恰恰说明他正直,是有教养的表现。D.“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于文无据。

答案:B、D。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下载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四讲化学平衡

    第四讲.化学平衡 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

    第14讲:差倍问题(教案)

    第14讲:差倍问题(教案) 课前知识复习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240,而减数是差的5倍。差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商的和为79,商是4,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引入 解......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第六讲 作图)

    第六讲作图 一、特别提示 解答物理问题通常有解析、论述、作图和列表等基本方法。作图是最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也是考查的能力范围。在解答作图题时,要特别注意: (1)仔细审题,按......

    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9讲 西学东渐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59讲 1.(2018·沧州)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

    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40讲 经济体制改革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40讲 1.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9讲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

    第29讲 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 [考 纲]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 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华师一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十章)第1讲--两个记数原理

    课题:两个计数原理 教学内容: 两个计数原理 教学目的: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两个原理解决数学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

    7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第七讲 论述题)

    第七讲论述题 一、特别提示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要加强表达、叙述能力的训练,通过对论述题的分析和练习,克服解决物理问题时存在的:表达不清、叙述无理、论证无据等各种问题,学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