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摇篮曲》教案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 x.x | ,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对比,使歌曲洋溢浓厚的对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复习以前唱过的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
教师启发: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学生小组议论,个人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景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母亲怀抱中安睡和爱抚中成长的情景,体验母亲的无私与温暖。
3、想象为图画选择什么合适的音乐?(速度、力度、情趣: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其音乐特征是:舒缓、宁静、平稳、柔情。
4、讲述一盘土豆的故事,走进舒伯特,感悟音乐家的艺术人生,激发喜欢唱摇篮曲的兴趣与情感。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天才作曲家舒伯特。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关于《土豆与摇篮曲》的故事吧!(师讲述故事)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1、欣赏录音《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体会歌声的轻柔与舒缓。
3、视谱听录音,感受旋律特点,发现音乐的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采用体验式方法,掌握歌曲的难点乐句,唱好附点节奏和装饰音。
(1)体会摇篮“摇的感觉”,对比感受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美感效果,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2)练习强化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急于宝宝能尽快安睡的心情,让学生唱出装饰音唱得自然、流畅、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并启发学生边演、边唱、变体验。
三、精心处理歌曲,体验歌曲感情。
1、再次聆听歌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爱情感的纯洁、伟大。
2、探讨如何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歌曲情感上加以处理(学生自主发言),创造情景体验情感,对比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感受摇篮曲应有的美感效果。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是快还是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作曲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产生共鸣。)
3、尽情表现,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感受、体会、想想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亲情,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恬静、舒缓的情绪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设情境,想象意境,用多种艺术方式表现歌曲美。
1、提供纱巾、包被,想象摇摇篮的感觉,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舞姿即兴创作表现母爱的情景。
2、师生共同欣赏,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美的表现能力。
3、欣赏舞蹈《摇篮曲》,感受舞蹈的布景恬静而安详,道具的真实与亲近,舞蹈动作的舒展、柔婉及温情,进一步提高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
五、深化拓展,欣赏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感受其不同的美感效果,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2、自己选择某一种伴奏形式或演唱形式练习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比较感受其美感特征,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美感效果。
3、整理经验,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用板书写记录。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听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美。听到摇篮曲,唱起摇篮曲,让我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亲情的甜蜜,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真挚与伟大。
六、感觉母爱,释放情感。
1、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演唱和表演的《摇篮曲》,让我们感到你们与妈妈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太阳,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上的皱纹,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献给亲爱的母亲。
2、再读舒伯特。深入舒伯特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了解“歌曲之王”的其他伟大著作对生活的态度。
3、再唱《摇篮曲》,献给妈妈。
师:摇篮曲的歌,象天籁之音,久久回味。为歌颂母爱,为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用最美的歌声演唱这首《摇篮曲》。
结束本课。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受,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进行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歌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四、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说„„)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很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中有几个快快睡。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五、练习歌曲
1、分组演唱歌曲。
2、分男女生,各一段。
六、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的《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一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七、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教学反思: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的节奏方式。通过对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旋律风格。6/8拍子的节奏增加了动荡摇晃的节拍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摇篮曲︳人音版(五线谱)(1)
《摇
篮
曲》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舒伯特摇篮曲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2、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正确掌握装饰音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受母爱
1、欣赏古诗《游子吟》
学生有感情地轻声朗诵了《游子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品味母爱
1、学习四拍子
2、聆听歌曲《摇篮曲》,打四拍子,学生感受
3、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歌曲之王”,4、哼唱旋律
(1)静听、闭眼睛感受
(2)用lu轻轻哼唱
(3)认识并学习装饰音。
装饰音(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
附点音符(突出了“摇”的感觉)。
(4)再次哼唱旋律lu并结合四拍子。
5、学唱第一、二、三段。
6、摇篮曲简介——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7、欣赏摇篮曲,体会摇篮曲体裁的音乐特点。
东北民歌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8、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主题——母爱;
速度——中速稍慢;力度——弱;节奏——富有摇篮的晃动感;旋律——轻柔、甜美、舒缓
9、带着摇篮曲的特点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体会母爱、感恩母爱。
师:每一句摇篮曲都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美好的祝愿,回想过往,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现在给你一次机会对妈妈说一些感谢的话你要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回家说给自己的妈妈听。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所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投入地学习、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在这一课里,我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三篇: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课 风景如画
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宁阳临邑小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学重难点:
1.把本课的每一首歌都有感情的演唱好。2.了解认识二分音符。教材分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一段旋律: 这个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个旋律:
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
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
(重复一次)
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
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
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
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小溪流水欢乐奔流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教学时间:本课拟用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在欣赏本首歌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的记忆力。教学过程: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
有多少动物在歌唱? 有几种主奏乐器? 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小结: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荫中鸟》
教学目标:根据乐曲中听辨各种鸟叫声,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你见过哪几种鸟,听到过哪些鸟叫声?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 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5.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目标:把这首歌曲有感情的演唱好,要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1.联想导入:
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
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8.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①.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②.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四课时
一、学唱《茨黎花》
二、教学目标:
尽情的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掌握二分音符。
三、教学重难点:“茨藜花”象征什么?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6.小结: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藜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第五课时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
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①.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②.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③.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④.吹奏音阶“”。
⑤.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⑥.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⑦.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第四篇:人音版2015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跳起来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 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六、欣赏第二乐段。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 的对比?
七、欣赏第二部分
1、欣赏第一乐段。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
2、欣赏第二乐段。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八、音 乐家相册。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 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
2、辨别音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
2、乐曲简介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1)熟 悉 旋 律(2)判断演奏顺序?
4、节奏练习,明确旋律弱起。下面听老师拍两组节奏,大家听听有什么不同。1)XXXXXXXX 2)0XXXXXXXXX
5、体会速度变化 老师哼唱,学生听、思考。
咱们把乐曲完整的听一遍,从艺术家的表演中,你能体会出屋去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吗?
四、小结。是啊。雄壮的音乐能鼓舞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音乐没里就在于它能以超人的力量浸人心脾,使人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心灵、达到忘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小步舞曲》,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通过听赏和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天的舞会。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小步舞曲》,听完后请你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二、介绍《小步舞曲》
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乐曲是几拍子的吗?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这首曲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巴赫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小步舞曲》。(1)老师示范小步舞的舞步。(左右右 右左左 左右右 右左左 前右右 后左左 前右右 后左左)
(2)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出示歌谱)
2、师范唱,师生共跳小步舞。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学习顿音记号。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四、创造与表现。小朋友们,现在舞会已经到了高潮,请你们随着音乐热情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五、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踏着小步舞曲,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土风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土风舞》的学唱,了解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热闹的景象。
2、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 等音乐要素。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看一看,说一说,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歌曲介绍:
《土风舞》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捷克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
3、完整聆听歌曲《土风舞》,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发声练习,用笑声的状态来发哈音练习。
5、考一考,歌曲是什么调、什么拍子?其拍子特点是怎样的?你能够用不一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
6、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呢?
7、节奏型练习,拍一拍下面的节奏性: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0 | —— ——
④ ×、× | —
①+②+③、④+③ 连起来打节奏,你会吗?
8、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9、学唱简谱
10、唱一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
11、唱一唱,跟着音乐和伴奏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
12、跳一跳,同学们跟着音乐自编一段舞蹈。
第二课 少年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少年形象,能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二、寓教于乐:
1、简介歌曲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歌
3、请同学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小小少年》。
5、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1)看一看歌曲中用的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呢?用笔画出来。
(2)听一听老师范唱与歌曲范唱的区别,哪种唱法好?(3)师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6、跟琴学唱曲谱,感受歌曲的弱起节奏。
7、演唱歌曲 分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
8、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 欣赏德语版的《小小少年》。
四、完美结课:
回家把《小小少年》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目标: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升记号的唱法,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舞蹈导入
1、师:播放《新疆好》、《娃哈哈》两段歌曲,师生一起来表演学过的歌曲并引导学生回忆在这两段歌曲中所跳的一些动作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动作?
2、学生自由回答:是新疆。
二、新歌教学
1、导入歌曲。出现阿凡提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传奇式的人物阿凡提大叔。
2、感受歌曲情绪
3、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
4、复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拍子的?
5、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说说小阿凡提唱了些什么,了解歌词内容。
6、有感读词:按节奏有感受地读歌词。
7、模唱旋律:复听并模唱歌曲。
8、教师范唱
9、跟着琴声慢唱,并及时纠错解决难点。
10、完整跟琴再慢速演唱歌曲。
11、跟琴原速度演唱。
三、拓展练习,歌词创编
四、情感教育,结束教学
1、在今天的音乐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收获呀?
2、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
第三课时 《牧羊姑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欢迎同学们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一、听六段录音;
放六段音乐录音,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二、复听:
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1、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2、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3、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扩展:
歌曲欣赏: 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六、结束:
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2、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
二、简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题曲
三、解决歌曲第一部分节奏难点
现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乐又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你觉得此时的海因切快乐吗?怎么读让他变得快乐呢?
四、合唱练习
1、音程训练
快乐的少年生活阳光灿烂,快乐的少年生活歌声不断。我们也来唱唱吧。
2、完整乐句练习
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完整乐句,再进行合唱。
五、歌曲教学
1、听歌曲范唱
2、听合唱部分范唱,并进行练习巩固。
3、学唱全曲
六、课堂延伸
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多多,烦恼少少……
第三课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分音符时值。
2、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歌曲
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唱的歌曲叫作《采菱》,那采菱的“菱”是什么? 今天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江南采菱!
二:学唱
1、复听范唱
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a、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b、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生答。
2、轻唱歌谱
3、哼唱歌谱,恩
4、听琴唱谱
5、学唱唱词
认识反复记号D.S.完整演唱歌曲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2、看采菱的图片
3、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4、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四、小结
师: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江南水乡的孩子用歌声歌唱了自己的家乡,我们这儿还有比水更美的东西,你们说说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
懒蛤蟆和小青蛙 总课时教学要求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教
学
过
程 一. 引入
1、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教师简单介绍,引入歌曲。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
(1)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3)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学唱歌曲
唱准2-6 1-6 4-2等音程。
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
4、表演唱
5、上台表演,相互评论。
三、小结
《洪湖水 浪打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大浪》。
2、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主题歌曲流行唱法导入,引出主题。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首,大家听看看觉得这首流行歌跟你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有什么不一样呢?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来,一起来听看看,歌曲是什么呢?
(二)走进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唱《洪湖水,浪打浪》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几张照片。
1、看完照片,那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
2、了解抒情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3、洪湖水,浪打浪(1)是歌剧第三场中韩英与女赤卫队员秋菊的二重唱。(2)以抒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
4、歌曲赏析 全曲为三段式结构:
5、感受这首抒情歌曲,边听音乐边找出歌谱中几处音乐符号。(倚音、三连音、波音,知道这三个符号的准确唱法)
6、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独唱部分。
(1)讲解歌曲的节拍、调性、速度。
(2)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用“乌”来跟着老师的琴练习。
(3)学唱简谱第一段独唱部分。
(4)用“乌”来代替歌词,大家一起唱一下。
(5)把歌词带进去试一下。
(三)装饰音的学习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几个音乐符号的唱法,那大家来看看装饰音是什么,它的作用呢?
2大家一起来分别演唱下面两个乐句,体会装饰音在演唱中的作用。
四、小结
请同学们下课回去了解一下西洋歌剧的发展,下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歌剧,走进西洋歌剧的魅力。
第四课
童年的音乐
教学目标、1、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红蜻蜓》,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2、从《白桦林好地方》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
一、组织教学
1.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
2、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3.学唱曲调、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5.创作歌词。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
二、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 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2、播放范唱
3.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学唱歌曲:
5.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6.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唱师生问好歌
四、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五、小结: 师弹琴
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2学生边唱边表演
二、复习表演唱《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三、聆听《彼得与狼》
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
四、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
五、曲调接龙练习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六、小结: 师弹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森林狂想曲》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叫声等,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时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一、组织教学
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
二、聆听《森林的歌声》 1.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聆听乐曲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复听《森林的歌声》。
4.提出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7.歌曲范唱
四、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
2. 学唱歌曲:(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3.表演歌曲。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艺术的相同性
第四课时 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2、划分乐句。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3、声音对比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
六、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第四课时
一、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
(2)歌曲的表现力。
?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六课 摇篮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二、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三、新课学习(展示歌曲)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
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学唱歌谱与歌词
四、创作与表演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五、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六、课堂小结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
第二课时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演唱《摇篮曲》,让学生领略摇篮曲的意境、体验母爱、父爱,懂得感恩。
2、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感知其音乐要素。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猜一猜他们是谁?
三、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美丽的村庄的》两首歌曲。请学生选择。
四、欣赏导入、品味亲情(揭示课题)
1、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外国的音乐作品。
2、(播放)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五、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生平
(一)[出示] 舒伯特肖像。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1、听了这首歌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并请几位同学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歌曲表现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学唱歌曲——[出示歌谱](1)、要求学生用韵母u轻声哼唱。(2)、重点解决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及倚音的唱法。
4、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2)、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歌曲。(3)、提示演唱方法与板书:。
六、口琴学吹《摇篮曲》
1、教师示范演奏。
2、学生视奏练习。
七、复习口琴合奏曲《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
第三课时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2、再次聆听 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3、学唱歌曲 重复学唱一两遍。
四、练习歌曲 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六、小结
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第七课 《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用甜美的声音去演唱乐曲。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2、回声和我们的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强、弱)
3、“f” 表示强,“p” 表示弱。
引申: “f f” 表示极强,“p p” 表示极弱。
二、聆听歌曲
1、初听音乐
2、复听音乐
3、乐曲中哪部分旋律是来模仿回声的效果的?
4、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注意强弱。
5、再次聆听时,学生小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随老师琴声歌唱旋律,纠错,师范唱。
2、同学们这首乐曲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二段有两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不一样?
3、师范唱。
4、跟唱全曲旋律,注意强弱的对比。
四、表演歌曲
1、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2、学生分成两组,表现回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友谊的回声》,让我们记住美妙的回声,记住深厚的友谊。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
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了解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
3、欣赏第一部分。
㈠主题1的欣赏
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
㈡主题2的欣赏
格罗菲去过大峡谷很多次,既然大峡谷这么险峻,他又为什么要去多次呢?他看到了什么呢? ㈢主题1、2结合部欣赏 ㈣完整聆听第一部
5、欣赏第二部分
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6、欣赏第三部分
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7、完整欣赏全曲。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
《山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山谷静悄悄》掌握渐强渐弱的音乐知识。
2、有感情的演唱《山谷静悄悄》。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去过大山谷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山谷里去玩玩,看看在那我们都会发现些什么?
二、学习歌曲《山谷静悄悄》
1、看:(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听:(播放歌曲第二乐段)
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
3、学:
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4、试:(出示歌曲中的结束句)
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来唱唱这“叮咚”的敲击声。
5、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敲鼓来控制其中的休止符。
6、唱:
(1)听录音范唱(2)读歌词。
(3)听琴看谱轻声跟唱。
(4)填词演唱,歌曲处理:
7、填适当的力度记号,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回声》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教学目标:
1、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 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二、新课赏析部分
1、听赏并为乐曲命名。
2、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3、深化与拓展:
《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4、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
5、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三、音乐实践部分
1、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
2、“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略)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卡农练习尾声部分
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8课 向往 《种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2)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种音乐创编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个小男孩对着太阳许下了一个愿望,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
2、初听歌曲。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一乐段
1、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些乐句
2、学生唱上面的乐句,与老师接龙唱。
3、学生和师齐唱第一乐段。
(二)学习第三乐段
1、听音乐范唱并小声的哼唱。
2、学生小声跟琴唱词。
3、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
3、学生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创编节奏
1、大家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应该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2、学生个别展示
(五)情感延伸
同学们,这个种太阳的愿望是否很美丽?为什么?
(六)创编活动
1、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愿望,谁愿意把自己的愿望和大家分享?
2、唱唱自己的愿望。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种太阳》,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愿望。我想:美好愿望的实现取决于今天大家脚踏实地的学习,让我们驾着愿望小船,扬起希望的帆,实现心中的愿望吧!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及音乐风格。
2、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带来的律动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伴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曲音乐,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海涅的诗歌。
二、授新课:
1、教师范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说出演唱歌曲时的速度(稍快)以及情绪(愉快),教师讲解6/8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2、复听,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学生感受整首歌曲难度最大的地方。生提出难点:第五、六小节长音 师解决办法:循环呼吸。
3、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认为难唱的部分,做重点教唱。解决旋律下行大跳音程以及#1的音准问题。
4、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5、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6、请个别同学表演唱,并请学生做出评价。
三、介绍门德尔松:
1、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2、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较:
四、总结,下课。
《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降记号的学习和在歌曲中的演唱。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走进音乐课堂。
一、情景导入,学科整合
记得我小时候,把我的梦想写到一张纸上把它折成纸船。(出示纸船)放在小河上放飞我的梦想,放飞我的希望。
二、引出新课 聆听音乐
1、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梦想。
2、师:猜猜看小船装了我的什么梦想?(欣赏歌曲)
三、创新思维 表现音乐
1、我的小纸船是踏什么拍子去远航的?(再欣赏歌曲)
2、听范唱,生感受四三拍子,师给予动作提示。
3、拍一拍,动一动。
四、主动参与 体验意境
五、学唱歌曲 掌握知识
1、朗读歌词
2、难点突破:
你觉得哪一个乐句的节奏最不好读准? 读一读、比一比:
3、唱一唱:用“lu”哼唱歌曲旋律,(师用钢琴伴奏)
4、试唱歌词第一段。
5、二声部学习
6、完整唱歌曲
六、即兴创编 拓展延伸
1、分组表演:歌唱组、表演组、乐器组
2、创编歌词,你能把你的梦想放到歌曲中去唱一唱吗?
3、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到你带来的纸片上,把它折成纸船,让我们一起去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七、随着音乐离开课堂。
第五篇:2016春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6课《摇篮曲》教案 人音版讲解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语:(教师轻轻地朗诵)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象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啊,星星象小灯一闪一闪,听还有什么声音?
2、播放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叫声。突然之间发出了婴儿的哭声,然后是母亲哄宝宝睡觉的声音。
3、听到刚才的声音,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4、那你知道这位妈妈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介绍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5、谈话导入
我们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你们想为妈妈做些什么?那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唱一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二、寓教于乐
1、舒伯特的介绍:(在出示介绍的同时用《摇篮曲》的伴奏进行配乐)
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 1 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2、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3、师问:这首歌曲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的特点等)
4、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跟着音乐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5、跟琴心中哼唱歌谱。
6、跟琴轻唱歌谱。
7、指导难点:
(1)附点音符采用小老师教一教。2)倚音,问“倚音应该怎样来演唱?”采用教师示范听唱法。
三、创造表现
1、完整的练习歌谱。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第一段,学生朗诵第二段。
3、聆听歌曲录音,轻声配唱歌词。
4、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5、教师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段时,做摇宝宝的动作。(作为提示)
6、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导入:刚才我们唱外国的《摇篮曲》,其实《摇篮曲》我们中国也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华民族特色。)
四、完美结课
1、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2、再次聆听中国东北《摇篮曲》,请学生轻声哼唱。教学反思:
在学歌曲《摇篮曲》时,目标要求学生能把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表达出来。我的这节课便忽视了学生了学习能力,先将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灌输给学生,然后再听赏感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