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教材适用】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角形的内角和》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编教案 9.2.1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于1800的方法吗?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 ∴∠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
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例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ABC-∠CAB=180-60-30=9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 0
0
0
0
0
第二篇:【冀教版教材适用】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平移》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编教案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难点:平移的作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
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ΔABC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解题常用的方法.
第三篇:【冀教版教材适用】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借助分组分解因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编教案 借助分组分解因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分组分解法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并说明运用了分组分解法中的什么方法.(1)a2-ab+3b-3a;(2)x2-6xy+9y2-1;(3)am-an-m2+n2;(4)2ab-a2-b2+c2.解(1)a2-ab+3b-3a =(a-ab)-(3a-3b)=a(a-b)-3(a-b)=(a-b)(a-3);(2)x2-6xy+9y2-1 2
=(x-3y)2-1 =(x-3y+1)(x-3y-1);(3)am-an-m2+n2 =(am-an)-(m2-n2)=a(m-n)-(m+n)(m-n)=(m-n)(a-m-n);(4)2ab-a2-b2+c2 =c2-(a2+b2-2ab)=c2-(a-b)2 =(c+a-b)(c-a+b).第(1)题分组后,两组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继续提取公因式.第(2)题把前三项分为一组,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与第四项运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第(3)题把前两项分为一组,提取公因式,后两项分为一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然后两组之间再提取公因式.第(4)题把第一、二、三项分为一组,提出一个“-”号,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第四项与这一组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把含有四项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先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分解,再运用提公因式或分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应用所学过的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二、新课
例1 把45m2-20ax2+20axy-5ay2分解因式.分析: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5a,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余下的因式,可以按:
一、三”分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 45m2-20ax2+20axy-5ay2=5a(9m2-4x2+4xy-y2)=5a[9m2-(4x2-4xy+y2)] =5a[(3m2)-(2x-y)2] =5a(3m+2x-y)(3m-2x+y).例2 把2(a2-3mn)+a(4m-3n)分解因式.分析:如果去掉多项式的括号,再恰当分组,就可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了.解 2(a2-3mn)+a(4m-3n)=2a2-6mn+4am-3an =(2a2-3an)+(4am-6mn)=a(2a-3n)+2m(2a-3n)=(2a-3n)(a+2m).指出:如果给出的多项式中有因式乘积,这时可先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按照分组原则,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三、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ab+b2-ac-bc;(2)a2-2ab+b2-m2-2mn-n2;(3)4a2+4a-4a2b+b+1;(4)ax2+16ay2-a-8axy;(5)a(a2-a-1)+1;(6)ab(m2+n2)+mn(a2+b2);
答案:
(1)(a+b)(a+b-c);(2)(a-b+m+m)(a-b-m-n);(3)(2a+1)(2a+1-2ab+b);(4)a(x-4y+1)(x-4y-1);(5)(a-1)2(a+1);(6)(bm+an)(am+bn).四、小结
1.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就先提出公因式,把原多项式变为这个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如果另一个因式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再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2.如果已知多项式中含有因式乘积的项与其他项之和(或差)时(如例1),先去掉括号,把多项式变形后,再重新分组.五、作业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3y-xy3;(2)a4b-ab4;(3)4x2-y2+2x-y;(4)a4+a3+a+1;
(5)x4y+2x3y2-x2y-2xy2;(6)x3-8y3-x2-2xy-4y2;(7)x2+x-(y2+y);(8)ab(x2-y2)+xy(a2-b2).2.已知x-2y=-2b=-4098,求2bx2-8bxy+8by2-8b的值.答案:
1.(1)xy(x+y)(x-y);(2)ab(a-b)(a2+ab+b2);
(3)(2x-y)(2x+y+1);(4)(a+1)2(a2-a+1);
(5)xy(x+2y)(x+1)(x-1);(6)(x2+2xy+4y2)(x-2y-1);(7)(x-y)(x+y+1);(8)(ax-by)(bx+ay).2.原式=2b(x-2y+2)(x-2y-2)当x-2y=-2,b=-4098时,原式的值=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突出“通法”的作用.对于含四项的多项式,可以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常采取“
二、二”分组或“
一、三”分组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这是运用分组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通法,是带有规律性和程序性的解题思路,学生应切实掌握.2.加强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把分组分解法与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之间结合为一体,进行纵横联系,综合运用,考察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能的状况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讨论例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三种方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以开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变通性和灵性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重要作用.3.打通相反的思维过程.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的变形,也是相反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也应当适当联系整式的乘法.安排例2,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给出的多项式出现了有因式乘积的项,但又不能提取公因式,这时就需要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重新分组,再分解因式,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善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融汇贯通习惯于正向和逆向思维.探究活动
系数为1的 型的二次三项式同学们已经会分解因式了,那么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 怎么分解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 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试着把上面两式分解因式,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第四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六、3.多边形_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多边形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亲自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这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1、课件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2、课件演示,突出三条、三个角,指出:这三个角在三角形内部,又叫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3、引导学生回忆,出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引导猜想: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并介绍猜想的依据。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刚才,大家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合理地猜想。然而,合理的猜想只是进行科学实验的第一步,猜想还需要严密地验证,那么你们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2、量一量。
(1)、启发谈话:对了,在验证时,你认为至少要研究几类三角形? 三角形的形状 每 个 内 角 的 度 数 3个内角的和 ∠1 ∠2 ∠3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生小组内3人合作,在准备好的三种三角形中各选一种,在内角上标上∠
1、∠
2、∠3,量出它们的度数,完成下表。
(3)、分类汇报交流,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而造成每个同学测量结果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测量的误差。
3、拼一拼。
(1)、师:同学们,量角确实会有误差,但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很接近180°。如果三角形的内角和真是180°的话,那么,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角?那好,我们就把手中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2)、生动手操作,同位交流拼得的结果。
(3)、让生介绍自己拼的过程,并将拼成的图形在黑板上展示。突出三个角拼后在一条直线上。
4、折一折。
(1)、师:程老师这几天也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法,这节课,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验证的方法,请看大屏幕。
(2)、课件演示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成一平角的方法。生再次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教师小结。
师:我们在量角时发现测量有误差,其实在拼角、折角时要做到一点缝隙都没有,也有难度,也就是说拼角、折角同样也有误差存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不是仅仅靠我们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就能得出,而是要经过严密的数学证明的,这要到中学里去学。不过,老师可以告诉你们,经过数学证明所得到的结论河我们今天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生齐读)
三、交流展示 点拨释疑
1、激趣导入:现在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要知道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你至少量几次?课件依次出示第一题的4个题目。(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
2、课件出示信封里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其中的道理。
3、把三角形的一个30°的角截去以后,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1)、生思考,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
(2)、引导交流,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借助剩下部分是四边形,激励学生课后去探究。
四、分层测试 激励提升
1、填空
有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有两个角分别是40°和55°,另一个角是()。
2、下图是由等腰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组成的,等腰三角形中AB=BC,填上适当的度数。
∠ACB=()∠ABD=()∠ADC=()∠ACD=()
第五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冀教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分析:
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剪刀、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1、猜角游戏:学生任意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你们想知道游戏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悬念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1.猜想。请同学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验证。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小结:“猜想—验证”是一种很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
5.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完全一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没有关系。】
6、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验证的。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7、游戏的秘密: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用180°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我觉得在课上不能停留在学生对方法的描述上,而应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
三、师生互动,拓展提高
1.猜一猜:猜角游戏”
A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B给出一个角,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
C等边三角形,求三个角的度数。
2.算一算: 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四边形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基本训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运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师生交流,体验成功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