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教学设计
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48和49页例1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指名回答。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大邵村中心学校 王卫卫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头都种、两头都不种、以及一头种一头不种等。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正阵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展台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啊? 生: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那今天就跟老师一起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学吧!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
师:老师看到一个数学,这是几个手指?(三个)三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2个)
师:那么,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5个手指,6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看,这是什么?(人民大会堂)
师:人民大会堂前有几根柱子?
师:他们有几个间隔?(11个)与间隔有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们愿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没有说明植树的方法?)
师: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说清,是两头都种;一头种,一头不种;还是两头都不种。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分这三种情况来看一下。(板书)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 4+1=5(棵)
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那两个5的意思一样吗?
师:我们看两头都不种,还有一头种,一头不种的情况。师:板演规律: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 棵数=间隔数 3: 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三)、运用知识试一试。
师: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出示题目: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师:同学们真棒。
(四)、思考问题: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举例。
(五)、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米。
2、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的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米。
(生思考,指名回答,师订正。)
3、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
4、小强家住在5楼,小强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小强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
(生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展台展示。)
六、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棵数=间隔数
3、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涿州市大邵村中心学校 王卫卫
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本班共4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有学习兴趣,对于本节知识有学习热情,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没有打好,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辅导。
本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头都种、两头都不种、以及一头种一头不种等。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正阵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三种植树情况下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展台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啊? 生: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那今天就跟老师一起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学吧!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
师:老师看到一个数学,这是几个手指?(三个)三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2个)
师:那么,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5个手指,6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看,这是什么?(人民大会堂)
师:人民大会堂前有几根柱子?
师:他们有几个间隔?(11个)与间隔有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
有研究的必要,你们愿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没有说明植树的方法?)
师: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说清,是两头都种;一头种,一头不种;还是两头都不种。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分这三种情况来看一下。(板书)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 4+1=5(棵)
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那两个5的意思一样吗?
师:我们看两头都不种,还有一头种,一头不种的情况。师:板演规律: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 棵数=间隔数 3: 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三)、运用知识闯关。
师: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闯关,有没有信心?
出示题目: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闯第二关。
出示题目: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
(四)、思考问题: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举例。
(五)、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米。
2、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的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米。
(生思考,指名回答,师订正。)
3、小强家住在5楼,小强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
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小强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
(生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展台展示。)
六、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棵数=间隔数
3、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和差问题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和差问题
【 知识要点】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解答和差问题,可以选择大数或小数作为标准数,然后进行思考。以小数为标准,从和里减去两数差,恰好是小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小数;以大数为标准,把小数加上两数差,就与大数相等了,也就是用和加上两数差,正好是大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大数。
解答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是:
(和-差)÷2=小数
和-小数=大数
(和+差)÷2=大数
和-大数=小数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她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典型例题】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解题关键: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例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解题关键: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例5.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51人挖输油管道,如果甲队抽回了3人,乙队抽回4人,这时,甲队还比乙队多2人,甲、乙两个工程队原来各有多少工人?
解题关键:从题意可知甲队是大数,乙队是小数,关键要确定和与差,题中已知两数和51人,两数差2人,但由于情节变化,甲、乙两队抽回人以后,这时两数的和实际是(51-3-4)人。
同学们,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试试看!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8.四年级有三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试题答案】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桃树的棵数:(150+20)÷2=85(棵)
梨树的棵数:150-85=65(棵)
答:有桃树85棵,梨树65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甲桶油重:(30+6×2)÷2=21(千克)
乙桶油重:30-21=9(千克)
答:甲桶油重21千克,乙桶油重9千克。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锡的重量:(500-100)÷2=200(千克)
铝的重量:500-200=300(千克)
答:锡的重量是200千克,铝的重量是300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今年的产值:(96×2+10)÷2=101(万元)
去年的产值:101-10=91(万元)
答: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乙校原有人数:[1245-(20×2+5)]÷2=600(人)
甲校原有人数:1245-600=645(人)
答: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三个物体的总重量:31×3=93(千克)
甲物体的重量:(93-1)÷2=46(千克)
丙物体的重量:(93-46-2)÷(2+1)=15(千克)
乙物体的重量:93-46-15=32(千克)答: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15千克。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甲队原有人数:(285×2+24+1980)÷2=1287(人)
乙队原有人数:1287-594=693(人)
答: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
8.四年级有三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答:甲班比丙班人数多,多2名学生。
第五篇: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2.会量、画线段。【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完成习题。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6。
1、课件出示一条弯曲的线,请学生量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2、这样弯曲的线段量长度的话方便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课件出示一条拉直的线,告诉学生: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4、学生在教室里找你所看到的线段,并说一说。
5、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
6、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二)、学习例7。
1、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一说应该怎么画?
3、学生说,教师相机课件出示画线段的方法。A、左手握住尺子,右手握笔。
B、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的地方停止。C、再在线的两端各画上一个端点。
4、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还有两个端点。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看出下面哪条线长吗?在长的线段后打“√”。
2.下面哪些是线段,在()里画 “√”。
3.填一填。
(1)线段是()的,有()个端点。
(2)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4.数一数,图中有()条线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和学习了量画线段。我们还知道了线段的特点: 1.线段是直的。2.有 2 个端点。3.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五、课后作业。从课后习题中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