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时间:2019-05-12 20: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第一篇: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是作为传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以及作为载体的教学场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国家在信息教育上的大力投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都不断要求我们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在信息技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变革

一、教学方式的现状

1、教学方式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不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少弊端日渐凸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以及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经历机会。课堂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成了“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虽然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仔细的体会下,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多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上的。比如,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是放图片、音乐或是影片给学生看,或是拿来做PPT教学,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即便是现在开始兴起的网络教学,很多时候也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变,仍旧是课堂教学模式。不过是改成了如名师主讲、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解惑等传统教学程式,表达方式改为将课本、教案、习题等复制到网上,除自由度大一些外,似乎还看不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所带来的优点。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短板,呈现出新的特点。

1、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本、黑板、粉笔、语言表达等等,教学环境单一,缺少生动性,不容易吸引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动仿真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更吸引学生。教学多媒体化可以对课本教材提供有效补充,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生动的、极为丰富的教材资源和工具书。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给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制作成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课堂教学的展开。

2、教学过程自主互助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主,讲究的是传授,所谓“传道授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组织调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传授,让一代代的学生学会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缺乏相互交流和自主探究,缺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快捷和简单,学生学习自主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如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络、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导师资源,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特色学习环境,通过收集、鉴别、筛选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交互活动,如与同学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主动去互相交流,扮演的角色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更模糊了师生界限,谁都可以在BBS上请教或提出问题,同样,谁都可以在此解答别人的问题,这就无所谓教师还是学生,所有参与者成为一个学习或讨论问题的共同体,学生学习变得更自主和主动。

3、教学沟通平等互动

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一节课上完了,老师问学生:“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有的请举手。”这个时候往往是没有人举手的。但实际上学生们是否确实没有任何疑问了呢?很显然未必。也许有的学生胆小内向,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也许有的学生一时之间还没想好要提的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要看书复习下才能提出问题。即便大家当时确实没有任何疑问,但也不能保证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不会遇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接收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他们的理解程度。学生也不善于和及时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由此可以看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居高临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师生之间的反馈沟通缺乏平等和互动。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教学平台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动的网络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反馈和沟通变得更平等和有互动性。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平台进行平等地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交流单向、被动的局限,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使人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的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使交往和沟通的方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途径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可以采用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和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通过课本、黑板、粉笔和语言表达等载体来进行呈现和传递的,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方式显得单一和呆板。很多时候,有些教学内容通过传统方式来呈现并不合适,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教材以外的一些内容也很少能通过这些传统方式让学生接受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将改变教科书统一课堂的局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来展现这些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工具和手段来展现所要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能更直观的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工具和手段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表达教学意图;同样,学生也能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来主动查找、探究学习内容。如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或BBS等多种方式研究探索学习内容,补充相关内容,拓展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实现虚拟化。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虚拟的学习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校园、虚拟学校、虚拟图书馆等。学习环境虚拟化,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虚拟学习与实在学习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校内学习的内容可以和和校外学习内容相互贯通,大大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学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更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1)教学设计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手段要比传统教学设计更丰富,同时也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创造相关教学内容,预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备课。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采用电子备课,制作相关课件或积件等等,以便更好的服务课堂、服务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备课的内容、手段比传统教学的备课要丰富很多,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革,它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己。

(2)导入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显然要比传统的导入方式更有优势,更丰富生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网络图片、电脑动画、模拟实验、互动课件、查阅网络资料等多种手段进行导入,创设情境,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快速的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网上下载我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动人场景,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模仿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从10数到1,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精神振奋,既体会到时间的变化,又很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中。

(3)讲授方式的变化

传统教学中,讲授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呆板,有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很难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接受和理解。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不是摒弃传统讲授,相反,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会让授方式变得更生动形象、更丰富多彩。比如,在传统教授过程中,结合利用视频、音频等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等进行教学,可同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把复杂变简单,抽象变直观,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得透。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加大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知识的背景,了解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差异教学的变化

我们追求因材施教或者是个性化教学,力争面向全体学生。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对学生做到比较全面的照顾。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可以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较全面的关照。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可以预设具有较大递进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

3、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之间关系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相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这交往意味着教学过程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教学意义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讲改变过去“传话”和“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走向对话和交流,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小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开放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从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和对死板的书本知识的学习中走出来,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以开阔的思路、宽阔的视野学习知识,吸纳百家思想,学会批判地吸收。这种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更体现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使其与教学课程有机整合,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黄文静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4年

2、郭淑霞,高敬惠,李玉海,刘国丽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研究《教育信息化》 2002 第12期

3、新浪博文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研究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小孟实验小学 杜兵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的教学形式;第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而教师则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第三,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第四,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为现在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第五,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一、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的变化

(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

(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激励和鼓励。

(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教学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观察得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的图画。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教育局教学资料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的距离。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为下面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中国石拱桥的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要求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师生关系的改善

四、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试论新课标下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字: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实现这一基本任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讲授法,任务驱动,小组探究,启发式,分层递进教学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但有些老师一味的钻研课本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很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信息技术是与时俱进的,要想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信息搜索》时,增加课程的内容的趣味性和时事性,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上海世博”为主题,教师播放上海世博主题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整个课堂以上海世博为主线,将教学目标穿插在一个个学生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授《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安装》时,以《硬件纸牌》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任务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恰当的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制作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着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得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式时,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正因如此,尊重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次教学正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具体方式和策略之一,它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编程教学中,由于差生理解能力差,因此我要求这部分学生只要掌握基本语句,写出一种设计方案即可;而中等生则在掌握基本方法基础上有所提高,进行一题多法的解题训练;对优生则要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提高知识的难度,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并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同时也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四、发现教学,启发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那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怎样让学生发现学习呢?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数据的统计为教学难点之一,我们可以以一份成绩为例,提出问题:如何得到第一个人的同学的总分,学生会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迅速得出结论,推出求总的第一种方法,即使用传统方式,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得到结论之后,再提出问题:若这份成绩表中数据项较多,如有100项,要将这100项进行累加,采用刚才的方法是否太繁琐?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找到工具栏中熟悉的内容“∑”求和,完成操作,此时得到求和的第二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第二种方法之后,及时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函数供我们使用,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得到第三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接受学习”,而是启发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总之,对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的探究,要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说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形式,因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所谓教无定法,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4]祝智庭,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彭国华。《分层递进教学,适应学生差异》。载《素质教育大参考》。

第五篇:小组模块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小组模块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我来自纯化镇中心小学,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其实只是几点粗浅的做法,谈不上是什么经验,更谈不上先进。如果我的发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或者是思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我们学校正在实行小组模块教学,对信息技术并没有提出那么严格的要求,但我们作为信息技术的执教者,也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改革与实践。现在我就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在座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作如下介绍,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支持。

二、“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

三、“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信息技术课中“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保障。

一、“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是老师讲学生练,这样,本来生龙活虎的孩子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太呆板了,而且新形势下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而和谐的,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们借助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机会,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小组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仅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应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但学生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2、合作性原则:“小组模块”教学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更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弊端。

3、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

三、“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②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浮躁而不塌实的特点,我们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③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演示、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④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

首先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次要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例如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如何运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时;第三,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第四,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⑤强化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是知识、操作的展示,而大量的预习、搜集资料、知识点的提出决则需要放在课前。当然这小组模块教学的开始阶段需要指导学生能够如何预习、如何讨论、如何寻找知识点。

2、“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①学生合作之前做好信息技术的定向引导

在进行小组模块教学中必须明白分几个模块,我为每节课设计了“课前预习”“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操作练习”“总结延伸”“课后作业”等几个环节。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说明这一节课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学生准备好哪些素材,并为学生制定好一个活动报告单,便于学生在对学习材料探索的过程中搜集整理有关的数据、信息。

例如:在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插入艺术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教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之后明确每一组的学习任务。

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内容,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则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②学生合作之中深入到学生学习中去,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适时、适当的给予技术指导。

在学生分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各组的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学习的进程也将不一样。为了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分组学习,教师首先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观察和适时的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

③学生合作之后,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学生通过自己相关的方法来找到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让他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觉得哪种方法更为科学、简便,再引导其进行组间的交流,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组内的合作精神,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组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又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课有其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多动手,老师尽量少讲、精讲,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困难问题的态度。

④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在交流之后基本上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这时要鼓励孩子们展示,让他们把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介绍给大家,这是小组模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本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评价,否则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没了。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信息技术课中“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保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得到测试手段无法获得的过程性信息,如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相互检查、相互要求、相互帮助,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帮助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基于以上的各种关系,我主要采用小组激励式的评价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时候会不积极,总是怕自己说错了别人会讥笑他,这就需要我们用小组加分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评价的方式上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这时可以用小组的一号和二号展示加一分,小组的三号和四号展示加两分。每个月的月末将小组的积分清零,同时对优秀的小组发放证书以鼓励这些小组,给表现不够积极的小组以警示,提醒他们下个月要努力。学生是很在乎这样的评价分数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致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及人为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还有一点遗憾和不足。首先,作为“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就应该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座位的形状是马蹄形,也就是一个英文字母U,但是由于机房条件的因素,现在的座位形状是“一”字形,这无疑形成了小组间同学的交流较困难。其次,学生进入机房的纪律观念没有在教室强,这也或多或少给上课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能解决,但需要时间去慢慢磨合,只有在不断地实现这一模式,才能有所发现再去完善这一模式,从而实现真正理论上的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以上就是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给予指导。谢谢!

下载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浅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随州市环潭镇涢水小学彭新安 摘要: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怎样在教材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教学目前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极为发达的环境下,讨论其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影响,最关键的已经不是停留在讨论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中的使用了。更加有意......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马站三中 林丽春 一、前言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介,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及传输文字、图形、影像、语音的技术。信息融入......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为了适应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现在全国各地已相继在小学阶段推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

    八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教 学 分 析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开......

    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 梅山镇船冲中心小学 赵兴琼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