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时间:2019-05-13 03: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第一篇: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

梅山镇船冲中心小学 赵兴琼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实践操作过程,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能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总结为以下九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情境,激发动机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情境,以知激情。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教师的点、评、导、引),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依据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及概括。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通过“连接点”和“分化点”的作用进行“同化”建构成新的认知结构。每个认知结构的建构就意味着一个冲突的解决,冲突的解决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学生求知欲的满足,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毅力,以达到情感的整体效应。

例如,教学“相遇应用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相遇问题。于是,就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段路程,表示两地的距离,随后在路的两端走出两个小同学。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甲、乙两同学是怎样汇合的?让我们来点按鼠标吧!屏幕上的两个同学就以不同的速度面对面的行走起来,经过4分钟,两人在同一地点相遇。通过画面的动态演示,学生理解了“相向”、“相遇”,感悟到了求路程的一般方法,即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路程。探究情境,获得成功,学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求路程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要用“速度和×时间=路程”,学生很难理解。计算机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这一难点,又能够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便在第一种解法的静态画面上,将表示1、2、3、4分钟甲、乙两人各行走路程的线段游离出来,在画面上移动,引导学生分析游离线段的联系。“哪些线段之间相互有关系,用鼠标能否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动态画面有情有境,形象兼备,人机交互,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融合到形象的生活之中,在加上教师情声并茂的设疑,行动语言的暗示、肯定、点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顿悟。

三、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愉快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的加工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小学生可塑性大,模拟性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情境中通过实验主动探索,融入情境中模仿投入,经历学习,另一方面凭借直观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从而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例如,教学“加减混合”内容时,教材出现两个例题来说明加减混合的含义及运算顺序。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教材,用小动物生动活泼的形象,创设它们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来模仿与体验,领悟计算的顺序。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海洋动物园参观,海豚们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先游来4只站在了起跑线上,后又游来了3只,没等发令枪响就有2只游走了。怎么办?有的同学说“再给一次机会”,有的说“犯规了按照现在的要求,应该退出比赛”。综合大家的意见“再给一次机会”,教师在主机上操作鼠标,点击画面,没想到这两只又犯规了,一致建议2只海豚退出比赛。两只海豚离开比赛场地,使同学们不仅领悟了计算顺序,而且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在任何时候赢得游戏的最后胜利,违反规定就会被淘汰出局。参观完海洋动物园,老师和同学们来到花果山,听小猴子搬西瓜的故事“先在瓜地里摘了4个,拿不下摔坏了一个,它又去摘了2个,小猴子弄不清它有几个瓜了?”在教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急忙到瓜地里为小猴子帮忙,亲自操作演示,利用键盘输入算式,讲明计算顺序。这样通过计算机设置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亲临事物发展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感知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可以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运用信息技术,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把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民币做成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培养创新。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至少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就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数字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八、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密度,激发热情。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的巩固练习时,要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解的话,这样所用的时间就很长,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可以把这四题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开始练习时,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俩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鸡要到小鸭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公鸡解决困难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个个都积极举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四道练习。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增加教学的容量。

九、运用信息技术,调整情绪,激发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复习整理“几何知识”时,学生到课中时感觉较疲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围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讨论,思考其他情况。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地解决了该题。

十、运用信息技术,走进生活,密切联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一课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地完成任务。新知前,以讲故事形式再配上精彩的画面,把学生很快带入学习情境,尔后出现例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教师轻轻点击键盘,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条件、问题的线段图,再配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要求苹果树的棵数,就是用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减去苹果树比总棵数少的棵数。在学生解答完此题后,教师再击键盘,把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再出示相应的线段图,学生很快理清了思路,作了解答。接着,又把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和梨树总数的2倍”,同样出现相应的线段图,让学生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比较画面上依次出现的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因为每道题后都配有醒目的线段图,学生思路十分清晰,顺利找到了三道题在计算方法的异同,较好地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和作业,使这堂课的新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兰西县长岗乡第一中学 周文会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吋,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日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体验成功的喜侻。而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首先对学生分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说,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帅适当的指点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通过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应的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重新排座位。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学生是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这样就避免了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情分。然后,我在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环境下,从数学课件分层设计、辅导分层和检测分层等三个方面探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一.数学课件分层设计

1.分层复习题:设计预习自学题目时设置中、易两类,中等题目由B类学生回答,简单的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A类学生负辅导或监督或鼓励B、C两类学生的学习。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分层:根分层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提问,依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或是可能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学习风格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异步教学,使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执教者把同一知识点设计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方案适合学学困生,在这个方案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很多的帮助提示,可以引导着学生学习:B方案适合中等生,通过电脑引导学生尝试、讨论、发现、总结;C方案适合学优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反,总结学习方法: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同学充分利用想象、图片、色彩来教学,引导学生的想象活动,鼓励学生用画图、制表等形式描绘出数学知识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的理解。3.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就是当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练习的编排上努力突出层次性,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学优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拓展题,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可成适量的巩固练习题,“学困生”可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双基教学,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更高层次习冲刺,逐步减小练习的差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学困生”。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题,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去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运用信息技术対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可以更快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4.分层总结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力争通过这种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帅、家长、信息.技术工具评价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部能学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5.布置作业: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题、思考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也鼓励B、C层学生做更高层次的题目,但要保正教学质量。二.辅导分层

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教学吋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不能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让优生当老师的“助教”协助老师辅导“学困生”。主要方法是让“学困生”和优生双向选择“助教”,数学课上,“助教”和“学困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并辅导其“学困生”的课堂练习,让“学困生”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学困生”定指标,学期结束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困生”共同受奖励。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给优生搭建了发展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也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目的之一是查缺补漏,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其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层辅导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辅导,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网络手段对学生实施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三.检测分层

1.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最终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测试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去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这样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別了,并且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最后,分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课型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2.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优生与“学困生”的配合不一定默契,需要老师指导他们进行帮助,同时明确小组分工。

3.对于思考题,有些优生不愿意做,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具有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课件、辅导、及测试等环节的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同时促使其他弱势智能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其原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即分层提高,问题解決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三篇:“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范文

“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等,从而使学生逐渐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诞生为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班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作用,其次“小班化”背景下,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班化 信息技术教学 实施途径

当前,小班化教育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发展趋势,其能够确保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并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而通过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方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信息技术教育的前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其学科名称的变化包含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与时俱进的变化,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小班化”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亟待解决。

一、基于小班化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

(一)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并进,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当前各学校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大班教学需求,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二)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目更多的是实践部分,也就是上机操作,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与帮助。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师引导功能的发挥创造必备条件,促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优秀学生创造出更多自我展示机会,使知识掌握情况差的学生实现有效提升。

(三)利于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一般只有20左右个学生,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了解每一个学生,进而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指导与帮助,从而能够使教师“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确保学生“齐头并进”。

二、小班化背景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以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指导,并实现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进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创造机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从而避免传统大班授课模式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所带来的弊端,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巧用设问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定然会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设置相应疑问,让学生展开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所忽略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疑问,将这些学生无法用现有知识解答的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带着疑问更好地学习新内容。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上机操作的反复练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指导,进而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才能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注重评价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间的互评能够使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展现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起到激励、鼓舞作用。教师在实现有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上机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如果学生自身存在不足,就提出鼓励性的话语,这样才能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基于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创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设问教学模式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进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科目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欢.邹议小班教学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3,5(06):73-74.[2]李军.“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2012,11(08):44-45.[3]杨健.规程引领下小班教学优化的教师行动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4(11):36-37.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也是新课改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57-01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信息技术能够将以往难以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静态、平面的知识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高中阶段,三角函数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了,特别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块内容时,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费劲。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的图像,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的周期变换、振幅变换、相位变换,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次,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定积分方法和极限思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很抽象的内容,在学习曲边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随着参数n的变化矩形面积的变化。最后,信息技术能够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上,普通的立体几何模型职能让学生观察表面,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让教师向学生更直观地展示立体几何的内部关系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高总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极大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在更加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高中阶段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述典型案例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抄写例题,既费时间,学生也在教师抄写例题时还容易跑神。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利用powerpoint或者几何画板展示例题,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课堂容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3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高中数学课堂实现了新概念、新数学。高中数学的思维性更强,难度也更大,需要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因为高中数学的很多公式都需要自己验证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实验走进了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来体验并验证公式定理的发现。比如在概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开展一个探究活动。

2.影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

2.1学科特点和技术的限制。数学这门学科属于逻辑科学,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个有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为追求形象、具体,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课时较少、学习内容比较多,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会较为费时。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比较复杂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会涉及到很多符号、公式,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自己输入公式比较费时。

2.2教师因素。教师是影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为明显的因素,因为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不使用信息技术则取决于教师,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理论水平等等无一不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学生因素。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两者之间既息息相关又相互制约。在信息化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化的进程。如果学生自身不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教的一点东西,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进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2.4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社会经济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想整合的现实基础,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对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又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整合的场地,所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3.促进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3.1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便于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更好地整合,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

3.2学校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和更好地学习机会。学校不仅要为教师创造学习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相整合的方法,还要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竞争的平台,比如可以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竞赛和以PPT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学教学竞赛,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让教师在和谐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3学校、社会要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去,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学校本身的支持,有稳固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以及学校双方的支持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于高中数学教学,让其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服务,让教师乐教、易教,学生乐学。

4.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相整合,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就比较大,加上其本身很强的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更别说理解和掌握了。动态、具象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学生更加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数学学科本身、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学理论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名符,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

[2]文玉婵,周莹.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03)

[3]栗亚东.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课堂教学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0

第五篇: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诗词是人类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是文学的桂冠。诗人高洪波说“诗的声音是天籁。”叶嘉莹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诗咏情言志,怡情益趣。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故乡,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10篇。优美的诗,丰富了孩子的视野,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滋润了孩子的童年,为孩子终生打下诗意的基础。

可惜,我国目前的诗词教学现状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从2009年起,我跟踪本校学生,做了如下跟踪调查。

在我校,一二年级要求必背古诗19首,学生实际背诵超过19首的有100%,达到《标准》要求的50首的有20%;三四年级必背古诗21首,达标的100%,达到《标准》要求的50首的有10%;五六年级32首,达标的90%,达到《标准》要求的60首的有2%。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是在递减的。

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诗歌教学探究。

二、破解难题

(一)“请君为我侧耳听”――吟诵诗词谈古论今

我国的诗歌,产生于周代,那时先民们在劳动中口口相传,故有《诗经》。此后千年,从《楚辞》到《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代小令,明清诗词,直到现代诗、朦胧诗和先锋诗,无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诗,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

在我们的课本选入的课本里,从《诗经》到《乐府》歌谣,无一涵盖。人教课本十二册,读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以后,我问学生,你喜爱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吗?想不到学生答,不喜欢。我问原因,学生答,读不懂。南宋的辛弃疾距离我们现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宋的时代背景,辛弃疾的情怀,今天的小学生们很难感同身受。借助多媒体,我先播放了徐健顺先生吟诵的《西江月》,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吟诵,当他们懂得用最古朴的声音来吟诵,一个披发行吟、被贬乡间的诗人形象,一个在举国上下“暖风熏得游人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寂寞英雄的形象呼之欲出。

“不读诗,无以言”,中国诗词既是诗又是歌,可吟诵,可传唱。它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血脉里,生生不息。决不能让她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根。

2015年起,我借鉴蒙学教育的特点,根据人教版的要求,从《三字经》《声律启蒙》《千字文》等古典蒙学教材中,选择部分作为学生早读的资料,让孩子从此和古典诗文为伴,让古诗词教学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书声朗朗,播下诗的种子,明天,我们将萌发诗的花朵,结出诗的果实,那是中华文明的诗意传承。

(二)“凤凰台上凤凰游”――信息化教学传承文明

大数据时代,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更无法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难题。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在40多人的大课堂,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很难落实。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困难。

诗歌是有韵的文字、无声的音乐。从《诗经》到《乐府》到《宋词》,无一不是歌唱的语言。那么如何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呢?在讲授《西江月》的时候,我先给《西江月》配乐,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吟唱,并和学生讨论由此而来的感受。课后,让学生以弹唱的形式,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公共账号里。第二天就有学生用《梁祝》给《相见欢》配乐,用吕思清的《思乡曲》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对于优秀作品,我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让学生互相打赏,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赞和赏,是同伴之间最好的评奖。

王国维先生自称“与花鸟共忧乐”。理解古诗,学习古词,我也需要学生有“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的同理心。中国现代诗歌的陨落,和我们的古诗教学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在学习了《西江月》以后,我让学生找出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诗,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介绍给同学,并上传到网络空间。当晚,就有学生发回作业。有人抄写了一首《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旁边配图,“疲惫不堪的老马,风尘仆仆的战士,无边无际的小路。”看到这里,我知道他已经懂得了这首诗的意境。甚至,他还有了自己的见解。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进行诗词的教学,学生学习诗词的形式多样了,读诗品词的热情高了,学习160首诗词,就如囊中探物。“一帘晚日看收进,杨柳春风百媚生”,信息技术让诗词教学有了新的空间。

(三)“直到城头总是花”――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里,教师是讲台上最神圣的角色,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学”在“教”之后,有“教”才有“学”。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被空前地质疑,我们教的知识真的有那么纯粹吗?我们的教,必须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手段吗?

《颠覆课堂》和《与大数据同行》这两本书都给了我们相同的答案。“未来50%的学生将选择混合性学习。”即,网络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根据教育学的建构主义的理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混合性学习,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最好的诠释。

诗词教学,也许是最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教育家顾随先生说过,“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由此可见,无法感动学生的诗不是好诗。正如叶嘉颖所说的“兴发感动”,更是我们学习古诗,所一再强调的“赋比兴”,“兴”为三字之首。

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了教师定材料,学生学习,一旦学生学不会,我们不会反思教学和教材的不足,而是把问题指向了学生本身,认为学生不用功,不努力,或者天资不聪颖。这显然有欠公平。因为这里的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自主性的学习很难产生。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们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

学习完《西江月》之后,学生可以此为词牌,自由阅读古诗词,他们还可以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探讨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现代文或者古文改写。只要理解了诗意词意形式不限。在这样宽松的课堂上,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诗词,进行改编创作。因为被诗词所打动,所以,他们要学着写诗填词。也许,他们的作品不完美,但真挚感人。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诗词教学,实现了诗词教学的“能读,能懂,能写”的多重目标。

三、总结

“日暮江山急,绿水去何长。”古诗词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字、音、画的同步,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视频,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视听,激发了孩子读诗品词写诗填词的热情,古诗词教学,有望步入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顾随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北京大学出版社.雷抒雁:《远古的回声》,昆仑出版社.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维克托【英】:《与大数据同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广州市先烈中路小学)

责任编辑萧田

下载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摘编)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 20世纪初的语文教学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塾院转向社会,成为启迪民智、点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把。积淀了一个世纪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新世纪......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困生辅导计划 化隆一中 李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总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有个别学生每一小......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激......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

    信息技术背景下《勾股定理》评课稿

    信息技术背景下《勾股定理》评课稿 吴忠二中陈光清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但是,很少有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大数据分析(定稿)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大数据分析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负责人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向课堂要效率以课堂提质量 溶溪镇中心校 龚兰兰 新课标背景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我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