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1:3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生成到实施,来自于老师的预设或来自于幼儿中产生的许多热点问题,从而老师与幼儿一起共建整个主题,老师则思考哪些可以作为主题进行组织与开展?哪些可以挖掘?等等。这就取决于老师对主题与相关内容的价值判断,老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与生活经验,从而确定主题活动的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要求。在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方法上,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都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中,数学向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非常严密,逻辑性非常强的知识建构体系,接着在二期课改的整合课程中,我们发现数学教学内容难以整合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也就有了“数学难以整合”以及“能整合就整合,能融合就融合,不能整合就分”的尴尬境地。其实,这是片面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将幼儿学数学封闭在了课堂教学的特定范围内,这与规程提出的要求是相脱离的做法,违背了规程的精神与宗旨。现在我们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既符合了规程的精神实质,又符合了孩子学习、发展与求知的需要,特别在实施主题教学的活动中,我感到老师应该抓住数学教学的时机与相之吻合的相关内容,继而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生活情景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之条理化,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使数学跨出学科的束缚,促使数学回归生活,不仅能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中幼儿从知识到知识,从概念到概念的被动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主题活动中发现数学,积极引导,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以抽象性和逻辑性为特点,这为教学尤其是系统的数学教学设置了障碍或是说限制了一定的空间。数学知识是反映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知识,因此,在幼儿从具体的物体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经验,需要很好的教学媒介—老师的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幼儿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不需要教师的教就能实现这种抽象的理解,而有些幼儿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和家长的 大力配合。这也就说明了教学是不能被轻易地取代,还存在着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内在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系。主题背景下的数学,它将数学回归于生活。我们都会发现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数学资源,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活动不会减少,而会更多。纯知识性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不尽相同,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生成的主题活动《快乐的三八节》中,我们让孩子与妈妈一起按自己手里花的多少,在马路的人行道上给奶奶或阿姨或婆婆或商店里的女士献花,还到邮局里自己购买邮票寄信,这里融入了数量的对应与对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与兑换,在去无锡春游的过程中,在汽车上,让孩子观察汽车里有几张座位每张座位坐几人?座位是双数还是单数?一辆汽车一共可坐几人?全班28个多孩子与爸爸妈妈怎么坐最合理?在汽车上开展的猜谜游戏中,还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一共有28个小朋友,有25个已猜过谜语了,还有几人没有猜过?虽然有点难,但是有爸爸妈妈们的帮助与孩子们共同的想办法,他们很快地算出了答案。在动物园里,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共有多少动物?其中鸟类有多少?水里的有多少?陆地动物有多少?看似有些简单,但是,这里有计数分类统计等数学的知识在里边,他们就在玩的过程中在爸爸妈妈的一起参与指导下,很轻松地学到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赋予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很多人认为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知识性,殊不知如果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或技能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学的再多也是无用的。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帮助幼儿更有条理地认识周围世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在主题中抓住契机,就势引导,组织数学教学

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不仅仅观察那些显现的数学如;时钟、人民币、红绿灯的计时器、手机电话汽车上面的数学知识,还要注意发现那些隐性的数学知识,如:身高、体重、年龄、距离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十分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引导他们结合所处的生活环境观察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各种数学知识,如:,住宅楼号、门牌号、车牌号、日历、商品价格等,教师需要在社会生活和幼儿生活中寻找合适的主题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可能发展与学习的平台。

如在主题《人类的朋友—动物》中,孩子们说出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我还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谁?然后让他们统计,那种动物喜欢的人最多?那种动物喜欢的人少一些?那种动物喜欢的人最少?有多少动物我们还没提到或想起它们?还有哪些动物你从未看到过或听到过?我就势引导组织教学,解决了对许多幼儿来说较难的交集分类。

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了》中,老师抓住孩子对小学生的期盼与向往,组织开展了数学教学活动以参观文具用品商店为游戏手段,让幼儿学习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数学知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起结果是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能力。

其次,教师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自己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帮助幼儿体验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为生活服务。我们主题中的一些内容需要在游戏与区域角中完成,老师应该紧紧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与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如;创设的娃娃家、电影院、医院、超市、公共汽车、菜场等游戏活动,幼儿在这些情景游戏中面临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找到自己的家,如何给娃娃买袜子,如何设计公共汽车的座位与电影院的座位?如何设计公交线路和站牌?银行需要多少储备钱款?手中的十元人民币,在超市买了饮料,剩下的钱去菜场买菜,还能买些什么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幼儿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前期活动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从数学到生活的迁移,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才能掌握和运用。所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教学的契机,就势引导,组织幼儿学习数学,让学习为游戏生活服务,也让游戏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好的平台。很好的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也让幼儿很好地积累了数学知识。

三、在主题教育中关注学科的相互渗透性,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学科教育活动和渗透性教学活动,它们之间既不可相互取代,也不能合二为一,而应该互补共存,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一味强调学科性并走向极端,则有脱离幼儿生活的危险,相反完全抛弃学科性教育活动,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寄托于生活中的零散经验,也是不明知的做法。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广泛的生活经验和提供的主题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这两者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经验准备。在有些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机会让孩子获得数学经验的机会。如:晨间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贴烧饼》,孩子们的1、2报数,再两两成双对齐重叠排列,剩下的一人怎么办?还缺或增加几人?等等,这里隐藏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如在《有趣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有关于健康教育的活动,教育幼儿爱吃蔬菜,是该领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方法调查统计哪种蔬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然后可以在次基础上和幼儿讨论,为什么某种蔬菜欢迎,某些蔬菜不受欢迎。如果不受欢迎的蔬菜很有营养,我们该怎么办?等等。在以上活动中,数学真正扮演了一个工具的角色,而幼儿则通过运用数学的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用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个领域教育活动时,不仅要有本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意识,也要学会从领域渗透的角度思考:这个活动内容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什么样的数学经验,据此,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渗透性教育活动的价值。我觉得这种渗透性的教育活动价值虽然不具有系统性,甚至带有随机性,但它化整为零,化抽象为具体,使的数学教学更生动,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融入主题的数学学习摆脱了单纯性的孤立的学科模式,摆脱了纸上谈兵的脱离幼儿生活的框框,也摆脱了以往老师讲幼儿听,教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这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幼儿学数学的难度。在主题背景下,幼儿在自然、愉快和有趣的状态下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使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本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的教科书。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新教材》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同样的物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二、《新教材》选择、设计了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三、《新教材》设计了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教材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生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这些学生很喜欢也很熟悉的情境,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了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方便。

四、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在加减法的含义的教学中就开始引进多种算法的思想,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新教材》正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本好教材。因此,我认为在教学

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学生接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这时,我不急于讲授新知识,只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同学们把各小组的学具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呢? 这次场面更加热烈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

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把全班同学的学具集中在一起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呢!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节,学生听到下课铃响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神态,发出的是不情愿的长叹,这都说明学生的创新活动没有停止。我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还在摆弄学具。试想,他们放学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创造出什么呢?我们应该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于课堂,满足于课外,伴随着终生。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断他们两个谁高、高矮。学生们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紧接着,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这一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呢?“比个儿,”一个学生大声说,“大家会比个儿吗?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了。嘿,学生们的想法还真多,有的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共同靠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还有的并排站着比„„

然后,我让比得最好的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的方法。正当比得不好的学生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却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比的,总结一下自己没有比好的原因。这样,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四、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评价

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节,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按铅笔的长短分;

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7、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把学生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时,他们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惊叹、称赞。

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当然,以上几点只是我在课改初始阶段的肤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三篇: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

梅山镇船冲中心小学 赵兴琼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实践操作过程,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能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总结为以下九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情境,激发动机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情境,以知激情。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教师的点、评、导、引),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依据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及概括。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通过“连接点”和“分化点”的作用进行“同化”建构成新的认知结构。每个认知结构的建构就意味着一个冲突的解决,冲突的解决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学生求知欲的满足,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毅力,以达到情感的整体效应。

例如,教学“相遇应用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相遇问题。于是,就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段路程,表示两地的距离,随后在路的两端走出两个小同学。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甲、乙两同学是怎样汇合的?让我们来点按鼠标吧!屏幕上的两个同学就以不同的速度面对面的行走起来,经过4分钟,两人在同一地点相遇。通过画面的动态演示,学生理解了“相向”、“相遇”,感悟到了求路程的一般方法,即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路程。探究情境,获得成功,学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求路程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要用“速度和×时间=路程”,学生很难理解。计算机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这一难点,又能够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便在第一种解法的静态画面上,将表示1、2、3、4分钟甲、乙两人各行走路程的线段游离出来,在画面上移动,引导学生分析游离线段的联系。“哪些线段之间相互有关系,用鼠标能否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动态画面有情有境,形象兼备,人机交互,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融合到形象的生活之中,在加上教师情声并茂的设疑,行动语言的暗示、肯定、点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顿悟。

三、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愉快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的加工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小学生可塑性大,模拟性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情境中通过实验主动探索,融入情境中模仿投入,经历学习,另一方面凭借直观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从而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例如,教学“加减混合”内容时,教材出现两个例题来说明加减混合的含义及运算顺序。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教材,用小动物生动活泼的形象,创设它们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来模仿与体验,领悟计算的顺序。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海洋动物园参观,海豚们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先游来4只站在了起跑线上,后又游来了3只,没等发令枪响就有2只游走了。怎么办?有的同学说“再给一次机会”,有的说“犯规了按照现在的要求,应该退出比赛”。综合大家的意见“再给一次机会”,教师在主机上操作鼠标,点击画面,没想到这两只又犯规了,一致建议2只海豚退出比赛。两只海豚离开比赛场地,使同学们不仅领悟了计算顺序,而且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在任何时候赢得游戏的最后胜利,违反规定就会被淘汰出局。参观完海洋动物园,老师和同学们来到花果山,听小猴子搬西瓜的故事“先在瓜地里摘了4个,拿不下摔坏了一个,它又去摘了2个,小猴子弄不清它有几个瓜了?”在教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急忙到瓜地里为小猴子帮忙,亲自操作演示,利用键盘输入算式,讲明计算顺序。这样通过计算机设置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亲临事物发展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感知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可以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运用信息技术,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把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民币做成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培养创新。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至少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就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数字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八、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密度,激发热情。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的巩固练习时,要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解的话,这样所用的时间就很长,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可以把这四题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开始练习时,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俩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鸡要到小鸭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公鸡解决困难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个个都积极举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四道练习。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增加教学的容量。

九、运用信息技术,调整情绪,激发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复习整理“几何知识”时,学生到课中时感觉较疲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围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讨论,思考其他情况。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地解决了该题。

十、运用信息技术,走进生活,密切联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一课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地完成任务。新知前,以讲故事形式再配上精彩的画面,把学生很快带入学习情境,尔后出现例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教师轻轻点击键盘,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条件、问题的线段图,再配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要求苹果树的棵数,就是用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减去苹果树比总棵数少的棵数。在学生解答完此题后,教师再击键盘,把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再出示相应的线段图,学生很快理清了思路,作了解答。接着,又把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和梨树总数的2倍”,同样出现相应的线段图,让学生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比较画面上依次出现的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因为每道题后都配有醒目的线段图,学生思路十分清晰,顺利找到了三道题在计算方法的异同,较好地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和作业,使这堂课的新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关于主题背景的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关于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教育经验

关 于 主 题 背 景 下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的 思 考 上海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爱明近些年来。许多幼儿园以主

区别三主题背景下的集 的集体教学活动。

题活动为课程组织与呈现方式。体教学活动的内容点不仅来源 1与幼儿的发展 需要建立联系

那么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于教材,有时还生成于幼儿的生 主题活动的要求是从幼儿

动与非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 活,它必须与教学的关键点建立 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考虑的,因此

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主要 联系.必须纳人各年龄段的教学 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时要尽量

有以下几 个方面: 纲要,才能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 考虑幼儿当前的生活需要及发

区别一 主题背景下的集 活动,而不是幼儿生活的再现。展需要。比如,中班活动“认识标

体教学活动可以偏重某一领域。因此,幼儿的生成点与教学的关 记”是“我在马路边”主题背景下 但同时必须围绕主题目标,完成 键点需要磨合。的集体教学活动,该主题要求

主题的要求,即既要体现主题要 为凸显主题背景下的集体 是:了解交通设施。有兴趣地识

求,也要考虑领域教育内容的有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设 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

序落实,两者有机结合,凸显主 计、实施教学活动时要考虑以下 义,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

几个问题。

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关系。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马 区别二主题活动由诸多 路上的标记种类繁多。选择什么 氍:。

一、寻找复合点

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因此,每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 P4-的标记进行集体教学更合适、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起点不再 动必须体现主题目标。现实的问 更能体现主题教育的价值呢?不

都是零点,而是某一区间。也因 题是,许多教师常常关注了主题 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关注范

此,教师在设计主题背景下的集 要求就忽视了学科知识技能的 围.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

体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思考幼 学习。关注了学科知识技能的学 不同。例如“拉着大人过马路”

儿共同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以习又忘了主题要求,不能兼顾。“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在

及推进度与原有经验的衔接点.我认为要将主题要求与学科知 马路边玩耍”“不要攀爬”“当心

既要考虑全体幼儿的经验,又要 识技能的学习很好地融为一体。滑倒?‘男女厕所?当心触电”

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原 就要在两者之1司形成复合点。使 “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些标记

地走”或“齐步走”。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主题背景下 与中班幼儿的生活比较相关,比适当地推进教学呢? 认识‘‘力口油站”“禁止吸烟”“单行 张的,对话是假想的,然而孩子们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价值定

线”等标.c^L-来得更贴切。选择适合 领悟到了动物再生的含义,对动 位。我们可以从课程的主题中寻 物特殊本领感到好奇,并进行了 的标记进行教学,既能引导幼儿

认识标记,理解标记的意义,又能 真实的语 言学习。找结合点。将生成的内容纳入主

同样,在 “不同的家园 ”主题 题框架体系中。如就上海的课程 使他们感受到这些标记与自己行

为的关系,并用这些标记调控自 背景下的绘画活动“鸟和树林” 来说,“奥运来了”的许多内容就

己的行为。这样就把观察感知、语 中.教师运用散文诗创设了这样 可纳入“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框架

言表述等认知要求与体验标记和 的情景:“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 中,包含在以下活动中。“我爱北

人的关系、遵守规则等主题要求 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 京天安门” 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

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 京,了解我国主要的名胜。“五星 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主题教育的

价值。单。后来.人们在这里种了好多好 红旗升起来了” 萌发爱国旗、爱 因此.只有把幼儿成长需要 多树,每 棵树上都有鸟窝, 每个鸟 祖国的情感 ,“了不起的中国人” 的内容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 窝里都有 鸟儿。树有了邻居。喜鹊 了解我国许多有名的人物和他

合,与生活建立联系,使知识技能 也有了邻居。每天天亮了,鸟儿们 们的事迹??使生成内容的教

吱吱喳喳叫几声。打个招呼一起

变为可以运用的内容,才能更好 学价值与主题要求趋于一致。其

地体现主题活动的价值。飞行;天黑了。又吱吱喳喳地一起 次。考虑知识技能的学习重点。如

2.赋予学习-I t教育经验

向排序及以“秋”作为起点进行正

动物自我保护的内容,导致集体 已经获得某种经验时,教师在设

教学活动成为班内个别“学科带 计集体教学活动时就要更多地 向、反向排序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如何运用这种经验。教师要 幼儿经常会出现问题.这说明孩 头人”展示的舞台.而大部分幼 子们对四季轮换的顺序还没有真

儿则感觉茫然。无所事事,效率: 借助情景不断地改变条件,促使 幼儿转换角度来有选择地提取、正理解。教学就是要暴露问题,只 很低。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认为 有当幼儿出现各种问题时。教师 才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有步 骤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又如,幼儿已习惯听谜面说 出谜底的方式。那么教学中就可 改变条p,-。尝试让幼儿记住谜底, 编出谜面;幼儿已能找出什么是

垒壹困●?? 家用电器了.那在教学中就可以 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不属于家用 电器,等等。

艮。

三、确立教学重点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动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将整 个主题内容浓缩在一个活动中, 使得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动等同于总结性的谈话活动.虽 然主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但 没有莺点,目标也不太清晰,效 果欠佳。其实,教师在主题活动 展开的各个时段都能寻找到教 学的重点。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原 有经验有哪些.集体教学活动的 提升点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其 次,教师对于如何围绕重点引导 幼儿展开活动、进行提升委心中 有数。

第一.要分析是否有可剥离 的外延

如在提出某个问题让幼儿 具。了解它们的用途,体会它们一

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又。思考时可以找准一个点让幼儿 正向思考,也可让幼儿反向思 能作为本体性的学习内容,使幼 考,或者从时间、事件发展过程 儿获得音乐表现技能,学习用各

种动态表现刷子的特征。这样的’的不同切入点来展开。例如,孩 集体教学活动既使幼儿原有的 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对“四 经验成为新知识技能学习的背 季轮换”已有初步感知,能说出 四季轮换的顺序。如果集体教学 景。使主题活动的内容饱满充

实。又使主题的耍求得到强化, 活动还是停留于此,那就是“炒冷 撑。灵活转换,产生整合的效益。程中时常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如 当幼儿经过低结构的活动 向排序。或以“春”为起点进行反

第五篇:主题背景下的折纸教学

主题背景下的折纸教学

刘顺海

淄川实验幼儿园 E-mail:l6sh6h6@sina.com 内容提要:

随着幼儿园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幼儿教育中的折纸教学越来越少,孩子的动手能力、注意力越来越差。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传统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折纸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数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间知觉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劳动的观念、创造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主题教育、折纸、网络化 正文

一、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折纸教学

1、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人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发明了造纸。一纸在手,自然会将其折叠,由此我们推断中国人是最早从事折纸活动的,它主要被用于一些祭礼活动中,目前也流传下来一些经典的折纸作品,比如:元宝、方鼎、宝塔、官帽、纸船等等。现在就连折纸是发源于中国的说法,我们也找不到相关的更早期的文字与出土实物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了。但是在日本,他们早就在1797年就出版有《千羽鹤折形》及《冬之窗户》等折纸专著了。这不能不怪罪于我们的先人们没有把文化传承好啊。在日本,折纸被作为小学必修课,他们有最具影响的折纸组织,有专门发行的会刊、杂志,还有折纸博物馆,有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折纸比赛,他们把现代折纸艺术家吉泽章先生称为“折纸之父”。可以说,日本人已经把折纸开始象漫画、电玩一样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发展了。我想我们再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而成为别国的国粹了。

2.相对其他的艺术门类,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教学,显得更具优势

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我校美术工作的开展也曾经艰辛,但自从2005年我们把折纸活动引进课堂后,立即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因其材料简单、经济、易收集、收效快等特点,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目前它已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3、折纸能让儿童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1)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我教授折纸,一向反对全程示范,这种以死记硬背方式进行的教学法是缺乏教育作用和意义的。学生们除了机械性地追随教师的动作外,好像并未吸收到任何知识,并未培养到任何技能。向同学们解释各种折纸符号的含义,让他们从符号及图样的指示中学习基本折叠技巧,在按图学习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去尽量运用自己独立的“判断思维”—— 一种去“分析、归纳、从而作出结论”的学习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我想是可以被运用来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的。

(2)进行跨越课程教育。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让同学们创作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的折纸景观,他们会搜集有关资料,会从研究中学习到两千年前中国与中东各国通商的情况,以及当时中亚各国的生活状况等知识;为这个折纸景观撰写解说文字时,他们增进了写作技巧;在展出期间与参观者交谈时,训练了交际能力;把作品照片发布上网时,训练了同学们的电脑技巧。显而易见,折纸已不再是一门单学科的活动了。

(3)进行合作教育。很多的复合折纸作品单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材料与工序上做好分工,环环相扣,才能把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

(4)训练儿童阅读图样的能力。初学折纸是根据图表来完成的,所以训练学生学会阅读图表,对他们学好统计学、微积分、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科都有好处。随着科技的进展,知识的传播已不单止于依赖阅读文字,也要求阅读大量的图表。他们必须要适应从小阅读图表,这样有助于孩子们将来在自然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提高。

有句格言:“人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讲的就是多动手对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折纸就是这样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重新认识折纸,享受折纸。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种事情发生了兴趣,他们往往比成人更具有执著的精神,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成功了一半。我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精选折纸内容,通过内容本身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以形象性、趣味性为标准,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可以游戏玩耍的物体作为教学内容,如小猴上房、猪八戒吃西瓜、茶壶、茶碗、飞机、风车等。经过尝试实践,孩子们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孩子们眼里,一张纸成了他们手中的宝物,他们一有时间就向我要纸,一张彩纸对幼儿来说成了最好的奖品。有的幼儿还将自己折的作品放在家里的相框内保存着。冬冬的妈妈对我说,“刘老师,冬冬在家折了那么多东西,他奶奶没有一件不满意的。”

2、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日本的铃木镇一教授认为,孩子对什么都会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兴趣保持下去,这就要看他们能否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愉悦不仅可以强化兴趣的持久性,而且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我班有一个孩子叫星星,他的注意力极不集中,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从不主动和老师交流,只喜欢一个人摆弄玩具。有一天,他主动跑到我跟前,说:“刘老师,看,我折的盒子。”“这么漂亮,是你自己折的吗?能不能再折一个给我看一看。”我给了他一张正方形的纸,还别说,他不仅会折,而且折的很整齐,我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了他。以后,他对折纸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折纸时特认真,折的也非常好。

二、如何进行折纸教学 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教育离不开内容。传统折纸大多以动物、植物、容器等类别分类,它们的折法关联性不强,难易程度不一,教起来效率很低。我按纸型和基本折法对他们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正方形为例,基本折法分为对边折、对角折、对中线折、单菱形、双菱形、双正方形、双三角形等。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将同类折法的物体归类。如双三角形,我选择了热带鱼、仓库、桃子、气球、兔子、宝塔、花篮、火箭等。再对折纸内容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我将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具体如下: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一)折纸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内容的编排上,小班,我只选择了对边折、对角折和集中一角对边折三种折纸基本形,而将难度较大的双菱形放到了大班。另外,同属于一种折纸基本形,但难度也不一样,如对中心折,东西南北、上衣、房子、灯笼的难度较小,放在了中班,而将难度较大的飞机、裤子、炮船、青蛙、向日葵放在了大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2、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我将折纸内容按折纸基本形进行分类以后,折法相近的内容放在一块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中线折,将平顶房、风车、帆船、双槽船放在一起教,他们的折法相似,学会一种,其它的也不成问题。如图:

3、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创新素质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我在教会幼儿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炮船变成了高跟鞋,有的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蝙蝠„„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小班幼儿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根据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可以采取分步骤示范的方法,让孩子和老师一起用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对角折等。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10分钟。因此,我经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老师折好,将折好的玩具给孩子玩,可增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教孩子折纸时,可采用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4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

2、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已会用简单的技能折出一些简单的纸制品。喜欢反复折叠自己学会的物体形象。这时,老师应教幼儿掌握系列的折纸名称与折法,并培养幼儿良好的折纸习惯。首先让孩子记住角、边、中心线、中心点、对角线等基本名称,同时,教幼儿以下几种基本折法:集中一角对边折、对中心折、单菱形和双三角形。在教法上,简单的用整体示范,难度较大的用分步示范法。在折的过程中,让幼儿尽量折得整齐,压得平整。

3、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创作意向,试图用纸折出与别人不同的物体。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多欣赏、多观察一些成人的作品,从而激发孩子折纸的欲望。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基础,我采用逆向论证和看图折纸的方法。逆向论证即先折好样品,让幼儿自己看看、想想,仔细观察后,再动手拆样品。拆的过程中,让孩子记住第一、二、三的步骤。拆完后,把步骤倒过来,又变成了折的顺序。这样,孩子既感兴趣,又加深了印象。另外,我还将折纸的步骤示意图画出来,通过幻灯片,让幼儿学会看一些简单的折纸步骤示意图,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有的幼儿自己买了《宠物小精灵——益智折纸绘本》一书,自己能看着书上的图折出许多小宠物,实在折不出来的才向我求援。最后折好的玩具,我和孩子共同布置环境,或者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小朋友,使孩子时时体验制作玩具的喜悦。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我觉得,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开拓视野,引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载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摘要:本文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了几点自己的教学感悟,主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

    学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学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摘要】在学业水平测试全面展开的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20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王平杰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本文所述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高科技产......

    浅论专业教学背景下的职高数学教学

    浅论专业教学背景下的职高数学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显著性区别是: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建模教学(模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建模教学 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张 鑫 数学建模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人类正在走向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重视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未来社会需要体格健壮,心智健全,情趣高雅,充满合作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