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下的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美术教学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象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学生逐渐掌握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大大加强,也给美术学科开拓多元化的思路,运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施展的天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实现多方互动。充分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它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是一切科学活动的起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美术课中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有意识的对声音、文字、图形,收集、整理、归纳,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料丰富多彩,这样,学生通过浏览生动形象的资料,不但直观了解了所教内容的含义,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备课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往往是从备课开始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备课显得更加重要,以前我们只是备教师和学生的内容,现在我们又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媒体教学的内容,随着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深入,美术教师应不断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因此,运用多媒体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美术的备课应该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为内容,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安排的教学内容,寻找较多的图片,另外配上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资料进行制作、整理。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料,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手中必须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就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见了优秀的美术作品,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到光盘市场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或网上下载等,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可以制作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课件,如PPT、Flash等,制作成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结合的形式,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高效率地进行教学。进行制作课件,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
三、运用信息影像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美术课堂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教学任务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是为了表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选择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应建立一定的关系与联系的形式,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媒体能够提供有关的画面、动画、声音、活动现场、故事情节等创设的特定情境。
在信息环境下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形象。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在美术教学中也有许多难以操作的技术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在创设的环境中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电脑软件,增强作业趣味性。
美术作业提倡多种形式,电脑绘画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但快捷方便,而且学生亦比较感兴趣。在完成《居室的色彩搭配》的作业: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我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设计。由于电脑能够提供各种色相、明度等色带,学生很容易进行色彩处理;图形文字还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随时放大,缩小,随时移动方位,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直观、兴趣浓厚。教师辅导起学生的作业也能立杆见影。
五、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合作探究教学。
学生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时总有一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巩固动手的兴趣。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把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桌面上,在班级学生都能欣赏到的情况下,老师及时选择典型作业展开评析;师生可以共同评议,相互沟通、促进。这样不但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总之,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声像同步性、动态选择性和时空可变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荆三小学 荆超
第二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下美术教学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
闵桥镇中心小学 岳银丝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小学美术课六年级的《实物标识》(苏少版)的教学,以点带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一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网上练习,重视突破具象观念和个性创作;三是通过网上互评,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整合、教学效果 引言
步入21世纪,因特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传播最快捷的途径之一。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网络的自由、快捷、信息共享等特点为艺术的交流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为网上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施展的天地。同学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相关知识的网站,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网上艺术类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实行网上美术授课为审美素质教育事业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同学们在这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和交流,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发挥创造性才能。因此,我选择了六年级的《实物标识》一课,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形成参与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一层段落,正确导入新课,唤起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课前,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小学生对一些卡通形象非常喜欢,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上课开始,我运用网络传输的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形象,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来导入新课。因为出示的图片比较精美、完整、有视觉冲击力,提问的内容又是学生熟悉、难度不大,所以形成了抢答的热烈气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了掌握新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
第二层段落,做好课件,解决重点难点,培养学习兴趣。
做好课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课件进行形象的演示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①解决了对招贴设计的定义、类型、特点的理解②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③与常规演示比所需教时少,输出信息量大,操作程序简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状态活跃,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尝试用多媒体美术教学。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电脑课件做得比较精美、完整,其中的对比图片很能说明问题,很快的解决了设计制作中的难点问题:即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整个课件比较直观,有视觉冲击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第三层段落,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兴趣。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新课标》强调了现代设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比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标识,甚至是街边随意摆放的物品,用所学的知识去分辨一下生活中的实物标识的好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些都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的知识面。二.网上浏览,重视突破具象观念。
应用网络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虽然仍存在集体授课这种基本组织形式,但小组学习特别是个体化学习已经占据相当份量。计算机媒体的交互性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别化的实现,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不仅能使学习者得到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成
为学习者获得学习资源,传授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网上丰富的实物标识资源,学生浏览相应的资源库,欣赏了解各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实物标识展示,学生一下子就被色彩绚丽、形式多样的实物标识给吸引住了,再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自己寻找答案,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进一步了解实物标识的类型、内容以及校园内的实物标识的特点,增强了课题的直观性。
三.选择适当的软件或者绘画方法表现个性创作。
由于六年级学生能熟练的操作电脑,所以学生在理解实物标识的三要素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绘画软件或者绘画方法完成各自的作品,使学生将抽象的设计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观念,突破具象观念。学生的设计作品效果很好,几乎全班每个学生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与众不同,各式各样,每个人都有着个人的构思与想法。艺术需要创造、需要个性,我想,这点也是成功的,达到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提高了教学效果。四. 通过网上互评,重视挖掘学生潜能。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泛,效率更加高。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等方面的交流。我在这节课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学生作品,在全课小结时,让每个学生的作品在网上呈现出来,学生不仅能看到每位同学的作品,还可通过自评、互评、全班评的形式,分析、反思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让学生在评议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极大的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进行《实物标识》这节课的教学,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我对日本教授藤泽典就美术学科的阐述理解得更加透彻。藤泽典明说得非常好:“美术学科的教育,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面对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人才流动将更为迅速。对于这一社会巨变所带来的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我们教师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更强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新课标》
藤泽典明革《人间形成和美术教育》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第三篇: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是作为传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以及作为载体的教学场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国家在信息教育上的大力投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都不断要求我们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在信息技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变革
一、教学方式的现状
1、教学方式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不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少弊端日渐凸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以及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经历机会。课堂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成了“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虽然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仔细的体会下,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多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上的。比如,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是放图片、音乐或是影片给学生看,或是拿来做PPT教学,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即便是现在开始兴起的网络教学,很多时候也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变,仍旧是课堂教学模式。不过是改成了如名师主讲、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解惑等传统教学程式,表达方式改为将课本、教案、习题等复制到网上,除自由度大一些外,似乎还看不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所带来的优点。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短板,呈现出新的特点。
1、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本、黑板、粉笔、语言表达等等,教学环境单一,缺少生动性,不容易吸引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动仿真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更吸引学生。教学多媒体化可以对课本教材提供有效补充,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生动的、极为丰富的教材资源和工具书。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给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制作成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课堂教学的展开。
2、教学过程自主互助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主,讲究的是传授,所谓“传道授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组织调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传授,让一代代的学生学会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缺乏相互交流和自主探究,缺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快捷和简单,学生学习自主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如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络、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导师资源,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特色学习环境,通过收集、鉴别、筛选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交互活动,如与同学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主动去互相交流,扮演的角色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更模糊了师生界限,谁都可以在BBS上请教或提出问题,同样,谁都可以在此解答别人的问题,这就无所谓教师还是学生,所有参与者成为一个学习或讨论问题的共同体,学生学习变得更自主和主动。
3、教学沟通平等互动
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一节课上完了,老师问学生:“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有的请举手。”这个时候往往是没有人举手的。但实际上学生们是否确实没有任何疑问了呢?很显然未必。也许有的学生胆小内向,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也许有的学生一时之间还没想好要提的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要看书复习下才能提出问题。即便大家当时确实没有任何疑问,但也不能保证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不会遇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接收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他们的理解程度。学生也不善于和及时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由此可以看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居高临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师生之间的反馈沟通缺乏平等和互动。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教学平台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动的网络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反馈和沟通变得更平等和有互动性。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平台进行平等地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交流单向、被动的局限,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使人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的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使交往和沟通的方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途径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可以采用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和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通过课本、黑板、粉笔和语言表达等载体来进行呈现和传递的,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方式显得单一和呆板。很多时候,有些教学内容通过传统方式来呈现并不合适,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教材以外的一些内容也很少能通过这些传统方式让学生接受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将改变教科书统一课堂的局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来展现这些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工具和手段来展现所要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能更直观的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工具和手段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表达教学意图;同样,学生也能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来主动查找、探究学习内容。如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或BBS等多种方式研究探索学习内容,补充相关内容,拓展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实现虚拟化。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虚拟的学习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校园、虚拟学校、虚拟图书馆等。学习环境虚拟化,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虚拟学习与实在学习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校内学习的内容可以和和校外学习内容相互贯通,大大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学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更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1)教学设计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手段要比传统教学设计更丰富,同时也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创造相关教学内容,预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备课。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采用电子备课,制作相关课件或积件等等,以便更好的服务课堂、服务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备课的内容、手段比传统教学的备课要丰富很多,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革,它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己。
(2)导入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显然要比传统的导入方式更有优势,更丰富生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网络图片、电脑动画、模拟实验、互动课件、查阅网络资料等多种手段进行导入,创设情境,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快速的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网上下载我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动人场景,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模仿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从10数到1,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精神振奋,既体会到时间的变化,又很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中。
(3)讲授方式的变化
传统教学中,讲授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呆板,有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很难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接受和理解。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不是摒弃传统讲授,相反,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会让授方式变得更生动形象、更丰富多彩。比如,在传统教授过程中,结合利用视频、音频等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等进行教学,可同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把复杂变简单,抽象变直观,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得透。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加大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知识的背景,了解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差异教学的变化
我们追求因材施教或者是个性化教学,力争面向全体学生。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对学生做到比较全面的照顾。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可以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较全面的关照。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可以预设具有较大递进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
3、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之间关系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相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这交往意味着教学过程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教学意义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讲改变过去“传话”和“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走向对话和交流,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小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开放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从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和对死板的书本知识的学习中走出来,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以开阔的思路、宽阔的视野学习知识,吸纳百家思想,学会批判地吸收。这种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更体现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使其与教学课程有机整合,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黄文静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4年
2、郭淑霞,高敬惠,李玉海,刘国丽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研究《教育信息化》 2002 第12期
3、新浪博文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研究
第四篇: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五篇:小组模块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小组模块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我来自纯化镇中心小学,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其实只是几点粗浅的做法,谈不上是什么经验,更谈不上先进。如果我的发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或者是思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我们学校正在实行小组模块教学,对信息技术并没有提出那么严格的要求,但我们作为信息技术的执教者,也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改革与实践。现在我就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在座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作如下介绍,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支持。
二、“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
三、“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信息技术课中“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保障。
一、“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是老师讲学生练,这样,本来生龙活虎的孩子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太呆板了,而且新形势下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而和谐的,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们借助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机会,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小组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仅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应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但学生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2、合作性原则:“小组模块”教学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更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弊端。
3、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
三、“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②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浮躁而不塌实的特点,我们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③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演示、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④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
首先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次要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例如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如何运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时;第三,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第四,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⑤强化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是知识、操作的展示,而大量的预习、搜集资料、知识点的提出决则需要放在课前。当然这小组模块教学的开始阶段需要指导学生能够如何预习、如何讨论、如何寻找知识点。
2、“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①学生合作之前做好信息技术的定向引导
在进行小组模块教学中必须明白分几个模块,我为每节课设计了“课前预习”“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操作练习”“总结延伸”“课后作业”等几个环节。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说明这一节课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学生准备好哪些素材,并为学生制定好一个活动报告单,便于学生在对学习材料探索的过程中搜集整理有关的数据、信息。
例如:在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插入艺术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教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之后明确每一组的学习任务。
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内容,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则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②学生合作之中深入到学生学习中去,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适时、适当的给予技术指导。
在学生分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各组的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学习的进程也将不一样。为了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分组学习,教师首先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观察和适时的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
③学生合作之后,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学生通过自己相关的方法来找到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让他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觉得哪种方法更为科学、简便,再引导其进行组间的交流,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组内的合作精神,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组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又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课有其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多动手,老师尽量少讲、精讲,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困难问题的态度。
④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在交流之后基本上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这时要鼓励孩子们展示,让他们把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介绍给大家,这是小组模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本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评价,否则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没了。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信息技术课中“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保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得到测试手段无法获得的过程性信息,如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相互检查、相互要求、相互帮助,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帮助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基于以上的各种关系,我主要采用小组激励式的评价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时候会不积极,总是怕自己说错了别人会讥笑他,这就需要我们用小组加分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评价的方式上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这时可以用小组的一号和二号展示加一分,小组的三号和四号展示加两分。每个月的月末将小组的积分清零,同时对优秀的小组发放证书以鼓励这些小组,给表现不够积极的小组以警示,提醒他们下个月要努力。学生是很在乎这样的评价分数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致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及人为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还有一点遗憾和不足。首先,作为“小组模块”教学模式,就应该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座位的形状是马蹄形,也就是一个英文字母U,但是由于机房条件的因素,现在的座位形状是“一”字形,这无疑形成了小组间同学的交流较困难。其次,学生进入机房的纪律观念没有在教室强,这也或多或少给上课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能解决,但需要时间去慢慢磨合,只有在不断地实现这一模式,才能有所发现再去完善这一模式,从而实现真正理论上的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以上就是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给予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