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教案《有余数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微课)
高新区尤口中小:谢根华
教学设计思路: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它是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智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概括、推理能力较差,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借助直观教具,实现由形象逻辑逻辑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利用摆小棒这个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模型,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据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操作,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光认为:“知识源于活动。”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多种感觉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因此,在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这个活动本身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并且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试列竖式计算,使数学活动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横竖式写法等知识体验深刻、理解到位,并能正确掌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参加联观会吗?
出示布置联欢会场的主题图。师:从图中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停2秒后课件出示):有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学中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尝试解决问题。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式?(停2秒)列式:23÷5= 要求可以摆几组?就是把23个,每5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师:怎样进行计算?同学们能用摆小棒的方法试试。
(1)课件展示
师:把23根小棒,每组摆5根,可以摆4组,还剩3根。剩下的3根还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3根不够摆1组。师: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的这一个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促进学生认识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使数学活动与数
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
(2)师:同学们能列竖式展示你的计算过程吗? 瞧,这就是这道计算的竖式。谁又能说说竖式中23、5、4、20、3分别表示什么?(停2秒)课件板书:23表示有23盆花,5表示每组摆5盆,4表示可以摆成4组,20表示已经摆了20盆,3表示还剩3盆,是23减去20的差。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对吗?!师指出:剩余的这个3就是这节课老师要介绍给大家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余数”。(课件板书:余数)
(3)教学横式读写法
师:怎样在横式后面写计算结果呢?先在等号后面写商4,4表示可以摆4组,4的单位名称是组,再写余数3,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3,3表示还剩3盆,所以3的单位名称是盆。
课件板书:23÷ 5=4(组)„„3(盆)
师:这个算式读作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设计意图:结合用23根小棒代替23盆花摆一摆这个活动,由直观过渡到抽象,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学生对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并能正确掌握。]
(4)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特别认真。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13 ÷3=□„„□ 师:请同学们再拿出13根小棒摆一摆。(停3秒)师:有13根小棒,每组摆3根,可以摆4组,还剩1根。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对吗?师提问:在这道竖式中,13、3、4、12、1分别表示什么?13表示有13根小棒,3表示每组摆3根,4表示可以摆成4组,12表示已经摆了12根,1表示还剩1根,是13减去12的差。同学们:你们一定跟老师想的一样对吧?
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微课教学设计
年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2、掌握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加深对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理解。
难点: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出示例题: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
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问题: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
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
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
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第三篇:有余数的除法例6
《有余数的除法例6》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游戏导入
(一)游戏:猜气球
(二)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一)发现规律,提出问题。
1.出示例1: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理解题意
师: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什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预设一:画图法
(2)预设二:列式法 16÷3=5(组)„„1(面)3.结合图形,加深认识。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解决?为什么除以3?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余数是1,为什么一定是黄色? 4.回顾整合,验证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27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你还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吗?(学生分组独自解决问题)2.反馈:
余数是2,第20面旗子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余数,这该怎么判断呢?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3.对比,建立模型。
4.小结:要判断小旗的颜色,关键看余数。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解决猜气球的问题。2.找“队长”。
四、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第四篇:有余数的除法例3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神龙小学
贺友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17÷5=3(组)„„2(人)18÷5=3(组)„„3(人)19÷5=3(组)„„4(人)20÷5=4(组)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5=3(组)„„2(人)18÷5=3(组)„„3(人)19÷5=3(组)„„4(人)20÷5=4(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 水富县第一小学:罗桂银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将教材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让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列竖式,在小棒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让学生用小棒摆五边形,通过观察、讨论,感知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算理。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学具,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简易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平时老师喜欢考你们,今天,你们想考考老师吗?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数手指(你说一个数,我就知道它在哪个手指上),你说我来猜,(游戏里蕴藏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只要你认真学习了这节课,你已有老师这么聪明)【激趣、铺垫】
2、智力风暴(我最大)
()×3<10()×4<13()×5<16()×3<22
一、创设情境:
(一)用小棒摆三角形
1、老师用9根小棒摆三个三角形。
2、请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贴名片)整除:9÷3(能剩下三根小棒吗?为什么)
2、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不同数目的小棒摆出三角形。(数出小棒总数,说出摆的过程及结果),揭示:余数
3、学生展台演示,说过程:用14根小棒摆了4个三角形,还剩2根。
4、写算式:14÷3=4(个)…….2(根)老师写算式(贴名片)
5、读算式。(14除以3得4余2)
5、让学生看着自己摆的图形说给同学听。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让学生板演,并说出各数的意义。
【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
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一来,课堂的调控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6、练习51页。(展示作业,说计算过程)
(二)摆蘑菇
1、用五根小棒摆了一朵蘑菇图。(看图说摆的过程)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验证:让学生用不同数目的小棒摆出蘑菇图,并写出算式。
3、收集信息(灯片)
【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4、观察算式中除数与余数的大小关系(讨论、交流)除数大于余数 ...... [这部分猜测——验证——概括,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是本节课教学余数和除数关系的重要策略,这些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会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即时练习(希望同学们像小树吸收水分一样把知识快速的吸收进去)小老师判断正误(灯片、手势)
(三)提高练习
1、分面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包装方法填在书上)
2、考考你:猜猜余数最大是几?
3、摘水果
4、开火车比赛
(四)课堂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手指问题揭秘(余数是几就在第几个手指)
(五)知识拓展、胜利大冲关:给老师过生日
同学们,今天是11月6日,星期几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罗老师的生日是11月21日,你能算出是星期几吗?算准的请按时参加生日晚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饶有兴趣的计算老师生日是星期几?)
结束语:同学们,在你们的努力学习下,获得了智慧钥匙,希望你们在数学王国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堂堂整整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社会的栋梁,不做社会多余的“数”。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附板书:
整除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9÷3=3(个)
11÷3=3(个)……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