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时间:2019-05-12 20: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第一篇: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各小学课堂中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该学些什么?如何让他们真正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真正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室一种非常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学习。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要求,微课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进入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它以精简、高效的特点受到教育者的追捧,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什么是微课程?

我们上网查一查,有许多关于“微课程”的网站链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网站关于“微课程”的理解和展示的微课样例,竟然相差很大!

究竟什么是“微课程”呢?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微课这种教学手段是由David M.Penrose 发明,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在5-10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就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的约束,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以任意的形式对知识的学习。

微课的产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空间,而这5-10分钟的时长,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精简又到位,学生的学习也变得轻松。

二、微课的引入,实现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强势来袭,老师们都希望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角色转变,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的引入,改变了原本以“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师教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的角色进行互换,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负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堂课的知识重难点。老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在操作过程中自主发现的,知识的展现不再是直接通过老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索、感悟,继而自己得出新的知识。

在课堂上,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在最初的15分钟左右。微课的微小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这个关键的时间点。老师应该在备课与微课录制制作时,将课堂的内容,探索发现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实现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不断的动手练习操作来掌握熟悉课堂的重难点。可在现实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比较少,课堂上不仅担负着知识的传授,还要肩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任。但学生由于学习间隔时间长,这次学习的知识,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能都忘记了,或者在课堂上这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接收大量的知识和内容,更无法理解所学的知识,甚至连识记式地把老师的演示步骤全部的在大脑里过一遍。在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时,就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或是忘记了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或是找不到所用的工具在哪里,甚者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操作。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老师在一节课中,不仅是课堂内容的传授者,更为主要的还是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在大课堂的指导帮助,老师分身乏术,无法顾及全部学生。

微课一般具有5-10分钟的时长,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阐述表达一个知识点。后劲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打开视频,按照步骤操作,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顿下来反复观看学习,琢磨参详,直到理解明白知识,并独立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课堂延伸,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是对重点难点或者某个知识的接受,是常规课堂的有益的补充。微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顺势而下,虽然时间短,也能引起很多的思考。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视频,钻研其中的难点,主动思考讨论,发现,创新不一样的方法,对更深层次地研究性学习起到帮助。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极速发展的时代,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微课程这种“五分钟学习”模式,不是简单的使用视频取代老师,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微课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把老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加有效性学习。微课是翻转课程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拓展,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只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之一。

第二篇: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对话主持:本报记者 马朝宏

■对话嘉宾:李玉平:微课程创始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

刘静波: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

李玉平:这要从我的经历谈起。2001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很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调查发现,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三小”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于是,我们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比如加入“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

“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

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刘静波:我从培训角度谈谈对微课程的认识过程。进修学校负责全区的培训,在“远程研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形式陈旧、单一,效果不理想,教师们有意见。我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一边学习微课程,一边开始尝试开发微课程,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感觉PPT技术不容易,但是后来发现,比技术更不容易的是内容的开发,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学科知识组、家校合作组等,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边讨论边实践,边研究边制作。

我们忽然意识到,表面上是在制作微课程,而事实上真正的收获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诞生时间不长,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为什么会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教研部门的热捧?它与之前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何本质区别?

李玉平: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众多专家的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头脑中,与原有的“系统”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

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人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成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成人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的新突破 《中国教师报》:“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平: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中国教师报》:我们总是强调,要想办法让教师脱离“被动”,主动参与教研和培训,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微课程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李玉平: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微课程创造“5分钟学习”模式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微”呢?比如说,强调5分钟? 刘静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微学习由“微”与“学习”两部分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李玉平: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也正因为此,一些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基于微课程的主题研讨会——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基于微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安排——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研讨活动或教师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网站学习课程——选择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多样而简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目前,微课程除PPT、视频以外,还有以下方式:微信——160字以内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也属网络视频微课程,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与当今的诸多网络课程有什么不同? 李玉平: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评价说:“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网络课程主要以录像为主,多是“画面+声音”——大家一边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录像声音。而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

刘静波: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平: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论文与故事:不论书写还是阅读,教师都更喜欢故事,但现实似乎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求教师写论文,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用对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来要求教师,是不是不太现实?

数量与质量:笔记、心得、论文、故事„„类别不少,但质量关注不够,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所以故事写了不少,但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现实需要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如何嵌入学校现有的实验项目?

李玉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改动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将微课程嵌入学校发展需要之中,帮助学校把已有的做深做强。

比如“生本教育”遇到了困难,课堂上不知如何落实“生本”,于是推荐一组关于心灵感受的微课程《好学生的苦恼》《逃跑》《我上了老师的当》„„

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的问题,这时推荐微课程《思维导图》《时间管理5招》等。

再比如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推荐《作者的策略》《思维导图》《风险》《书香自评表》等微课程。

其实,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有了浓郁的研究风气,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第三篇:微课程:如何让英语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如何让微课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内容提要:

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微课程是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课堂的目的来不断探索其设计的模式,真正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英语微课 中学生 英语学习简单有趣

新课程改革现在可谓是百花齐放了,但是我在实际的应用中总是碰到一些细节上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渐渐的,我感到力不从心了,我急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微课程的出现,让我耳目一新。微课程非强制性的灌输给了学生多元的自主选择权,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左右,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微课程换了一个角度影响了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如果说,一节课中的微课片段是一个个的珍珠的话,那么,教师其实就是将这些美丽的珍珠串起来的那根金线。这在一开始或许让教师们疲惫不堪,但是,当教师们准备了充足的素材以后,微课程教学其实是大大的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也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课堂上一节课学习的注意力,这将有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我们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来说,目前课堂上主要使用PPT在教学。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但是,总感觉大多数的学生是疲于跟进,学生记入头脑的并不多,需要回味的倒不少。往往学生们课后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巩固,去记忆。微课程则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这也适当的解放了老师的手脚。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老师们应该根据自己本学科的特点,再结合微课的特色,实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英语微课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如何利用微课让英语课堂变得简单有趣。

一、从理论认知的角度来说,微课有如下的特色:

1、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在英语的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的进行呈现,这样又精简,目的又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要想呈现好一堂微课,就必须要把握好这一堂课,而且需要做好非常充足的准备。、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微课的时间短,这就使得微课相对其他的 传统的课堂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说清楚,这对老师来说,是一门学问。要利用好这高效的十分钟内的时间,将英语课堂中要突出的重点说明白,让学生记住与懂得如何去运用,这是我们要研究以及要不断提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对自己每一句话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要有非常到位的把握。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起到最到位的引导,这个是关键。因为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语法当中,有非常多详细的规定,但是有深有浅,不能一股脑的全部都给学生,这样他们会感到很困惑,一下子接受不了。而是要循序渐进的有选择性的,有阶段性的给学生。所以在英语微课中,要有选择性有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成就高效课堂。、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反思和研究。这种“方便的、广泛的、可移动的”课堂很利于教师的观摩反思和研究,更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学习渠道。如何用自己的肢体以及语言魅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如何有效的表达语法的重点难点,如何对学习材料有个很好的导入,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我们制作微课时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通过英语微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可以非常迅速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提高。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设备要求,所以现在在使用上还不是那么普及,不过我们看得见这一天已不远了,我们应作充分的准备与实践。、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现在,便捷的网络资源更是给我们制作微课提供了方便。

二、从英语微课的内容选择来说,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则可能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我觉得应在以下方面多作注意:

1、英语微课的内容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英语微课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 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悬念性。

3、微课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网络寻找与教学相关的flash课件。例如,上七年级下册英语《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时,可去网络下载歌曲《Animals》在课堂组织学生看着PPT上的flash画面跟唱歌曲《Animals》,这首歌曲和教学内容相关,学生边用手打节奏边演唱歌曲,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忘却了烦恼和忧虑,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学习状态,情绪饱满,劲头十足,同时打造了英语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进入激昂的学习状态。

4、巧用英语微课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语言操练效果。

每节课都应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进行巩固练习,恰当的运用微课可以起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作用,发挥微课反馈及时性的优势。比如听力训练:可用PPT呈现flash课件,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预测将会听到有哪些关键词,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听两遍录音,第三遍播放录音时及时使用暂停键,组织学生跟读模仿。最后安排学生选择图片说出关键词,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点击课件呈现有关句子。微课在教授英语语法方面有很好的成效!英语语法枯燥难记,借助微视频,抓住学生注意力,能够有助于学生快速、形象的记忆!

5、英语微课表现的内容

就英语学科来说,不应该是互动性强、讨论性强的内容,而应该是适于讲述描述的内容,如介绍一类词或词汇的用法,讲述一种语法,分析一类英语作文的写法等。适合用微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基本的事实、基本的方法和针对特定的语法对象所作的巩固性训练等等。而不适合微课学习,必须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思辨性很强的内容、情感性很强 的内容、生成性很强的内容,以及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有赖于灵感激发的内容等。

总之,微课的出现,为教学观念与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如何通过微课提高中学生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当前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学中的微课本身要聚焦、精练、美观、适用;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课堂的目的来不断探索其设计的模式,真正灵活运用,驾驭自如,充分利用微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4期.2015.3.20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黄 湘

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

342200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再新鲜,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微课程的应用对于巩固学习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推行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程;应用

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而言,对简单的信息技术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接触到社会发展的新动态,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而微课程的设计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一、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背景

微课程可以更加直观的表达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在小学阶段,由于受到自身学习环境以及认知环境的影响,学生接触计算机一般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社交软件去获取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几乎到处都充斥着信息,许多不良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该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首先需要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去试着操作简单的计算机,而微课程的设计刚好顺应了该阶段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该阶段对计算机中搜索引擎以及文字输入法的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微课程,比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PPT或者Word对搜索功能进行介绍并且现场联网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直观准确的像学生展示计算机技术,而且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对微课这种简单实用的媒介也能系统的认识一般搜索界面以及文字输入的运用。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微课程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计算机一般是为了体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当前十分流行的外卖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信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课程的设计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兼顾移动互联网内容的简单介绍,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不会局限于传统的PC端,当然信息技术教学的微课设计还需要教师注重对计算机运算原理以及网络连接等计算知识的讲解,因为这些知识内容是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最基础的部分,同时教学的方式和载体主要是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因此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重点从这些方面作为突破口。

总体来看,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将微课程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对照教学,无论是教学的载体还是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都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的基础部分和关键因素,而微课程的应用方向也是将其作为重点去产生相应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金陵.构建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第五篇:让地理课变得更有趣

让地理课变得更有趣

山东省邹平县月河中学 张廷芳 刘杰 25620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挖掘教材中趣味点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善于引用素材、选准切入点和恰当地运用教法,创设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爱学了。具体做法是:

1.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讲到区域地理的学习规律,指出必须掌握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什么时候等内容,可以简化为“4W”(What、Where、Why、When);讲到南北方的气候,可以用“It is sunny in the north of China,It is rainy in the south of China.”表达夏季风登陆时我国的气候状况,用“春风不渡玉门关”表示夏季风只能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营造情感教学的氛围

心理学测定: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38%声调+55%的面部表情(包括手势)。可见,平常的言词表达,是难以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教师控制好语音、语速,特别是一些恰当的体态语言,可以让学生为之动情。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各族人民的热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在教学中有表情地朗诵李白、苏东坡的诗,欢快地演唱《爱我中华》。随着教师的手势起落,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融入到诗词和歌声中,也融入到学生的心田里。

3.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通过剪辑报刊内容、下载网上信息,及时进行“三情”(乡情、国情、世情)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当地的地理问题,如“魏棉发展棉纺工业的条件有哪些?”“邹平的地形类型及对邹平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大事件发生了,教师选择好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关注。4。运用直观教学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中常常碰到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如:太阳高度及其年变化,教师安排学生中午到操场看旗杆的影子或自己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朝向来判断方向,影子的长短来测量太阳的高度。这种做法既实用又有趣。为使学生弄懂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把学生带到沙坑,堆上五种基本的地形,再绕上白线,活生生的模型就出来了,它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5、用古诗词辅助教学 描写春天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秋天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写冬天的:“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描写春雨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写梅雨的:“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夏季阵雨的:“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描写秋雨的:“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把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描写冬雪的:“一夜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描写露的:“荆溪百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描写气候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描写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写垂直地带性的:“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写赤道地区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写河湖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描写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作用的:“明月林间照,青泉石上流。” 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描写森林美化环境的:“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描写水循环规律的:“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6、用歌曲来辅助教学 描写地形地貌的歌曲:《高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三峡情》、《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太行颂》、《黄土高坡》、《歌唱二郎山》、《高高太子山》,《山路十八弯》等。描写气象气候的:《四季歌》、《北国之春》、《春之歌》、《金风吹来的时候》、《二月里来》、《拉萨之春》等。描写河流、湖泊的:《长江之歌》、《多瑙河之波》、《塔里木河》、《黄河颂》、《尼罗河畔的歌声》、《密西西比河啊》、《梭罗河》、《太湖美》、《洪湖水浪打浪》等。描写区域地理的:《亚洲雄风》、《延安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北京颂歌》、《新疆好》、《人说山西好风光》、《无锡景》、《西沙,可爱的家》等。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等。

7、用歌谣来辅助教学

学习“香港、澳门”时可编歌谣:“九龙新界香港岛,人多车多土地少;旅游加工和外贸,服装电子及钟表;原料燃料靠进口,九七回归要记牢;澳门葡占四百年,赌博旅游收入高;毗邻广东珠海市,九九葡把主权交;香港澳门归祖国,‘一国两制’方法好。” 学习“中国的民族”时可编歌谣:“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汉族分布遍全国,集中东部和中部;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各族杂居和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学习我国主要山脉时可编歌谣:

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学习“黄河的治理”时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

学习“冰雪覆盖的地区”时可编歌谣:“南极四周,南北最近;冰雪高原,酷寒特征;最高一洲,极端寒冷;冰山体大,淡水保存;降水稀少,风速惊人;暖季景象,企鹅成群;北极地区,比较稳定;海豹憨熊,特不怕冷。”学习“科学考察的宝地”时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鱼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千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等。

8、用成语来辅助教学

描写地壳运动的:用“沧海桑田”;

描写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的:用“风雨交加”; 描写地球运动的:用“星移斗转”; 描写海陆间的循环的:用“百川归海”;等。

9、用谜语来辅导教学 地理谜语:“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太阳)“捕尽杀绝黄鼠狼”(宝鸡);“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天涯海角都游遍”(广州);“银河渡口”(天津);“蓝色之洋”(青海);“围棋比赛黑方胜”(皖);“举头望明月”(仰光);“动脑发财”(智利)等。

10、用别称来辅助教学 “樱花之国”(日本);“风车之国”(荷兰);“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钟表之国”(瑞士);“花园城市”(新加坡);“圣城”(耶路撒冷);“汽车城”(底特律);“狮城”(新加坡);“雾城”(伦敦);“音乐城”(维也纳);“酒城”(慕里黑);“表城”(伯尔尼);“水城”(威尼斯);“雨城”(乞拉朋齐);“花城”(广州);“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火洲”(吐鲁番);“冰城”(哈尔滨);“日光城”(拉萨);“草原钢城”(包头);“购物天堂”(香港);“莲花宝石”(澳门);“东方甜岛”(台湾);“歌舞之乡”(新疆);“植物王国”(西双版纳);“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脉);“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黄金水道”(长江);“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下载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有趣

    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姓 名: 性 别: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 编;联系电话:邮箱 刘扬 女 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银川市兴庆区利群西街182号 750001 *** mary8......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它是学生走向阅读与习作的桥梁。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是我......

    怎样让数学课变得有趣(最终5篇)

    怎样让数学课变得有趣(一)幽默引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

    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和有效

    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和有效 识字是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让幻灯片变得更美教案

    第14课让幻灯片变得更美 执教老师:西山下小学刘英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术: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学会调......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一、充分利用人教版新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新编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

    看那些书会让你变得更有趣更聪明?

    听说我每周大约读两本书之后,很多人找我要书单。我列出的可能是最私人最不科学最随意的书单了,事实上我觉得很少有不好的书,再烂的书都有一两个可取的点(心灵鸡汤、成功学除外,那......

    看哪些书会让你变得更有趣(精选五篇)

    看哪些书会让你变得更有趣、更聪明? 趣味书1.王小波《红拂夜奔》:王小波的书中,个人最喜欢这本,有趣的极致。2.鲁迅《故事新编》:陈丹青《笑谈大先生》说鲁迅很好玩,很多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