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doc最新
江海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学案
课题: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主备人:
日期:
****年**月**日
复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手法。
2、理解写景诗中景与景、景与人、景与史的关系和写作技巧。
复习重难点:
1、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和答题规律。
2、通过鉴赏借景抒情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10分钟)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考点解析:了解写景诗中景与人的关系 思路点拨:结合表时间,动作的词语。
答案: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考点解析:了解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思路点拨:抓住抒情诗的分类作具体阐述。
答案: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 “应”)事物的生命力终不可遏止,人生道路终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到达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二.自我小结(5分钟)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题目。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考点解析: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思路点拨:抓住自然景物山,江,风,月和人的泪。答案: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考点解析:了解古诗中意象的特点。思路点拨:抓住叶,孤舟,知人论诗。
答案: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题目。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考点解析:了解写景诗中景与人的关系。
思路点拨:结合第二联中病身,山水。尾联中行人,叶黄作具体分析。答案:1.身在病中2.思念故乡3.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4.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5.秋景凄凉。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考点解析: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和答题规律。思路点拨:直接抒情的是哪几联,间接抒情的是哪几联。
答案: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四.规律总结(5分钟)
学生讨论完成
1.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3.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五.巩固测试(10分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考点解析:了解抒情手法中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思路点拨:先回答是否矛盾,再点出琵琶声的特点,最后和愁作比较。答案: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考点解析:了解借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手法。
思路点拨:景和情是互相包含的,那么诗歌的整体意境就会韵味深远。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尽。
第二篇:2015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7
新丰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
(七)编写:施信忠
【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诗意。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如宁静清幽、萧瑟冷寂、清新优美、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特点”“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找出全诗的关键之词并加以分析。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分析他人评价型
提问方式:XXX认为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问变式:XXX认为这首诗‚……‛,试加以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第二步,结合诗歌针对他人评价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步,再次评价他人的观点。第六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型
提问方式:指出XX情感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提问变体:诗中句句含有XX情感,请作简要赏析。或:全诗都是围绕‚XX‛来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分析其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紧扣诗句回答。
答题步骤:逐句、逐联或逐片分析,紧扣诗句回答。
【典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深沉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霜天晓角 · 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答:‚凝‛字(与‚蹙‛同义)是紧锁双眉的意思,(步骤一)它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愁苦凝眉的形态特征(步骤二),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有志不能报国的无限忧虑与激愤(步骤三)。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步骤一)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步骤二)。所以认为‚‘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的看法是错误的。(步骤三)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首句 ‚金河复玉关‛反映了对战事频仍的怨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 次句‚岁岁‛‚朝朝‛从时间上流露出怨情,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 三句‚三春白雪‛则怨边塞奇寒无比;④ 末句‚万里黄河绕黑山‛,是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春游湖(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3.“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七)参考答案
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3分)
3.“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2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4.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3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
第三篇:2015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1(写写帮推荐)
新丰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参考答案
1.宁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4分)
2.(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6分)
春日秦国怀古,是由唐代诗人周朴所做的一首怀古诗。诗人看到唐朝的国势日衰,不由触景生情,表达了低沉、落寞的思想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yū傍远村⑵。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⑶。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⑷。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1]
【注释】
⑴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⑵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⑶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⑷残阳:夕阳。[2]
【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3]
《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
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景情关系的处理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周朴
(?—878)唐代诗人。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4]、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赏析表现手法】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通读全诗圈定景物---分析景物归纳特点--依景品情据情赏景---判断情与景的关
系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 村晚(宋)雷震
草满⑧池塘水满①陂,山②衔落日③浸④寒漪。牧童归去⑤横牛背,短笛无⑥腔⑦信口吹。
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2赏析编辑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臵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名句]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析赏”日西落,村牛归,牧童横坐在牛背,拿着无腔无调的短笛,一路信口乱吹。这两句最常被引用来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1]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
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3注释编辑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③浸:淹没。④漪(yī):水波。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⑥腔:曲调。⑦信口:随口。
4作者编辑雷震,宋朝,籍贯,生平事迹不详。有的人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也有人认为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5译文编辑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分)参考答案:
8、(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两点就给6分。)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1分).(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1分)。(3)自由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无心计,物我相融。(4分。每点1分)
第四篇: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
教学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掌握诗歌鉴赏的必要知识、方法、技巧;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形象、情感、技巧。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高考诗歌常考内容回顾:形象
A 常见形象B 答题步骤技巧
A 常见技巧B 答题步骤情感
A 常见情感B 答题步骤
二 技法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①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枕上作
成都家教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三 高考真题专练:
(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6分)
四 学有所思:
本堂课的收获与问题
五 作业:整理《望江南》于作业本上。(按格式)
成都家教
第五篇:2016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2016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复习目 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2.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方式)包括视角与感官变化、点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细节描写(工笔)、正侧面描写、白描、衬托、渲染、象征等。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象征、渲染、用典等。4.构思立意(结构安排):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鉴赏修辞手法】
【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以致用】
【练习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练习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练习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练习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练习5】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练习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案】 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巩固练习】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用典)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比喻)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叠字)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拟人)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8、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9、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拟人)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反复)
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顶真)
【鉴 赏 表 达 方 式】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设问方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以致用】
一、抒情方式(手法)
【练习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原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练习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第三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牵挂,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练习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练习4】 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③,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义,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借古讽今,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练习5】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二、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1)虚实相生(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动静相谐(4)细节描写(5)白描 【练习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练习2】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练习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答案】 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给人以悠闲喜悦之感。【练习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击,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练习5】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本诗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二联两句诗,运用白描手法,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以致用】 【练习1】【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练习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的分析。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练习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本诗是如何描写山之美景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曰”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通过对美景的渲染,让诗人对美景叹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问:本诗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分了几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表现了田园美景,人物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练习5】阅读下面的宋诗,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①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答案】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鉴赏构思立意(结构技巧)】
【考点解读】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心高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等都是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设问方式】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步骤二: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步骤三: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以致用】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 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①。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练习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案】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练习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练习4】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赏析诗歌结句艺术手法的妙处。
【答案】①妙在以写景结情。结句不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②妙在融情于景。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练习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此诗是他被贬途中所作。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是全诗的中心,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2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后一句望江水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中生发出来的。(2分)
【综合练习】
1.(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8分)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⑵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⑶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3、(201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解析:题目中有“新居”,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三联写了新居周围的景色,要加以概括,不可一一俱到——新居周围景色迷人;前三联都是写景,景有衬心的作用——作者很是悠闲愉悦;最后一联是直写友人的,说房中堆满了书,无立足之地,但从中能看出友人来,说明友人是爱书的,是情调高雅的;诗人能对友人如此高的评价,心情又是如此的“开颜”,说明其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爱好相同的。“开颜”的原因,要加以概括,要善于捕捉信息。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写景艺术,直话为“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有什么样的效果”;多样景物的叠合,便可称之为铺陈——这是一个难点,估计不少考生未能答出此艺术来。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意味深长之“意”,是要好好体悟的,诗就像一块玉,需要仔细认真用心地把玩,方可领受其中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