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实词意义。
3、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
通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 通假字整理
1、反——返(还,返回)
例句:
(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说——悦(高兴)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公输盘不说《公输》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子墨子闻之(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子
先生,老师。名词。)
愿借子杀之
(你,代词。)
上使外将兵(派)
使
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
4、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1)名词活用作状语(2)活用作名词(3)活用作动词
(4)使动用法,译为“使„„”
(5)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屏障中抚尺一下(下:)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猛浪若奔(奔:)
5、所以动心忍性(动:
6、吾妻之美我也(美: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何苦而不平(苦:)
2、北通巫峡(北:)
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
4、无案牍之劳形。(劳: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复习小结
熟悉课文,紧扣注释,有效整理 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联系语境)))))))
第二篇: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古文阅读向来是大家的弱项,大家唯恐遇到看不懂的文言文,其实,只要大家能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那么想读懂古文,就不会觉得很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文世界,复习中考文言文中实词的翻译。
二、出示考试目标
师: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首先让我们看看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说明 古文阅读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师:这是浙江省的考试说明提到的考试目标,那么我们温州市复习导引中提到的学习目标又是如何呢? 复习导引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初步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能正确理解这些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在课文中的意义或作用。
师:首先让我们看看文言文词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区别是什么,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师:明确了什么是实词后,让我们来看看近年语文中考实词翻译的题型如何。
明确:填空题和选择题
三、解题方法讲解
师:看似简单的题型,但在平时的考试中,老师经常还能发现大家会把实词的解释弄错,我们应该如何让实词的翻译更加准确,更符合文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在练习中寻找解题的方法。(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既而风定天青,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聪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高八分有奇。
“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通”只”,只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
教师明确:要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攻克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塞:阻塞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
塞:边塞
教师明确:要参照现代意思推断。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3)、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
3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猛浪若奔(动词活用为名词)
6父利其然(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认为„„”)
7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译文“使„„”)
教师明确:要理清词类活用的现象,根据句内的语法推断。(4)、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教师明确:要理清古今异义的现象,通过古今意思对照推断。(5)、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一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富人病且死
()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②不复有故态
()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③孝基怪之
()
③ 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已
《陈涉世家》
教师明确: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6)、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阅读课外句子——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翻译“过”字(过:拜访)
教师明确: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 教师小结: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二、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三、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四、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五、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六、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四、做题步骤:
师:针对实词的翻译,我们不仅要有方法,同时还应注意解题步骤,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实词的翻译应该遵循怎么样的解题步骤才更翻译得更准确。
1、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2、审清文言词语中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文中语境做出判断
4、检验,是否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五、课堂练习
师:掌握了实词翻译的方法和解题步骤后,我们要学以致用,请大家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解释下列句子蓝色字体的词。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善:擅长)
②漫悬于壁(漫:随意)
③屡悬屡坠(屡:屡次,多次)
④令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⑤莫不然者(然:这样)
六、教师小结:
学习文言文,读懂字词是基础,要想在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拿高分,那们文言实词更加要落实,希望大家平时能注重积累,在落实可能文言文实词的基础上,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意思。
第三篇: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2)一般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4)时间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意动用法(9)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而、然、为、与、以)
二、典型例题剖析 赵 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wò chuò()循默 补zhuì()旧纸 guǎ()学术 读之jìng()日 hã()户启箧()奏牍掷()地 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10分)(1)少习吏事________(2)循默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4)岸谷__________(5)虽多忌克___________(6)卒用其人_______(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8)及为相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10)既薨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8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0分)(1)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5—11题。(20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5.翻译句子。(6分)(1)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常劝以读书”的记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4分)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找出文中画出赵普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普颜色不变”、“普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龌龊 缀 寡 竟 阖 qiâ zhì 薨 jiàn 2.(1)熟悉(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3)像水向下流(4)形容人严肃刚正(5)对人忌妒刻薄(6)终于(7)自己的住宅(8)等到(9)少(10)以后 3.为:做 作为,当做 担任 是 以: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 动词,如 4.(1)发:古义—打开;今义—送出,表达,扩大,产生等(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或颜料等,也有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3)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形容不干净、肮脏(4)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枪毙(5)明日:古义—第三天(过了第二天);今义—第二天 5.(1)家里人打开书箱来看,发现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部有二十篇文章的《论语》。(2)(赵普)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说明赵普原先并不重视读书,但他能够虚心接受太祖劝诫,终于“手不释卷”,与前形成鲜明对比。
7.第一段写赵普刻苦读书,颇有成效。第二段写赵普执着奏荐贤人。8.补充交代赵普所读究竟是什么书,并给他“处决如流”找到根据,揭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9.略,只要合理即可。
10.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1.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为国荐贤,不怕挫折的执着与倔强,突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
三、随堂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2—15题。(16分)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卒之为众人 卒:___________________(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_______________(4)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次课后作业:
黔之驴
1.给加点字注音。(8分)黔之驴()窥之()大骇()跳踉()远循()益狎()慭慭然()噬()2.根据课文翻译下列加点字词。(12分)好事者()船载()庞然大物()远遁()益习()计之()因()喜 稍近()尽其肉()然往来视之()()乃去()3.解释一词多义。(10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稍近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以为且噬己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乃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5—10题。(38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____________,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根据课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8分)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4分)()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7.翻译下列句子。(15分)(1)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六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写出两个成语,并用它造句。(4分)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12.认真体会课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4分)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13—17题。(18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子无敢食我也。()(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2)虎以为然()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4分)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3)兽见之皆走()16.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终于(2)达到(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4)帮助 13(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15.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qián kuī hài liáng dùn xiá yìn yìn shì
2.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巨大的动物 逃跑 渐渐 无义,不译 因此 慢慢 吃完 然而 观察 才
3.以为:认为 把(它)当作 连词,不译益:渐渐(副词)更(副词)好处(名词)然:然而(转折连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之:的(助词)它(代词)4.稍:古—渐渐 今—稍微 且:古—将要 今—而且 去:古—离开 今—前往
5.慭慭然 觉无异能者 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 6.D 7.(1)老虎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2)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远远地跑开,认为驴子将要吞吃自己,非常恐惧。(3)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4)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较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5)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离去。8.先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仍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子还有什么本领。第六层写虎终于吃掉驴子,取得胜利。
精彩之处不作统一要求。示例:“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慭慭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心惊胆战的心理。
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10.略 1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告诉人们不能只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的道理,也告诉人们必须要有真实的才能。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造句略
12.驴子: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愚蠢无能的角色。老虎:在未弄清对方底细之前,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13.(1)不(2)违背(3)于是,就(4)害怕 14.(1)B(2)A 15.(1)A(2)C(3)D 16.狐假虎威 17.这篇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第四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六方法教学设计
合江中学
吴贵芳
【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直接与个别实词词义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阅读文言文无从下手或想当然翻译的情况,确定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组词、字形、对称结构、语法、语境推断法等六种方法,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实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组词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学习难点】语法推断法 【教学过程】
【方法一】
推断法
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师傅领进门】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牛刀小试】
1、进之布指算,不爽。
..
2、铨简秀士。
.
3、令甲卒皆伏,使老女子乘城。
.
4、公败退,引次江北。.【方法二 】
推断法
.组成一个或几个双音节词进行推断。
.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师傅领进门】
1.故议者方晋二陆。2.然疾峭正,弗甚用。
3.除著作郎,不就。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牛刀小试】
1、北邀当国者相见。
.
2、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方法三】
推断法
汉字本就是形音义结合的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从字形角度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例如: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有关(祖)
衣——与衣服有关(袖、襟)【师傅领进门】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2、籍每适浑,俄顷辄去。.【牛刀小试】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王怒曰:“劓之。” .
4、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方法四】
推断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师傅领进门】求全责备 【牛刀小试】
1、通五经,贯六艺。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
4、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阮籍)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唯公荣可不与饮。” .【方法五】
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根据其词性推知它的实词含义。
【师傅领进门】
1、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2、去郑而之许。
3、齐人追亡逐北。【牛刀小试】
1、范增数目项王。
.
2、自放驴,取樵炊爨。.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
4、道芷阳间行。.【梯级训练】
1、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方法六】
推断法
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
先找出上下文之间可能存在着的照应、解释或暗示等关系,再把所考查的实词代入文中,根据文意和其他一些因素,大体就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师傅领进门】
1、有牧人与御众之才。
.
2、轨遂投城遁走。.【牛刀小试】
1、阅读文段,理解 “弄璋”、“弄瓦”的含义。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弄璋:
弄璋: 【课堂小结】
第五篇:文言实词教学
关于初中教材中常见文言实词掌握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分类归纳 掌握规律 熟谙方法 举一反三 能力培养
内容提要:文言文实词浩如烟海,且词义丰富,学生学习、掌握起来很吃力,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在此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加以分类归纳总结,熟谙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方便学生掌握,逐步形成理解能力,为阅读浅近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即:能理解其词句的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这个能力体现的关键是理解词义,因为词是语言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每个词经常表示一个确定的、完整的、和其他词相对立的概念。它可以作为句子的结构要素组成句子,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再者词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变化而引申、而变化。然而语法作为组词造句的方式,作为语言结构的规则,古今变化不大,因其是理解词的含义,乃至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前提、关键,所以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工作应该是结合语境解释实词词义。
初中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释词,这些词对理解句意至关重要,且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这种主观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察了学生的表述能力,难度更大一些,也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学生对实词的掌握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是:死记硬背课下实词注释,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如果语言环境变化了,便不知所云,无从理解了。所以文言文教学工作举步维艰,现行中学教学以90余个常用词为重点,学生如果一一记诵势必会耗费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且收效甚微。如果能够传授给他们一套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方法,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只有词义疏通了。文章理解了,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才能培养中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依据我们多年来的文言文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抓住常见实词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从实词人手,讲解其本义,推求其引申义,勾画出词义发展的动态轨迹,只有这样才能变“薄弱环节”为“教学强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而且是一种智慧培养。从而达到对思维能力的检测与锻炼。
同时我们认为初中文言文的释词教学更应引导学生给常用词分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知汉语言运用的规律,为高中阶段的规律性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在释词教学中就致力于让学生由大量支离破碎的死记硬背提升到认识汉语词语运用规律,并且能活学活用现代常用词,直至最终完全脱离教师讲解独立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我们让学生将文言词语归纳成四种类型:单义词和多义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单义词:这里的“单义词”,既包括词典中的“单义词”,也包括字典中是多义项但初中课文中反复出现在不同语境中却只有一种义项的情况,如:“尝”“辄”作为时间副词时,只能分别解释为“曾经”、“就”这一义项;“吾”“余”“予”作为人称代词时都译为第一人称“我” ;“尔”“汝”“若”为人称代词时都译为第二人称“你”。在日常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课文学过的所有例句归纳后牢记。
2、多义词:词语具有多义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考试说明》中也强调翻译“文中”的句子,因此,把握语境,也正是命题者所强调的,实践证明:把握语境,的确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这样的词多是至今仍鲜活的词,是文言文词语教学和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在教学中多花工夫梳理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我们在教授多义词释义时,曾经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单字组词法,即把文言中的单音节组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或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说法,然后放入句中读一读,看此义是否讲的通。如:“过”在现代汉语中有“经/路过”“超过”“过错/失”等含义,在“三过家门而不入”“过犹不及”“人谁无过”中分别组词,均符合句义,但“过失”这个义项放入“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中就讲不通了,“过失”是名词,而此句中的“过”是“犯过失”的意思,需要的是动词的意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词类活用法。如果通过第一种方法解释词语不通顺,就需要加以变通才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及表达习惯。如:“生而眇者不识日”的“日”字,解释为“太阳”,全句的意思是“生下来就是盲人的人不知道太阳的是什么样子”然而,“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应该解释为“每天”,句意为“(我)每天和同僚们一起爬山(游乐)。进而可以猜想柳宗元在被贬之时,为打发无聊的时光,只好每天去爬山涉水以求片刻的解脱,每天如此,更恰切的反映了柳在当时的失意之情。在“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中,“日”该做何解释呢?再译成“每天”就不通畅了,依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解释为“一天天”才合乎句意,由此来形容靠交纳赋税为生的百姓生活的艰辛才合情合理。这两处语言环境中的“日”的词义就由名词活用做了状语,这就是文言中经常使用的“词类活用”,如果在日常的授课中教给学生这个道理,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此类语法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律,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
方法三:本义人手讲解常用词法,词义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背景,会派生出新的意义。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派生”是以本义的特点为依据的。只要我们讲清楚,并教会学生掌握本义及其特点,按照词义引申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就能理清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词义发展的动态轨迹,从而顺利读懂课外的文言文。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走”使用的是本义,“奔跑”。在古汉语中“步、行、趋、奔”均表示行进的意义,其中的差别是表示的行进速度不同,“步”,慢走;“行”,走:“趋”,快走;“走”,奔跑:“奔”,飞跑。“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作者之所以在诸多表示行进之义的词中选择“走”,是因为作者的赞叹之笔,歌颂之墨,只有用“雌雄兔并跑”这一恰切比喻,才能生动体现古代民歌的爽朗、质朴的特色,才能形象刻画木兰不但有攻城野战,斩将擎旗 之勇,而且有乔装巧妙之智。至此一个智勇双全、活泼朴实、爱国爱家乡的巾帼英雄跃然纸上。归纳常用词的常用义并从本义出发,条分缕析其意义的发展轨迹,以及辨析其同义词的过程,这不是词汇的简单罗列,而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经验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方法四:依语言环境辨析多义词法。如“国”在文言文中义项就很丰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一句中的“国”,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解释为“国都”,因为当时的宋朝属于封建君主制的王朝,大臣以能够侍奉在君主身边为荣耀,所以被贬之时将要离开象征皇权的国都,心中不免生出落魄之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的“国”解释为“国防”因为当时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争频仍的战国时期,众多的小诸侯国纷纷扩充地盘,巩固城池,所以,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国”应该解释为“国防”;“国险而民附”中的“国”指三国时东吴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所以“国”可以释为“地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中的“国”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必须解释为“国家”。这几个例句中“国”这个实词的意思都要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而有的多义词则可以结合词性来理解:如“许”在文言文中也属于常用的多义词,“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中“许”均为“表约数”,即可推知在数量词后“许”表约数;“不知先生何许入也”中“许”表处所,“何许”经常连用,而“几许”连用,因“几”是数词,“几许”之“许”只能表约数;“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句中因后面均有名词做“许”的宾语,“许”做动词“答应”解。“杂然相许”的“许”解释为“同意”恰当,因愚公移山的愿望非常得迫切,但他首先要赢得家人的支持,“杂然”表明家人非常踊跃的在发表意见,所以,我认为“赞同”“赞许”更能准确的表达当时的气氛和心情。
方法五:分析成分,推知词性法。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句子的不同成分对词语的词性要求也不同。根据这个特点,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也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譬如:“众客和之如响”的“响”,它作“如”的宾语,结合旧知“云集响应”,可知“响”的意思是“回声”。又如,03年贵州试卷中的“在郡多有出息”中的“出息”,它作“有”的宾语,应是名词,结合上下文词义,可以肯定不是“发展前途”之义,而是指产业的“收益”。这里”的出息“与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不同。再如。”纪纲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累府君”中的“矜”在句子中作“饥馁”的谓语,“饥馁”是饥饿之人,因此“矜”可以翻译为“同情,怜悯”之义。
辨析多义词的语境义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词语的特殊用法来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们对课文要熟读成诵,深入理解,这和简单记忆课下注释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告诉我们结合语境来辨析多义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样既能解决学习问题,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005年天津市中考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其用意恐怕也在于此。
3、辨析通假字:通假字是借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方式,因古人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所以学生如果掌握了课文中所学的通假字,课外文言中的通假字一般来说均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给通假字分类,中学课本中的通假字大致三种类型,1、通假频率较高的字,如“说”同“悦”;“少”同“稍”后世沿袭使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特殊使用的字,如“急责广之莫府对簿”中的“莫”同“幕”;“南绝莫”中“莫”同“漠”;“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同“弼”等用法不常见,引导学生特别记忆则可,不必花费过多工夫。
3、结合语境来理解字义的字,例如:《李广》中“广为圜陈外向”中“陈”同“阵”是名词“阵势”的意思;而05年天津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匈奴去二里所陈”中的“陈”,依据课内所学已知和“阵势”有关,结合当时情况可知是匈奴去二里地以外布阵,所以此句中“陈”应该解释为动词“布阵”。06年天津市中考,“大丈夫安事笔研间者乎”中,考查通假字,结合原文语境,班超替人做些抄写工作,所以此句中当为班超的感悟之语,大丈夫不应该只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此句中的“研”应该通“砚”解释为“砚台”。所以结合语境,加以变通理解,通假字问题也就解决了。
4、古今异义词:这类词比较多,如果单个来记的话,那么学生的工作量会很大,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于是我就给学生分类来记忆:
1、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例如,“妻子”古义为“男子的配偶”,今义为“妻子和孩子”;“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是“表示可能、能够”。又如:《黄生借书说》中“其它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应该为“爷爷和父亲”,“子孙”应该为“儿子和孙子”两代人。
2、古汉语中的特殊称谓,如“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现在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引申为放弃自己的利益。“白丁”指无功名之人,文章中代指平民。
3、词义转移,如“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4、词义扩大,如“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属中性词,现在指行为恶劣,属贬义词。
课外文言文是立足于课本的知识点,在复习中应该注重积累,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温故举例,举一反三。
同时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也就找到了学习文言文的“敲门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王力先生的《古汉语》
王长汉 先生的《初中文言实词168例详解》
许娟女士的《文汇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