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0: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突出教学规范的转型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技术的开展。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谈谈本人的建议。

1、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即学习需要分析,这是教学设计模式中首先要进行的内容,它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起始状态)水平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终态)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教师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以明确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所教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知识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

3、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新内容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这些经验和经历将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迁移现象。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具有哪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初始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分析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将会怎样地去认识新的知识和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等。

4、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要解决教什么(或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它是在学习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距,提出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它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制定,突出综合性。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依照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少应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6、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包括实际教学中的目标体系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对教学策略的决策是否准确及有效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并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对教学效果未达到目标要求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救改进,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否有不足和遗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顺序(或线索)是否合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有效;设置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有否考虑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否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有否扩大师生间交流合作、有否考虑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

第二篇: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改革初探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改革初探

摘 要: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本文针对中职生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浅析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做法及体会

众所周知,中职校学生化学学科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努力去学习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化学课堂设计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课堂上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有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贴近生活的事例,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我们的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好比透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想思考、会思考,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前认真地进行设计,细致地安排,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中职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一、从已知实验去引入

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实践经验出发设计出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最后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概念的目的。

案例:金属钠的性质探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答钠跟水的反应现象,再让学生做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反应现象,并且对所述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大部分学生回答出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一个小球……并且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也有学生提出看到黑色固体出现,还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可培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仔细全面的能力。因此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新内容的欲望,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展开。

二、借取身边的事例去引入

我们要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课堂教学问题情景设计的出发点,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以介绍新颖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案例:从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出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夏天的食物比冬天容易坏掉?食物的腐败过程是化学反应吗?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同时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是会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的,这时教师马上问学生:“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在课堂上会激发学生去思考。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在初中学化学做氢气的制备和性质试验时,如果发现氢气的制备速率比较慢,通常会往酸里加上什么溶液?”学生回答加上硫酸铜溶液后,教师马上追问:这是为什么?跟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由此会联想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书本所述内容,合适的原电池反应也能加快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提升和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借取悬念来激发思维能力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缺乏趣味性的,他么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教起来也干瘪,对这些章节的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案例:Na2O2性质的探究。教师可以先这样导入: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水能灭火,二氧化碳也能灭火,而我们今天却可以利用这两种物质来取火。学生听了会充满疑惑,与平时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冲突,产生悬念。这时师生可以共同来完成这个实验,利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点燃棉花。实验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实验中水和二氧化碳都变成了“点火器”?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借取于它我们成功完成了两个“魔术”,变不可能为可能,我们了解它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会被这充满悬念的实验所激发,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思考刚刚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引出:淡黄色的物质是我们前面刚刚学到的Na2O2,知道了他的庐山真面目,那么大家讨论一下,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现象?你是如何得知的?然后,教师紧接着又问:“知道Na2O2跟水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氧化钠,我们能验证一下吗?”学生们会提出实验的方案: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教师马上通过实验检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发现,酚酞滴入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再褪色。这时有一个悬念产生了,教师不能马上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发生可能的原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处于不停的思考只之中,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中职学生学生化学的兴趣,同时又能使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中职化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条件,想方设法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第三篇: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依据、原则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2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设计是为创造一个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其实质就是为创造和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模型,它不是对现存系统的改进,不是为超越现存系统去构思一幅新图景而创设的一个新系统,是一个目标定向的、有实际效用的、需要社会性互动的非确定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教与学的原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化学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照现代化教学思想,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1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3]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念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Q言之,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可这样理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有教完内容?峤痰萌险娌蝗险妫?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岬托Ы萄А?

2.2 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化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3.1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检验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知道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化学课堂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在设计时应遵循四个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与化学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纵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3.2 教学内容的精炼性。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它是以各种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化学史实,实验过程,师生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认识,实践,社会,德育,美育和情感等方面意义的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教学大纲;其次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转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

3.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化学教学方法是在化学教学情景中,化学教师和学生为了教和学而进行的以化学学科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复习法等。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要知道如何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方法,并且能预料到该种方法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

4.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设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第四篇: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职教论文

[摘要]:现行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此三项目标的意义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从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变到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课堂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进而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的一些特征可以归纳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方法。[关键字]: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 特征 依据及方法 前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其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具体阐述,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的方向,也有利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它是根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课程改革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目标也考虑能力目标,而忽略了情感目标。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凸显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整合性、现实性、创造性、开放性和反思性来确定化学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及方法。

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

1、认知目标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以下四个要求层次:(1)识记:指能记住学过的化学知识基础,在需要时能正确的再认或再现。主要表现为:正确的记住物质的名称、色、态、味;准确的写出有关的化学用语;重述化学实验现象、反应条件;准确的叙述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知道解决各类化学问题的一般步骤。[!--empirenews.page--](2)理解:指能抓住学习材料的意义和本质,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懂得“是什么”也懂得“为什么”。主要表现为:解释化学概念、定律、原理、法则的含义和具体物质变化的实质;将化学知识从一种表达方式转化到另一种表达方式;说明定律、规律、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新的较简单的具体情景中的问题。(3)运用:指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新的具体的较复杂的情景中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运用的行为特征是能够在所学的知识领域内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主要表现为:面对新疑难情景能判断哪些化学原理和方法适用,并且是必要的;运用已知的化学原理解释新的化学现象并做出预测和假设;运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解决新的问题。(4)综合运用:指能灵活运用双基和能力及经验模型,在复杂的情景中进行旧模型的改组和新问题的重组,建立新模式,产生新结论。综合反应的特征是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能力结构,它意味着领先性学习行为的出现。主要表现为:能系统逻辑地概括章节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些多因素的化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对具体的一定意义的方法、概念、结论、方案的价值形成自我评判。

2、技能领域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动作技能所指的“动作”不是简单的外显反映,而是强调它的内部心理过程控制。这说明“动作技能”必须经过认真的,反复培养于锻炼才能形成。另外,无论智力处于常态以上或常态以下的学生,都需要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可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分为对动作进行定向(心理模仿)和掌握局部动作(行为模仿)两个阶段。主要表现为:通过视觉和听觉把教师讲解和演示的动作要点、关键、顺序等形成完整的动作映像贮存在记忆里。然后进行初步尝试练习,这时尝试完成的是新技能中的各个动作,以贮存在记忆中的映像来调节和控制动作方式。[!--empirenews.page--](2)定势: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局部性运用组合构成动作系统,其特点是动作连贯和规范,形成动作定势达到了基本掌握程度。主要表现为: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动作定型”,一个起始动作信号就能引起连锁的动作反映,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表现出来,即形成动作系统。且多余的动作逐步减少以至消失,动作准确程度逐渐增强以至较少出现失误,整体动作协同有序,操作规范。

3、情感目标情感领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接受:是学生学习活动起始的情感状态。学习者感受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表现为个体能被动或主动地容纳事物,并对其分配注意,做出情感、情绪的中性反应。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的演示实验用投影仪放大,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没有经验的背景情况下,学生对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取的化学知识、方法和要求等做出一种接纳的态度。再比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接受水平上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能知道每一个学习点的学习意义;观察到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知道观察的方法、步骤。在观察的态度上,要求仔细、认真、全面、客观,渗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2)偏好:由于经验背景或价值认可,个体对事物做出明显的兴趣或欣赏的反映,表现为情绪或情感上的一贯倾向。标志着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活动已进入自觉主动的状态,对化学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教学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趋向。(3)信奉:在概念化水平上内化社会价值,确立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在态度、信念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觉性与稳定性倾向。在“信奉”水平层次上,其教育内容包括:树立更明确的化学学习志向;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化学科学、为人类服务、自我价值观等多方位进行学习化学的目标性教育。以化学史、四化建设对化学的迫切需要,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与化学的关系等角度,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造福人类的情感;养成勤奋刻苦地学习精神。强调自然界中各种观察,精神领域中的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变化发展的观点,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empirenews.page--]总之,化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获得提升。

二、有关化学教学目标研究与现状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而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才需要课程目标中的特征是三个方面的合理整合。建国后,先后出台了六至七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其中在教学目标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双基”之外,同时还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等情感领域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任何化学教育时期都伴随着情感领域的内容。情感教学与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相益得彰的。化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空间和实用价值。我国的化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已显示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迫在眉捷。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偏差,具体问题如下:

1、当前化学教学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要实行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情感教学势在必行。现今学生的应试能力强,但综合能力不高,进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检测和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双基”的掌握情况。至于情感领域的指标基本没有涉及到。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具体的,可评价的情感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真正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2、由于学习负担过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差生”现象,所以教师在重视“双基”的同时,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empirenews.page--]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内出现了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因而“差生”成了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这些“差生”的能力水平并不低,有的甚至还很聪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管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思想教育。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失去信心,便成了“差生”。有一位伟人大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为真理的追求”。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孙维纲说过:“德育和智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远大的理想产生刻苦学习的动力;而思想素质的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水平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是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乃至厌学的根源。由此可见,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中,情感教学目标都有着广大的研究空间和推广价值。因此,研究情感教学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对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新课程标准观念下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特征

1、整合性:所谓整合不仅是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也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化学教学任务。也就是说,要结合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注重教育技术的系统技术与教学设计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其完全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而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来看,整合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之中,才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才更有创新性。[!--empirenews.page--]

2、现实性: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力求创造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3、创造性:教学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在实践中,教师面对着随时变化、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是不能用刻板如一的现成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教师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的使用,只有靠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教师灵活安排、不断创新。只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常教常新,才能体验到乐趣。同时,创造型的人才也必须依靠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来培养。而培养这种创造型的人才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必须依赖新的创造性教学。换言之,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完成现代教学所负有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4、开放性: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社会等知识开放,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流、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方法上,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给学生知识向引起学生活动、自己获取知识转变;在问题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不限定转变,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empirenews.page--]

5、反思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情况,掌握应对的策略。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学设计者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者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且应在上课后不断的反思、补充和完善,从而使教学目标设计展现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完善于教学之后的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动态思考之中。

四、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的角色转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联系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起点。(1)、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及客观条件制定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初始状态来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目标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的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这与传统教学的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教学起点具有明显的不同。(2)、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同样学生学习的渠道也在拓宽,且学生对新事物的吸取在很多方面比老师要快,面要广。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程尚未涉及的化学原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例如: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酸雨的形成,假酒的危害、建筑装饰材料对人体的危害、金属的防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实际,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情景?哪些化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得到不同发展和提高?这样即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empirenews.page--]

2、依据教材特点,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现行的化学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现行的中学化学课程结构更多地考虑知识的传授及这些知识的连贯,而这种连贯缺乏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空间,调整化学的课程结构,增加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可少的,优化课程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增加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把某些验证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知识后,教师适时补充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实验,如:交警怎样查一驾驶员酒后行车,胃舒平药物成分定性检验: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的化合物。积极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有些实验设计不是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如:高一课本中的实验:把少量溴水注入盛着碘化钾溶液的试管里,用力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此法学生实际操作后,普遍反应现象不够明显,证据不够充分,因溴水为橙色,反应后溶液也近于橙色,是否溴水溶解到碘化钾溶液中溴本身的颜色所致呢?发现问题后,大家集思广益,对实验进行改进后的两个方案①把少量Ccl4分别注入盛有溴水、碘水和碘化钾溶液的三支试管里,用力振荡,静置后可看到盛溴水和碘水试管的下层油状液体分别是橙色(溴溶于Ccl4)和紫红色(碘溶于Ccl4),碘化钾溶液的下层油状液体为无色。再碘化钾溶液的试管里注入少量溴水,用力振荡静置后,下层油状液体是紫红色---碘溶于(排除溴溶于)Ccl4,证明碘生成。②把少量溴水注入盛有碘化钾淀粉溶液的试管里振荡,溶液呈蓝色---生成的碘遇淀粉呈蓝色。[!--empirenews.page--](2)、增加当代化学新成果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原子足球烯的发现,研究与应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是拓宽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思想,掌握一定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3)、充分发挥化学规律的思维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元素周期律中所蕴含的量变到质变规律,有机化合物学习中所归纳出的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等等,都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很好的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规律编制适当的化学情境,进行教学与训练。

3、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①趣味性。问题要有趣味且科学,能激发学生合作控究的兴趣。②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且要符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③开放性。问题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过程中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④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的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与体验。(2)、所有的教学目标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注重实效,如:对该节课是否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会达到什么样结果?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建议,提高学生能力。[!--empirenews.page--]

4、优化化学课外活动的设置,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优化课外活动的设置:①开设形式多样的化学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开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②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③定期举办富于创新精神的科技活动,以营造氛围。如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考察科研院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等等。再如看一次科普展览,制作运用化学原理的科技作品,举行一次科技演示等内容的系列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活动形式要创新:化学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如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3)、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说了算,一概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切活动也是按教师的预设方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5、教师要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目标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当前化学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改进和完善。[!--empirenews.page--](1)、完善个性教案: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的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目标设计。这样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也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2)、增加“教后反思”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课后反思”这个内容,这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是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使教学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综上所述,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固定的时间,繁重的任务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多变因素。教学活动要想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和巧妙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展开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建立在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国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内容和活动。然后清晰的阐明教学目标,科学的制定教学策略,恰当的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准确的测量和分析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果。参考文献:[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5[2]柳大纲.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谈谈怎样学习中学化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1—5[!--empirenews.page--][3]万莲美等.论引导发现法,课程和教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8—69[4]甄德山等.浅谈学生的学习过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J].1984,(2):20—25[5]王建成等.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教育,[J].1986,(3):19—22[6]武永兴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6—51致谢:本论文是在陈金凤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作论文期间陈老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此向给予我悉心培养,不倦教诲和严格要求的陈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五篇: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初探

高峰

摘要: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当前推进实施二期课改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情景设计进行了探究,总结了自己在化学教学设计中采用的以情入境、以趣入境、以理入境和以疑入境四种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情景、情景设计、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所以,在课堂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情境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通常有如下几种:

一、以“情”入境

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生动叙述生情

生动叙述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中,能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例如在《王水》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穿插一个小故事:

二次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玻尔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决定将自己的诺贝尔金质奖章留下来。玻尔是怎样将这枚奖章藏起来的呢?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液体中,装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在桌子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了祖国,从溶液中重新提取出金,并铸成奖章。新的奖章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结着玻尔的智慧,凝结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种神奇无比的溶液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下面就要学习的王水。

在教师生动的叙述中,学生被玻尔聪明的智慧和爱国之情深深打动,因此也更希望知道神奇的溶液是什么,它为什么有如此之神威,学习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2)触景生情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产生的。以丰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言语,常常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吸引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教学情境的产生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而得,也可以通过幻灯、录像、电影等电教媒体产生。例如《硫酸的工业制法》中“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可以带学生到硫酸厂参观,如果工厂不注意环境保护,乱排废气,对周围的植物、建筑都有很大影响。也可以放一些环保的影视片,当学生亲眼看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破坏,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非常希望通过自己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改变这种状况,这样,学习就会更加主动、更加认真。

(3)讨论生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也可在同学之间相互感染。良好的群体作风、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气氛,会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和谐的讨论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师在高三复习氨的喷泉实验后提出:除了氨还有哪些气体也可以做喷泉实验?条件是什么?通常学生以为气体难溶于水便难以形成喷泉,针对学生这一定势思维,教师可适当点拨,如果将喷泉实验中的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改为其他液体,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想到,CO2、Cl2等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可溶于浓碱。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烧瓶中气体能迅速和比较完全地被胶头滴管里的液体吸收,都可以形成喷泉。在讨论过程中,如果一些学生能冲破常规思维,同中求异,就能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扩展思路,进行富有创造性的集体思维活动。

二、以“趣”入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趣学习、探究。化学兴趣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它们产生探究的动机。例如,《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可利用两个兴趣实验:

教师实验前故弄玄虚:我有一种神风,它可使之着火,使火爆炸。请看实验一(用一张沾有二硫化碳白磷溶液的滤纸,在空气中挥动,不一会儿功夫,纸烧了起来);实验二(通过漏斗管向放有点着的蜡烛和盛放面粉的小漏斗的透明塑料罐中吹气,当粉尘冲散到蜡烛火焰上时,发生爆炸)。为什么会有上面现象呢?要解释上面两种现象,我们先来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

化学史的许多趣事也能使学生进入情境。例如《铝》一节教学可以这样设计情境: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没有人会为自己使用一只铝锅而感到自豪。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奇之物。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著的成就获得一只作奖品的铝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铝从身价百倍到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应归功于两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和埃罗,他们因各自发明了电解法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为什么铝的储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它的广泛使用却姗姗来迟,这是由铝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元素周期表》一节我们可以这样步入情境:

打开元素周期表,一幢井然有序的“元素大厦”映入眼帘,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家”,这座“元素大厦”,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大厦的两边是“高层建筑”,中部是一片“低层楼房”,旁边还有两排低矮的“平房”。为什么这座“元素大厦”有如此建筑风格?它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以“理”入境

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向学生展示学习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例如,“元素周期律”一节教学情境可以这样设计: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卤族、氧族、碱金属等几族元素知识,知道元素性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性质与结构有一定的联系。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的变化都有一定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掌握过去所学习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高一乃至整个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常以展现教学内容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而创设教学情境。例如,《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一节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石油,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你们知道石油及其产品有哪些用途吗?经学生讨论,归纳:从大家刚才讨论,我们知道石油及其产品有很重要的用途。如果没有它,交通要瘫痪,工厂将停产,生活将会失去许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初步了解石油和石油产品。

四、以“疑”入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实验创疑

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例如《硝酸》一节中学习硝酸强氧化性的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从电离角度分析,硝酸可以完全电离,电离后产生的阳离子全是阴离子,它是一种强酸,有酸的通性。由此判断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做验证实验,在浓硝酸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确实变红。但只要稍稍加热,红色便马上褪去,当第二步现象产生时,学生马上意识到硝酸不同于一般的酸,并且疑问:硝酸为什么能使石蕊褪色?硝酸与一般的酸有何不同?有什么特殊性质?这些问题可引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愿望。

再如学习“钠”的性质时可以用实验创设“疑”境:

首先展示钠的试剂瓶,让学生闻一闻液体的气味,并观察钠是出于液面上,还是液面下? 问题1: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里?

其次,用滤纸擦去煤油,用小刀切去表面,露出钠的“庐山真面目”让学生观察。问题2:钠为什么可以用小刀切,切开后钠的真面目与表面有何不同?为什么? 最后,将钠投入预先滴有酚酞的水中,要求学生能观察出“浮”、“熔”、“动”、“声”、“色”等主要现象。

问题3:为什么钠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反应时能熔成小球?为什么钠球能四处游动?溶液为什么变红?

通过一连串的展示或实验,学生不断观察现象,不断创设问题,也不断积极思考,联系物理学知识和原有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积极、顺利地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2)对比生疑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当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比时,若相同,就会被纳入原来的结构;若不同,则会产生疑问。如苯酚化学性质的教学,可从苯酚的结构入手:

苯酚中有羟基(-OH),应与醇有类似的性质,羟基中的氢可被钠取代,但苯酚上的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环对羟基上的氢的性质有影响吗?如何影响?苯酚为芳香族化合物,其中的苯环应与苯有类似的性质,如发生取代反应。那么羟基的连结对苯环的性质也有影响吗?如何影响?这种比较不仅使学生创设疑问,引发学习动机,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

(3)以谬生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模仿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当产生不合理的结论时,极易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努力探究产生错误之源,深刻地认识问题。如《氮分子结构》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出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学生很快意识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常识不符。问题一,怎么错了?原来是老师偷换概念,“氮元素”变成“氮气”了,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元素性质和单质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而且很快产生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N2的性质很稳定?这一疑问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氮分子的结构。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除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感情基调,内容不同,教学情境设计方法不同。

(2)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只有注意到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才能创设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

(3)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差距,经常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染和移情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坚:《现代教育理论》,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2003年

2、郑桂华:《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沈鸿博:《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刘晓明、管延华:《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1999年

5、王楚松:《素质教育与主动发展》,2000年

下载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okj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qn

    -by caixin666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沈晓洲 【设计理念】 燃烧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释疑—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检测——课前五分钟检测 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目......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范文合集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磨桂英 【内容摘要】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

    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有不当之处恳请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篇一:化学课堂>教学反思中考化学试卷突出了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报告的一部分,理解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构建生态课堂、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提高教师素养。关键词:有效教学;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探......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