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5篇可选)

时间:2019-05-12 20: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花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花阴教学设计》。

第一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高一语文组

杨心田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知人)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想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教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论世)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 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指导后,再请学生朗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明月对饮;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同样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解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中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可谓“锦上添花”。

2、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五、佳句赏析:

刚刚谈到“瘦”,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本词的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历来为世人所称赞,关于这三句,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适逢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在外做官的赵明诚,于是,就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之后,大为赞叹,也大为不服气,于是,请了三天假,不吃不喝,在家写了50首,再把李清照的那首混在里面,他的朋友看过之后说只有三句最好,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瘦”赵明诚从此心服口服,称李清照是亦师,亦友,亦妻房。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刚刚故去的诗人汪国真先生的诗中的一段话“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被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当然的前提是——彼此思念。相信当时的李清照既有温馨,也有幸福!那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明确:①写出了菊花的神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人比黄花瘦”的“瘦”与最初一句的“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篇的愁绪到这里用一个“瘦”字得到了最集

中、最形象的体现。

六、小结: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重点词:凉、透、瘦

这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醉花阴》

八、结束语:

这首词见证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美好爱情,这首词展现了一代旷世才女的非凡才情,这首词折服了包括她丈夫在内的无数才子,这首词让婉约派一代词宗更加光彩照人。最后,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宋代,回到那个满载愁绪的重阳节,和李清照一起吟咏那首《醉花阴》。

第二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朱巷中学 查广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通过意象和意境把握作品情感。

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有感情诵读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意象,感知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⑴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作品。⑵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情感和节奏(3))学生比赛诵读、齐读,加深感受。

2、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 的理解。

3、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 和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元代伊士珍《琅嬛记》记载故事导入

二、知识积累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相思的情怀

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浣溪沙》等。

南渡后:因国破家亡夫死,流落异乡,多写故土之思与流离之苦

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武陵春》《永遇乐》《鱼家傲》等。

三、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作品,分析作品创作时期,明确情感类型。教师指导诵读,学生深入诵读。

四、合作探究

1、品读意象

意象

情感

薄雾 浓云

------沉闷

压抑

愁绪 瑞脑 金兽

------百无聊赖

玉枕 纱橱(重阳)------孤独 寂寞 相思 酒(重阳 黄昏)

------愁

帘 西风

------愁绪 失望 黄 花

------忧愁

总结:作者通过对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出了对丈夫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以及由相思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及百无聊赖之情。

2、佳句品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瘦”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生动具体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2、“瘦”子与首句中的“愁”相呼应,愁是瘦的因,瘦是愁的果。

3、“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集中形象地体现了愁。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五、课堂小结

以李清照其他的词作小结,并播放歌曲《醉花阴》

六、作业设置

使用“秋雨

庭院

树叶

人”四个词语写一段表现愁思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七、板书设计

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

二、意象---意境

薄雾......黄花------相思、孤独寂寞、百无聊赖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词作描写的基本内容和传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难点: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主要教法和写法指导:

主要教法:朗读法、赏析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意象等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初读感知

1.师:(承上),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请学生示范朗读课文(一男一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哀伤愁苦之情。教师追问:词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情感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愁(薄雾浓云愁永昼。(板书:愁)2.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基调,将词作集体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速度、基调(稍慢、低沉。

三、作者为什么愁呢?

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引导。

作者介绍,了解其生平,体会其个人遭遇与社会变故对其创作的影响,词风的改变。(知人论世)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那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 “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断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六、探究赏析(讨论)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

八、作业

1、背诵《醉花阴》

2、《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3、预习《声声慢》体味到李清照晚年的别样心境。

第四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学情与教材分析】

1、本次教学为安徽省教坛新星评比考核,学生都是此前教者不了解的,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但可以将学生定位在稍高的水准层次上,因为淮南一中是安徽省示范中学。教者对学生素质可以有较高的预期。

2、备课后允许授课教师接触学生,师生可以先期沟通,布置预习,这为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行阅读教材。

3、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4、教学以诵读为重,通过诵读,把握《醉花阴》的内涵与语言韵味。因为内容是明白浅显的,要求当堂成诵。

5、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闺怨”在宋代即如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而现在呢?北宋时代的少妇她们的爱情生活、思想情感也如词所示,现在呢?这是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6、难点之二是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教学重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教学重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教法建议】

1、朗读;

2、讨论;

3、比较拓展;

4、多媒体技术支持。【教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训练美读,争取课前背诵《醉花阴》;

2、搜集李清照的其它作品作比较阅读;

3、领悟《醉花阴》的内容,思考“愁”什么?对比古今处理如此情感的不同方式。

4、建议走读生回家将《醉花阴》词读给自己的母亲听听,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渲染凄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导引:“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检查预习,设置提问引入对课文的思考。(问题先不展开,搁臵,先要求朗诵,再讨论。)

给出课题:一个人的《醉花阴》(PPT1)。强调“一个人”,谁?李清照,请学生说出相关文史知识、创作背景。

(实际上“一个人”是本课最紧要处: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一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闲愁,一个人的爱情。这是我对《醉花阴》最真切的感悟,是我设计本教案的“轴心”。)

三、组织诵读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给出“李清照《醉花阴》诗意图”(PPT2)。给出音频资料。

四、切入提问

1、《醉花阴》里的李清照是怎样一个李清照?

讨论: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PPT3)

◆愁永昼 ◆半夜凉初透 ◆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

◆——真个是说不得的“愁”啊!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导引:这个女子的生活不好过吗?我们看诗歌中的物什,看篱笆院落,看菊花,看酒,都是悠闲的幸福啊。诗人内心“欠缺”什么?我们应该猜测一个女子的心事。

2、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PPT4)

讨论。把握表达手段:细节,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注意季节,时间。(重阳)

学生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启迪学生语言运用。

▼季节:佳节又重阳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 ▼意象:人比黄花瘦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导引: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而诗人为什么“失眠”?

(好一个“销”字,好一个“瘦”,这样失去的就是爱情的斤两和形状。重阳节是团聚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酒是浇愁的,但一个人的寂寞,可能“举杯消愁愁更愁。” 菊花为谁而开?一个人与秋冷之花的重叠。意韵无比丰富。)

导引:这里的“瘦”真个是一个人形体的消瘦吗?不,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应该是一个丰腴的少妇,有精致的富态之美,像盛开的菊花一样鲜艳。(指点学生讨论,对比,分析)这里的“瘦”是心理之瘦,情感之瘦。

(——爱情在心中燃烧,就是瘦的感觉。)

3、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导引:李清照有怎样的“愁”?李清照为什么“愁”?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1)李清照的“愁”没有说明白,是什么?(PPT5)追问。

◆一个人的孤独。◆思念!

◆思念她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哦,愁的原来是爱情!

导引:能说李清照想她的男人吗?那就俗啊。如何才雅?这需要文学的手法,需要修辞。我们看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醉花阴》如此含蓄的表达。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2)李清照为什么要“愁”,不“愁”不行吗?(PPT6)追问。

★不行!

★这是要命的“爱情”!★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①“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学生举例……)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有什么样的胆识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啊!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

而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我们必须明确,爱情是“人性”之至美!李清照在此有了直陈“人性”的直率之美!当得起“勇敢”二字。

②李清照为什么“愁”?这要涉及人性中的“爱情”。这是本课文本中没有直接说出的,是“含蓄”和委婉。这是鉴赏的一个大难点。我们面前这些少男少女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讨论之,引导之。

(开放问题,不必给定一个唯一的答案。但必要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对比法教学

①李清照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可以让一个现代少妇随时光隧道去北宋年代,与李清照作一番对话。(PPT7)

比如舒婷(我们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吧)。可以朗诵《致橡树》(初中学过?)。(音频资料)②也可以让李清照来到今天的都市生活„„ A、给李清照一部手机,让她打可视电话。

B、上网QQ聊天视频。坐飞机或者动车组旅游。

C、务必使学生对“闺怨诗”的中国传统有一个认识,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追问:是李清照那样的相思有滋味,还是我们今天的相思有滋味?

李清照的《醉花阴》多么含蓄、典雅,古人由于相对闭塞的时空,相思有更多的滋味。我们可以欣赏闲愁之态,闺怨之情,人性深处,诗意细密。而我们今天由于快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联络,没什么想头了。或许正如我们吃的快餐食品,它不是“大菜”,三下五除二,就满足了,结束了。

当然这本无高下,只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已。

4、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但点到为止。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小结: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四、回到预习中第四个问题的讨论(PPT8)

(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我们昨天回去把这首词念给自己的母亲听了,你母亲有什么反映?你们讨论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感想?

组织这个讨论可能有难度—— 一是学生可能“胡扯”,也可能依然“封建”,也可以“羞涩”。

但高中生已经在成人的道途之中,语文的使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成长。可以将问题提出来,种下一粒“种子”,待将来发芽生长也是好的。)

讨论。

明确:天下女性,千古深情!(板书)一切情感,唯爱为上。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即使一只大雁失去了爱侣,也会痛不欲生绝望而死。物犹如此啊!

对爱情,我们应该写出更多的颂歌!

五、课外作业(PPT9)

A、请大家在日记里写一篇私密日记。表达对学习李清照《醉花阴》的最真诚的感受。

(你要不同意,老师不准看啊,父母也不准看的。当然你也可以发表出来,也可以贴在学校的论坛上讨论,像李清照一样将这篇私密日记留在文学史上……)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PPT9)不!

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六、总结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附录板书】(PPT10)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

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丽!【课后反思】

一、手写的教学设计有错别字,有病句,多处错用标点符号。晚上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设计做相应的完善,并打印出来,我用的是智能ABC,仍然有多处错误。比如“北宋的美女”成了“背诵的美女”,“设计一个练习”成了“设计一个联系”,“形象而生动”成了“现象而生动”,“赵明诚”成了“赵明成”,“生当作人杰”成了“生当做人杰”。半夜了,我身上有很多瞌睡虫。

二、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水准估计过高,课堂设计的“讨论”实施不能完全到位,孩子们还真的像《醉花阴》一样“含蓄”而“害羞”。我就只好多说一点了,课堂没有我想像的“激情”和“活跃”。老师多说一点,也是教法之一吧。虽然仍然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对《醉花阴》的鉴赏教学,能够按照我预设的思路进行“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拓展”,但并不十分出彩。少了许多我老吴惯常的“风采”。这是最遗憾的。

原因可能是第四节课孩子们疲劳,饥饿。还有彼此的陌生。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休息和食物,而不是北宋时代的爱情相思。更可能孩子们看我老男人一个,说什么少妇的相思闲愁,不恰当啊。我陡然来这么一节课,本来就是对他们正常生活的干扰。要向孩子们道歉。

特别感谢一个男生,他多次主动配合答问,尤其是“讨论”在现代语境下“我母亲的相思”,他做了很好的表达,语言流畅而得体。这里有表达的积极,情感的成熟,价值观的正确,课堂交流的美感。这是我最满意的。

三、我的教学设计多少是有一点“另类”的。我知道孩子们初中学习过,至少接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所以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以孩子们熟知课文为前提。第一重点是对《醉花阴》“爱情”文化内涵的开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第二重点是领悟古典诗词这种不能说,不得不说,不说而说的含蓄的“表达”;第三重点是指导朗诵,读出情味,集体而高声的朗读明显是不恰当的,这是一个人的心灵的独语,委婉而缠绵。

孩子们比我预计的要单纯。大多是些很乖的孩子。教学的时候,我很尊重他们。我不接受有一种做法,老师指挥课堂就是玩大把戏的导演。上课也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师生心灵的交流。孩子们接受老师有他们平时的习惯。应该尊重的。即使课堂不很好看而影响被评价,那是次要的。先要为孩子们上课,再为自己文学及教育的情感与理念上课,为了得分为了一个好的评价就排在最后了。

四、我个人平常教学放肆而多少有点嬉皮。一时间要这些陌生的孩子配合默趣,也很难。但我的理念是,语文是开放的语文,课堂是生动的课堂,文学是深刻而鲜活的文学。我要求我个人的见解新鲜而深刻,要求我个人的语言准确而生动。我愿意为此而努力。

第五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 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 情感的体

3、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 的理解。

4、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 和学习的能力。五、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内容讲解:

一、导入:

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 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 《马嵬》 《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 词人李清照。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 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 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课本上共选了两首李清照的词,一首是《醉花阴》、另一首是《声声慢》,这节课 我们首先来学习《醉花阴》。

二、整体感知:

㈠、解题:

《醉花阴》,词牌名。

㈡、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 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词 作,主要有《一剪梅》 《如梦令》 《夏日绝句》等。出生于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 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 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则分别是她前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 之一。

㈢、播放配乐朗诵录音,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这首词的情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在听、读了之后,应该对此有了一个整体 的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出一个字来描述这首词的感情。

那词人是在愁什么呢,因何而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词人在写这首词的一个 背景。

㈣、创作背景介绍:

1、词人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结婚十余年了。她在 18 岁的时候嫁 给了当时的丞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可以说是鹣鲽情深,恩爱有 加。经常一起研究金石古玩、研究词的创作。(板书:相爱)但是,实 际上写作这首词的时候,赵明诚正在外游宦。(板书:相离)

2、在封建社会,女子还必须要遵守三条原则,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对于已为人妻的李清照而言,赵明诚则是其生活的中心,但是此时丈夫却在外游宦(板书:远离中心),因此,对丈夫的思念和生活的百无聊奈引发出了词人深切的愁绪。

三、具体分析

㈠、上阙分析:学生齐读上阙,加深感性认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这一句明确的点明了时间,是什么时候?

点拨:昼

2、这一句写了哪些景?

点拨:雾、云、瑞脑、金兽

3、词人眼中的雾和云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薄、浓。

4.、很明显,薄和浓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会具有一种 什么样的效果呢?

点拨:—对比)稀薄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浓密的云层笼罩在上空。一个轻,一个重,一个在下,一个在上,这样就直接 造成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从而营造出一个沉重、压抑的室外的大环境。

5、再看看室内,空空的屋内只有瑞脑在香炉里静静的燃烧,逐渐消融,飘起 缕缕香烟。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点拨:寂寥、冷清。室外的压抑、沉重,室内的孤寂、冷清,融为一体,让人无处可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人会不会很高兴,当然不会。

6、在这种凄冷的环境氛围下,词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愁永昼。一个“永”字直言词人愁好似没有尽头,突出愁之深、愁 之重。

小结:前两句,词人选用了云、雾、瑞脑、金兽这几个常见之景,以寥寥数语构 建了一个孤寂、冷清、压抑的环境氛围,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向我们直接 诉说了其白天的生活状态——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点明时间?

点拨:重阳、半夜。

2、重阳节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点拨:农历九月初九对应的是秋季,这里,词人在点明重阳佳节的 时候同时也隐含了另一个特殊的时间即秋季。重阳节这一天,通常是 亲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喝酒的日子。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李 清照这个时候是独居在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这个特殊的 节日里,词人就越发的思念丈夫。此外,在秋天,中国古代文人大多 都有悲秋的情结。因此,词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里越发的思念丈 夫而不得一见,就越容易增加愁绪。这一句即向我们交代了词人愁的原因。

3、这一句还用到一个“又”字,“又”是什么意思?

点拨:再一次。在这个再一次是隐含了前一次的,那这前一次和后一次,一前一后同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对比,同样是重阳佳节,也许去年和今 年一样,词人都是一个人孤单的度过,也许去年我还和丈夫一起赏菊 喝酒,谈天说地,吟诗作画,但是现在却是词人独自一人。这样一对 比,就更加凸显出词人独自一人过重阳节的寂寞和孤单。

小结:这一句一共只有 5 个字,表面上只是表达了一个时间,但是通过分 析,词人仅仅是以 5 个字便向我们诉说其缘何而愁,向我们展示了 其深沉的愁绪,可见词人的写作技巧之高。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这里同样也写到了两个景,是哪两个?

点拨:⑴、玉枕、纱橱。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个时候是秋季,秋天的晚上 夜凉如水,这丝丝凉意透过纱橱,渗透到玉枕上,让人感到 冰凉。所以才是“半夜凉初透”。

⑵、词人躺在这玉枕上,无法入眠,感受着这丝丝凉意,她的心 情也仿若受到感染似的冰凉如水。词人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 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 何其澹泊!“佳节又重阳”和最后两句有何联系?

点拨: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一处活动的日子,偏偏丈夫在外游宦不归,这里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总结:词的上阙,词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雾、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 等景的描写,选取特定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凄冷、压抑、孤寂的环境氛 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通过对白天、晚上词人生活状态的描写,极力表 现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以及深深的愁绪。表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表达手法

㈡、下阕分析:学生齐读下阙,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词的感性认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人化用陶渊明的诗描绘了其在重阳佳节这一天的生活场景。(情景再现)

点拨:庭院四周满是盛放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将一张小小的石桌和几根 石凳围绕,词人独自坐在石凳上,手捧着酒杯,赏着这朵朵盛放的花朵。

2、同学发挥想象,抽象感知,提出个人感受。

点拨:宁静、舒适、惬意。

3、在这幽美的环境中,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舒适。但是 词人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

点拨:不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意思是说: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的消 瘦”。在这幽美的环境中,词人并没显示出一丝一毫的陶醉之情,反而是越发觉 得这种环境消损了她的神魂,原因何在?

点拨:睹物思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景物激发词人的相思之愁。(结合学 生的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睹物思人”的理解。

2、关于这一句,还有个小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 “易安 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 易安作也。”这三句也是被人们公认为是全词的最精彩之处。有没有同学可以先 说说看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呢?

点拨:⑴、西风——从西边来的风,通常喻指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同样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

⑵、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比较的手法。黄花,指菊花。菊花的花瓣狭 而长。再看到最后一个字“瘦”,瘦是一个形容词,其应用的对象人。但是词人这里将之与黄花连用,首先对花而言,一个“瘦”字写出 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对人而言,以花之瘦,又形象的向我们展 示了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词人这里将人、花相 较,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3、而词人为何会“人比黄花瘦”呢?上阙我们说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点拨:白天愁,晚上也愁,词人运用比较的手法将人、花相较,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词人因愁而日益瘦削的身形。

3、那可能 有些同学在这里就会有疑问呢,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比如说玫 瑰花、莲花等等来喻人呢?

点拨:这就涉及到此人创作时意象也就 是景物的选取和整首词内容、情感的一致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用替换明白了。

总结:下阕重在抒发情感。运用比较的手法,选取特定的意象。通过叙写词人重 总结 阳节赏菊喝酒的生活片段,抒发了词人相思之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痴 情的女子的形象。

四、全词总结 :

1、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仔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首句出现的 “愁” 字以外,其余部分虽无“愁”字,但是却是处处含愁,词人寓情于 景,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含蓄、委婉的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 的相思之愁和孤寂、空虚之感。愁,弥漫整首词的里行间,是整首 词感情的中心,同时也是整首词内容的聚焦点,因此,愁可谓是全 词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眼。

2、此外,从词的表面看,句与句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分 析我们可以看出,句与句之间是以某种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上 阙白昼和黑夜相交成为一个整体,下阕因东篱把酒黄昏后而引出黯 然销魂之感,上阙和下阕之间因整日的愁闷从而导致人比黄花瘦。全词句与句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可见,词人思维的缜密 和词创作的才能之高。

四、五、作业布置:

结合今天所学的《醉花阴》,再去阅读一些李清照的词作,思考一 下婉约派创作在

艺术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从语言、风格、表 达方法、景物等方面去思考)

下载醉花阴教学设计(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花阴教学设计(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张文波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时候学习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吗?还会背吗?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王艳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安徽省桐城二中 占淑红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 刘晓武 【设计思想】 1. 文本维度。 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 《醉花阴》弥漫着......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基础知识: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 ②疏通词意,理清思路。 2、基本技能:通过意象和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的......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4、分析词中的意象。教学重点把......

    醉花阴范文

    教案之九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三维目标 】 1. 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了解李清照;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析词中的意象。【学习重点 】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

    《醉花阴》教学设计[5篇范文]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文本分析。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第七课,原文选登了《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