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目标细化解读之二
杨秉毅 袁治军
【目标描述】
让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充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本目标细化为6个子目标:(1)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
(3)打破师生互动单线,创设师生、生生多边互动。(4)重视课堂生成资源,允许争鸣,科学引导。(5)教学设计与实施要针对不同个体,发挥各自优势。(6)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目标解读】
1、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体参与率达100%。10人以下班级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至少有两次个体发言机会;10人以上班级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至少有一次个体发言机会。
2、教师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参与情况,特别要关注哪些表现异常、注意力欠持久、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困难、自控力差的学生,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在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进入中间阶段时,要有意识地检查一下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控教学。
3、多向互动从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范围看,有同桌的互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等。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讲授、讨论、读书指导、演示、参观、练习、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进行互动活动。
4、教师要树立中设计思想,不能照本宣科、死走教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敏锐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及时激活稍纵即逝的可贵的课堂生成资源,使其服务于教学,进而丰富教学容量,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发散性问题,允许、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要正确把握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有效引导。
5、无论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教师始终心中要有学生,要坚决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则。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适度引导:第一,针对优等生的引导要“精”,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第二,针对一般学生的讲解要“透”,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理解和消化当堂的内容;第三,针对差生的讲解要“浅”,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困生接受多与少都不感觉太难。另外,在设计训练时,也要因人而异:第一,要给学困生提供回答问题、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浅显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或出一些简单的口头训练让学困生解答。答案正确,应给予中肯恰当的表扬;答案错误,也不要当众批评,应鼓励在下一次争取回答正确。第二,书面练习题应作不同数量和难度要求。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其练习或作业应有不同的数量及难度要求。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训练或作业要求。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或练习时要认真细致;对于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他们提高作业或训练速度;对思考力强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多给难度较大的练习或作业。
6、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发展意识,要立足学生原有发展区,迈向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但要注意,因材施教,也要恪守教学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第二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2013年12月16日
李玲慧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的。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七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或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方案在班级宣讲,选最佳方案,开展游戏,最后写成文章。
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策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三.教育均等.充分.个性化落实策略。
小班化教育避免了传统大班额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体性更能得到体现,人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30人,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得到最好发挥。小班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精致,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丰富起来。小班教室里专门配备了钢琴、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幻灯机、影碟机、电视机等,并开发了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优质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30个学生每人使用可升降的单桌独椅,可随时根据教育教学和教学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学生可以是小组团团座,也可以是全班团团坐,还可以是师生团坐在一起。师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省去了提问、点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讲台,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屏障没有了,缩短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充满情感魅力的老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老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老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
根据现代化、动态化、温馨化、益智化的原则,小班建立了立体的科学教育环境。教室四周规划为“图书角”、“益智角”、“生物角”等。教室墙壁由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布置,分成多个板块。班级每人一个储物柜,每人一个“信息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努力使小班真正成为每个孩子愉悦身心的乐园、催人奋进的学园、温馨如潮的家园和陶冶性情的花园。
单纯的人数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各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主体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沟通,培养学生社会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场所。
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字的音、形、义。而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个个轮流拼读,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担当小老师,就生字的音、形、义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来记住生字。这样的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反客为主,学得生动活泼。平时随时可见,四人小组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边交流。一起练习口算。合作意识明显加强。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我们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美术教学拼贴秋天景色的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在小黑板上编帜七幅美丽的秋景,拼贴,结束让学生评出哪一组最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哪幅画做工最精致,哪幅画最有特色,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从评价中既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同时体现评价,审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师要精选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对教学顺序和内容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其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到解决问题或悟出规律,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不能一晃而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有表达的机会。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两者之间并非可以简单地划等号。要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组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感染和影响达到最好效果,这也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目前看来,对小组进行动态分组、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等做法是比较好的改善分组方式的做法。此外,加强 对小组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讨论,如何归纳,如何相互评估,如何参与集体竞争,如何调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也是在分组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在分组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没能深入学生的小组学习,站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象征性地在几个小组之间走一走,这种情况下的分组教学,即使小组中学生讨论得再热烈,也是徒有虚名的。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小班中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视分层教学的研究。小班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综合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活有序、散有点,思有创、学有趣的目的。
小班化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急切要求的教育,对小班化教学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加快专题研究探索的步伐,让小班化教学结出丰硕之果,为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做贡献。
第三篇: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1年10月------姜雪琴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总课题的子课题,我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有一年了,下面仅就三个部分对我参与的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简要小结。
一、现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此岸与彼岸》等文件书籍,订阅了相关教学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2、平时注重积累,已经把前期做的一些工作撰写成论文。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经常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大多数采用的展示活动由这样几种:小组集体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课堂中个人独立思考后发言,其他孩子根据这个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课后作业进行展示,这包括做的好的也包括错的多的。做的好的是为了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错的多的是为了让其他孩子从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原因,并且以后要自觉避免发生同类型的错误;设计一些适合孩子们课后集体研究探索的练习题,让孩子们通过课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复习课时,我就提前安排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理,用你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整理,可以是图表类的也可以是文字类的,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中,班级有3个小组采用的整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有效的把小组的活动延伸到了课外。
无论是孩子们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还是个人发言,都能做到教师耐心引导,给足孩子们讨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当然要做到有效,老师的指导一定必不可少。在这些教研活动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另外我在班级课堂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我是小老师”的活动。
1、“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人数不限,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一份有价值的作业。作业设计形式不限。活动开展以后,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一些比较差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他们这些人被老师和同学遗忘,有了这样的展示机会,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因此他们十分珍惜。看着他们呈现出的作业,我很开心,也很得意!
2、“我是小老师”:这个活动是和创新作业紧密结合的。孩子们除了完成这样的创新作业,还要能够把自己完成这份作业的想法和思路跟全班同学交流,班级的其他孩子在听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提问。就这样,既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有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在汇报讲解的时候,小组长就特意把一些很简单的话留给他们,这样等于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了,这也符合我们学校提出的几个百分百哦。
二、实施阶段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学进度基本与课题时间安排保持一致,但具体操作时略有滞后现象。
2、内容有待作进一步调整。根据具体的课题方案,提高小组展示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包括小组展示的具体形式、小组展示之前老师的定位以及如何把小组的展示始终贯穿于我们整个数学课堂中等。
3、在总结反思中感到有困难,理论层面知识明显匮乏。
4、平时教学中还没有养成及时把自己的所做所想记录下来,导致一到进行小结时,就发现没有东西可写。
5、自己的这个有效展示的课题如何跟我们学校平时要求的“五个百分百”切实结合在一起,还需要自己多想想办法。
6、小组的展示并不是任何课题、任何题目、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它也需要一定适合的内容。如果是遇到一些单纯计算类的,我所开展的两个活动就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了。
7、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真正在小组展示中展示自己。还是存在个别孩子只是在小组里露个脸的情况,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
8、展示是不是真正有效,还欠缺一个评价的方法。
三、下阶段的一些打算
1.通过这些活动,我已经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展示机会。毕竟在课堂上,大部分的展示机会都属于一些好同学,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尤其是差生,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还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我觉得方法和要求还有待改进。不能让展示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孩子同过参与展示,真正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或者是技能,不能只图热闹。
2.“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和“我是小老师”的两个活动我打算继续开展下去,但可能在小组活动合作的时候提出一些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说:作业设计时,请分配好每个人的分工,不能一人代办;课堂展示讲解时,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就如同课堂上老师上课一样,有提问,有回答;老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及时地对每个孩子、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及时地评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展示是不是真正有效,也给其他孩子一定的启示,告诉孩子们以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会更好。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1年11月------姜雪琴
我校自实施“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课题研究以来,本学期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对小班化课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以研究课堂教学中互助共进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互助共进,努力达到教学的四个目标,即“发扬学生个性化”、“小组合作民主化”、“课堂教学的开放化”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编排合理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我们是小班化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课桌编排形式,使课桌的摆放与教学活动的性质及参加人员的需要协调一致,使教学活动在相应的课桌摆放形式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实践中,我们感到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及个性特征的差异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我们有的放矢地采取了“同质或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同质,有利教师重点辅导,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三人或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考虑学生们各方面能力差异,每组均衡配置,设组长一人,其他学生也各有分工。例如:组长、检查员、记录员、汇报员等。组长经常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以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每个成员的组织才干。通过角色转换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
二.活用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主题,以学生的爱好、个性为出发点,布置教室环境,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学生创设的情境进行习作练习、自编自演童话等活动培养了学生感受美、享受美、体会美;同时结合语文学科和校园经典特色活动相结合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赛诗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通过互动也展示了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刘建华教师利用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数学智慧园”,开展“考考你,看谁棒”的活动,每天请一个小组出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来考其他的同学,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合作,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难题,就请这小组同学推选一名发言人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学生兴趣浓厚,跃跃欲试,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科学课上,同学们还设计了“天气预报我主播”的预报牌,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此外,班级还设置了“小小展示台”,同学们将自己满意的作业、小制作、图画进行展示,每周一轮换,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信。英语课上,老师让学生们在已初步掌握单词的基础上,发挥小组合作互助共进的优势,让已掌握的同学帮助还未掌握的同学,共同进步,提升小组实力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有时,让小组合作表演课文对话(对话可做适当改编),并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三.小组合作,互助共进。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在小班化研究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为了解决难题,我们研究组成员选学摘抄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理论的文章进行学习,写读后随感,并按计划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充实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实施小班“互助共进”教学策略随感,将所思、所想、听课得失随时真实的记录下来,学校收集整理成册,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达成共识:要想使小组合作收到实效,必须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把个人自学时准备好的内容在组内进行汇报;学会听别人的发言,除了会边听边思外,还要学会吸收别人发言中自己需要的东西,必要时做些简单的记录;学会为别人的发言作补充或纠正别人发言中的错误,学会对别人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议;学会向其他组或全班做合作学习后的汇报。师生的相互接触、交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各小组交流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打破小组界限,允许提倡学生去接触更多的同学,进一步进行交流。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实验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总结式评价方式,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实际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自我评价:用学生喜欢的笑脸、大拇指、五角星、水果、卡通人物等形象,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间的互评,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小组成就的愉悦,这对每个学生的进步,都起着老师和家长替代不了的作用;分层评价:对于学习困难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的课题还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之中,我们会扎扎实实地潜心研究,不断汲取优秀的经验为我所用,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1年12月------姜雪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教育的精细化要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小班化”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学校开始实行“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小班化”教育从外在空间形式上说是人数的减少,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大班授课的传授型学习,它给班级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小班化”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 改善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布置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物理环境。
“小班化”的课堂,由于人数减少,增加了每个学生受到教师关注的机率,使每个学生提高了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大班教学中,如果环境改善得当,也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率。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时,重点关注教师与每个学生的近距离接触的面。我们倡导创设教室内的“情感走廊”。也就是在班级座位的排放中间,增加走道,增加与学生近距离交流的空间。其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2人—4人的小组,适于让学生开展互动。另外,精心布置教室里的学习园地、图书角、生物园地、心语园地等,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活动时从精心布置的教室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
2、营造有利于师生、生生积极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少不了的。因此我们结合温馨教室创建活动,在教学评价表中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评价,促进教师能认真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转换师生角色、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主导变为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对教师来说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积极思维,做好课堂教学的创新者,低下身来,作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才能把握好“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才能创造“生成、生动”的小班化课堂。
2、转变师生的交流方式。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改变。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改变为教师到学生、学生到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语言也更加具有鼓励性,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你来说说看?”“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不再由教师给出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3、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来,教师要改变只由教师讲解的做法。以往我们常常觉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只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了。但如果我们舍得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一开始可能学生花费的时间是比较多,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愿望也会加强。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备课、课堂管理、作业等环节是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环节。加强对这些常规工作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充分备课,及时反思,顾及学生差异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打无准备的仗”。备课时要根据学习重点、难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层次水平的学生,分类为A,B,C类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分层要求,在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例如袁丽琴老师在上一年级语文《象形字真奇妙》一课前,先认真针对班级的不同层次学生做了仔细的分析:“本班学生分类三类。A类学生学习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备一定语言学习能力。这类学生具备主动积累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够较为清楚地说出想法。B类学生参与发言,能基本读通课文,但缺乏情感积累,这部分同学重在理解课文,积累基本词语,学会基本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C类学生上课好动,注意了不够集中,对于语句不能读通,容易出现拼读错误、拖音、顿读,这部分同学重在能读通简短的语句,掌握本儿歌的大概意思,积累好基生字和词语。”正是有这样细致的分析,袁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做到了“运筹帷幄”,获得了听课老师一致的好评。
2、有效的课堂管理,把时间留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去交流、去总结规律。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管理要到位,不浪费每一分钟。比如在三年级的英语课上教学new这个单词,教师在作简单示范后,可以先让A类学生在班内交流发言,创造新词组:a new coat, a new pen等,最后让学生在两人一组互说,B类的学生在小组内带头,C类学生可以模仿。活动结束,教师一段小小的儿歌诵读:New, new, new , a new pencil.New, new, new, a new ruler.就可以把学生从活动的状态拉回来了。这样的教学不仅避免了教师一节课讲到头,又辛苦,学生的兴趣又不强。把创造交流的机会一点一点放给学生,学生的兴趣来了,个性得到了发展,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够,那么,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激发思维,变成无话可讲,也会造成活动的无序、无效。因此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3、及时精练的练习。一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中的集中问题精心设计及时的练习,不盲目地使用练习集,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二是要采用分层次练习,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重点对互动策略、小组合作策略、与分层策略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互动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策略是为了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实践交流来改进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把教学中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多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运用互动策略,我们首先要营造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扬民主教学。学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乐于表述自己的学习思路,教师才会从中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从中得到预想不到的利益。其次,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一定要着眼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自主探索促进学习、创新。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并对在互动中产生的错误采取“延迟批评”的策略,让多种多样观点在矛盾斗争中进行统一,使学生从中能自觉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再次,加强对学生互动中产生的信息反馈的调控,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结论。最后,积极、恰当的评价对学生有效的互动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小组合作策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优化组合,选定组长,在训练中教会学生交流、讨论的方法。上课时,教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教给小组讨论,一般以组内合作为主,组间竞赛为辅,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最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对小组作出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①要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实行合理的动态分组。因为同一学生在学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学习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采取一成不变的分组方式,不仅不利于调节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还会大大损害学生刚刚萌发的学习潜力及学习情感。②要合理把握合作的时机,同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发展中建立新的合作。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③合理使用小组评价手段。以群组为主,个别为辅,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给予奖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张燕老师在上一年级数学《加倍与减半》一课时,用给各组记星的方式给予奖励,并全程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给了他们直观的感受。为了小组的荣誉,即使只是一颗小小的星星,也让学生们在整堂课都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结尾处巧妙利用利用各组的加星情况,进行了“加倍”的实际运用,更成了整堂课画龙点睛的精妙之处。
(三)分层策略
小班化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策略正是关注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分散教学中的难点,让学习困难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取得更多的成功,让学习优秀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获得更大的发展。
1、分层设置目标,把握水平差异。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教学的可能性,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提出相适应的分层次目标。
2、分层施教,解决接受差异。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同时努力为优生突破和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3、分层作业,消除成功差异。布置作业因层制宜,批改作业因人制宜。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体会到相应层次的成功,激发他们不断追求更高学习成果的愿望。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2年4月------姜雪琴
本学年参加这一课题研究的教师中,组长是校长,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可以说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非常重视。课题组其他教师均为学校骨干教师,每人都担任了课程,对学生的了解较多,每天他们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堂,在教育教学中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课题的研究,试验工作。教师们团结、勤奋、努力创新,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现我作为我课题的代表,给大家汇报一下我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情况。
一、我来谈谈我们课题组是如何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的探讨,并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合理分配了每位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应承担的任务,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全面着手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互相交流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总结研究结果,形成文字。间周进行本课题的课例展示,由参研教师上课题展示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找出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二、我来谈谈我们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例如:在4月28日的课改研讨会上,我们课改组探究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我们将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集思广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进课堂,反复磨课,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何永伟校长总结出了细读交流达标导学案:
1、我会有感情的读文,我给大家朗读几句。(我会有感情的朗读)
2、我理解了文中一句话的意思。(我理解句意)
3、通过朗读我对一句话的感受很深。我的感受是„„(我的感受)
4、我知道了本文的写作顺序。(本文写作顺序)
5、我找出了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并能加以分析。(文中的好句)
6、我找到了文中优美的句子,我来说说这句话为什么写得好。(文中好句感悟)
7、我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我先在文中找出来朗读一下,我认为这个词在句中应该这样理解。(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小班化教育是精致的教育,是优质的教育。新型课堂教学的构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实现小班化教育的关键。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构建,呈现给学生的是选择、实践、参与、灵动、综合、广阔的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享受艺术和生活的园地。
一、小班化课堂应该是自主――选择、实践的课堂
二、小班化课堂应该是合作――参与、灵动的课堂
三、小班化课堂应该是开放――综合、广阔的课堂
小班化教育不单纯是减少班额,而是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而自主、合作、开放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正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袁丽琴老师总结了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落实识字教学的方法。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尽显力”,文章是高楼,汉字是砖瓦,识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由此可见,识字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在低段课堂中有效地落实识字教学,使小班化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总结。
一、轻松环境,让识字快乐起来
1、自主分层识字
2、营造轻松氛围
3、科学、及时评价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使“
二、有的放矢,识字方法多样化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识字教学可以从生字本身抓住突破口,利用字音字形字义的特点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有重点的指导生字。
1、同一课文中识字变花样
2、总结识字方法贯通使用
3、识字巩固乐在其中
三、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1、集中识字
2、随文识字
3、段落学习中落实识字。
四、贯穿始终,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总之,创新是人的基本特性,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主要是靠后天培养,要靠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进一步学习研究、博采众长,创设更开放的教室空间,安排更新颖独特的组织形式,探索更开放的教学模式,开发更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小班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2年5月------姜雪琴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了明确的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2.研究方法:实验法、对比法 二.研究目标
本人所研究小班化课堂有效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从而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三.研究过程 1.如何组建合作组
传统的合作小组一般按照座位就近组合,组际差异较小,或者按照学生兴趣不同自愿组合,组际差异较大。我是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按照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3人一组,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实力相当,并在教学是冠以符合学生个性的名称如:“唯我独尊、必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的竞争意识。合作小组分工明确,开展合作有条不紊。这样的小组可将困难生在组内学生的帮助下完成补差工作,效果良好。
2.最大限度开发小组潜能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组内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伙伴的劳动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通过交流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合作完成,互相补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会配合进而增强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因个人之间的竞争而产生的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情况发生,也成为小组有效合作和全组争优的强大动力。
3.设计合理有效的探究问题
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对问题要反复研究以确保其有探究的价值。而且要探究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动力,有了这种内部的动力,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探究性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又不能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必须是经过在合作中反复验证,即使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结论是伪证,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又针对性反驳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4.适时评价,调到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精彩表现而喝彩,适时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评价一定要适度,不能让学生觉得廉价,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弹性化的学习环境。
四.课题初见成果
1.本学期本人结合课题研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怎样的小组合作更有效,是否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围成小组而坐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系统的学习了由黄叶主编的《新课程中的教学》一书,通过学习夯实了我的理论基础,让我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的,有时合作就是同桌之间、前后转个身就能进行那么简单。这样不但解决了困扰我的问题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合作的效率,让我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合作也正在由表面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了,脱离了很多表面上、形式上的东西,含金量逐渐提高。
2.结合课题我们每月必上一节研讨课,在教学中积累素材。一学期共上了如《一亿有多大》《怎样画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商的变化规律》等多节研讨课,合作探究效果明显。特别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设计让我记忆犹新,这节课在合作探究方面收获最大。
3.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现在的课堂已经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而且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迎合老师,而都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经过合作,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潜移默化的促进着班级管理向最有化发展。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2012年6月------姜雪琴
所谓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在课程设置上,它强调人文精神,重视统编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统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统一,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新场景。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的。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七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或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方案在班级宣讲,选最佳方案,开展游戏,最后写成文章。
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策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以层次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綦江县郭扶镇骑龙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以层次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3、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提出理论基础
1.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2.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推进的需要。新课程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小班化教育能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与我们目前所实践的新课程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将进一步诠释并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使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得生动主动地发展成了可能。
3.小班化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小学学龄数相继减少,人口数较少的村完小呈现出生源不足趋势。尽管各乡镇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对部分村完小进行撤拼。但是,一些村完小距乡镇中心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撤拼的 1
条件尚不成熟。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小班化教学已是农村广大学校的最佳出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为了了解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有以下特点 :
1、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运动基础、活动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2、倡导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现研究领域中对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下本课题的研究。
预计在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四、课题的界说:
1、“小班化”指班级学生学额相对较少,但小班化教学不仅指班级学生人数相对减少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有效课堂”指有能通过教师营造的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是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唤起他们参与激情和表现欲望的课堂。
3、“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的教学。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分层策略及教学互动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选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倡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六、可行性分析
1、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研究是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全新尝试,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2、随着入学高峰的回落,学生生源明显减少。各班学生人数已自然接近小班规模,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前提。
3、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发展,科研气氛浓厚,拥有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七、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对象: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班化有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坚持以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以“有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有效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
2、研究内容:
①、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采取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归因研究(调查报告)。
②、分层教学策略:学生分层,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分层,精心设计环节;作业分层,巩固学生兴趣; 辅导分层,培养创新能力。
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后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研究。
3、研究活动方式:
本课题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阶段研究总结,积累阶段性研究资料,撰写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4、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和家庭、亲属等情况的谈话了解,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2)对比法。对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运用适当测试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3)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学生、对照班学生某方面的情感、态度、心理等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掌握其情感、态度、心理等思想动态。
(4)观察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以运用观察法为主,记录其发展的轨迹。
5、研究对象:农村中心校、教学点生数不足25人的班级。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的阶段性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课题探索和立项期(2011年9月——2011年10月)。营造氛围,课题设计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组织实验实施,注意研究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完善课题研究,提高实验质量,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和相关论文,进行课题中期总结,举办小班化教育成果展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2)。对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二年来的在小班化有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实验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巩固推广“小班化有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理念,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和后勤处的中层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制度(集中、个人学习)。
3、建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制度。
4、专题研讨活动,并建立课题研究记录卡。
5.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在小班教育中,教师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创造机会。第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分层教学,区别对待。
6.突显几项工作:(1)为学生建立个体发展档案;(2)优化教学设计,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7、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撰写论文。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
8、积极邀请有关专家领导的指导和支持。
9、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九、组织领导:
1、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梁正生
成 员:罗玉玺曹红
2、课题研究小组:组 长:梁正生
成 员:罗玉玺曹红
成员:刘益廖联军、王敏、邵正强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3.优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汇编;
4.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备注:小班化分层教学符合我校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我校将不断探索,吸取别人的长处,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出学校教学特色。本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綦江县郭扶镇骑龙小学
2011年9月25日
第五篇: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简介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为了了解“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4、该领域研究发展地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班化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本课题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五、该研究项目的特色
1、预期创新点
有效数学教学的设计策略; 有效数学教学的组织策略 有效数学教学的诊断方法。
2、基本的理论假设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材实施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数学教学质量,并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应用价值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注重对教材特点的分析、研究,强化预设,使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善,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得到锻炼,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以形成并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学好教材、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水平和质量。六“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完成工作指标)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4月)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三)总结阶段(20010年11月-2010年12月)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