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

时间:2019-05-12 20: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

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教学重点:围绕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去感受美,利用打击乐和人声去表现美。

教具准备:大鼓、串铃、双响筒、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室中央摆放一面直径1米的大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同学们,你们都在什么场合下见过这样的大鼓? “开业的时候” “庆典的时候” “晚会的时候”

2、小结:看来,有大鼓出现的地方,那场面一定很热闹。下面老师为大家来一段,你们想不想欣赏?

(师随《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一主题音乐,用 “咚— 咚—∣ 咚 咚 咚 咚‖”节奏型伴奏)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学习,你们已经学会了大鼓的演奏方法了吗?

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师刚才用的是什么样的节奏型? 对,“咚— 咚—∣ 咚 咚 咚 咚‖”

3、请学生利用课桌敲击“咚— 咚—∣ 咚 咚 咚 咚‖”

4、师:你听,老师击鼓的力度有什么变化?生:有强有弱

5、请学生按照强弱变化拍击节奏。(来,我们按照强弱变化拍击节奏。)

(谁想敲敲大鼓来试试)(对,就这样大胆的敲,老师看出了你的勇敢与激情。)

(谁来评价,他敲的节奏型怎么样?)(哦,你能看出节奏有强弱对比,大家也同意吗?我们一起跟着这个小老师再来一次)

6、请6名学生围大鼓一圈,随音乐击鼓。

(这次老师请6名同学围大鼓一圈,随音乐击鼓,好,就请小手举得高高的你们,其他同学我们用手拍着桌子,我宣布大家都成为了优秀的小鼓手了,祝贺你们——鼓掌)

7、师: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热烈,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火爆炽热的群舞场面。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少数民族同胞这么高兴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 设计意图:因为课前学习了微视频中有关大鼓演奏方面的知识,所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大鼓演奏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学术随音乐用大鼓为音乐加伴奏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

(看到题目,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对呀 是什么样的喜讯从北京传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作品的创做背景: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我国著名的管弦乐曲之一,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编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取得伟大胜利之际,举国欢腾。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二、初听全曲:

1、1、师: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同学们,通过课前学习微视频,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仔细听听刚才这段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这段音乐出现时,请同学们用微视频中学到的节奏型:“咚— 咚—∣ 咚 咚 咚 咚‖”为乐曲伴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2、、播放全曲

3、师: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出现两次,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

4、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

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所以这首乐

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我们知道,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从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当北京的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那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朋友自然是欣喜若狂、纵情欢庆。

三、分段欣赏

(一)引子

1、播放引子

师: 这段音乐像西南地区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生:像牛角号的声音。

师: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西南山寨,让我们感受到那里特有的音乐风格。其实,这是用圆号模拟出来的。怎么样?很神奇吧。

2、出示管弦乐器挂图,认识圆号。

师:圆号的音色怎么样?演奏的力度有没有变化? 生:音色比较低沉,力度一强一弱。

师:这种强弱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声音效果?(用山谷的回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由近到远的效果。)

3、请学生随音乐模拟号角声。

(设计理念:让学生亲自模仿牛角号的声音,既可以体验到声音远近不同的效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可以作为一个发声练习,增加欣赏课的情趣性。)

过度语:这由近到远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

(二)第一主题

(过渡语:引子过后是第一主题在欣赏的时候,可以用身体动作来伴奏)

1、1、播放(边欣赏边提示学生用“咚— 咚— ∣ 咚 咚 咚 咚‖”伴奏)

2、2、师: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打击乐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3、3、请学生随音乐用“啦”哼唱第一主题。

(三)第二主题

(过渡语:在一个过渡性的乐段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主题)

1、1、播放。

师: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力度上有没有变化? 生:第一主题力度强,第二主题力度弱。

2、随伴奏视唱旋律。

3、再次欣赏。

师: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

生: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师: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 生: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师小结: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4、了解单簧管、双簧管

师:这段音乐主要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的,同时伴以铃鼓清脆悦耳的打击声,使轻巧活泼的音乐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5、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

师:你知道吗?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 嚓 嚓嚓 嚓嚓”的声音。你们说,这形象可不可爱?

6、学生用串铃、人声为第二主题伴奏。师:谁能用串铃按“X X XX XX”的节奏型伴奏?

师:力度强的部分由串铃伴奏,力度弱的部分由其他同学有节奏的读出

“嚓 嚓 嚓嚓 嚓嚓”,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效果真不错,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跳了起来。(设计理念:单一的聆听音乐,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加入活泼有趣的活动,将欣赏课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参与演奏的快乐。同时运用串铃、人声与音乐配合,让学生感受到各种音色的和谐美。)

(二)第三主题

过渡语:第三主题在音色和节奏上都发生了变化,1、播放

师: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打击乐的伴奏声?(师出示双响筒和响板,供学生选择)生:双响筒。

(师出示节奏型:XX XX XX XX)师:谁能用双响筒来敲一敲 ?

师: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场面? 生:骏马奔驰。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来来模仿马蹄声?

师:同学们用舌头模仿的太像了。我们随音乐来试一试。师:你知道这段流畅的音乐是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小结:是由小提琴、中提琴等西洋弦乐家族的成员们演奏的,它们的音色比较柔和,适合演奏那种优美流畅的旋律。

师:请同学们随音乐轻声哼唱。

(五)第四主题

1、师: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第四主题)

生:力度变弱。

师: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使人们热烈的情绪慢慢的平和了下来。那么,这种优美抒情的音乐适合群舞还是独舞?

生:独舞。

师:现在老师为大家表演一段独舞,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你们能不能用轻柔的动作为我配合一下?

2、师生随优美的音乐表演。

(设计理念:教师运用舞蹈去参与欣赏,可以极大的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六)五、六主题联播

(过渡语:下面进入第五主题)

师:这一主题的力度与上一主题产生了怎样的对比? 生:强烈的对比。

师:对,力度变得如此强烈,那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情绪更加热烈。

师:这段热情奔放的旋律由小号演奏的。它的音色高亢明亮,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恰似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跳起了彪悍强劲的舞蹈。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号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铃鼓。

师:清脆的铃鼓声代表的是谁? 生:小姑娘。

师:对,那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出现了。你听,小姑娘和小伙子的音乐交替出现了几次?(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出)

师:每一次的力度都是一样的吗? 生:一次比一次强。

师:对,不但力度一次比一次强,音调也一次比一次高,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

师:你想像一下,小伙子和姑娘们正在干什么?(生猜想对歌或拔河等比赛)

师揭示: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对舞比赛。

师:现在我们分男女两组当啦啦队,为他们呐喊助威,好不好? 出示节奏:0 0 0 0 ┃嘿 嘿 嘿 嘿┃ 0 0 0 0 ┃哟 哟 哟 哟‖

师:男生喊着“嘿 嘿 嘿 嘿”,女生喊着“哟 哟 哟 哟”。大家明白了吗?好,你们可以站起来,跺着脚,挥舞着拳头,为他们助威。

(生随音乐尽情的表演)

师:大家的热情太高涨了。小伙子和姑娘们热情奔放的对舞比赛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山寨里再一次沸腾起来。

(七)(七)第一主题再现。

过渡语:乐曲的第六主题在第一主题的欢腾情绪(师生随音乐敲击“咚— 咚—∣ 咚 咚 咚 咚‖”)师:管弦乐家族的全体成员们再一次齐心协力,奏响了辉煌灿烂的乐章,全曲在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四、完整复听,参与表演。

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演奏方式随音乐完整的合作一次。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精彩啦!看来,我们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和我们自身的声音同样可以将乐曲表现得很精彩。

师:这节课你们快乐吗?那好,让音乐带来的快乐,永远伴随着你和我。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主题 节奏型 力度 情绪 引子 f P

一、咚—咚—∣咚 咚 咚 咚| f 欢快热烈

二、嚓 嚓 嚓嚓 嚓嚓 P f 轻巧活泼

三、XX XX XX XX 轻快流畅

四、P f 优美抒情

五、0 0 0 0 ┃嘿 嘿 嘿 嘿┃ f 热情奔放

六、0 0 0 0 ┃哟 哟 哟 哟┃ P 轻巧活泼

第二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三、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教学难点] 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这苗族,彝族等多数的少数民族。(出示56个民族图片)

每个民族的音乐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彝族音乐以1、3、5为主,苗族音乐以降3为主,下面老师播放三首乐曲,大家听听哪个是苗族的?哪个是彝族的?

同学们乐感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苗族、彝族风格的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2.师:是什么喜讯让少数民族同胞这么高兴呢?

师: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终于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

师:刚才我们所听的音乐片段就是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该曲是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所以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一)初听全曲

1.聆听主题一

师: 刚才那段音乐(主题一)在全曲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出现两次,全曲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2.体验乐曲风格

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情景?

生:热烈、欢腾的情绪,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3.熟悉各主题曲调

师:同学们对照着书上的各主题曲调跟着乐曲哼唱,当听到每段曲调出现时,请用手指数举手示意。

生:跟唱主题曲调。

(二)复听全曲

1.认识管弦乐队乐器的配置 师:管弦乐队由各类西洋乐器编配成一个大型乐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

师:这首乐曲总共有5个主题,加上一个短小的引子,每一个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来主奏表现乐曲的情绪和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边听主题边熟悉曲调,并指出各乐段开始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各主题的片段,听辨每个主题的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书中选择相应的乐器。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4.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拓展欣赏,加深体验

老师相信同学们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小号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的太棒啦!从这首乐曲中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大家族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非常的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就象歌曲《爱我中华》一样,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学们,就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奋起步伐,建设我们的国家!(在歌曲 《爱我中华》中下课)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管弦乐 郑路、马洪业作曲 引子 一 二 三 四 五六 尾声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案例《北京喜讯到边寨》范文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0册第二课

北京喜讯到边寨

[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

一、为乐曲命名。让学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展现的场景,并为乐曲命名。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我播放音乐我播放音乐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仔细听辨音乐,在听辨的过程中找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着为乐曲创编舞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热情。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寨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全曲由引子、五个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题以及第一个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圆号先后运用开放阻塞音奏法,形象地表面了号声在群山间的回声,把我们带到了祖国西南的边寨。

[教学目标]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取个好听的名字。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聆听音乐。

(一)提问:刚才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

(二)学生完整欣赏乐曲。

设疑这段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举手示意)

(三)选择: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演奏的乐器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

(四)小结:这是一首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乐曲。

(五)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取个合适的名字。提示课题:《北门喜讯到边寨》

二、听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一)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二)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三)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投影插图)

(一)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二)引子与第一部分。

1.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3.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的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三)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这是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四)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师: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

(五)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六)完整再欣赏一遍乐曲并总结音乐特点。

学生总结: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四、创编表演

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提示:第二部分最好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我先不揭题,这样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作充分的准备。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曾曾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不足的一点就是: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我可以教授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随着音乐分角色跳舞,加强对乐曲的理解。

第四篇: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小小花伞》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小小花伞》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畲族儿童喜爱演唱的歌曲《小小花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难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课后小记: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教授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随音乐分角色跳舞,加强对乐曲的理解。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3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内容,这首管弦乐曲由郑路、马宏业作曲,创作于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这首乐曲分为引子和三个主体部分,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管弦乐的乐器音色听辨和乐曲的风格元素上,用敲、唱、说、跳、找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

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复习管弦乐知识,回忆管弦乐的组成,并在电子琴上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是管弦乐中哪种乐器的音色。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打好基础。

在欣赏全曲时我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层层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

比如:在第一次欣赏全曲时,我提了三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如何?

2.你认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分?

3.听完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

用问题引导学生先感受全曲的风格和情绪,借此使用多媒体介绍苗族和彝族,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的来由及其特点。

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我提出:

1.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

2.用了哪些主奏乐器?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这样欢快的主题下,同学们想到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于是,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成了打击乐合奏的欢乐海洋。

欣赏第二部分时我提出:

1.听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这一段乐曲的特点吗?

这一段让人联想到了大家一领众和,载歌载舞的感觉,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我让他们用舞蹈表现当时的情景,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其实,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组成,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还唱起了具有相同特点的《乃哟乃》、《跳圆圈》等曲子,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了起来。

听赏第三部分时我又提出:

1.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2.增加了什么音色?

同学们回答后,我重点介绍了定音鼓和长号,并与第一部分做了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热闹的场面。

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揭题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作曲者和这首乐曲的背景,并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的的引子部分,让学生充分想象与结尾部分交相辉映的用圆号吹奏的长音,他们都说:象喜讯传来的声音。是啊,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好听的乐曲加上这么特别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总结本课,再让学生完整听赏全曲,并用打击乐器模拟曲中管弦乐器的配器来演奏,经过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学生轻松完成了合奏,也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第五篇:《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首曲子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3、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教学难点: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舞蹈。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

1、揭题,师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2、播放全曲,学生完整聆听。(同时播放民族风情图片)

3、学生用语言描述对乐曲的整体感受或想象到的画面。

4、了解管弦乐器及音色。

(二)分段对比欣赏,听辨音色及音乐形象。

1、引子+主题1,感受圆号的音色,力度的变化,它模仿号角、象征喜讯从北京传出,越传越远。听辨第一主题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模唱第一主题旋律。

2、主题2 让学生聆听双簧管模仿芦笙、打击乐模仿女孩的银饰发出清脆的响声,联想小孩对舞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分组随音乐舞蹈,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3、主题3 聆听双响筒表现的急促的马蹄声。

4、主题4 再次聆听双簧管柔和的音色表现出的优美抒情的情绪。听辨降3音,用“Lu”模唱旋律,用手指划一划姑娘优美的舞姿。

5、主题5 聆听主题旋律的不同,感受男士舞蹈的豪迈、刚劲有力,女士舞蹈弹跳性强,舞步欢快活泼。引导男生拍手(强)女生摇串铃表现对舞的气氛。

6、主题1+尾声

聆听主题的再现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感受狂欢的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氛围。

7、复听全曲,弄清音乐结构。

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当听到自己组的主题音乐的时候将乐段序号贴到黑板上,小组其他成员用自己的方式展现。

五、观看视频

播放乐曲演奏视频,学生感受管弦乐合奏。

下载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 德清县禹越镇徐家庄中心小学——陈雪丽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

    音乐教案《北京喜讯到边寨》

    音乐教案《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小小花伞》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课堂观察报告(推荐5篇)

    《北京喜讯到边寨》课堂观察报告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北京喜讯到边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小学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六年级)

    (小学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六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

    【小学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六年级)

    (小学音乐)《北京喜讯到 边寨》教案设计(六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 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 边寨》,感受我国少 数民族地区 的民族音调 风格,培养学生对 民族音......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2.通过活动,学生能哼唱本曲的第一主题、第四主题。3.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能相互合作......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专题

    下面我将具体以《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课时为例,向大家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音乐形象鲜明。表现了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人们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