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类;
2.能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各结构的组成成分,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3.能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会数食物链并会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自己总结出判断生态系统的要点,提高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通过看图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及其作用;会分析简单的食物网。2.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比较、归纳与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共性,用系统论的观点诠释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教学安排
1.教具的选择:主要采用多媒体软件、图片。
2.教学时间: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一张河流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一章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对比得到生态系统的概念。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看一下图中有哪些种群和群落?这张图我们能称之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概念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专心
爱心
用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五、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六、课时设计1课时
七、教学程序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心
爱心
用心
1、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 等各种无机盐 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
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①绿色植物
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
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专心
爱心
用心 3
(4)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
①大部分微生物(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等细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放线菌);
②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甲虫、皮蠹、粪金龟子等)。(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能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2、营养结构
专心
爱心
用心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草→兔→狐(注意:①箭头方向,②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
(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
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特别注意: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③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
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如图)
(5)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
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6)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专心
爱心
用心 5
①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②若一条食物链中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例题〗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蜘蛛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A.增加
少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
(7)食物链的计数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单一存在的。由于动物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食物链常交织成网。在计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食物链的起止:起于生产者,沿着箭头数,直到最后一个营养级,中间不能中断。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必定是生产者,草食动物必定在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原因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到第五营养级时,已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
〖例题〗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专心
爱心
用心
C. 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八、板书设计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九、作业布置: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初中的基础,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学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性,教师总结并加深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扩展内容。注意知识的应用。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三篇: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关系。(2)食物链和食物网。2.教学难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消费级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师生首先快速回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并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图片,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范围,并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学习。在展示的图片中有两张是学生熟悉的池塘生态系统,教师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
(1)池塘生态系中有那些生物?
(2)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归类?(3)除了生物外还有其他成分吗?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吗?为什么?
在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别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不同。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结合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分别给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②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属于什么代谢类型?生物群体是什么?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分析问题。
总结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根据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研究能力。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就将生态系统的各组分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
教师小结:总之,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块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每一条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属于哪一营养级。创设问题情景: 以早餐为例,写出一条生物链。比如:水稻→虫子→鸡→人为例子,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再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例子,总结一条食物链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和主要事项!
这样,学生对营养级与消费级这两个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5“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串:
讨论:1)该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什么?
2)猫头鹰占第几营养级?
3)如果只考虑草——兔子——狐这条生物链,假设兔子被大量捕杀,那么其他两种生物的数量如何变化?
4)如果考虑整个食物网,假设兔子被大量捕杀,那么草和狐的数量该如何变化? 由此来强化和突出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有些生物(如杂食、肉食动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教师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同时指出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埋下一个伏笔。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课后习题 课堂反馈练习
(1)这两句谚语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
(2)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生物成分(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
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
(4)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的依据是()
A.结构特点
B.营养功能
C.对环境的适应
D.生理功能(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答案均正确
第四篇: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5、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系?
土壤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着什么植物能够在它上面生长、什么动物能够居住其中。植物枝叶的遮蔽作用和根系的固着作用,能大大减缓土壤的侵蚀过程。
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经过细菌、真菌的分解而变为土壤中的腐殖质,使土壤更肥沃,为植物根系的发育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生态系统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体统--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范围,它的范围可大可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生态系统概论的内涵有四个方面:空间和时间界限;系统的基本组成;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分类如下: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我们研究生态系统的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阅读教材P89——P91相关内容,投影池塘生态系统图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图解,设置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名称。
2、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你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与其他同学画出的食物链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画出的食物链是否需要修改,共同完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这个生态系统中,在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这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4、每一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5、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生物进行归类。
6、联想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对其中的生物是否也能做相同的归类? 教师归纳总结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变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
(2)、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四)、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2、食物链、食物网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中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两种成分;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个种群;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食物网中的同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分析时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既可能是捕食,又可能是竞争关系。
展示幻灯片:
(1)上述食物链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包括哪些成分?(2)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是一个个体或种群吗?(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还是数量?(4)上述食物链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包括哪些成分?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5)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是一个个体或种群吗?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是指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还是数量?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的种类。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它生物来取代。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总结: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课堂小结
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四种成分都是必需的,而且还需要足够的种类和数量。初 级消费者能帮助植物传粉受精,提高繁殖率;帮助传播种子,扩大生存空间和对生活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生产者的繁荣,等等。高级消费者捕食的往往是被捕食者的老弱病残等劣质个体,这些个体往往又是病原体的天然培养基,因而捕食掉劣质个体有利于减少传染病的流行,降低劣质基因频率,同时又能有更多的生活资源供给 健壮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促进进化,等等。因此,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个体在向自然界获取的同时也一定会有所贡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界的最高级生物的人类来说,难道就不能从中有所启发吗?我们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界获取的同时,也一定需要向对方奉献点什么!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
第五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3、消费者
4、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篇: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
执教教师
张丽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课前准备
准备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一些图片、动画等,并制作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2、引入图片美丽的大森林,优美的景色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读白,使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再引出一幅树木被伐,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通过对比得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教师再导出:在生物学上这个整体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引出课题。
(二)合作互动,呈现新课 生态系统的概念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怎样判定一个区域是否为生态系统?(3)练习
(4)小结并导出 一个湖泊
一片森林
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 一块农田
2、生态系统的组成(1)资料分析
左图中树皮里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怎样?(2)课件展示三幅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找到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3)讨论:为什么在生态系统中他们缺一不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3、探究: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1)想一想:下面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食物链的概念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3)注意事项
(4)食物链的画法
①先找出植物(生产者)——食物链的起点。
②再找到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③再找食草动物的天敌(一个找完后,再找下一个)
④一直到找不到天敌的动物为止(——食物链的终点)
⑤标箭头:起点 终点(5)练习
学生试着写几条食物链试着写几条食物链,教师再指出其中的问题,加深巩固。(1)完成课本上的观察和思考
①数一数,你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 ②课件展示食物链的条数
③思考: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2)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3)食物网的概念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4)简介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规律。(5)进一步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三)总结提升,检测达标
(1)小结
(2)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