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0: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数学知识及应用的发展,数学知识几乎渗透到每个学科领域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声的数学应用意识,以下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在良好的数学情感氛围中,起蒙数学意识

三四岁的小孩在分糖果的游戏中识数并比较和运算,显得很聪明,七八岁的学生在父母的训斥中却连简单的加减法也算不好,因为学习是要有良好的情感支配的。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情感的支配,良好的数学情感是数学意识萌发的沃土。通过创设合适的情景,把数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游戏活动)中去,使之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从而接受数学、亲近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萌发数学意识。如应用题教学,就要通过改造传统的应用题,设置具有时代感、趣味性、贴近生活的问题背景(比如环保、商品经济等方面),能够激起学生良好的情感,起蒙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1.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做为事例

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学生要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是学生认识数学价直、体验数学作用的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惑,增强了学生对放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了?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是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成甚至火箭升空等等,都离不开数学。只要你掌握了足够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眼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学,有意识地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党中形成了。

2.创设生活情景把课题引入生活

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设置了“母亲节为妈妈送花”的情境,出示了一幅标有花名、花价的图(如书上12页的主题图),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其中就有混合运算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小学生学习的大量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加、减、乘、平均数、图形、统计等有关的生活实例,我们教学这样知识时就可以从实际引入。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分饼引入。两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多少?一快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让学生知道当人们遇到平均分东西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例如教学比例尺时,学生学习完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可以安排绘制学校平面图,对校园绿化进行设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加深应用的体会。

三.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假设和推理能力。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教师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的应用意识,还包括学生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看到金鱼缸可以想到要用多少玻璃,可以装多少水。看到运动场可以想到怎样求跑道的周长,草坪的面积,跑一圈的时间等。例如:坐出租车这件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从中提出数学的问题。如票价的问题,时间遇路程的问题等,并且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加以解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研究。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4.重视设计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用”数学

教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教学“除法”以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二年级一班有40名同学参加广播体操表演,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在教学完这个单元后,我布置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或者除法计算的问题,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像这样开放性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南溪镇莲花小学胡小祥

摘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能比较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培养; 应用意识 ; 学习兴趣 ; 数学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应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技能。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

实践证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比较低,也说明教师仍然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用处。在讲到“数字与编码”时,涉及到学生的身份证、座位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课前课后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豪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参考文献:

[1] 高锦岳,吴承埙主编.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 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真正起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激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回忆:从儿童伊呀学语开始扳着手指数1、2、3、4……;身边一共有几个亲人?桌上一共有几碗菜?告诉阿姨你今年几岁?你算一算今天一共用了多少钱,一共吃了几个冰激糕。就连买一瓶酱油3元钱,买一包盐巴2元钱,用10元钱,还应该找回几元钱,这样至少要在一年级才学到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可能有不少儿童在上幼儿园以前就会接触并且就会正确地计算了。教师从幼儿园或至少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客观事实。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获取数学信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并获取数学信息。例如,学习了:“24时记时法”以后,让学生观察营业牌8:00——18:00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算一算一天在学校学习多少个小时。又如,学习“确定位置”后,不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所在位置,还要求学生了解班上在全校的位置,学校在当地乡镇所在的位置,学生家庭居住位置。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就必须从生活中寻找并且获取数学信息,会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以后一看到某种生活现象,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思考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著名数学教授严士健先生指出:“数学界要大力宣传数学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同样要主要对学生宣传这一思想:学数学不是为了升学,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让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能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即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从学生生活中熟悉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启发学生善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要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教师有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和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创设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比如在六年级学习了“利率”这部分知识后,有一次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一下,家里有没有存款和贷款,如果有,帮助家长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下一年或者三年到期后的利息是多少?税后利息是多少?贷款利息是多少?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数学应用意识,体验应用的价值 课堂不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唯一途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去实践,去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作用,才能算真正地使用到数学,其数学应用能力才能得以体现。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提倡“数学生活化”,由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数学课堂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应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技能。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小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才会不断增强,才会真正体现数学价值,才能克服“高分低能”现象,才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勤学勤用数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实际教学中“用数学”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建立起事物的表象,特别是低年段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是教师们越来越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在教“认识图形”一课,我就从学生直接可以看到的教室黑板、桌面、门、床等引出长方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熟悉的事物中找出长方形,巩固学生的认识。在教学购物时,我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中去买东西,搜集学习用品的价格,算一算所买东西的价格,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圆角的概念,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建立起事物的表象,特别是低年段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一年级组织比赛一课中,结合身边的实例,统计全班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启发、诱导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在某一方面知识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更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有了课前的实践活动,这节课的学习将由枯燥变得生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感受到了课前实践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堂实践活动的效率。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摘 要: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学数学就是为了参加考试,取得高分,这是学数学的唯一动力。很少有学生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还是不够的,常常会出现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新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近几年高考也加强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高考命题相当重视数学题材的生活化,以此来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务必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捕捉生活现象,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来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问题情境;应用意识;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新课标已经指出,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将实际和教学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刻板的知识,要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要最大化地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以此来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现实情景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猜商品的价格游戏。取一件商品告诉学生价格的范围,然后让学生来猜。每次教师只告诉学生猜的价格高了或低了,依次下去就能猜出商品的价格。接着提问怎么能最快猜出商品价格,这样找准时机及时引出二分法的思想,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这种运用游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在探究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捕捉生活现象,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将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之中,学生自然就加深了印象,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从而自发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之人,将这些生活中的情景和环节记录下来,运用于课堂之中,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好很多。比如,在讲了必修四“三角函数”这一章后,学生很少会把三角函数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数学与音乐》和课题研究《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与我们这一章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并及时做好记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刺激了她们学习的欲望,从而爱上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模拟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将学生带入现实,这样更容易给其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以便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之中的问题。书本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知识讲授难免枯燥乏味,而和现实情景结合,便多了不少的乐趣和刺激点,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了必修五“数列”这一章,据了解班上很多学生家长都给孩子买了理财保险,可以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十年后能取多少钱,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还有现在许多学生家的住房都是分期付款的,有十年的,二十年的,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家算算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多给银行多少钱。在学习了课本知识之后,将其运用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不断地加强数学意识,更好地加以运用。

总之,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科目,单单掌握一些知识定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努力和探究,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力量。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捕捉生活现象、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应用背景和机会,使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其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其学好数学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秀秀.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2]黄永玉.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2(7).编辑 段丽君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合集五篇)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思想方法渗透进一切领域,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数学的教育功能逐渐转向关注数学工具性、数学方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织里实验小学赵舒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

    谈聋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谈聋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在对物质世界的不断抽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以抽象的形式(一大堆符号及其规则)存在,但它毕竟源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

    浅谈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淡如水 小学数学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思考......

    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合集]

    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澧县盐井镇中学王烽华 当代对数学本质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 、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但是,复杂的空间形式、严密......